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课后限时集训18_第1页
2020版课后限时集训18_第2页
2020版课后限时集训18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后限时集训 (十八 )(建议用时: 40 分钟 )A 组基础达标1(2018 ·坊期末统考潍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 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C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 转化率与所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纯度有关,DNA 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 A 正确;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 ”,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 C 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 正确。 2(2018 ·济宁市一模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 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 A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

3、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D 正确。 3将下列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培养液混合,加热煮沸后冷却,再注入小鼠体内1B加热杀死 R 型肺炎双球菌,然后加入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再注入小鼠体内C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加热煮沸后冷却,与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再注入小鼠体内D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与 DNA 酶混合, 37 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注入小鼠体内C加热煮沸后R 型和 S 型细菌都已死亡,不再侵染小鼠;加热杀死的R型菌和 S 型菌的 DNA 混合,由于不能为S 型菌的合成提供原料和场所,因此也不会有 S 型细菌出现,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4、S 型菌的 DNA 加热煮沸后冷却会恢复活性,可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使小鼠致死; DNA 可被 DNA 酶水解,不再具有活性。 4(2019 衡·水模拟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使 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 S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 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形成对照B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无毒的 R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 型菌D将 S 型菌分离提纯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 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D 将 DNA 、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

5、可以看到 DNA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 5(2019 ·南昌模拟 )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2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 b 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过程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C 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沉淀物 b 放射性的高低,与 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 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

6、裂解释放噬菌体, 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 过程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 中 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 ,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35S 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放射

7、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15N 标记了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放射性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出现。7(2019 中·山市模拟 )下列有关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沉淀物也有很弱的放射性,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造成的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从接种在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的方法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 分子分开,以便检测各自的放射性3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 沉淀物有较弱的放射性,是由于搅拌不充分, 35S 标记的噬菌体吸附于大肠杆菌的表面, 被离心到沉淀物中, A

8、项错误;用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可得到蛋白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 B 项正确;采用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C 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项错误。 8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设法把蛋白质和DNA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蛋白质或DNA的作用B两者的实验对象都是原核生物C两者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两者都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两个实验的材料和处理方法虽然不同, 但是实验思路都

9、是一样的, 即设法将蛋白质和 DNA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A 项正确;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对象噬菌体为病毒,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项、 C 项错误;两个实验都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D 项错误。 9科学家用去污剂裂解被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细胞,然后抽取裂解产物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 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4(1)上述实验中, _对照能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2)除了通过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 型和 S 型细菌外,还可以通过什么

10、方法区别R 型和 S 型细菌?_。(3)上述实验利用了酶具有_的特点。与“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作用”的实验思路相比,本实验的优势在于_。解析: (1)实验 和 形成对照,说明DNA 的水解产物不是 “转化因子 ” ,从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2)R 型菌和 S 型菌结构是不同的,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可区分R型菌和 S 型菌,或观察菌落特征,菌落表面光滑的是有荚膜的S 型菌,菌落表面粗糙的是无荚膜的R 型菌。(3)利用分离提纯法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达到 100%。答案: (1)和(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11、,观察菌落特征,若菌落表面光滑,则为S 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 型)(3)专一性避免物质纯度不足带来的干扰10(2019 ·水中学期中衡 )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分别含 32P 标记的核苷酸和35S 标记的氨基酸 )、大肠杆菌菌液、 T2 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 标记的核苷酸和含 35S 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5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 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 _,培养一段时间, 分别获得 _和 _标记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

12、分别侵染 _的大肠杆菌, 经短时间保温后, 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 _图。(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 _图。解析:在标记 T2 噬菌体时,应先用32P 标记的核苷酸和含 35S 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 噬菌体。分别获得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后,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被32P 标记;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被35S 标记,因此甲、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

13、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分别是沉淀物放射性高和上清液放射性高。答案: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T2 噬菌体32P 35S未被标记 (1)B (2)AB 组能力提升11(2019 ·德州市高三期末 )用放射性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 (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 (b1);乙管的上清液 (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 (b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6A甲管中 a1 的放射性来自 32P,乙管中 b2 的放射性来自 35S B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 DNA 是遗传物质C若搅拌不

14、充分,甲管的 b1 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D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 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A 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被 35S 标记 )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导致甲管的上清液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而噬菌体的 DNA( 被 32P 标记 )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导致乙管的沉淀物的放射性远高于上清液,由此推断甲管中 a1 的放射性来自 35S,乙管中 b2 的放射性来自 32P。12(2019 ·石家庄期末 )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 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中的蛋白

15、质和RNABTMV 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 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 是 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A 据图示分析, TMV 放入水和苯酚中后, RNA 和蛋白质分离, A 项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 TMV 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 B 项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 TMV 的 RNA 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C 项错误;此实验说明 TMV的遗传物质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 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 项错误。13(2016 ·江苏高考 )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

16、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7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 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 ”,而不能说明该 “转化因子 ”是 DNA , B 项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 复制等生命活动, 不能用 32P 直接标记噬菌体, 而应先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C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

17、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项正确。 14 (2019 ·邯郸市模拟 )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 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的观点B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C可同时用 35S 和 32P 标记 T2 噬菌体,仅通过一组实验就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和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对照方式都是相互对照C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C 错误。 15(2019 ·西联考江 )生物学家格里菲思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鼠体内的R 型活细菌在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活的S 型细菌。格里菲思大胆预测在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很可能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