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_第1页
(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_第2页
(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_第3页
(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_第4页
(整理)平面解析几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第十章平面解析几何10.1 直线方程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 .直线的方程3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4 .两条直线的交点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二、教学要求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公式,并会运用。2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方程,能较熟练地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3 .掌握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并会熟练运用。4 .掌握求两直线交点的方法并会运用。5 .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会运用。简单介绍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把kx-y+b=0 ( y = kx+b转换过来)叫做直线l的方程,反过来说直线l的方程表示就是kx y +b = 0。例1

2、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6 = 0 (1)求直线l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一一 10断点M 1 ( -1,1)、M 2 (2, - )是否在直线l上。3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x轴上坐标(x,0),在y轴上坐标(0, y)把(x,0)带入方程,得x = 3把(0, y)带入方程,得y = -2(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 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把M 1(-1,1)带入方程左边,左边 =7#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10、_把M 2 (2, -)带入方程左边,左边 =0=右边,所以点在直线上。3例2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

3、x - y+12 = 0 (1)求直线l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2)判断自M 1( -2, 6)、M 2(2, -3)是否在直线l上。解:(1)要求坐标轴上的点,我们可以知道在x轴上坐标(x,0),在y轴上坐标(0, y)把(x,0)带入方程,得x = M把(0, y)带入方程,得y=12(2)要问点是否在直线上,我们只需把点的坐标带入方程,方程左右相等,那么点就 在直线上,否则就是不在。把M i(-2, -6)带入方程左边,左边 =12。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把M 2 (2, -3)带入方程左边,左边 =21#右边,所以点不在直线上。10.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

4、:沿x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作F ,那么F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2)图像表示:(3)倾斜角的范围:00 - -:S180°2、直线的斜率(1)定义:直线的倾斜角 白(F# 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通常用 k表示。gp k = tan (0° _ 一:<180°, = 90°)(2)斜率的四种情况:1、当已=0°时,k = 0;2、当 0° <6490°时,k> 0;3、当6=90°时,k不存在;4、当 90° Y d<180

5、76;, k< 0。(3)已知直线上两点求直线斜率:p1(X), y1) > p2(x2,y2) 图可不画y2 -' y1 /k -( x2 x1)x2 - X'/若:x2 =x1 ,直线垂直与x轴,这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例1经过点A(3,2)、B(1,6)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V? V16 -2解:k = y_l = = -1X2 - x1-1 - 3k =tan = -1 (00 1800, f = 900)=135°所以直线的斜率为-1,倾斜角为135°。例2已知直线直线11的倾斜角2 = 60°,直线11与直线|2互相垂直,

6、求11、l2的斜率?解:直线 11 的斜率:k1 =tan& =tan60° =43因为 11 H2, G =60° +90° =150°k2 = tan ;:2 = tan150° = -33例3习题书后练习8.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方程:P(x°,y°),斜率ky -y° =k(x -x°)例1求经过点(2,4),倾斜角为45°的直线的方程?解:根据已知条件得x° = 2、y° = 4、k = tan 45° = 1带入点斜式方程:y - yo =k

7、(x -x0)y-4=1 (x-2)y = x 2例2已知经过点A(1,2)、点B(3,5)的直线方程?y2 - yi5 - 23解:IX x2 - x1-3 -14带入点斜式方程:y - yo =k(x -x。)3 ,y -2 = -4 (xT)311y 二一x 一442、斜截式方程:斜率 k ,纵截距by = kx b例3求与y轴交与点B(0, -3)且倾斜角为土的直线方程?4解:先解释下纵截距 bB(0,b) b -3冗k = tan =14带入斜截式方程;y = kx b y = x -3例4已知横截距为a =2、纵截距b = -2,求直线l的方程?解:根据题意得:点(2,0)、(0,

8、 -2)精品文档k=7*2 "4:10 -2带入斜截式方程;y = kx by = x -23、直线的一般方程把上面4个例子改成就行 Ax + By + c = 010.1.3两直线平行和垂直1、两直线平行定义:li l 2k1 = k2例1已知过点(4,-3)且平行与直线2x + y -5=0的直线方程?解:把一般方程改写成斜截式方程2x y-5=0 = y = -2x 5k2 = -2l1112v K = kk1 -2带入点斜式方程:y - y(o = k(x -x0)y 3 - -2 (x -4)y = -2x 52、两直线垂直定义:l1 l2= k 卜2 - -1例1已知过点

