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1页
“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2页
“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3页
“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4页
“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课题项目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系统重点调研课题“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 项目编号 :Jzw59011062)目前 , 高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往往不准确 , 要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吻合度, 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目前, 高职院校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学习情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满足企业的需求 , 但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硬实力 , 忽略了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软实力是深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天

2、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 以下简称“我院” )2003 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 (BCIT) 合作建立了“中加软件技术”专业 ,2004 年开始招生。项目提升了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 , 推动了其他 IT 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 , 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拥有较强职业竞争性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形成“一二四三”软件技能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借鉴 BCIT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与南开创元、香农科技等软件企业的深层次校企合作, 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 ,

3、 构建了“ 2.5+0.5 ”的“一二四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加软件技术”专业是培养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 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软件测试、软件文档管理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可到 BCIT 继续学习 , 也可到外企从事软件开发、软件维护、技术支持及技术文档管理等工作 , 同时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创业。“2.5+0.5 ”是指前5 个学期以在校学习为主, 第 6 学期到企业现场毕业设计。“一”是“一条主线”, 以培养高素质的软件技能双语人才为目标; “二”是“二个整合” , 基本素质课程与英语教学整合和中加专业课程整合; “四”是“四类岗位实习

4、形式” , 即生产性课程项目、生产性实习、自主实习任务和现场毕业设计 ; “三”是为毕业生提供的个人发展方向的“三种选择” , 见图 1。二、引进北美IT 职教经验 , 构建工学结合双语课程体系1. 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方法。 为突出北美 IT教学特色 , 结合我院原有教学经验 , 遵循软件技术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 , 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有效教学方法, 将大量真实的项目分解成案例和实训模块融入教学内容 , 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 , 进一步强化“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实例”引导基本知识讲解 , 做到“边理

5、论知识讲解 , 边实际操作实训” ; 以“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实施项目教学 , 教师和学生通过“项目角色”的扮演 , 为完成任务 , 而实施教学 ; 以课堂环境“模拟”实际工作场所。另外 , 重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 启用以局域网、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手段与资源。2. 强化岗位实习 , 实现工学结合。工学结合 ,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 确保实训项目落实和岗位实习。 (1) 全面建立企业与专业之间的工学互动模式 , 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实训项目、行业专家、技术人员 , 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 , 开展技术支持 , 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学生在校 3 年期间 , 可通过 4 种不同形式 ,

6、 实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 提升技能 , 见 81 页表。(2) 推行项目实践早介入 , 实现“双导师制”和“实题化”。从第四学期开始 , 可参与上一年级的项目实习。在校企“双导师”带领下完成来源于企业或学院的真实的课题 , 使学生体会到真正开发一个项目的全过程。3. 采用学分制 , 创新评价机制。项目实施与国际接轨 , 创新评价机制 , 实现高职学分制。 (1) 探索以“素质、能力、技能”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 进一步推行综合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网络化考试。同时, 注重核心课程考试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该项目明确将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或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

7、试的“应用程序编制”“软件程序员”认证作为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将通过 Sun Java 、 Cisio的 CCIE,JAVA2 企业架构设计师 ,MCSE、 MCSD中某一顶级认证作为专业的发展目标。据统计 , 毕业生中“应用程序编制”获证率为98%,“软件程序员”获证率为71%,其他高级别获证率为5%。(2) 学分制 , 为实现中加学分互认 ,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愿望 ,项目大胆尝试高职学分制。现已有7 名学生通过学分互认赴BCIT 学院继续深造。4. 借项目实施 , 锻炼教师队伍。借助国内外进修 , 企业项目开发 ,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合作项目 , 选送专业教师到海外进行长、短期培

8、训 , 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英语水平。项目中 , 先后有 6 位教师和 4 位管理人员赴 BCIT 进行专业进修与教学研讨 , 为我院开拓了另一条教师国际化培养的新渠道。三、“一二四三”项目创新特色1. 课程整合。为解决课时量大的问题 , 创新地提出把基本素质课程与英语教学整合到一起 , 如用英文影视资料讲军事理论 , 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职业生涯课程的讨论等。2. 课程包管理。所有课程实行课程包管理, 每个课程包中有相关教学资料、学生作品、 专业委员会对该课程建议等,有利于教师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库的创建、教学质量监控,见图 2。3. 校企深层合作。在课程教学中提出“生产性课程项目”教学法

9、, 强调项目确实是企业正在开发的实际项目的子项目;学生的作品必须满足设计需要, 能成为真正的产品; 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指导任务。4. 开发校内实践岗位 , 设立自主实习任务。每个岗位用人需求量小 , 落实软件技术专业的岗位实习和保证实习时间有很大的难度。借鉴 BCIT 经验 , 开阔思路 , 从实际出发 , 在我院内部收集实际项目 , 为学生创造实践岗位 , 提高了我院信息化办公水平。5. 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 , 指导教学和课程开发。借鉴 BCIT 经验 , 成立由企业界代表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 确定学生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和能力 ; 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10、; 监控教学质量等。对于新课程开设 , 大体可分为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教育分析三个阶段。最后, 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请用人单位和专家顾问团 , 按照所有课程必须落实到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上的要求制订课程计划。6. 高职学分制的实施。为实现与BCIT 的学分互认体系、增强开放办学、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实行学分管理制度 ,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一二四三”项目应用效果及评价该项目 2003 年启动 ,2004 年招生 , 截止到 2008 年已有了两届毕业生。该专业学生在海外留学、外企工作、软件大赛和英语大赛等方面创出了佳绩 , 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 对该项目的实施也提高了学院知名度 ,

11、扩大了国内外影响。第一 , 通过严格验收。项目之初成立了“中加软件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 , 借鉴 BCIT 管理模式 , 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一系列动态管理机制 , 该合作项目分别于 2006 年通过教育部验收 , 于 2007 年通过 BCIT 加方的严格验收 , 获得一致好评。第二 , 毕业生技能强。 自 2004 年以来 , 共招生 195 人, 已毕业 85人 , 其中 7 人到海外高等职业院校留学深造,4人自主创业 ,42人外企就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强。第三, 学生竞赛显著。由于教学内容贴近企业 ,2005 级贾晓红在天津市软件大赛中获优秀奖 ;

12、2006 级张国民在天津市高职程序竞赛中获优秀奖。第四 ,校企合作紧密。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8项, 完成学院内项目 5 项。第五 , 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力度大。先后有 6名教师到 BCIT 参加长期培训 ,9 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到BCIT 参加短期培训和专业交流, 同时 5 名教师下企业实习。第六, 获得国家重点支持专业。由于该合作项目的良好基础,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于2007 年获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中央及地方在 3年内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第七 , 精品课程建设成绩优异。在该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 , 已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局域网技术”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软件项目开发方法”1门市级精品课程。第八 ,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为配合该专业课程建设 , 项目教师编写 5 本出版教材 ,7 本活页教材 , 发表论文 10 篇。完成院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