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_第1页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_第2页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_第3页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_第4页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2017 学年度四月调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30 分)一 . (共 12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尴尬(gn)繁琐恹恹欲睡(yn)众目睽睽B.狡黠(jié)销魂拈轻怕重(zh n)万惯家私C.慰藉(jiè)商酌重峦叠嶂(zhà ng)高官厚禄D.魁梧(wú)愧怍栩栩如生(x)不可名状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然而,正是那些所谓的无用之书,人文经典著作,能给人以内心强大的定力,为理想信仰等提供的精神食粮,抵御和防范各种现实世界糖衣炮弹的。 读无用之书之

2、所以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书籍了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对人生的见解,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事物的看法,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A.必需侵袭 滋养B.必须侵蚀 滋养C.必须侵袭 滋润D.必需侵蚀 滋润3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武汉市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B. 武汉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武汉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C.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健全医保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D.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朗读者节目掀起了民众诵

3、读经典的热潮。4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周其凤认为: “养老教育”既包含了老年人的学习问题,也涵盖了整个社会应该如何对待老人的内容。B. 文化大家留存的书稿、信札、藏书等,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但事实是,不少大家生 前年事己高,身边又缺少帮手,许多大家的手稿疏于整理,己成普遍现象。C. 开春,共享单车也迎来了春天。转型,升级,坚守,在这场充满情怀的自行车创业风潮中,不同品牌正在选择各自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将来寻找更多生存的可能。D. 汉阳历史悠远、人文厚重,拥有文化底蕴,它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流传着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它是中国近代工

4、业的发祥地, “汉阳造”享誉海内外;它是佛教文化的朝圣地,顺治年间兴建的归元寺己成为湖北佛教首刹。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徐风现代观点认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然而, 心理学家却发现了一种与此理论相背离的现象。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1828 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 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 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专家认为,能将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5、运用自如的高智商聪明人,不太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庄社交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社交有时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心理学家认为,对外倾性性格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满足感,相反,没有人群他们就不快乐。这种好热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寻求补充心理能量。而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感到紧张,社交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他们的能量,因此,社交的价值感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断言聪明人总是不合群有些偏颇,但可以解释的是,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人,他们的脑力活跃,变化性显著,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一个自我世界很丰富的人,可能很难从外界相同的人身上

6、找到情感联结,尤其是对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的人而言。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一个平等的人在一起说话,然而,要找到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并不容易。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也就是说,与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群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不过,这个因素受到智商的影响。 “比较聪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摆脱 “祖传的”群居生活,对智商超群的天才来说,过多 的社交活动会造成困扰,让他们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选自百科知识5 .下列不属于文中“聪明人”的特点的一项是()A.智商超群。B.自

7、如运用智力和能力。C.自我世界很丰富。D.追求伟大目标。6 .下面对“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理论”中的“草原”指代的是“群居生活”。B.“草原理论”强调的是群居生活中频繁的社会交往。C.现代人的不快乐是因为渐渐远离了祖传的群居生活。D.这句话要表达的是社会交往仍然能够给现代人带来快乐。7 .作者对“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人追求实现长远目标,所以并不希望将时间过多地用在社交上。8 .聪明人的内在自我比较复杂,导致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紧张而痛苦。C.聪明人希望找到能同他平等对话的人,但这并不容易。D.聪明人更容易适

8、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其生活满意度并未受影响,三、(共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 “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 “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 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

9、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已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燕易王为:就是B.而先王资先生见赵资:资助C.大王诚能听臣计诚:真诚D.夫燕、秦惧事齐事:侍奉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A.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

10、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B.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C.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D.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易王之所以能说动苏秦出面,是因为先王曾经有恩于苏秦,令苏秦深感惭愧B.苏秦与齐王刚见面,就以先表庆贺后念悼词的方式,紧紧地抓住了齐王的心。C.苏秦以即使饥饿也不食乌喙作比,劝说齐王不可因十座城池招致祸患。D.齐王最终能被苏秦说服,是因为苏秦让齐王认为归还十城可成霸业。第卷(非选择题90 分)四、(10 分)11.

