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产管理知识 3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产管理知识 3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产管理知识 3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产管理知识 3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产管理知识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第六章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 张兴六章第六章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需求,协助建设应急救援体系, 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 评估演练效果。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第三节 预警控制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第五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本章内容为一个体系,一个过程,四个层次,四个部本章内容为一个体系,一个过程,四个层次,四个部分,六大要素,三种类型。分,六大要素,三种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的基

2、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实现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和控制。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

3、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因素: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因素:1.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作到重点突出,又要防止顾此失彼;2.要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社会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3.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故发生概率很高,但危险性却未必高,而有些事故危险很大,未必风险大,二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4.处理好预警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之间

4、的关系,任何有效的预警机智都必然是由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硬件与由技术、制度、政策、管理等构成的软件组成,实际建立中需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5.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建立安全生产预警的二、建立安全生产预警的原则和要求原则和要求构建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高效性原则4、引导性原则三、企业安全生产预警三、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建立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警管理战略上,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事故预警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

5、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预警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内部管理不良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报警报警实行措施实行措施反反馈馈noyes(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 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2 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3 技术变化的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

6、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 1. 质量管理预警质量管理预警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2. 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3. 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

7、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图:预警信息管理的流程图超出范围超出范围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判断事故发展判断事故发展分级报警分级报警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对策库对策库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生产活动正常进行yn第二节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建立与实现 预警系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系统。预警系统也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

8、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的系统。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主要是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二)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系统:是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系统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1)信息收集 (4)信息存储(2)信息处理 (5)信息推断(3)信息的辨伪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

9、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1)预警评价指标)预警评价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就是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指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b)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c)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d)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2)预警准则的确定 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预警方法:(a)指标预警(b)因素预警(c)综合预警(d)误警和漏警 预警阈值确定4、预测评价系统 (1)评价对象

10、: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2)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级预警 ,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二、预警系统的实现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完善的预警系统为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监测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

11、,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二)识别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三)诊断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四)评价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

12、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第三节预警控制第三节预警控制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一、组织准备一、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指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行制定并实施的制度、标准、规章,目的在于为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

13、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组织准备活动服务于预警的组织管理过程。组织准备体现在以下方面:组织准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是一个新的组织功能体系,是融合企业安全管理与实践于一体,集企业正常活动的防错、纠错和生产事故状态的预警方法于一身;将管理过程所产生的不可靠性,置于有效监测与控制之下,使企业生产活动在有序的均衡中实现自组织状态,最终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二)预警机构为了保证预警机制高效运转,促进安全管理的预控工作,企业应对原有安全监察机构进行改造,成立安全预警部,增加预警管理职能。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

14、管理系统二、日常监控二、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安全预警部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同时总结预警监控职能系统的经验或教训,设“预警监控挡案”,在日常活动中负责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三、事故的危机管理三、事故的危机管理 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

15、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一)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基本关系预警分析过程的四个环节和预控对策活动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的对象,是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两个活动对象是有差异的。(二)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沟通 两个活动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而这个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使预警系统的活动同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安全融为一体。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环节,是联结两个系统活

16、动的组织手段。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7、(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突发性 2.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迅速、准确、有效迅速、准确、有效迅速迅速: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调集所需应急力量、设备、物资等;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准确: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有效:有效: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

18、增援机制等。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求这部分内容在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已经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学员可以对照辅导书中本节内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要求。应当能判断出哪些法律法规中对此内容有要求等。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并以主席令 ( 第六十九号 ) 的形式颁布, 自 2007 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中, 政府、单位及个人的权力与义务。2009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

19、急预案管理办法 ( 国 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17 号 )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 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23 号 )。通知提出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主要包括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基地建设,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等内容。关于应急预案, 通知强调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 并定期进行演练。三、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 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 局限性。从20世纪70

20、年代后期起, 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全过程的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涵盖了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阶段,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各个阶段,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

21、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 一 )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二 ) 准备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

22、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专设了“预防与应急准备”一章,其中包含了应急预案体系、风险评估与防范、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信保障、培训、演练、捐赠、 保险、科技等内容。应急准备工作涵盖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应急准备并不仅仅针对应急响应,它为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等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贯穿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应急管理的阶段看,应急准备工作体现在预防工作所需的意识准备和组织准备,监测预警工作所需的物资准备,响应工作所需的人员准备,恢复工作中所需的资金准备等各阶段的准备工作;从应急准备的内容看,其组织、机制、资源等方面的准备贯穿整个应

23、急管理过程。( 三 ) 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了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的应急响应工作要求,第四十八条规 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进一步规定了事故灾难应对处置的具体要求, 内容如 下:“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

24、施:( 一 ) 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 ) 迅速控制危险源, 标明危险区域, 封锁危险场所, 划定警戒区, 实行交通管制面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 ) 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 ) 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 ) 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

25、、设备、设施、工具;( 六 ) 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 ) 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 ) 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 ) 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十 ) 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施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响应速度越快,意味着越能减少损失。由于突

26、发事件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只有及时响应,控制住危险状况,防止突发事件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地减轻造成的各种损失。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或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加强协调组织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应对。三是要为一线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提高危险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保护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 四 ) 恢复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从时间上看,短期恢复并非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恢复可能是伴

