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川省9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2020】四川省9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23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四川省 9 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编辑: _ 时间: _ 2 / 23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 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2、各隐卷底衣褶 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 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 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 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 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3、,口有百舌,不能名其 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_ 其两膝相比者 (2) 如有所语 _ (3) 两股战战 _ 16.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俄而百千人大呼 群响毕绝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17.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 启窗而观 B. 佛印绝类弥勒 C. 中轩敞者为舱 3 / 23 18

4、. 【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 用了 _ 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 态、动等细节,运用 _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9.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 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 保护或传承它们 1 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15. (1). 靠近(2). 说话(3). 大腿 16. C 17. ( 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 的样子.。(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

5、8. (1). 空间(2). 侧面(间接) 19. 示例: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甲文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年代:明 乙文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 年代:清 甲文译文: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 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 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 就看到一 副对联, 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

6、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 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 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 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 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 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 的弥勒菩萨,袒露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 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 念珠,靠在左膝上

7、一一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 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 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 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 乙文译文: 4 / 23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 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 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 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

8、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 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 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 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 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 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 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 15. 本题主要考查点

9、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 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比: 靠近.。 16.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 思, 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 要特别重视并掌握 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 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C 项,意思都是“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 修饰/ 一会.。B:极、非常/消失.。D:大约/可以.。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

10、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 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容:神 情.。寂:平静.。若:好像.。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 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 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 原文造句的特点.。 18.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 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 在同中求异

11、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 的.。甲文采用空间顺序,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善”.。 19.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5 / 23 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 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 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可以提出建 议: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达州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

12、,欲代子相.。”于是惠 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 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 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 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为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 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

13、 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 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 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瓠(hu):葫芦.。实:结的葫芦.。瓠落:很大很大的样 子.。呺(xiao )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掊(p 法):砸破.。洴澼 (pi ng p 门:漂洗(丝绢).。鬻(yu):卖,出售.。裂:划分出.。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8.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

14、. 或谓惠子曰(或:有人)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 国都) C.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 .吴王使之将(将:将领) 【解析】D.将:率领军队(动词) 6 / 23 9.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A. 而:聚族而谋曰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 命) B. 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 所欲也) C. 以: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 D. 为:我世世为洴澼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解析】A.两个“而”表示一种承接关系,没有具体意义.。 B. 介词,在; 比;C.用来;凭借,因为.。D.做

15、;被.。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 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 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 甲文中庄子讲鹓雏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 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 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 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 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 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解析】A.甲文重点表现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 B.甲文庄子借鹓雏的故事,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

16、和志趣; C.表述与 内容不符,葫芦是惠子自己砸破的.。 第H卷(共 50 分) 四、(17 分) 11. 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2 分)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7 / 23 12 .翻译句子.。(5 分) (1)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 分) 译文: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2)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3 分) 译文: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 可容? 成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

17、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丙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 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

18、释有误的一项是A 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 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 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 朝而往 面山而居 C 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 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A.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 8 / 23 B.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

19、暗, (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 C.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 D.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 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 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20、C. 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 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 “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 用“开” “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 醒的状态.。 【答案】5. A 6. B 7. D 8. A 【解析】甲: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乙: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丙: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作者:袁宏道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至打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 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

21、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 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 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 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 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 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 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 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

22、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 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9 / 23 丙: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 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 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 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 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 (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 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 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5.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

23、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 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A 项的解释有误,“空”在 这里的意思是“消散”.。 6.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 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 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关系.。A:指示代词,那;表示反 问语气.。C: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D 被;对,向.。故选 B.。 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 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24、,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 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 译出原 文造句的特点.。此句中的“林霏开”指的是林中的雾气消散,故排除 BC 两 项;“云归”指的是云雾聚拢,“归”是聚拢的意思,排除 A 项,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 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8. 本题考

25、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 案.。A 项有误,乙文段描写了山间的四季之景,其中的“水落而石出”描写的 是秋天的山景,所以选项中的“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有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 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自 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 10 / 23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 赋,常拟之以为式.。又

26、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 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 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 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 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 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 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 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

27、“今杨子之书文意至 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 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 “沉”,使沉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 .。 耆老:年寿高.。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静亡为 通 “无没有 B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C 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 迁移 D 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 观点 16. 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 (1)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2) 及莽篡位, 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

28、甚众,雄复不侯 .。 17.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 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 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 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17.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 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 华横溢、文赋绝11 / 23 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 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

29、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 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 .。 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 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解析】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年代:东汉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 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 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 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 服他,每次作赋, 常把他作为榜

30、样模仿.。 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 却至于不 被容纳, 作 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 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 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 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 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 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 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 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

