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_第1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_第2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_第3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_第4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主要内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项制度”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 县(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县(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或造成地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或造成地质灾害隐患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国土资质灾害隐患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通过开展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组织群测群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组织群测群防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巡查、简防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

2、查、巡查、简易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实现临险、临灾易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实现临险、临灾条件下有效避险、避灾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条件下有效避险、避灾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1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1 1、有组织:、有组织:成立以分管县(市、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2 2、有经费:、有经费: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 3、有规划:、有规划: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4 4、有预案:、有预案:对本县级辖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5 5、有制度:、有制度:有地质灾

3、害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6 6、有宣传:、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7 7、有预报:、有预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并通过电视等传媒和通讯手段向有关人员传播。8 8、有监测:、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落实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汛期都实施监测并完整记录。发放“两卡”。9 9、有手段:、有手段: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简易监测仪器,监测人员配备了预警工具。1010、有警示:、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

4、和重大隐患点设有警示标志、帖有宣传画,前兆发生时群众能得到预警信息。“十有县十有县”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 “五到位五到位”: 20102010年年 以“五到位”建设为重点,推进乡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的地质灾害简易评估评估到位;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巡查到位;三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到位;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宣传到位;五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监测员落实到位。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十项制度十项制度”:2013年 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的安排部署,在系统分析、总结2003年以来开展地质

5、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取得经验教训基础上,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制度分级负责制度、应应急预案制度急预案制度、监测员管理制度监测员管理制度、“两卡两卡”发放制度发放制度、巡查巡查监测制度监测制度、汛期值班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宣传培宣传培训制度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经费补助制度经费补助制度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级落实责任,对每一

6、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十项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体系。 群测群防网络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群测群防体系构成l 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主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责任主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任务:施工作,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任务: (1)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建、水利、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

7、编制监测巡查方案。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 (2)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防灾责任制。 (3)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组织日常应急演练,建立各项防灾制度。 (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2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 (5)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

8、报和预警。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紧急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2(1)确定监测点(区)(2)建立防灾责任制(3)选定群众监测员(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在哪干?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3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当前的工作重点4 深入贯彻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

9、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认真落实“十项制度”。 主要内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项制度”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省直有关部门: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按照职能职责做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安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安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等有关工作有关工作。 州、市人民政府:州、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10、要定期听取群测群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测群防工作存在问题,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分级负责制度1 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主责任主体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制定临灾避险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做好日常应急演练,动态跟踪掌握灾害监测情况,组织做好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工作,牵头做好监测员的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统一管理本地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地质灾害监测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组织做好本地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收集上报隐患点监测

11、记录和群测群防有关资料,组织做好紧急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分级负责制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地质灾害监测员地质灾害监测员:负责本村(自然村)地域内隐患负责本村(自然村)地域内隐患区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区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认真做好监测数据记录汇总并及时上报;向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发放避灾明白卡,规定预警信号,配备预警器具,落实并熟悉临时避灾场所和撤离路线;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危急情况下可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灾。 分级负责制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1)确定

12、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签订防灾责任书。 (3)总结及奖惩。 对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预警并及时上报,成功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监测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不履行工作职责的监测员,应给予及时提醒或由村民重新推选;对玩忽职守、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其责任。分级负责制度层层签订防灾责任书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人为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企事业单位要主动接受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分级负

13、责制度谁诱发,谁负责1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县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水利、交通运输、住建、气象等相关部门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 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和范围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防灾责任人。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内容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对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隐患点(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编制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避险应急预案,确定引发因素、灾害前兆、临时避灾场所、撤离路线等。崩塌、滑坡预案示例见下表: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区)防灾预

14、案的主要内容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1)按照职能职责范围,聘请专业队伍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2)对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报灾的点,由技术人员或专家组调查核实后确定。 (3)由日常巡查和其它工作中发现的有潜在变形迹象且对人员和财产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体,经专业技术人员核实后确定。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1)居民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2)居民点邻近自然坡度大于25的斜坡及坡脚地带; (3)居民点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4)有居民点的江、河、水库侵蚀岸坡

