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护理措施_第1页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_第2页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热的中医护理一、高热的概念: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 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 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二、护理评估:1 、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3、评估高热的病性:外感发热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

2、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 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 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内伤发热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 火热燔灼急迫, 气血

3、沸涌,则见发热、 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4、评估高热的病程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 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 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 , 正气损伤已久 , 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 , 病情凶险 , 预后多有不良 . 三、常见护理问题:体温过高。活动无耐力。体液不足。营养失调 : 低于机体需要量。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 20 22.

4、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 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 , 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 , 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 , 有条件可使用加湿器 . 另外 , 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 周围环境安静 , 避免噪声影响病人休息 . 室内光线应柔和 , 避免强光刺激 .精品文库2、饮食护理高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病人口渴时应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汗出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水,不能饮水者, 应用鼻饲揉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高热病人应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以清淡稀软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补充营养

5、,要少食多餐。可选择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3、服药护理高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如按常规每天服1 剂,效果不明显,可每天服 23 剂, 每 24 小时 1 次. 服药困难时 , 可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 , 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 . 服药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降温护理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辩证选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法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等部位, 或用中药煎汤擦浴, 如石膏水擦浴、 或用温水、乙醇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 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病情变化,以免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冷疗过程中注意皮肤、阴囊有无冻伤,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半小时测体温 1 次,使体温降至 3

6、8 385为宜。针刺法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刮痧法中暑高热病人,可在两肋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药物降温选用柴胡、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中药灌肠法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温退热。(二)、辨证施护:1、表里证病邪在表里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而致热入心包。如病人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苏叶水、葱白萝卜水。风热型高热可给金银花、板蓝根水,并多饮清凉饮料。风寒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温解表

7、, 方药用葱岐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表里证中医治法为辛凉解表,方药用银翘散加减。用发散药时,汤药应热服,服药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许热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并观察病人服药后汗出的多少,如汗出过多,会引起津液损伤而致动风神昏。2、里热征里热征病人病情较重, 病人在高热时喜冷恶热, 病室内要清爽。 可酌情选用各种降温法降低体温。对可能出现热极生风的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 如发现四肢肌肉不时跳动, 口角颤抖,两目呆滞,则是动风的征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报告医师。发现病人有谵妄或神志模糊时,可能为邪入心包,应注意观察变化。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病人口渴喜冷饮或大渴引饮, 是热邪实炽盛, 津液大伤的表现, 宜多给清凉饮料或水果、果汁等。对热结阳明、大便秘结的病人,可用缓解泻药通便。里热炽盛,热入营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斑疹、吐衄、便血等血证,应按血证进行护理。中医治法为清泄里热,护阴保津。方药用白虎汤。五、健康指导:1、注意四时气候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