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市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生态农业建设调研组为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积极推进宣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配合市政协做好“推进宣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资政会相关调研工作。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调研组于3月下旬到4月底,采取外出考察、走访基层、座谈讨论的形式,就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子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1、具有发展生态农业所必需的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

2、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必须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宣城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温同步,四季分明。境内多山地丘陵,黄山山脉遍及南部和中部,东南部是与浙江接壤的天目山脉,西北部为九华山余脉分布,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南部山丘盆谷交错,中部丘陵岗地绵延,北部平原河网密布,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孕育和繁育了十分丰富的农作物种类,粮、油、棉、麻、丝、茶、糖、烟、果、药、杂等十一种类的几百个栽培品种。区域内山坡、丘陵、平原、湖泊分别占

3、总面积的26.8%、46.5%、24.6%和2.1%,土层深厚,有机质平均在2.5%以上,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在55%以上,土地垦殖率为23.5%,大大低于全省42.4%的水平。宣城市距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均在300公里3小时经济圈内,有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相连,新鲜的蔬菜瓜果、冷鲜肉等产品可以及时运输到这些大都市的市场和超市,具有路程短、运输快、费用低的优势。随着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休闲游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为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2、具有发展生态农业所必需的良好的政策

4、环境和工作基础201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定(宣发201023号)、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定(宣政2010103号)等文件,文件指出:到2015年,我市要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同时,进一步扩大生态示范区的覆盖面积。“十二五” 末,全面完成生态农业建设任务。要建设发展良好的生态林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根治,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达到

5、全省领先水平。我市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 1997年广德、宁国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以来,2001年泾县、宣州区又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总面积达24万公顷,泾县汀溪乡、郎溪的南塘乡、广德的猕猴桃农场、旌德兴隆、三溪、宁国市汪溪等在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大批好的经验,猪(牛、禽)沼果(菜、鱼、粮)、果园立体种养、种养加沼、圩区水田立体生态种养、稻鸭共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目前,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66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分别为绩溪、泾县、宁国、宣州,现已基本通过验收,绩溪县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

6、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富民计划的实施以及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的完善和推广,全市生物质能和商品质能由1996年的42.5:57.5,发展到现在的30:70,薪炭、秸秆在生活用能中的比例由75.86%下降了43.26%,节柴灶推广达83.27%,沼气普及率由1996年的0.38%上升到现在的2%左右。二、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已取得的成效我市生态农业建设起步于1997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建设实践上均取得较大进展,开展了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和省市县生态农业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总结和推广了一大批适宜我市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成效非常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7、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及省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整体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表现在:1、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大面积推广自2001年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工作以来,全市11个点列入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2003年全省征集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起,我市推荐的4种模式有两种入选全省十大推广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一是猪沼茶(果)生态模式。在宣州、郎溪等县区中南部和泾县北部的丘陵地区,宁国、绩溪、旌德的低山丘岗区适宜大面积推广。近年的试点经验表明,该模式推广方式灵活,可以为一家一户,也可以是规模承包山场,一方面可以提高茶叶、水果品

8、质和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发展养猪可大大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沼肥沼液的使用,不仅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而且可减少农民对薪炭林的砍伐,从而减少了丘陵区水土的流失,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优化了生态环境。从社会效益分析,一方面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带动农民致富,另一方面,通过延长产业链,从而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二是果园(竹林)养鸡种养生态模式。该模式适宜在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规模连片的果园,竹林地和其它高秆植物园地。可以通过龙头带动,基地示范,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该模式可大大降低果园病虫防治、除草、施肥等管理成本,同时种养业

9、协调发展,实现了以短养长,而且使系统趋于稳定,农业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如广德箐箐猕猴桃生态农场,通过该模式的试验,其30 hm²的果园年节本增效达50余万元,草鸡销路看好,价格比一般肉鸡每公斤高出2元,同时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另外,结合我市实际,总结推广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模式。该模式适合于宣州、郎溪、宁国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是畜禽粪便的高温发酵以及有机肥的综合利用,从而为企业增加效益,同时可大大减少畜禽粪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农产品价格。平畈区农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在宣州、郎溪的北部地区得到广泛推广。随着