15、的坡肩地段; (5)受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地带。 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在当年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当年新发现并确定的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明确并纳入下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确定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列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中的每一个监测点应编制单项应急预案,预案主要明确监测人员、报警信号、转移路线、安全避灾场所等事项,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前兆或出现险情,要立即启动单项预案,即时报警,快速转移受威胁群众至安全地带。应急预案制度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已经实施工

16、程治理、搬迁、土地整治和经监测反映已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撤销。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撤销2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监测员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3 以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公开推选的办法,每个村由村民推选2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群众公认的村民,经村(居)委会认可,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批同意后,担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村民对监测员工作有监督权。 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 (1)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能较快掌握简易测量方法; (2)责任心强,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长期生活在当地,对当地环境较为熟

17、悉。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牵头、州市人民政府负责、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的原则,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简易监测方法、巡查内容及记录方法,灾害发生前兆识别,各项防灾制度和措施的掌握等,确保地质灾害日常动态监测工作迅速全面有效开展。 培训要求监测人员达到“五知”、“四会”。监测员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员的培训3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配备卷(直)尺、手电、雨具、记录本、预警器具、电话等工具。 地质灾害监测员补助经费由省、州、县三级共同筹措,补助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必须

18、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监测员。监测员管理制度简易监测预警设备的配备3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监测员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员生活补助3 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对监测预警工作至关重要。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首先要督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在与监测员签订责任书,明确监测人员的责任。 广大监测员要认识到这是一份有补助、责任重、保自身安全、保一方平安的使命性工作。 其次,还要通过考察监测人员监测信息报送情况、气象预警信息接受情况、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应急处置中的表现等等对监测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及时解聘不称职的监测人员,增补符合条件的监测人员。监测员管理制度监测员监督管理3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

19、制度”二 监测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三查”和监测员对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期、不定期动态巡查,对规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数据记录和报送等。 汛前排查 汛中检查 汛后核查 隐患点日常监测 隐患区的定期巡查 监测数据管理 巡查监测制度4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隐患点所在村负责发放到每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并向所有持卡人说明其内容及使用方法,并对持卡人进行登记造册。“两卡”发放制度5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每

20、年主汛期及地质灾害高发期、多发期,监测员要每天对隐患点进行查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分必须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责任人值班,确保通信畅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各级防灾责任人、责任范围和监测员值班地点、时间、联系方式等,及时处理有关灾害的信息。 出现临灾前兆时,监测人员要及时上报,县、乡、村责任人,根据险情变化发布预警信号,当遇到紧急状态时,监测人员应立即发布预警信号,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预案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并把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汛期值班制度6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依据 国家突发地质

21、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灾(险)情速报制度速报时限7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

22、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灾(险)情速报制度速报内容7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乡(镇)、村、学校为重点,以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为主要对象,广泛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全民识灾、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群测群防监测员业务培训,使所有监测员熟悉、掌握监测预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能力,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即时报警,快速组织群众向安全的避灾场所转移。 宣传培训制度8严格落实地质

23、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通讯等传媒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建立与媒体的沟通协调、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工作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及时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舆论环境。严格涉灾新闻宣传纪律,明确新闻报道原则,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促进与媒体的良性互动。科学引导新闻媒体正面报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无私帮助和深切关怀,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及时高效的灾害防治舆论环境。 宣传培训制度8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县(市、区)人民

24、政府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村庄、学校、医院、厂矿等人口聚居区,要按照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标要求,组织做好日常应急演练,对各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值班制度、雨情响应、灾情速报、监测数据分析、应急等工作进行检查,检验安全避灾场所、预警信号、撤离路线是否明确、有效,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单项预案能启动及时,发挥作用。 对经批准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所有隐患点(区),每年汛期前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演练对象应包括所有受威胁的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单项应急预案。 应急演练制度9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地质灾害监测补助经费由省、州

25、、县三级共同筹措。其中,省财政每年安排每名监测员补助经费1000元,州、县两级政府安排部分不得低于省级补助的50%,具体由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补助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监测员手中。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乡村购置、安装、维护简易监测设备。 经费补助制度10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二 主要内容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项制度”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 地质灾害监测员负责本村(自然村)地域内隐患区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工作,在承担