9、(1,-2)且垂直与直线 x + 2y-5 = 0的直线方程?解:把一般方程改写成斜截式方程15x 2y -5 =0= y = -x22li _ I2 = ki k2 = -1ki = 2带入点斜式方程:y -y0 =k(x -x0)y 2=2 (x -1)y = 2x 410.1.4 两直线的交点例1书P8例题10.1.5 两直线的夹角(不讲)1、定义:两直线所形成的最小的角日角叫两直线的夹角2、夹角范围:00MlM 900当 1 = 00:=11 |_ 12当 1 =90° 二 11 _123、夹角公式:tan = k2 一卜1|1 k1k2例1求直线11: 2x y+2=0和直

10、线12: x3y+2=0的夹角日?解:根据题意求出两直线斜率, 一11k = 2、k2 =一 3II 1-2tanH =豆上=,3- =11 + kk2- 2 1I-450例2习题练习10.1.5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x0,y0)到直线方程 Ax + By+c = 0的距离d = Ax0 By0 C,A2 B2(A、B不全为0)例1求点P(1,3)到下列直线的距离:1、2x + y 3 = 0; 2、3x = 1; 3、y解:1、d _ Ax0 By0 C,A2 B22x(-1)+1x3-3,22 122 =52.552、3两条直线要么平行与 x轴,要么垂直与x轴,我们采用图像法更简单。例2采用

11、书后习题10.2圆及其方程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圆的方程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二、教学要求1 .掌握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2 .熟悉圆的一般方程,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一般方程,会根据所给方程判断是否表示一个圆,并会进行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互化。3 .会根据方程讨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0.2.1 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 - a) (y - bj 二1其中C(a,b)为圆心;r为半径。例1指出下列圆的方程的圆心和半径?一 2一 2 一1、(x -3) (y 3) =16圆心(3,3)、r=42、(x 1)2

12、(y 2)2 =9圆心(1,2)、r=3例2求以C(2,1)为圆心的圆与之直线 3x+4y6=0相切,求此圆的方程?Axo By0 c,A2 B2解:根据题意得:r =d =3父2+4父1-6;32 4245带入圆的方程:(x - a)2 (y -b)2 = r2(x-2)2 (y-1)2 =(4)25(x-2)2 (y-1)2 =262、圆的一般方程(已知圆经过三点)22x2 y2 Dx Ey F =0结合书P15讲解10.2.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相交、相离1、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与圆的半径r作比较d>r 相离d = r相切d < r相

13、切例1判别直线3x4y+3=0与圆x2+y22x+4y =0的位置关系解:根据题意得:2_ 2(x -1)(y 2) =5圆心(1, 2)、半径r =453 1 (-4) (-2) 3.32 (-4)2142.8 510.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简单介绍下以书上例子讲解下10.3椭圆及其方程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 .椭圆的几何性质二、教学要求1 .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了解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能根据给定的 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 .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它的范围、焦点坐标、顶点坐标、长轴长、短轴长、焦距和离心率。10.3.

14、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定点E、F2叫做焦距,两焦点 Fi、F2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22(1) 焦点在X轴上:与+y_=1a b22(2) 焦点在y轴上:y2 + x2-=ia b10.3.2椭圆的的几何性质221、X轴方程4+ 4=1 a b(1)图像(2) 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c为焦半距;2a为长轴、2b为短轴;2c为焦距。222a = b c(3)顶点(土a,0)、(0,±b);焦点(±c,0)。,.、一、- c(4)离心率:e=一a222、y轴方程

15、+与=1a2 b2(1)图像(2) 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c为焦半距;2a为长轴、2b为短轴;2c为焦距。2,2 .2a = b c(3)顶点(±b,0)、(0, 土a);焦点(0,切。(4)离心率:e = £ a例1已知椭圆方程4x2+y2 =16,求其长轴、短轴、离心率、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并指出为何轴方程?解: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1416a2 =16、b2 =4a =4、b=2、c = Va2 b2 =23为y轴方程长轴2a = 8、短轴2b =4、焦距2c = 4百顶点坐标(此,0)、(0, 土a)(12,0)、(0, ±4)焦点坐标(0,c)(0, -

16、2、, 3)1 ,一例2已知椭圆的焦点在 X轴上,焦距与长半轴的长的和为10,离心率为-,求椭圆3的标准方程?解:根据题意得2ca =10a =6、 c = 2,222“b = a -c =32b222x y /=136 32椭圆经过(2,0)、(0,与),求椭圆方程?解:分析题型注意这个两点的特殊性根据题意得:22y x . a = 3、b = 2、方程为y轴方程:-2+-2=1 a b22y x , 当1 =13222yx=194参考书后习题P21-2210.4双曲线及其方程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二、教学要求1 .知道双曲线的定义,