11、 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4 分)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12. 填空。(6 分,每空2 分)( 1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 题。最是花影难扫迟子建在故乡的春夏,要问什么店铺的生意最清冷?无疑是花店了。因为这时节大自然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谁能与它争芳菲呢。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原野, 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当然, 这样的花儿都是野花,达子香, 白头翁,蒲公英,百合,芍药,铃兰,鸢尾,绣线菊等,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红红

12、白白,紫紫黄黄的,绚丽极了。这时节的居民区也是花团锦簇,农人们栽种在花圃的虞美人,大丽花,步步高,牵牛花,金盏菊等,呼应着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儿,专为悦人眼目的,不肩负给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开花不问结果,如热烈的情人,不计前程,恣意盛开。而菜圃中开花的植物,命系人类的餐桌,花开得就规矩,适度,收敛,除了倭瓜花开大朵,其余的细细碎碎的,它们得留着精气神儿坐果呀。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宇宙,这个宇宙就是果实。西红柿能否饱满红润,决定了它与鸡蛋为伍时,能不能在金黄和雪白之间,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硕大,决定了它与鲶鱼相遇时,能吸纳多少鲶

13、鱼肌理的鲜香;豆角是否厚实,决定了它出锅时是否跟入锅时一样的出息,不让主人的碗盘亏空;土豆是否圆滚滚,决定了它们在被蒸煮的过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样绽开笑脸;辣椒是否挺实鲜辣,决定了它能为姑娘们省下多少口红。花圃和山间的花儿还开着呢,菜圃的花儿早就谢了,结了果子。待到秋天,人们收获了果实,霜也来了。霜是花朵的敌人,它们一来,花季就结束了。被霜打过的花儿,在阳光中耷拉着脑袋,憔悴不堪,满脸是泪。它们哭也是没用的,想要绰约的风姿,想要蜜蜂与蝴蝶同欢的快乐,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时它们也许会羡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儿,它们结了果,在冬天还活着谁家的地窖不储藏着土豆和萝卜呢。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

14、,可这样的花儿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说化就化, 于是喜欢鲜亮颜色的女孩子们,不想让漫漫长冬为这样的花儿所统帅,她们在深秋糊窗缝时,就在两层窗中间的隔层里,造了一个花园。那是独一无二的梅园。极北的房屋,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双层的。这双层窗,一 拃 间距。 深秋时节,人们在用毛边纸或是废报纸糊窗缝时,会在二层窗间,放上二三十公分厚的保暖的锯末子,然后插几枝用蜡油捏成的梅花。那时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没通电,蜡烛是我们的光明神。蜡烛通常红白两色,从供销社买来。蜡烛将要燃尽时,烛芯气数已尽,侧歪了身子,人们只得吹灭蜡烛,留下烛头。女孩子们最喜欢那一块块润泽的蜡烛头了,尤其是红色的。我们会把它们珍藏起来

15、,到了糊窗缝时,将收集到的蜡烛头,放到一个空的铁皮盒里,坐到火炉上融化了,一手擎着选好的形态妖娆的干树枝,一手在滚烫的烛油和凉水之间飞转,让干树枝瞬间成了干枝梅。捏蜡花要眼疾手快,勇气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紧密团结,先是共同探入滚烫的烛油(有点赴汤蹈火的意味),然后赶紧撤兵,再探入事先备好的一碗凉水中,让沾在指尖的那层烛油,瞬间冷却而不失黏性,再飞速移兵至干树枝,随你选什么位置,以枝条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对着它一捏,奇迹出现了,花瓣似的烛油从指尖脱落,一朵粉红娇嫩的梅花,灿灿绽放了!一朵,两朵,三朵,七八朵,数十朵,干树枝瞬间春色贯通,梅花点点了 ! 因为女孩手指粗细有别,再加上所蘸蜡油

16、厚薄不同,蜡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浅。但不管怎么的,它们都是霜雪时节开得最烂漫的花儿!我们把这样的梅花,插在二层窗格芳香的锯末子上,它们就像开在金色的泥土里。这时你封上窗,一个冬天就有花儿看了。? 这样的梅园什么时候消失呢?当寒风撤兵,春风长驱直入,把山岭涂抹上绿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儿姹紫嫣红时,人们要开窗闻花香鸟语,破败的梅园也就成为春风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研究者总把它说成政治抒情诗,说是苏轼在抒发他内心的愤懑,可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首清新的自然诗。花影在台阶摇曳,任凭什么扫把,也扫不开它。这