10、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稻田养蟹、稻田养藕在我市北部圩区发展较快,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莲藕的高产栽培以及瓜稻连作、油稻轮作等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通过该模式的推广可提高农田的整体效益,降低农业单位成本,提高产出率,通过农田的合理化耕作,减轻农业的面源污染,改善农田土壤的与日俱增经性状,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投入量。近年来又示范推广了稻鸭共育模式和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2、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科学理念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据统计,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提高病虫防治组织化水平和病虫防治效果,统防统治面积达

11、87万亩,建立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核心示范区10万亩。为进一步较少农药使用量,全市共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36个,核心示范区2万余亩,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90%以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亩节药约30元以上,总体防治技术使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以上,亩节约农药费用20元以上,使全市年减少农药使用50吨以上(折纯量)。今年全市激动喷雾器社会拥有量达6100余亩,电动喷雾器达1200余台,努力解决喷雾器“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2011年,市农委印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有效推进了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新增指标

12、的减排。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实际情况,去年确定了12个畜禽养殖企业作为减排重点,鼓励养殖养殖企业广泛应用“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农业源削减比例分别为:化学需氧量6.8%、氨氮1.0%,其中化学需氧量削减量为目标任务的4.5倍,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居全省前列。3、“三品一标”认证及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到2011年底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264个,其中绿色食品119个,无公害农产品79个,有机食品59个,地理标志产品7个。认证总数占全省十分之一。5个县政府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

13、生产基地,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总数位居全省前列。通过开展“三品一标”安全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达186万亩,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绩溪县政府组织创建的5万亩茶叶基地、泾县政府组织的1030亩全国有机农业(茶叶)创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全市现有1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涉及茶叶、家禽(蛋)、水产、生猪、水稻等。2010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2011年共有2个场通过农业部认定,9个小区(场)通过省级认定,并有32个规模养殖场获得市级认定。目前我市省级标准

14、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达到17个,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6个,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68个。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大力实施和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加大秸秆还田利用,宣州区、绩溪县实施小麦、油菜、水稻等秸秆还田腐熟剂腐熟20万亩,2011年将省农委统一招标的500多吨各类秸秆腐熟剂发放到农户。大力推广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气化、秸秆发酵沼气等新技术,加快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饲料产业化发展。5、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改善以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74个示范村共安装路灯1201盏(其中太阳能361盏)。村组道路硬化168公里,

15、改厕4872座,清理村内垃圾2.15万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8.93万人,清理河道18.75公里。通过在新农村示范点实施农村清洁化示范工程,示范带动,进一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全市共建农业部农村清洁化工程示范点7个,2011年市环保站配合郎溪在南丰镇南山村新村实施农村清洁化工程建设,重点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四改”和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等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南山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经过收集处理并得到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年处理量达725吨、生活垃圾年处理量125吨、人蓄粪处理量156.7吨、节肥62公斤/公顷、节药1.55公斤/公顷。创新研制的污水收集处理池正在申报省级成果。6、外

16、来入侵防除和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积极落实市农委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控,2011年在市重点干渠、水系进行了水花生发生面积的普查工作,防除率达到37%。11月份,在广德县组织召开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现场会,对防除意义、防除方法等做了宣传,鼓励全民参与防除。自2007年以来,宣城市农业环保站对全市的中华猕猴桃、兰草、百合、金荞麦、野菱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获取上述资源分布种类、分布范围、生态环境、种群数量、种类和面积等基本信息,针对其生存现状,提出了保护意见和对策。三、制约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

17、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严重根据2010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已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可以说农业源已经与工业源、城镇生活源等主要点源排放“平分秋色”。据初步统计,我市目前全市化肥施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按播种面积算,已远远超出发达国家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安全上限。达到551.85kg,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2.3倍。全市农药使用量达700吨(纯量)以上,秸秆年产生量23万吨,燃烧6.5万吨,占28%,不同程度的造成大面积农田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地膜、农业