17、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解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能根据给 定的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能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求它的范围、焦点坐标、顶点坐标、实轴长、虚轴长、焦距、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10.4.1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大于F1 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定点Fi、F2叫做焦距,两焦点 Fi、F2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3) 焦点在x轴上:与y_=ia b22(4) 焦点在y轴上:丫2_q=1a b(5) 4.2双曲线的的几何性质221、x轴方程0 1=1 a b(1)图像(

18、2) a为实半轴、b为虚半轴、c为焦半距;2a为实轴、2b为虚轴;222c - a b(3)顶点(土a,0);焦点(±c,0)。、 c(4)离心率:e=-a(5)渐近线方程:y = ±bxa22-y X .2、y轴万程-=1 a b(1)图像(2) a为实半轴、b为虚半轴、c为焦半距;2a为实轴、2b为虚轴;22,2c = a b(3)顶点(0, 土a);焦点(0,±c)。(4)离心率:e = £ a2c为焦距。2c为焦距。(5)渐近线方程:y = ±ax b例1已知双曲线方程4x2-y2 =16,求其实轴、虚轴、离心率、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并

19、指出为何轴方程?解: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22上.一416a2 =4、b2 =16a=2、b=4、c = Ja2 +b2 =2逐为x轴方程实轴2a = 4、虚轴2b =8、焦距2c = 4,5顶点坐标(二a,0)(-2,0)焦点坐标(_c,0)(-2 .5,0) 一一4,例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 y轴上,焦半距与实轴的长的和为10,离心率为一,求双3曲线的标准方程?解:根据题意得c 2a =10a = 3、 c = 4.222-,b = c a =72=1b2双曲线经过(2,0),焦距为6,求椭圆方程?解:分析题型注意这个点的特殊性根据题意得:22a =2、c = 3、b = J9-4 = 5/5、

20、方程为 x轴方程:3Y2 = 1a b22xx/一=145设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 4y = 0 , 一个焦点为(0, 5),求双曲线的方程?解:根据题意得:焦点在y轴上2 a=1 b2渐近线方程:y = axb2双曲线方程:a3222一、c =5、c = a +b4a =3、 b = 422y x d一 二i916参考书后习题P2710.5抛物线及其方程教学内容及其要求:、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二、教学要求1 .知道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解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能根据给 定的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能根据双曲

21、线的标准方程求它的范围、焦点坐标、顶点坐 标、实轴长、虚轴长、焦距、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10.5 抛物线及其方程10.5.1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1、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 0)。2、标准方程:四个。10.5.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方程所在轴:x正半轴x负半轴y正半轴y负半轴标准方程:2y = 2 px2y = -2 p x2x = 2py2x = -2 p y顶点:均为原点焦点坐标:(7,0)2(-岁0)2(0,§2(0+)2准线方程:x -2x2y2心

22、离心率:均为e = 1例1指出抛物线x2 +4y =0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解:(1)把不是标准方程转换成标准方程2x - -4yP =2(2)判断方程所在轴y负半轴焦点坐标:(0, -2(0厂1)准线方程:y=E y=1 2例2求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过点 M (5,10)的抛物线方程?解:(1)学会画示意图判断出方程2x正半轴 y = 2 px,2_y正半轴 x =2py(2)带点22y = 2 px x = 2 py225y =20xx =-y2例3参考书后习题P3210.7应用举例例1关于复习以P43页为主第十一章计数方法11.1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精品文档一、教学内容1.

23、 分类加法原理2. 分步乘法原理二、教学要求1. 掌握分类加法原理并会运用。2. 掌握分步乘法原理并会运用。11.1.1 分类加法原理说明:P45 及其书后习题11.1.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说明:P46 及其书后习题11.2 排列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排列的概念2.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要求1. 理解排列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2. 掌握排列数的符号表示和计算公式,并会熟练运用。3知道阶乘的概念,掌握符号表示并会计算。11.2.1 排列的概念2 个问题来解决概念1 从 4 位同学中选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有多少种选法?2 由 1、 2、 3这三个数组成多少没有重复数字

24、的两位数?10.2.2排列数的计算方法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 m(m < 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 An1引入几个例子解决Am的运算法则。A;=3m2=6、6=5父4父3 = 60、A;=7><6 = 42例1计算1、虐=8 7 6 =3362、A4 = 4父3 m 2 m 1 = 24 这个式子叫做全排列数。例2有5本不同的书,从中选三本送给三名同学(每人一本),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6=5 4 3 =60答:有60种选法。例3由1、2、3、4、5这个五个数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1) 一共有多少种选法?解:图示法

