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栽培技术_第1页
鸢尾-栽培技术_第2页
鸢尾-栽培技术_第3页
鸢尾-栽培技术_第4页
鸢尾-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鸢尾-栽培技术栽培技术春季开花,花期三个月左右,46月,多采用分株、播种法。 分株春季花后或秋季进行均可,一般种植 24年后分栽1次。分割根茎时,注意每块应具有 23个不定芽。种子成熟后应立 即播种,实生苗需要23年才能开花。栽植距离 4560cm,栽植 深度78cm为宜。亦可以进行促成栽培。土壤要求鸢尾不但可以种于玻璃温室或塑料膜温室,而且在露地也可种 植。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活动房屋,特别是春秋两季 是可行的。对于鸢尾切花的生产,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 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

2、尾是非常 必要的。在重壤土中,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与25cm左右深 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 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 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此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温度控制种植后,土壤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最低温为58 C,最高温为20 C。土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苗率。土温过低会造成开花能力i降低,故最适土温控制在1618 C之间温室内生产鸢尾,最适温度为 15 C。为了缩短生长期,种植时 可使用新采收的种球,前43周温室温度保持在18 C。此温度可维 持到1月1日,但会造成植株弱小。13 C或更低的温度会延长生长

3、 期,同时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机率增加。秋季,植株生长时,特别在温带地区,当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 必须下调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 C,尽量保证植株生长,如果在所有阶段叶片显得过多,那么得考虑修剪掉部分叶片。生产的日夜平均温度可在 2023 C,最低温度为5C。在高温 和光线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在霜害经常发生的地区,生产只能在温室中进行。其适合的生长 温度应安排在夜间。因此,不加热的温室应提早封闭,以尽可能使夜 温适宜。白天,则要提早通风,以避免出现温度升至18 C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荫也可以达到控温的目的,但合适的光照水平仍需保持。露地生长的最适温度

4、为1517 C,白天持续的高温可用遮荫网 遮去。它不仅能减少直接的太阳辐射,而且还能提高温度。排水系统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应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这 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 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 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依不同品种、球茎大小、种植期、种植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为使种植间距合适,通常采用每平方米有64个网格的种植网施肥要点一般来说,种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 的浓度,而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 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 这 样,所缺的

5、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鸢尾对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反 之,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杂草控制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 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 草问题。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 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如果植株种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 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 2 厘米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在植株展叶之前,温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 来控制其生长。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

6、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杂 草,就应改用复合除草剂。施用的时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 植株上,再喷足够的水。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由于除草 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都要 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只在十分必要时再使用除草剂; 不要种植 对除草剂敏感的品种。4种球贮藏种球贮藏的温度必须是30 C,用于切花生产的种球应马上种植。 如果种球不能马上种植,在这段过渡期间里,种球一定要在适宜的温 度中贮藏。期间,温度一定要符合种球生长的要求,一定要经常调温, 以保证种球的生长。使温度维持在 2C,而且不要超过23周,这 是最好的选择。高于2 C的贮温会延长处理期,并

7、对开花起负作用。 将球茎小心地置于底部有空格的容器中。贮温在 2 C,并保证有良好 的透气性。种球不适于长期贮藏,因为贮藏过久会对将来茎叶所生长 不利,而且也会增加根尖受到青霉菌感染的机率。用于切花生产的鸢尾在种植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是特别重要 的。种植前几天的土壤要足够湿润,以确保早期根系快速而健康地生 长,而且根系不易在种植时受到损伤。 使用冷水浇灌尤其是在土壤温 度较高时较为合适。土温高,种球生长过快,使切花品质下降。种植 应选择在土温较低处。此外还可以在夏季来临前在地上铺盖一层隔热 的覆盖材料,阻止土壤受过多的太阳辐射。6病害防治种球腐烂病它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或很晚才能显现。

8、而地下根系生 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 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镰刀菌侵染不同, 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收缩,所以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病因:疣孢青霉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微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 或者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防治方法: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冠腐染病的植株一般来说早期发育正常,随后,会出现枯萎、倒伏。病害很快传播到相邻植株上。在发病植株周围的地下或地上的土壤中 存在许多12毫米粗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聚成块状,先呈白色后 转为黑褐色。最后,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

9、满白色织物。病因:冠腐病由整齐小核菌引致。这种病只发生在亚热带和气候 温暖的地区。低于13 C时,此病不侵染植株,当温度高于 20 C时发 病最厉害。它的寄生植物种类相当多,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防治。土壤 一旦被侵染,持续时间很长。防治方法:不要在已被整齐小核菌侵染的土壤中种植种球,否则一定进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镰孢性基腐病这种病最初发生在球根基部,随后向上侵染至鳞茎。受伤与健康 组织区别明显。受病部位组织变软,灰褐色,向内抽,有时被覆白色 织状物。受病种球种植后,不能开花。在温室中如植株早期受侵染, 地上部分变软,杆弱,叶子从叶尖开始变黄。不久植株死亡。若后期 染

