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吴冠中吴冠中学习设计:学习设计:第第1 1课时课时一、课前热身: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 “ “吴冠吴冠中中”的名言、诗句和故事:的名言、诗句和故事:示例:示例:吴冠中名言:吴冠中名言:1. 1.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2. 2.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式化的东西。3.3.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

2、,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作者简介: 吴冠中(吴冠中(19191919年年20102010年),江苏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教育家。1942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1947年到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1950年秋回国,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

3、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102010年年6 6月月2525日日2323时时5757分,吴冠中先生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91岁。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画面岁。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画面充满诗意,并且特别重视点、线、面的充满诗意,并且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结合与搭配。二、认定目标:1.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语言。3.3.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学习从

4、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品的方法。三、夯实基础:1.1.给加色注音:给加色注音:和和( ) 点点( )( )它风景)它风景 ( )育)育1)1)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2)2)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3)3)停止脚步。停止脚步。4)4)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2.2.根据意思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四、整体感知:1.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语言之美, ,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注上拼音。2.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

5、结构。(标注在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课本上)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第1 1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桥之美”的评说。的评说。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第2 26 6段):从不同的角度段):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桥之美之美”。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7 7段):点明段):点明“桥之美桥之美”之之所在所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第第2 2课时课时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1.在作者眼里桥美在

6、何处?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各自美在何处?举了四个例子:举了四个例子:乌镇石桥乌镇石桥江南石桥江南石桥水天长桥水天长桥风雨廊桥风雨廊桥疏朗开阔疏朗开阔 神清气爽神清气爽 变化之美变化之美刚柔相济刚柔相济 和谐统一和谐统一 对比之美对比之美打破单调打破单调 赋有生命赋有生命 和谐之美和谐之美险峰急流险峰急流 安闲自在安闲自在 映衬之美映衬之美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来欣赏一副画?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

7、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照又不失和谐。4.美句欣赏: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其实,苇丛不会“发闷发闷”,也不会做,也不会做“深呼吸深呼吸”,这,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

8、时间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

9、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湖水苍茫,水天一色,

10、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打比方。将长桥比作卧龙,形象的写出了打比方。将长桥比作卧龙,形象的写出了桥的长和古老的特点。桥的长和古老的特点。2)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打比方。把看长桥比作读史诗,史诗是历打比方。把看长桥比作读史诗,史诗是历史的象征,将桥比作史诗就体现了桥的古史的象征,将桥比作史诗就体现了桥的古老。老。3)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 摹状貌。桥的倒影被摹状貌。桥的倒影被“浮萍浮萍”“”“杂草杂草”刺刺破,化静

11、为动,赋予了这片景物动感。破,化静为动,赋予了这片景物动感。4)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摹状貌。将桥的身段和水波比作乐曲,写摹状貌。将桥的身段和水波比作乐曲,写出了桥的动感和美感,又用了出了桥的动感和美感,又用了“形与色形与色”,既写出了色又写了形,使整个描写更富有既写出了色又写了形,使整个描写更富有美感。美感。5)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打比方。将画家找桥比作孩子们寻找热闹,打比方。将画家找桥比作孩子们寻找热闹,孩子寻找热闹是本能,而用这个比作画家孩子寻找热闹是本能,而用这个比作画家找桥,更体现出了桥对画

12、家的吸引力的大。找桥,更体现出了桥对画家的吸引力的大。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他的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他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点明在画家眼中桥美在说明性体现在文中点明在画家眼中桥美在何处,随后又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何处,随后又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与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这种比较规范的说明文这种比较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的时候,作者不是用科不同的是,在举例的时候,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有表现力和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感染力。6.比较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

13、法上有何不同?二、把握主旨: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与生命力。三、拓展延伸:1.文人笔下的桥:说说文学作品中描写“桥”的诗词名句。示例:示例:寄扬州韩绰判官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难,金沙水拍云崖难,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过后尽开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