25、_ 3一一A5 =5 4 3 =60答:略(2)有多少个奇数?12A3A4 =3 M 4 M3 =36答:略(3)有多少个偶数?12_法一:4儿=2父4父3=24法二:60-36-24答:略例4四位同学排队照相,(1) 一共有多少种排法?.4解:A4 =4 3 2 1 = 24答:略(2)其中甲不站排头和末尾,有多少种排法?解:A2A3 =2 3 2 1 =12答:略(3)小张、小王两人必须站在一起,有多少种排法?.1.2.2解:A3A2 A2 =3 2 1 2 1 =12答:略(4)从高到矮排,有多少种排法?解:1答:略例5用0、3、5、7、9这五个数组成没有重复的四位数,(1) 一共有多少

26、中排法?解:A4A3 =4父4M3M2 =96答:略(2)比3000大的有多少种排法?解:A4A3 =4父4M3M2 =96答:略(3)比3500大的有多少种排法?解:A3A3+A;A; =3父4M3M2+3父3M2=90答:略例6书上P53练习11.2.2 习题11.2 A组11.3组合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一、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2 .组合数的计算方法3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二、教学要求1 .理解组合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2 .掌握组合数的符号表示和计算公式,并会熟练运用。3 .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1.3.1 组合的概念以书上P55练习11.3.1为例子讲解。11.

27、3.2 组合数的计算方法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m(m 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记作Cm引入几个例子解决Cm的运算法则。C32AM爵=3' C53-0C72二21运算例1从5个风景点选出2个景点,有多少种选法? o 5 4斛:C5 = =1052 1答:略例2有一批产品10件,其中有2件次品,其余为正品,从中选 3件进行检验,问:(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解:如=10 9 8 =120 3 2 1答:略(2)恰有1件次品的的取法? 22 8 7 八解:C2 c8 二 562 1(3)全是正品的取法?解:C;=56(4)至多一件次品的取法

28、?解:dc2 c32 8 7 8 7 6C2c8C8 ;2 13 2 1= 112(5)至少一件次品的取法?1 22 12 8 7解:C;C; +C2c8 =-+8 = 642 1例3一个口袋里有6个不同的白球和 2个不同的黑球,(1)从口袋里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解:C;=56(2)从口袋里取出3个球,其中只含有一个黑球的,有多少种取法?解:C62C26 5 2 ”二302 1 1(3)从口袋里取出3个球,其中不含有黑球的,有多少种取法?解:(4)C6341H=20从口袋里取出3个球,其中至少一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解:C2C2 +C6c2 =30 + 6=36(5)从口袋里取出3个球,其

29、中至多一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解:C2C2+C3 =30 +20 =50精品文档例4书上P6011.4二项式定理一、教学内容1,二项式定理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二、教学要求1,掌握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并会灵活运用。2,掌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组合数求和公式,并会运用。3 .理解二项式系数和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求二项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系数。11.4.1二项式定理22_2(a b) =a 2ab b(a b)3 = a3 3a2b 3ab2 b3(a b)4 =?(a b)100 =?为了不至于我们年头算到年尾,前人总结出以下性质:(a b)n =C:anb°

30、, Cnan'b1 , C:an"rbr, C;a°bn这个公式通常叫做二项式定理,右边叫做(a+b)n的二项展开式,它一共有 n + 1项,其中C:anbr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记作r n _r. r一T*=C:a b , r+1表示为展开式的的第几项例1求(1-x)1°的展开式中第5项?解:1 =C:anbrt_八4彳10/4T4 1 - C101( X)10 9 8 7 44x =210x4 3 2 1例2求(2x-3)11展开式中第3项、第3项二项式系数及其系数?解:Tr 1 =C;an'brT21 =C121(2x)9(-3)2=勺(-2

31、x)9 9A9 二253440x913例3求(3-2x)展开式中倒数第 2项、倒数第2项二项式系数及其系数?解:Tr 1 =C:anbr_12 _ 1_12T121 =C13(3) (-2x)_ 1_12= C13 3 (2x) 12=159744x例4求(3-2x)13展开式中倒数第 2项、倒数第2项二项式系数及其系数?一1例5求(x-)展开式中常数项?x例6求C10+C12O + C10的值?第12章概率论初步12.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1 .随机事件2 .随机事件的概率二、教学要求1 .知道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2 .掌握统计概率的有关概念,并会运用。12.1 随机事件