10、病,则生长停滞,花芽干枯。当收获时,花色仍显苍白。深入球根 内部的花茎基部长期不发育,表皮皱折。病因:镰孢病侵染途径一个是通过孢子侵染健康种球; 另一个是健康植株接触感病种球。此病可能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在已消毒的 土壤中种植有病种球十分危险。土温达到16 C时,易发病,高温使病菌传播更快。防治方法:广泛采用唐菖蒲、小苍兰交替轮作,或一年进行一次 土壤处理。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灰霉病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结果,叶尖 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受病的种球潮湿,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 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

11、织物伴有黑色菌丝块。根部和 基盘未受侵染。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潮湿环 境下,无规则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病因: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防治方法:避免叶片受损。新芽长于 5cm的球根不再种植,特 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 内保持土壤无杂草。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叶面受损 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丝核菌病感染不严重时,叶鞘上呈现出不规则状黑褐斑,中间的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感染严重时,叶鞘(晚些时候在叶基和花茎处)变软 呈

12、灰色。大部分外围的叶片先枯萎,晚期,植株死亡。严重侵染时,(种植深的种球)茎芽在萌发前就腐烂。在受侵染的球根中,受病组 织变软,先期变灰,有时变紫,晚期则呈现灰褐色。许多浅褐色菌丝 看上去象蜘蛛网,有的还逐渐形成壳。球茎鳞片间和表皮均可见菌丝。 根系生长完好,受病球根无异味。病因:侵染球茎和芽的丝核菌主要来自土壤。许多植株(如郁金 香)都会被它侵染,即使在从未栽种过产花种球的土壤中。不管土温 如何,它均可发病,温度升高时,发病机率增大。防治方法:对已被侵染或可能已被侵染的土壤中进行常规土壤处 理。高温下,土壤再侵染仍有可能发生。保持清洁环境,可防再侵染 发生。未采用常规土壤处理,据以往经验,土

13、壤会被丝核菌侵染。因 此,种植前要适当施用杀菌剂。考虑到种植深度,一般用旋耕机在土 下510cm 处施用杀菌剂。通常在夏天土温超过 16 C时采用此法。 球根浅植。根腐病侵染早,植株生长受阻或是根系短或是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 上存着黑点,看起来象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后来生长的根系表现良 好,可能是植物抗病的结果。病因:终极腐霉菌通过土壤侵染根系,这种真菌可在任何土壤中 发现并很难控制。品种不同,侵染程度不同。土壤蒸气消毒后立即种 植,早期侵染的危害甚大,因为此时,土壤中的竞争性生物尚未复原。防治方法:与其他多种作物轮作或一年一次常规土壤处理。种植 前进行种球处理。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采用适宜

14、的灌溉系统以保持 良好土壤结构,但防止积水。软腐病种植后不久受感染的嫩芽生长受阻。 叶鞘总是水汪汪的,呈现黑 绿色,不久变黑。嫩芽极易被拽掉。受感染的组织会变软呈现暗黄色 并且很快腐烂呈软团状带异味。根系起先正常生长,而后变透明,呈 黄绿色。病因:这种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引起的,并经常发生在 “Prof.Blaauw ”品种中。在高温高湿时感染机率加大。鸢尾和其他 作物的残体诱发病菌生长,而种植时根尖受损也会导致此病发生。 水 滴的溅射会传播土壤中的细菌。防治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在已提前处理好的土壤中种 植种球(温度适宜)。种植时避免碰伤根尖。温室内种植时温度保持 在适宜的范围内(1

15、215 C),避免高温。清晨适量浇水。防治土壤 熟化。根线虫病植物生长局部受阻,花芽干枯,根系短,呈黑色条状,这些症状 于腐霉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区别在于根系不会腐烂。病因:穿刺短体线虫侵染植株诱发此病。一些不知名的真菌或细 菌聚集在线虫引致的伤口附近,可危害多种植物(包括菊花、玫瑰、 草坪)。防治方法:每年进行一次土壤处理。西红柿斑萎病该病毒在鸢尾中有两种形式的表现。一种是全部或部分叶片为浅 绿色至黄色。通常叶尖仍保持绿色。外围叶片宽、发黄颜色变浅,并有时可看到棕色坏死条 纹。另一种为在叶片是有黄色斑点和条纹,有时有椭圆形斑点并带有 棕色条纹。在两种情况下,种植生长停滞,不开花。防治方法:不要在

16、以前种植过对此病毒敏感作物的温室中种植鸢 尾。不要在附近种植有易感染该病毒作物的室外种植。 在温室中或室 外防止杂草生长。控制蓟马的生长,对前茬作物也是如此。白花病花色与正常植株的不同,着色浅,花不干枯但品质明显下降。病因:在温室中由于蒸腾弱引起相对湿度较高。防治方法:若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 维持室温高 于外界温度23 C。如外界温度较高(1516 °C),而不能采用此方 法时,应在早晨向温室加热,并打开通风扇。芽裂病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花芽枯萎,然后花苞顶端变黄,花芽腐烂死 亡。花芽总是在生长阶段最后几周形成。 这种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出 现,主要在花茎生长时,若早期发生,几乎看不出对植物有什么危害。 一旦出现花芽,很容易看见花芽是否正常,如果发育不饱满,说明此 植物已染此病,晚期芽裂病花朵不着色。芽裂病可在整个花期内发生。病因:由光照不足、湿度过高、生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总是在 冬季发生。也可能由于种植过密,或者霜冻引起的温度骤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