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_第1页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_第2页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摘要:泸石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境内,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形成原因复杂,对公路的修建和运行构成危害。为了提高道路平安,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整理的根底上,重点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开展趋势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类型;成因;防治; 0 引言 泸石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境内,是一条连接雅康高速公路与雅西高速公路的联络公路。但线路沿线地质环境复杂,新构造运动活泼,降雨量充分,松散层岩层分布广泛,内外地质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1 公路沿线的环境地质条

2、件 泸石高速公路近南北向展布,线路以泸定县伞岗坪互通为起点沿大渡河至石棉县东南部大杉树互通为终点,地理坐标东经102°0903- 102°225,北纬29°1239- 29°589,线路全长97.122km,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1.1 地形地貌1-2 该路段处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形地貌为典型的深切割中山宽脊沟谷地貌。海拔总体北高南低,线路起点伞岗坪高程1800米左右,线路终点大杉树高程约890m,相对高差910米左右;区内山脊宽缓,山坡上缓下陡,上部坡度小于30°,下部坡度45°左右。 1.2构造与岩性 在大地构造上,

3、线路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交接复合部位,在具体构造部位上,线路主要沿大渡河断裂展布。 2 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2.1 沿线地质灾害概况 根据野外调查成果,该线路沿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泥石流、滑坡、危岩崩塌等。其中以泥石流最为发育,其次为滑坡、不稳定斜坡。 表2.1 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性 2.2 地质灾害类型 2.2.1 泥石流 沿线沟谷型泥石流的主要地形特征为:在形成区多呈漏斗型、勺型冰蚀地貌,有利于冰雪融水或大气降雨的迅速聚集;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段,地形起伏大,岭谷高差大;在出山口附近沟谷变窄,谷坡变陡,沟岸侧蚀坍塌现象普遍,进一步增加了固体物源;

4、泥石流淤积区多位于主河道相隔宽阔的河谷地或冲洪积台地,地形平缓,泥石流堆积体多呈扇型,堆积物以块碎石、漂砾石土组成。 图 2.2.1 杵坭乡群发性泥石流场景【2】 2.2.2 滑坡 线路途经滑坡地质灾害19处,主要为土质滑坡,影响线路长度3400m,占线路总长的3.5%。滑坡多发育于大渡河河谷两侧缓坡地带,滑坡主要沿岩土分界面滑动,滑体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块碎石土为主,滑体厚度较小,一般在210m,多为暴雨诱发。 2.2.3 崩塌 线路途经崩塌地质灾害9处,以岩质崩塌或危岩为主,少量为危石,影响道路长1400m,占线路总长的1.4%。崩塌主要发育于线路段中的高陡斜坡地带,构成崩塌及危岩的岩性主

5、要为变质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等,由于岩层的表层风化较强烈,构造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常砸毁公路,威胁道路施工及行车平安。 图 2.2.2 K81+350处滑坡 图 2.2.3 K92+800处岩质崩塌 2.3 地质灾害成因 2.3.1 泥石流 沿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流域地形条件、固体物质来源及水源等条件有关。地形条件:公路沿线地形切割较深,在形成沟谷以前有大片的终年积雪区或基岩区,且多呈漏斗型、勺型冰蚀地貌,有利于冰雪融水或大气降雨的迅速聚集,为泥石流的淤积创造了条件。物源条件:区内物源主要为斜坡或谷坡崩残坡积物、沟床冲洪积物、老泥石流堆积物和第四系冰水堆积物等,以上成因类型松散堆积具有面广量

6、大的特点。 2.3.2 滑坡 沿线滑坡主要为土质滑坡,其形成主要与地形条件、地层岩性、雨水及人类活动等条件有关。地形地貌:公路沿大渡河分布,线路两侧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5001000m,坡度较陡,斜坡坡度在30°50°,并且在坡脚处形成高陡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地貌条件。水:区内滑坡多为暴雨期间形成,调查中发现滑体中有饱水特征,在坡脚地带多有泉水出露,滑动面上土体含水率较高,并且滑坡后部多有更高一级的斜坡,局部坡面上分布有洼地或小型冲沟,有利于地表径流的聚集,加之该区域内集中降雨量较多,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开展。 2.3.3 危岩崩塌 地形地貌、地层岩

7、性、风化卸荷作用是崩塌及危岩形成的先决条件;降雨、地震和人为影响对崩塌和危岩的形成和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形地貌:沿线崩塌多发生在4080°的陡崖及高陡斜坡地带,坡体前缘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易于导致陡崖岩体发生卸荷变形形成崩塌;地层岩性:沿线崩塌及危岩主要发生在变质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等岩体中,其岩层的表层风化较强烈,构造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较为发育,易形成崩塌。 3 地质灾害的开展趋势和防治对策 3.1 开展趋势 区内地质灾害多位于线路或紧邻线路分布,区内地质灾害爆发的频率与季节密切相关,夏秋季节,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特别是强降雨的出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发生概率同时加

8、大;随着公路建设的进行,由于边坡开挖、建筑弃渣的增加将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3.2 防治对策 3.2.1 泥石流防治对策 拟建公路沿线泥石流分布较多,且大多与线路呈垂直相交关系,线路与泥石流的相交位置不同,其治理对策也不相同。对公路位于泥石流冲积扇上:可采用在沟内设置多道梯级拦挡坝以固沟稳坡,对有条件的地势可采用排导槽或涵洞方式通过;对公路从泥石流沟口跨越时:可设置大涵洞或放冲桥的形式排泄沟内冲积物及流水,并加强沟道两侧路基的防掏蚀措施。 3.2.2 滑坡防治对策 滑坡是线路遭受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根据线路与滑坡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线路从滑坡前缘通过:宜对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治

9、理,可在坡脚修筑抗滑桩等拦挡工程,并完善坡面截排水工程,对滑坡体积较大者,可先进行后缘削方减载,再进行拦挡;线路从滑坡体上通过:可采用一排或多排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滑坡后缘和中部设置弧形截排水沟;线路从滑坡体后缘通过:可采用半边桥或桥的形式进行合理避让,同时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防治对策。对影响宽度较长,滑动面埋深较深的大中型滑坡,并且治理难度较大,经济可行性较低的大滑坡,假设地形条件许可,可采取小范围改线避让。 3.2.3 崩塌防治对策 根据沿线调查成果统计可知,线路大多位于崩塌危岩体下方,针对崩塌的防治措施为:对岩体较破碎稳定性较差的高陡岩质危岩体,可采用去除的方式进行防治;对去除条件较差的危岩体,可采取喷锚防护、锚杆加固、水泥灌浆加固、挂主动防护网等主动防护措施;同时在公路内侧崩坡积斜坡地带设置拦石墙、落石槽、被动网等被动防护措施,并在崩塌危岩区外侧修筑截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