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井井喷事故_第1页
塔中井井喷事故_第2页
塔中井井喷事故_第3页
塔中井井喷事故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塔中823井井喷事故一、基本情况塔中823井是部署在塔中低起I号坡折带82号岩性圈闭上的一口重点评价井, 位于巴州且末县境内, 距沙漠公路直线距离5 公里, 距塔中 1 号沙漠公路直线距离 9 公里,距塔中作业区约 40 公里,距最近的村庄约 200 公里。该地区为 沙漠腹地,无长住居民。塔中I号坡折带是塔里木油田公司 2005年发现的一个超亿吨油气田,资源 量达到 3.6亿吨,有利勘探面积1100平方公里。该井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胜利钻井公司 (塔里木第六勘探公司) 以总 包的形式承钻,于 2005年 7月 23 日开钻, 11 月 8 日钻至井深5550m, 11 月 10日完井中测,

2、 用 8 毫米油嘴求产, 油压 42.56MPa, 日产油88.8m3、 气 32.6万方,含硫化氢 20Ppm 至 1000Ppm (0.03g/m3 至 1.5g/m3)。本井于 11 月 21 日 12:00 完井,进行VSP测井,至11月29日14:00正式转为试油。12月16日碘量法实 测硫化氢浓度14834ppm( 22g/m3)。该井一开用121/4钻头钻深803.00m, 95/8登管下深803.00m;二开用81/2 钻深5371.00m, 7套管下深5369.00m;三开用6钻头钻至5550.00m,回填固井 至5490.00m。油管下深5365.73m,封隔器坐封不成功,

3、油套管相互连通。该井井口安装了 70 兆帕的采油树。 二、事故经过2005年12月24日13:00该井开始试油压井施工,先反挤清水90m3,再反挤入密度为1.25g/cm3、粘度为100s的高粘泥浆10m3,随后反挤注密度1.25g/cm3 粘度50s的泥浆120m3,此时套压下降至0MPa。18:00正挤注清水24m3、密度 1.25g/cm3粘度50s的泥浆35m3,此时油压、套压均为0MPa。观察期间套压上 升2至4MPa,往油套管环空内注入泥浆三次,共注入泥浆27m3,其中26日6:306:55往油套管环空内注入泥浆17m3,套压由4MPa下降至0,开始将采油 树与采油四通连接处的螺丝

4、卸掉。7:05 时,油、套压均为0,无泥浆或油气外溢迹象。吊起采油树时井口无外溢, 将采油树吊开放到地上后约 2 分钟井口开始有轻微外溢, 立即抢接变扣接头及旋塞,至7:10抢接不成功,此时泥浆喷出高度已经达到 2m 左右。到 7:15重 新抢装采油树不成功, 井口泥浆己喷出钻台面以上高度。 井队紧急启动 井喷失 控应急预案,全场立即停电、停车。并由甲方监督和平台经理组织指挥井场和营房区共 71 名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三、事故处理经过塔里木油田公司接到塔中 823 井井喷报告后, 立即按程序向中油股份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做了汇报, 并迅速启动了油田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立即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

5、的抢险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以塔中 823 井附近的 10 家 单位 1374 人全部安全撤至安全区。为确保过往车辆人身安全,巴州塔里木公安局分别对肖塘且末民丰至塔中的沙漠公路进行了封闭,油田抢险车辆携带H2S监测仪和可燃气体监测仪方可通过。26日中午,组成抢险小组携带 H2s监测仪和正压呼吸器进入井场,勘查现 场情况,经检测,现场距离井口10m左右H2s浓度不超标。(人员顺风口进入现场,检测仪器未显示出含 H2S)同时,塔中823井方圆20公里以外的作业区 场所,由专人负责监控现场 H2s浓度。根据勘查结果,制定了两套压井作业方 案,并报请股份公司通过。压井成功先进行清障作业, 清除

6、井口采油树, 推副井场, 准备 4 台 2000 型压裂车组,储备水200m3、密度1.30g/cm3泥浆400m3,从油管头四通两侧接压井管线并试压合格。于 12 月 30 日进行反循环压井施工作业,共泵入密度1.15g/cm3 的污水110m3,压稳后抢装旋塞。然后,正反挤1.30g/cm3的泥浆173m3,事故解除。四、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后认为, 本次事故在地质和工程方面存在一定的意外因素:1、地质原因。该井地层属于敏感性储层,经酸压后沟通了缝洞发育储层、喷、漏同层,造成压井泥浆密度窗口极其狭窄,井不易压稳。2、工程原因。按照目前国内的试油工艺和装备,将测试井口转换成

7、起下钻井口时, 需要卸下采油树, 换成防喷器组。 因此, 井口有一段时间处于无控状态,这是目前试油工艺存在的固有缺陷。但本次事故也存在很多人为责任因素, 总的来看, 造成本次井喷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原因:井队未严格按照试油监督的指令组织施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井队对地下情况认识不足,在井口压力不稳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拆装井口作业,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3、 拆卸采油树之后, 未能及时抢装上旋塞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接原因。4、井队在拆装井口过程中,未及时通知试油监督和工程技术部井控现场服务人员, 使整个施工过程中, 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8、。5、井队技术力量薄弱,井队施工作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6、监督指令下达不规范,也是其中一个间接原因。五、事故教训及经验1、对高含硫油气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高含硫油气井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配备。对高压、 高产和高含硫的油井必须从甲乙方两个方面加强技术力量, 加强硫化氢知识的安全培训,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护硫化氢,并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危害和风险的识别评价, 从技术方面制定出科学周密的措施。 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特别是建立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 并分解到各相关岗位予以贯彻落实。 以此, 通过加强技术力量, 从源头上保证高含硫油气井的施工

9、作业安全。2、应进一步加强对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的管理,确保作业队伍的人员素质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今后几年油田勘探工作任务重, 钻井工作量大, 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些承包商队伍将一些工龄较短、 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推上一些关键岗位, 由于人员紧张, 部分现场作业人员长期在现场工作, 不能正常倒班。 这些都导致人员素质下降, 给油田钻井及相关作业的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巨大隐患, 因此油田应进一步加强对乙方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 在加强对员工培训工作的同时, 强化对施工队伍及人员的能力评价工作, 并进一步培育油田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市场, 以确保各施工作业队伍的人员能

10、力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特别是高难度、高风险井的施工作业要求。3、油田应进一步加强监督队伍的人才储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油田不断发展的需要。4、健全完善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大防硫安全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油田相关人员硫化氢的培训,加增强对硫化氢安全防护用具的配备。5、完善塔里木油田试油井控实施细则,不断适应油田试油井控工作的需要。随着油田高风险、 高难度复杂油气井的增多, 对试油井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05年 6 月油田下发的塔里木油田试油井控实施细则(试行)虽然对指导油田试油井控工作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 目前细则己不能完全适应一些高难度、 高风险油气井试油工作的需要。 今后 油田试油井控实施细则在补充完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