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_第1页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_第2页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_第3页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_第4页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经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3. 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4.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5.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教学重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

2、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准备(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

3、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 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 “雅” “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

4、:祭祀乐歌。)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二、资料助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三、学习课文1. 导入静女: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现在的爱

5、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 “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SU® (ch i ch u)姝(sh i)俟(s )彤(t mg)管炜(w3)洵(xm)少(ku i )英(t i )说仔(y i )既(lu cn)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6、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4. 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5. 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6.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7.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8.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9.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每小组可在四个任务中任选两个完成)6. 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爱”通“婷:隐藏“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

7、:不是“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

8、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3)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4)鼓励学生讲一个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唱一首歌,例如:化蝶;绘一幅简笔画,例如:青春美

9、少女;回忆一首诗:例如 关雎等,让学生尽情地自我展现。( 以上要点都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总结。)7. 学生跟配音大声朗读,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四、归纳主题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 “我”从“搔首踟蹰” ,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

10、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五、拓展思维,警示教育1学生以开火车游戏进行爱情名句接力赛,每人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参考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讨论交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究竟怎样的爱情才是

11、真正的爱情,怎样使爱情之花常开不败?我想,只有保持了人格独立,在真正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情,能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共同分担困苦和分享欢乐的感情,能够让炽热的爱情沉淀成温馨的亲情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现阶段对同学或朋友所产生的好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对爱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说“爱”而不能够谈“情”,只能够心动而不能够行动!六、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剧本,自习时间在班上演出。参考借鉴剧本如下:(让学生在乐曲化蝶的伴奏下欣赏改编的现代诗歌或剧本)七、板书设计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人美男子:憨厚、真诚、朴实静女 &

12、lt; 境美俟我城楼、贻我彤管、自牧归正情 美真挚、热烈、专一I 语言美押韵、双关、重章叠句采薇、导入新课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 (让学生齐声背诵)是啊,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这种情节有时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呢?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机械朗读, 疏通字词1学生自行诵读,疏通诗中字词的音、形、义,掌握重点实虚词的用法。2检查自学情况。字音獭犹(xi n y tn)不遑(hu Sg )不来(ld )孔疚(ji u

13、)靡H (mi g u)喧嚣(xi g )象弭(mi)归聘(p in )四牡(mu)骤揆(kui)小人所腓(fd)整饬(ch i)雨雪霏霏(y u f d)载渴载饥(z & )字形比较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通假字( 1)岁亦莫止莫 同“暮” ,指岁暮,即年终。(2)彼尔维何尔同“ST ,花茂盛的样子。( 3)维常之华华 同“花” 。(4)彼路斯何路同“辂”(1近)车高大的样子。(5)象弭鱼服鱼服即“鱼版(fUy,用鲨鱼皮做

14、的箭袋。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名词活用做动词,落,下。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启居:安居。启,跪,古代人跪坐。居,安坐。(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fd):隐蔽,掩护3学生听配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4分组朗读,师指导朗读节奏。(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三、理解朗读, 梳理情感1设置话题,师生交流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A) 乡愁即家园之思B) 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C) 漂泊、远游、战争。2. 设置问题, 阅读讨论A)

15、仔细阅读2、 3 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B)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C) 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D) 4、 5 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E)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以上问题可分组完成,但在引导阅读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 开讨论,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讨论交流。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E) 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F) 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G) 这

16、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H) 4、 5 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I)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四、重点品读, 把握主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

17、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抒发主人翁感情的呢?根据资料,体会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3教师点拨:(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

18、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 “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例如:a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