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1页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2页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3页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4页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重点难点: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

2、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二、细读课文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2、交流:(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

3、什么?)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5、小练笔: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三、感情朗读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

4、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四、情理交融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指名说)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

5、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具准备:光盘、图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大家

6、解决了哪些疑问?、学生交流。、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解决。、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检查词义掌握情况。、讨论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

7、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四、课堂练习、写字练习。、用钢笔描红、临写。、抄写词语。教学设计方案 篇3活动目标: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活动重点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活动设计:1、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一)课外阶段(二)课内阶段活动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时安排(一)课外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申报阶段: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

8、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黄河颂第二课时后15分钟收集阶段: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星期五、六整理阶段: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两个课外活动(二)课内阶段(作品展示、口头汇报)汇报阶段: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课内一课时展示阶段: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一个读报时间竞赛阶段: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

9、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课内30分钟感悟阶段: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课内10分钟2、“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主题项目项目内容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41.教学目标1.

10、理解成数的意义,会进行成数和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2.能应用成数进行有关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实际应用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 能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再根据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教学用具教具准备:PPT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出示新闻消息。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2.某商场因经营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减少一成。3.今年某省参加高考的学生中,男生占六成。请你选择一句,说说它是什么含义。同学们解释得到底对不对呢?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进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1、。(25分钟)1.理解成数含义。学生预习教材第9页13自然段。(1)思考:什么是成数?(2)举12例说明成数含义。学生独立预习后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的成果适时讲解、板书。)2.教学例2。(1)出示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4)总结提升。有关“成数”的问题和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相比,它们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学案

12、学生阅读新闻消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1.(1)预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并解决提出的问题。(2)举例说明成数的含义。2.(1)学生思考例题。(2)组内交流,谈谈自己对本题的理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此题。(4)学生谈谈此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三、巩固练习(5分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提出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完成教材第13页第4题。四、总结收获。(5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五、课堂小结“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教学开始,呈现几则含有成数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由此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教学中,主要

13、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小组交流理解“成数”的含义;其次,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分析,独立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出成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六、课后习题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三成(30%)六成(60%)七成五(75%)十成(100%)2.把下面的百分数或分数改写成“成数”。40%(四成) (七成)(九成五)85%(八成五)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虫害严重,比去年减产了一成,去年的产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千克?答案:450×(1-10%)=405(千克)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405千克

14、。4.文化小学有学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的保险。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1200×(1-15%)=1020(人)答: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1020人。板书成数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填写量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生字

15、,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媒体: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出示句子。)、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注意读好小鸟的话。)、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课去年的树。、出示课题,齐读:说明: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

16、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交流。、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交流、出示。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

17、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说明: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节。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师引读最后一节。、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说明: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说话训练: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接着就唱

18、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回归课题: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五、课外拓展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

19、话。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

20、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