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教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 色。2.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教学难点1.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2.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叫咏雪的课文,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 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2、古人对雪可谓情有独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 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二、 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 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

3、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更(g aig)定毳(cu 1)衣雾淞(s mg)沆(h mg)砀(dmg)芥(ji喃(n印)喃(2)词语释义绝:消失。(4)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5)古今异义1白 古义:杯。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2更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例:是日更 .定也。今义:更加。三、合

4、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答案示例: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答案示例:日_地点:西湖的湖心亭。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_事件:看雪;奇遇。_(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作者在写景时用白描手法,文字极其简练,为何开头交代时间及看雪背景却极费 笔墨?答案示例:开头作者用明代年号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他以明代遗民的视角来看世界,自然会有一种孤标傲世,遗世独立的情怀和风致。“大雪三日”一句,以听觉表现出西湖在大雪后一片静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选这最静寂的凌晨时分去看雪景,以示自己

5、的孤怀雅兴。“独”字可见是一人前往, 为何又写“舟中人两三粒”,结尾又写舟子?是否矛盾?答案示例: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 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 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 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 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3)本文题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奇遇?答案示例:本文的主体内容是看雪, 这是作者计划之中的乐事。 可是未曾料到在湖心 这还能有此奇遇,三人情怀契合,相逢何必曾相识,自然令作者喜不自禁。这是看雪事件的延续,又是令作者大喜的事,当然要写。(4)“问其姓氏”,“客”却未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何故?答案示例

6、:客人未答姓氏,可能有难言之隐。可能如作者一样孤高傲世,不屑与他人相识,因此回答时故意语焉不详,只答“是金陵人氏,客此”。也可能他也是明代遗民,客 居在这里,不便明言。(5)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答案示例:_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子湖心亭巧遇一事。_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_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7、。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_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_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 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2.写法探究(1)请赏析“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动传神的15个字,描绘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间雪景。这也是作者在湖中划船时看到的总体的视觉形象,是一个十分阔大而又混沌难辨的白

8、色世界。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雄浑苍茫的雪白世界。作者的视点由上 而下,四种景物浑然一体的特点,仅用“一白”轻轻一点,便境界全出矣!教师点拨: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 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9、粒高度扌由象、概括,长与短、点与_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2)请赏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在天地“一白”雄浑阔大的背景之下, 作者将视线收近,从天、云、 山、水, 到长堤,到湖心亭,到舟,到人,在天地混沌的雪白世界中关注到几个有活力的“湖上影子”。此为由大到小,以小衬大,也是用白描手法。这一句仅用了四组数量词,就将湖上景物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来。视点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点”到“一芥”再到“两三粒”,笔墨精到,情致毕现。在苍茫天地之间,那长长的横跨西湖中间的苏堤,也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罢了。 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仅成了一个点。而比起湖心亭来,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称“一叶”了,只能称“一芥”。看来一芥”比“一点”更小了。而小船中的人当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来比呢?唯有用“粒”来形容其小了。读到此处,我们自然不难想见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人生彻悟。三、课堂小结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邦犹是,人民复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该能够理解作者的“痴” 了吧!他痴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更痴于雪中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