17、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时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总会把美留在人的心头。就像我遥想逝去的花儿,无论是山间的,还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们亲手在二层窗格打造的梅园,它们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遗忘,而是像风一样,一直吹拂着我的记忆,不让它沉睡。? 哦,还忘了说,我父亲当年看我捏蜡花,还帮我修剪过干树枝呢。他会掰下一些枝条,让它变得疏朗,且斜斜地朝向一侧,好像拱着虾米腰。我嫌这样的花枝没有精神,老态龙钟的,撇进炉膛烧掉。他还叫我不要在干树枝上,捏那么多的蜡花,说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详。我才不听他的呢,那时我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觉得花满枝头才美。等我到了父亲那般的年龄,真正懂得美以后,父亲已去了另一

18、世界,再无人为我修剪那样的梅枝了。而且,我们也不再捏蜡花,村落通了电,我们不用蜡烛了。我们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却失去窗格里的梅园了。13. 作者在第四段说,“大凸然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作者在本段中从好几个方面来凸显出其豪气十足的?(6 分 )14. 作者说“那是独一无二的梅园”- 段,说说作者描述的梅园有何特色。(6 分 )15. 作者在?段借苏轼的花影,引出了标题中的“花影”二字,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花影”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4 分 )16. 最后一段,作者又写到了父亲,结合本文标题“最是花影难扫”,说说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6 分 )六、(8 分)根据要求完成17、 18 题

19、疏影横斜,暗香涌动,梅花的绽放常常隐忍诗情荡漾。于是,语文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以“身边的植物与其文学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 你说在的小组研究的内容是“梅花及其文学形象”,作为组长,请你根据这一内容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学习步骤,让小组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4 分)11 / 1018. 学习过程中,大家发现“诗人往往根据植物的自然特性来塑造其文学形象”。在讨论会上, 为了让大家信服这一结论,有同学选择了下面的材料来支撑观点。你认为这一材料是否能用,请表达你的理由。(120 字以内)(4 分)卜算子·咏梅陆

20、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七、作文(5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教授问学生:“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学生答:“当然砍那棵粗的了!”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会砍哪一棵?”“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教授接着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会砍哪一棵?”学生感觉教授似乎话中有话,于是请教其中的道理。教授说:“你该问我砍树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取柴,你就砍杨树;如果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21、这样,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是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2017 学年度四月调考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卷(选择题30 分)一 . (共 12 分,每小题3 分)1 . 【答案】B【解析】 第 1 题考察字音字形。B 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狡黠 (xiá)拈轻怕重 (ni n) 、万贯家私2 .【答案】A【解析】第2 题考察词语辨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和用法辨析。“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

22、,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此处修饰名词成分“精神食粮”选择“必需”做定语。 侵袭:暗中侵入、破坏。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此处“炮弹”应是侵袭。滋养: 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养分;养料。如丰富的滋养。滋润: 湿润 ,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此处作为谓语动词对象是人,故而用“滋养”。3 .【解析】第3 题考查病句。主宾搭配不当,本句主语应为“东湖绿道”而非“开通”。4 . 【答案】D 【难度】难【解析】第4 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 选项中的第二个逗号前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不属于并列关系,故此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5 .【答案】D6 .【答案】C7 .【答案】D【解析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从原文筛选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组合。题目实际上问的是聪明人总是孤独的原因,D 选项的前半个句子没有问题,但后面提到的“其生活满意度并未受到影响”在原文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文中只提到频繁的社交会让聪明人的生活满意度变低,并未提到聪明人对现代相对孤独的生活的满意度情况。三、 (共 9 分,每小题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8. 【答案】:C 【难度】:易解析: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是初中接触过的字义,需注意一词多义和词性辨析。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联系上下文,可知 “诚”应翻译为

24、“确实”即可知道 C错误。A 项词义需注意一词多义,出自课文公输(此为何若人?)在选项中结合语境可得是表“这”,为表“就是”,是为翻译做“这就是”; B 项词义与现代汉语差别不大,可用组词法得出;C 项词义出自课文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表“确实,果真”;D 项词义应注意词性辨析,事字作名词用有“政事、事情”之意,作动词用为“侍奉”之意,根据句子结构,此处用为动词。9. 【答案】:B 【难度】:易【解析】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和虚词位置快速得出答案。通读全文,可知此句大意 “燕王劝说苏秦出使齐国,讨还燕国被侵占的十城”。第一处断句,考虑主谓宾结构的完整性,应断为“今齐先伐赵”,排除A、 D