26、任务前监测员应做到“四会、五知”。 p“四会”会根据监测对象确定监测位置及主要内容,实施监测;会使用相关监测设备和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熟悉监测对象的简易监测方法;应会记录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分析判断;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2022-3-2p“五知”知道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知道监测对象灾害规模及隐患区范围、影响户数与人数,主要监测内容及灾害前兆;知道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知道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知道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2022-3-22022-3-2(一)地质灾害巡查与简易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员在汛期的主要任务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进行日常巡查。 若遇强

27、降雨天气应昼夜巡查、轮流巡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次临灾前兆或险情。必要时,巡查的范围要有所扩大。 除了隐患点(区)外,对附近的山坡,同一流域的上游地段等进行巡查,提高对远程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预警能力。 非汛期也要开展巡查。1 1、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地质灾害隐患巡查2022-3-2汛期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汛期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崩塌滑坡隐患点所处斜坡是否发生局部沉陷、隆起、裂缝及其变化情况,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否变形开裂;2、村庄、民房后山坡上的引水渠、蓄水池、水塘等是否渗漏;3、房屋等建筑物墙、地面是否有开裂、下错或变形加剧;4、沟谷河(溪)、泉(井)水浑浊度(泥沙含量)、流量、颜色变化;5、沟

28、谷上游是否有阻断沟谷的堆积体及其变化情况;6、山体及地面是否出现异常声响。出现大裂缝,要加大监测,并尽快采取应急措施2、崩塌、滑坡简易监测方法 (1)埋桩法 (2)埋钉法 (3)上漆法 (4)贴片法 监测员随身携带的简易监测工具: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在履行日常监测工作中,应随身携带卷(直)尺、钢钉、油漆、记录本、预警器具等监测报警工具2022-3-2(1)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 埋桩法适于对滑坡裂缝进行观测。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间距离变化,以了解滑坡变形动态。(2)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3)上漆法 在建

29、筑物裂缝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4)贴片法 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片监测裂缝拉裂,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上漆法和贴片法利用上漆法和贴片法监测裂缝拉裂 3、崩塌、滑坡简易监测的基本步骤 选定监测点:一般选在主裂缝两侧,每两个点为一组,最好设35组。 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可以用钢卷尺或测绳进行测量。监测周期可根据具体变形情况确定,雨季适当加密,旱季适当延长;变形加快时适当加密,变形减缓时适当延长。 记录、分析监测结果:当变形滑动量比平常明显增大时,应通知附近群众及时撤离并及时上报险情。 每次监测后,须及时、认真记录监测数据。(记录表格见

30、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4、泥石流沟谷监测 1、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融雪情况(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雨量和雨强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 2、监测沟谷中崩塌、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石块、泥土堆积情况,分析崩塌、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坝型泥石流的危险性; 3、监测沟谷水流变动情况,突然增大和汛期断流都是泥石流发生前兆; 4、泥石流运动往往伴有巨大声响,对上游是否发出隆隆响声给予重视; 5、重视凹型坡在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出现迅速汇水,快速切深,引发滑坡、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 6、泥石流监测要重视上下游信息互动传输,上游发现泥石流险情要及时向下游区通报。测定泥石流堆积和泥位高度(新平2

31、005)通过正常洪水水位线来观测泥石流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雨季是泥石流多发季节,须提防泥石流 2022-3-2 洱源县黑龙河电站值班人员及时将泥石流情况洱源县黑龙河电站值班人员及时将泥石流情况通报下游铁甲村,避免重大人员伤亡。通报下游铁甲村,避免重大人员伤亡。5、监测数据报送 一般情况下,村级监测组每月向乡(镇)级监测部门报送一次监测数据; 乡(镇)级监测部门每季度向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一次监测数据。 遇特殊情况,应立即上报。6、监测仪器保护 群测群防监测员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保护宣传,让群众自觉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按照地质

32、灾害防治条例第46条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雨雨量量报报警警器器(二)地质灾害避险工作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要落实并熟悉临时避灾场所和撤离路线,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危急情况下立即发布预警信号,按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灾。1、避险准备1)撤离转移路线选择: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不要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2)避灾场地选择: 临时避灾场地不应与现有居住地过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要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 避灾场所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上、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避灾场所和新房建设应避开滑坡区相当距离3)预警信号选择: 提前约定灾害发生时的撤离报警信号,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