18、废弃物、畜禽粪便的污染也呈加剧趋势,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及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地膜使用面积达57.2万亩,99年达6880吨,每公顷143.29kg,占播种面积18.94%,平均土壤中残留11.84%。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2010年畜禽粪便产生量达126.5万吨,COD排放量15408吨,氨氮排放量958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畜禽粪便多以干清粪收集,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流失量大,即使一些大型养殖场建造了污水处理池,但处理率偏低。2、生态环境基础脆弱,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治山治水工程,但仍存在着林相结构不合理现象,局部区域有水土流失现

19、象,大于或等于25度陡坡耕地19248公顷,中度水土流失面积达1425.31平方公里,耕层大量的氮、磷、钾肥被流失,农业后劲不足,这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达36360公顷,同时农业人口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欲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同时农村生活用能中还有43.26%来自于薪炭、秸秆。土地的沙化面积逐年增大,农业用水资源浪费较大,由于经常性的干旱,每年都有许多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资金投入匮乏,生态农业建设意识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目前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

20、视。但我市经济基础薄弱,生态农业建设基础性资金缺口较大。另外,随着近年来农村青壮力外出务工的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6038”农民,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只考虑眼前最大利益而忽视长远生态利益,生态农业建设要求参与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从事的主体农民,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尽管近年来财政加大了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覆盖面不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较少。由于财力有限,财政资金以项目资金形势投入到示范点,示范点少,生态农业缺乏大工程、大项目,示范性不强,带动能力弱。基层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基层组织很少或不直接参与和管理,尤其是乡镇一级。但按照我国目前环境管理体制

21、要求,区(县)级环保部门是最基层的环保管理机构,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县)级环保部门已难以胜任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无论是职能和职责均难以落实到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缺位。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重滞后“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环境原则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在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4、工矿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环境质量下降除了农村地区村镇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分散工业源外,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重污染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地区重要污染来源,

22、在部分工矿企业集中地区,已经成为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和城市污染源的“上山下乡”,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农村加工作坊如淀粉加工作坊、豆腐加工作坊等产生的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外排,这些加工作坊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5、统筹协调能力有限,政策方面需要完善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工作基础薄弱,环保部门行政监管力量、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业部门仅能提供技术服务,没有执法权,没有执法权就难以监管,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协调机制。此外,各部门抓的示范点多而分散,生态农业建设难以见到综合成效。生态农业建设目前普遍存

23、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差,工作水平低,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表现更为突出,常常出现“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等问题。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市场动力机制。生态农业建设初期,普遍缺乏资金投入,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

24、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四、对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的建议通过生态农业的试点和示范,生态农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1999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宣城市是农业大市,抓“生态宣城”创建必须首先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

25、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市生态农业建设的质量,加快生态农业全面发展步伐,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宣传生态理念,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安全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要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切实把生态农业列入建设生态宣城的重要内容,

26、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绿色GDP概念中,应有生态农业的指标,“再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换取农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生态农业试点,通过试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发展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县建设应作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扩大试点示范,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生态农业健康发展。2、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要根据我市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我市当前的

27、重点是要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同时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3、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资金是建设不起来的。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及宣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保证逐年有所增长”。各地要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生态农业专项资金奖励补助办法,对主导完成国家级、省级、县级农(林)业生产标准制定的单位,

28、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 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奖励100万元(其中,司法认定的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给予2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森林食品证书的,每个基地(产品)奖励1万元;对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的农林企业,每家给予5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国际森林认证(FSC)的林业经营单位,每家给予5万

29、元奖励。此外,综合利用税收、金融、价格、补贴等政策杠杆和手段,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开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主体投入为主导、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4、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要立足宣城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应用新型高效农作制度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大户)给予补贴,力争使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12年达到40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0万亩。做好规模养殖场的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2012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5%和2%。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争取“三品一标”认证20个,创建市级标准化畜禽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