25、项; 第二处断句,根据“以?为 ?”的固定搭配,和最后半句话的主谓宾结构,排除C 项,最终确认答案为 B 项。10. 【答案】:A 【难度】:中【解析】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尤其要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和选项信息是否完整。A 项对应原文“往日先生至燕?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关键信息遗漏,燕王能说动苏秦不仅是因为先王有恩于苏秦,更重要的是齐国伐燕,燕国失去领土一事和苏秦有直接关系,所以A 项不正确。第卷(非选择题90 分)四、(10 分)11. 翻译:大王得到了十座城池的利益,却长久地和强大的秦国结为仇敌。解析: 考生

26、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词性问题和关键字词。(利、 长、 仇)的准确含义,利:得到利益,长:长久地,仇:仇敌;与上下文对应,拿准得分点,实词翻译各得1 分。 其中 “利” 字要体现出名词作动词,句子大意要表现出转折关系(1 分)12. 解析:古文直接默写考察考察范围是课内所学诗文中重点词句。课本内重点篇目一定要熟诵,会背默。而且分值由 10 分减少为6 分,取消“理解性默写”。 【答案】( 1)一鼓作气( 2)千里共婵娟( 3)窈窕淑女五、(22 分)13. 【答案】山林间花开的地点多范围广;花的种类繁多;花的颜色鲜艳。【考点解读】这题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划分语意层次,做到准确概

27、括。答题区域明示为第二段。14. 【答案】“独一无二的梅园”处于双层玻璃间;梅花由女孩子用红色蜡油捏制而成,颜色鲜艳,梅枝则由干树枝做成;蜡花的大小、胖瘦、深浅形态各异。【考点解读】这题依然考察学生的要点概括能力,要求在- 段中筛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进而仿写答题。15. 【答案】“花影”一方面指现实中山间的花,居民区里花圃和菜圃的花影,二层窗格中的梅园,这花影会随季节变化而消逝;另一方面,花影指时光,它是永不消散的,它会将美留在人的记忆中,不会被遗忘。【考点解读】这题是对学生概括和理解能力的综合考察,要注意联系全文来理解“花影”的含义,它既是实指也是虚指。16. 【答案】通过父亲指导我捏

28、蜡花,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对如今已失去的窗格里的梅园(乡村淳朴、充满趣味的生活)而感到惋惜、遗憾、失落;对故乡过往生活方式(自然景物、手捏蜡花)的向往与怀念。【考点解读】这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把握,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能力和对文章情感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六、(8 分)根据要求完成17、 18 题17. 【答案】 步骤一: 资料收集。小组同学每人寻找三至四篇包含 “梅花” 这一意象的文学作品,同时了解梅花开放时的时节特点和自然特性。步骤二:小组讨论。集中所有资料,逐一分析每篇文学作品中的“梅花”的文学形象。 步骤三:结合作品的作者背景进行延伸阅读。了解梅花的文学形象与作者经历

29、和情感的关系。步骤四:分析归纳。小组同学讲同一类的文学形象归纳到一起,体会传统文化中 “梅花”常被赋予的文学形象有哪些。 【难度】中【解析】题型比较新,但难度适中。此题考查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所应具有的组织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18. 【答案】我认为材料可以支撑观点。这首词的上阙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阙借描写梅花的自然特性来托志。梅花的自然特性是生于寒冬、不与百花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这种自然特性体现了梅花高洁兀傲的精神品格,塑造出了象征孤高雅洁志趣的文学形象。【难度】中【解析】通过解析词作,找出其中描写梅花自然特性的部分,再联系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即可。七、作文(5

30、0 分)( 1 )审题善于利于中心句要抓主旨,就要找到中心句。而要找到中心句,就要明白什么是中心句。所谓的中心句,特指在文章尾端或首段出现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句子。通过分析2010至今的武汉市所有市一级别的考试作文题,我们发现中心句常用的一般的结构有: “你做了什么,就能怎样”,“有个东西很重要”或是“你应该/只有做那些事”这么几种。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很快速的找到位于尾端的中心句:明确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利用素材,牵引写作材料但这样的审题是有缺失的,因为他太过抽象。不利于孩子们牵引自身的写作材料。那么我们就要处理下一步,看看素材对于我们有什么限制或启迪作用。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武汉市作文一般是寓言体的,同学们在展开时一定是围绕“成长”这一母题展开,即我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明白了一种道理,使我们变得更加完美。材料中学生一次次不明目的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理解和设想砍树的例子,和我们现实中的成长和生活有没有雷同的点呢?我想是必然的,比如对于学习,很多孩子本身的目的就是迷茫的。多少孩子认为学习只是一种过程,把学习好看作是对父母的交代?是一种炫耀的资本?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很难想象遇到了困难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