31、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 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 利.。 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桓 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 君,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 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12 / 23 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C 项有 误,“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调动官职

32、”.。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 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 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口:“储”“晏 如” “称” “侯”.。 17.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问:先回忆陋室铭一文, 可知作者赞颂的是扬雄的安贫乐道的精神;而本文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 石之储,晏如也”也表现了这一点,这就是两文所表现出的共同点 .。第二问, 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扬雄喜好辞赋,并对司马相如、屈原等前辈无 比的尊崇敬佩;第三段“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 待诏”来侧面表

33、现扬雄的才华横溢,“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也 是表现了大家对扬雄的推崇,桓谭的赞美之语,即可看出他认为扬雄生逢其时 必将超越诸子,赞美度极高.。根据这些理解来归纳概括即可.。 广安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 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

34、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 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 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 事莫责于义) 2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 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 生 ( ) 不若手足之贵也 ( ) 履 ( 26.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予子冠 ) )(

35、2 13 / 23 A.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 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事莫贵于义也.。 28.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3 分)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4.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5.20 xx 年 7 月 6 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

36、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 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 345 B. 123 C. 245 D. 125 29 .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 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 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2 分 25. ( 4 分) “辟”同“避”,躲避.。(1 分)假如,假使(1 分)不如,比不上(1 分)给(1 分) 26. B (2 分) 27. (4 分)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 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 2 分)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 分) 28. C (3 分) 29 .舍生取

37、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 分)万事莫贵于义(1 分)(共 2 分) XX帀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 / 23 (选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 发豉举事,

38、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 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 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 新序) 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芾其心志 苦: _ (2)困于心零于虑而后作.。衡: _ 24. 请翻译下列句子.。 (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5.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 【答案】22. (1). (1) 使 (3) . (3)边境(边远的地方)(4). (4) 最终(终于,最后)23. C 24. (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

39、才能为人们所了 解.。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 25. “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解析】 22.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 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 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 如本题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痛苦”; “鄙”是古今异义 词, “边境”的意思;“衡”通“横”,梗塞、不顺 .。 2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中“然”分别为“的样 子”和“这样”;B 项中的“以”的意思分别为“来”和

40、“因为”; C 项中的 至于鄙 鄙: _ (4)卒得反国 2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喟然叹日 被服以立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孙叔敖举于海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温故而知新 所恶有甚于死者 卒: “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 痛苦 (2). (2) 通“横”,梗塞、不顺 15 / 23 “而”都是“表转折”;D 项中的“于”分别是“从”和“比”的意思.。故选 C.。 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 (1)句中的“征、发、喻

41、”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闻(听)、过 (过失,缺点)、是(这)”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 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 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概括作答.。从“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可以 看出朝廷中缺少“法家拂士”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之一 .。从“人 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

42、者,谄谀者众也”可以看出“谄谀者众”也是宋昭公 “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之一.。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 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 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 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 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

43、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 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 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 【甲】宋昭公出外逃亡,至肚了边境(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 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 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 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君看来,做 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亡了 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XX

44、市 16 / 2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 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 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 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 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 .。广之百 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

45、,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 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 “前! ”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 近,若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 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0.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之数岁(年) B. 因复更射之(重新) C. 广之将兵(将军) D. 上山阵(布阵) 11.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 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 D. 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46、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 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 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 发刖.。 C. 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 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 D. 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 17 / 23 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13. 翻译下列句子.。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7、。(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10. C 11. A 12. B 13.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 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 图.。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凉山州 (一)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 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 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 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 时,妇手拍儿声

48、,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 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 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 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 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

49、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已.。 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3 分) A. 无敢哗者:喧哗 B. 既而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 C.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房 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即使 18 / 23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3 分) A. “少顷”“未几”“俄而”这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短 .。 B. 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 救火.。 C. 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在结构上叫做首尾呼应 .。 D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 艺.。 第H卷(

50、主观题共 79 分)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 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正了 .。 (二)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 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 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 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

51、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 见我济北,穀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A.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曾经 B. 有一老父,衣褐 衣:穿(着) C. 良因怪之 因:以此为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

52、,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 11. 结合19 / 23 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3 分) 答: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 XX帀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8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世民集将佐议 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 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 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

53、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 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 日.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 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 .。建德既破,世充自下, 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释】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 下囚.。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 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 A、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 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

54、 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 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 6 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 A、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 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 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_ .。 A、 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 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 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 .。

55、 A、 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 B、 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 C、 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 D 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 9 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20 / 23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D; A; D; 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 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56、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 正确; D. 句意为: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帅:率领;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 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 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 是: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 .。根据句 意断句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故选:A.。 (3)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 ABC 正确; 21 / 23 D. “世民善之”,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