32、及其概率12.1.1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12.1.2 随机事件的概率P(A)12.2 古典概率教学要求一、教学内容古典概型二、教学要求掌握古典概型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概率问题。例1用1、2、3、4、7,这5个数组成无重复四位数,(1)共有多少种?(2)有多少个奇数?(3)有多少个偶数?精品文档( 4)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 5)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例 2 一批产品共10 件,其中4 件次品,其余为正品,取3 件进行检验,(1 )共有多少种?( 2)恰有2 件次品的取法?(3)至少有2件次品的取法?(4)至多有2件次品的取法?( 5)恰有2 件次品的取法的概率?(6)至少有

33、2件次品的取法的概率?(7)至多有2件次品的取法的概率?例1 书后习题12.3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二、教学要求 理解互斥事件和的概率,熟练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并会灵活运用。例 1 书后 77 习题12.4 伯努利概型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独立事件及其概率乘法公式2. 伯努利概型二、 教学要求1. 理解独立事件积的概率,熟练掌握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并会灵活运用。2. 了解伯努利概型,知道伯努利概型计算公式及伯努利概型的简单运用。例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13章数列与极限(20学时)13.1 数列的概念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数列的定义2

34、 .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教学要求1 .理解数列的定义。2 .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会求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根据通项公式解决有 关问题。13.1.1 数列的定义1、定义: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其中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2、第一项记作:a1 第n项记作:an13.1.2 数列的通项公式何为通项公式:数列的每一个数都符合通项公式例1已知数列的第n项为an=n3+1,求出这个数列的前 4项?3解:a 二 11-23a2 = 21=93a3 =31 =283a4 = 41 = 65例2观察下列数列的变化规律,写出他们的一个通项公式?1、3,6,9,解:an =3n2、1, -1,1, -

35、1,解:an =(-1)n +1 1 13、-,,2 4 6,1解:an =2n11111.1.1 一,3 8 15 24精品文档5、解:an1n(n 2)O1 , 1 0 12 ,4 ,8 ,2 4 8一n1解:an =2 , 了例3参考书后习题 89-9013.2 等差数列一、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二、教学要求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运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了解通项公式、前法。能运用上述公式解决相关问题13.2.1等差数列的定义1、定义:从第2项起,每一项减去前面一项,所

36、得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d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d叫作公差。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和首项?1、3,4,6,7,解:否公差不相等2、90,89,88,87,解:是公差相等d二1例2 书后习题91-921.1.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入数列1,4,7,中第50项为多少?传统方法为一个一个算,那样太浪费时间引入任意项的通项公式:an = a1 (n -1)d例1求等差数列11,9,7,的第25项和通项公式(即为第n项公式)?解:根据题意得a 二 11、a2 = 9d = a2 - a1 = 9 -11 = -2an = a1 (n -1)dan =11

37、 (n -1)(-2) =13 -2na25 =13 -2 25 = -37例2等差数列第3项为13,第6项为28,求通项公式和第 15项?解:引入公式an -am = (n -m)da6 -a3 =(6 -3)d -3d =28-13d =5a3 -a1 =(3 -1)d =2d =10a1 =3an = a1 (n -1)dan =3 (n -1) 5 =5n -2a15 =5 15-2 =73例3已知等差数列1,5,9,13,中,第几项是401?解:an -am = (n -m)da2 -a1 =d =5-1=4an = a n -1 )dan -1 (n - 1) 440 1n =10

38、1例4在3与27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组成一组等差数列,求这三个数?解:画出示意图3,X,X,X,27根据题意得:a =3、a5=27an -am =(n -m)da5 -a1 =(5-1)d =4d =27 -3d =6an = a1 (n -1)da2 =a1 (2 -1)d =9a3 = a1 (3 -1)d =15a4 =a1 (3 -1)d =21二这三个数为9、15、21.1.1.3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先写例题:求等差数列 21,17,13,中第25项?解:根据题意得a1 =21、a2 =17d =a2 -a 二17 - 21 4an = a1 (n T)dan =21 (n -1)(-4) -25 -4na25 =25 -4 25 = -75前n项和的公式:s = n(a1 *an)2n(n -1).Si _ na12 d例1求等差数列21,17,13,中前25项的和?解:根据题意得a1 = 21、a2 = 17d =a2 .a 二17 - 21 - -4 an 二 ai (n -1)d an =21 (n -1)(-4) =25 -4n a25 =25 -4 25 = -75n(a an)225(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