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1页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2页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3页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4页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肿瘤病人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李蓉梅 袁玲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导管151例,型号为4导管,长度60; 美国公司穿刺包393例

2、,型号为4导管,长度55。观察到3例患者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方案,第5个疗程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

3、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1.2.治疗及护理方法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1、抬高患肢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二)药物治疗1、溶栓(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100快速静滴,,用2周。当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100,缓慢;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0.51,停药。2、抗凝(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

4、4000U,腹壁皮下注射,×7D(2)华法林:3,使用进口剂型,一般在停用克赛前两天就开始口服,长期口服,用前一定监测凝血三项,当延长超过5秒时,改半量口服。口服期间注意监测凝血三项,一般3天5天测一次。3、祛聚(1)肠溶阿斯匹林:100,长期口服。(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一般使用两周。(3)丹参注射液:20。(4)脉络宁:20。1.2.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其导管均以拔除。心理支持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此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

5、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与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与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注意出血倾向监

6、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特别应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粪便是否带血,有无咯血;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穿刺时针孔渗血;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用药期间严格卧床,停药后7天下床活动。预防肺栓塞:本身并不致病,但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美国每年有60万人因而住院,每年有 二十万人死于肺栓塞,占常见死因的第三位3。我国虽无具体统计资料,但及肺栓塞并不少见。后1周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

7、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周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1.3.结果3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溶栓与抗凝治疗后2-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3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与出血,情况稳定。2病因分析1946年,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与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4。2.1 血栓形成与留置管有关。 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

8、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没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由于留置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隧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隧道与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5。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6。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7。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小板形成的机率愈高。三例病例中一例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血小板27

9、6×109/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8。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与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与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9,三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盖诺、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3.预防措施3.1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乳腺癌患

10、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3.3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10 。3.4 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1)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

11、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2)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 11。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3.5 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或用喜疗妥外涂。(2)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123.6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

12、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肝素液正压封管,接头选用可来福01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4.体会通过3例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患者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置管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的发生率为38.0%13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虽然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

13、生几率不高,但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此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参考文献:1 梁添玉,张振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 19(1): 165-166.2 辛兰芬,武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增刊):73.3 V. . J , 1996, 6(5):50.4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5 徐归燕,计惠民.经中心静脉营养法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9): 403.6 杨宏宇.中央静脉导管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3): 103.7 潘月龙.恶性肿瘤病人凝血功能的研究.齐鲁肿瘤杂志,1997, 4(2): 98.8 贾玉琼,沈利,张芹,秦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