27、随着响应活动随即展开的。很多情况下,应急响应活动开始后,短期恢复活动就立即开始了,比如,一项复杂的人员营救活动中,受困人员陆续获救,从第一个受困人员获救之时起,其饮食、住宿、医疗救助等基本安全和卫生需求应当立即予以恢复,此时短期恢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等到所有受困人员全部获救之后才开始恢复工作。从以上角度看,短期恢复也可以理解为应急响应行动的延伸。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 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

28、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恢复阶段应注意:一是要强化有关部门,如市政、民政、医疗、保险、财政等部门的 介入,尽快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二是要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分析总结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为今后应对类似事件奠定新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制度和管理革新。四、事故应急管

29、理体系构建四、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1.组织体制: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2.运作机制: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4个基本机制组成。3.法制基础: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

30、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紧急状态法等;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包括预案在内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等。4.保障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要保证所有预警、警报、报警、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物资与装备资源足够,实现快速及时到位;人力资源加强培训;应急财务保障应设立专项应急科目。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应急体系应急体系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紧急状态法信息通讯物资

31、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p189-190)(三)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的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响应级别可划分为三级: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的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3.三级紧

32、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2、应急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3、救援行动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

33、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应急结束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五)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应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太多的人向指挥官报告;机构间缺乏协调机制;应急救援的整体目标不清或不明;通讯不兼容或不畅;授权不清或机构对自身现场的任务、目标不清。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1.事故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确定事故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批准实施书面或口头的事故行动

34、计划,有效的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场所有的应急行动。指定信息负责人、联络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旧址、疏散与安置等。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3.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等。5.资金/行政部负责跟踪事故的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未涉及的管理职责。事故现场指挥系统的模块化结构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允许根据现场的行动规模,灵活启用指挥系统响应的部分结构,对没

35、有启用的模块由现场指挥官承担。现场指挥系统结构现场指挥系统结构 事故指挥官事故指挥官行动部行动部策划部策划部后勤部后勤部资金资金/行政部行政部安全安全信息信息联络联络指挥部指挥部第五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第五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开展。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额危害程度。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二、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36、 (一)综合预案相当于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二)专项预案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装置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 现场现场处置方案处置方案n现场现场处置方案处置方案

37、2现场现场处置方案处置方案1综合综合预案预案地震地震专项预案专项预案防洪防洪专项预案专项预案危化专项预案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p195-196)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6个个过程:过程:1.成立工作组。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一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写工作组,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2.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

38、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4.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五、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五、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1+4编制结构,见下图)。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应

39、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综合预案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支持附件(一)基本预案(一)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紧急情况、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二)应急功能设置(二)应急功能设置是指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下表直观的描述了应急功能与相关应急机构的关系。应急功能矩阵表(r负责部门;s配合部门

40、) 部门部门应急功能应急功能接警与接警与通知通知警报和警报和紧急公紧急公告告事态监事态监测与评测与评估估警戒警戒与管与管制制人群人群疏散疏散医疗医疗与卫与卫生生消防消防和抢和抢险险应急中应急中心心rrss生产生产ssss消防消防ssssssr保卫保卫srrss卫生卫生sr安环安环ssrsss技术技术ss(三)特殊风险管理(三)特殊风险管理特殊风险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做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应说明处置要求,明确应急功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专项预案,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四)标准操作程序(四)标准操作程序为应急组织或个人提供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进行详细指导,

41、保证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附件或以适当方式引用。(五)支持附件(五)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如危险分析附件,通讯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机构和应急资源附件等。六、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六、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中共有六个一级关键要素:事故应急预案中共有六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 应急预案概况; 事故预防; 准备程序; 应急程序; 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其中事故预防,准备程序和应急程序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小要素,有的甚至还可以划分为更小的若干个三级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

42、心要素。学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希望大家重视。事故应急预案各要素构成:事故应急预案各要素构成:1.应急预案概况2.事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3.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培训与演习(4)互助协议4.应急程序应急程序(1)接警与通知 (2)指挥与控制(3)警报和紧急公告(4)通讯(5)事态监测与评估(6)警戒与治安(7)人群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 (10)应急人员安全(11)消防和抢险 (12)泄漏物控制5.现场恢复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第六节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

43、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可以实现评估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等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培训手段,通过调整演练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公众、媒体对应急预案的理解, 争取他们对应急工作的支持。一、应急演练的定义、目的与原则( 一 ) 定义应急演练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事

44、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相关应急人员与群众,针对待定的突发事件假想情景,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 二二 ) 目的目的1. 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3. 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4. 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

45、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5. 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三三 ) 原则原则1. 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2. 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问题。3. 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 安全。4. 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

46、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二、应急演练的类型根据应急演练的组织方式、演练内容和演练目的、作用等, 可以对应急演练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演练的组织管理和经验交流。( 一一 ) 按组织方式分类按组织方式分类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 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等。1. 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一种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其目的是使各级应急部门、组织和个人在较轻松的而环境下, 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 提高协调配 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演练的情景和问题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叙述的方式呈现, 也可以使用地图、沙盘、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 有时被分别称为图上演练、沙盘演练、计算机模拟演练、视频会议演练等。2. 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操作的形式开展的演练活动。参演人员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 根据演练情景的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任务, 以检验和提高相关应急人员的组织指挥、应急处置以及后勤保障等综合应急能力。( 二 ) 按演练内容分类应急演练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1. 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 岗位 )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2. 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