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_第1页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_第2页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_第3页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_第4页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国家林业局速丰办 发布2013年10112月目 次1.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14. 培育原则25. 改培对象的一般规定26. 改培方式与技术要求27. 预期指标48. 改培设计49. 施工与要求410. 检查验收511. 档案管理5附录 A6附录 B7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前言121.适用范围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3. 术语134. 培育原则245. 改培对象246. 改培方式与技术要求247. 预期指标468. 改培设计469. 施工与要求4610. 检查验收5711. 档案管理57附录 A68附录 B79前 言本规

2、程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许传德李瑞林 苏宁周瑞高娜 张菥张会儒卢军。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现有林改培的原则、对象、方式、预期指标、作业设计、施工及检查验收等内容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范围内现有林的改培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合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T 1

3、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2118 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检查验收管理办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档案信息管理办法3. 术语本规程采用下列定义。3.1 现有林(Present Forest)指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范围内,未能充分发挥所在立地生产潜力的林分。主要包括:未能适地适树或经营不当,林木生长质量明显低于同等立地条件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林木生长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林分质量

4、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3.2 改培(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指对现有林采取大强度采伐、间伐、补植、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的森林经营活动。3.3 目标树(Target Tree)指林分中符合森林经营目标,长势好、质量好、价值高,发挥生产性和稳定性功能,保留到主伐龄级或培育目标后采伐利用的林木。3.4 干扰树(Disturbing Tree)指林分中直接影响目标树生长的、需要在本次经理期或在下一期采伐利用的林木。3.5 大径级用材林(Large-size Timber Forest)

5、指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大径材标准按照LY/T 2118执行。3.6 珍稀树种用材林(Precious and Rar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列入国家或省级珍贵树种名录,具有较高价值或优良材质的林分。4. 培育原则4.1 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经营。4.2 坚持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4.3 坚持中短周期与长周期、珍稀树种用材林与一般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培育相结合。4.4 坚持生态效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稳定发挥。5. 改培对象的一般规定5.1 定性标准 改造培育型立地质量较好,由于未适地适树、未及时经营或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林木生长不

6、良,或目的树种不明确,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 提质培优型立地质量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条件,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5.2 定量标准 立地质量指标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北方25度以下,南方35度以下;土层厚度(A+B层)60cm以上)。生长量指标不同区域不同改培对象的年蓄积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A。6. 改培方式与技术要求6.1 改造培育型大强度择伐改造a) 对象:未适地适树的林分;或多代萌芽更新且已退化残败的林分;或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严重,林木生长不良、林相残破的林分;或郁闭度

7、0.3,生长量较正常偏低的中龄以上林分(见附录A)。b) 方法:伐除生长不良的林木,保留生长良好、母树以及珍稀树种林木。伐后清除采伐剩余物,按照GB/T 15776的规定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c) 面积限制:坡度在15度以下的,不超过20 hm2;坡度25度以下的,不超过10 hm2;坡度在26度至35度的,不超过5 hm2;丘陵、平川或河滩林地不超过20hm2。对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的林分不得采用大强度择伐改造方式。间伐改培a) 对象:密度过大、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或部分林木生长衰退,受病虫鼠危害或其他破坏的林分;目标树生长受到抑制的林分;或树种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的林分。 b) 方法:伐

8、除生长不良、质量低劣、病虫鼠害严重、无培育前途或抑制目标树生长的林木。c) 强度:按照保留目标树、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的要求综合确定。 补植a) 对象:目的树种符合要求,林内天窗过大的林分,或0.3郁闭度0.7、天然更新不良或天然更新没有目的树种的中、近熟林。b) 方法:采取均匀、块状、林冠下补植等方法,促进形成目的树种为主体的林分。c) 密度及要求:按照GB/T 15776执行。 割灌a) 对象:目的树种生长受灌藤杂草影响的幼龄林。b) 方法:去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灌藤杂草,可同时进行扩穴松土。c) 要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不影

9、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林下灌藤杂草不做全部清理。 施肥a) 对象:短周期或珍稀树种用材林,土壤中缺乏所需营养元素、目的树种生长不良的林分。b) 方法:针对目标树,采用穴施、条施、沟施及浇灌等方式配方施肥或施用有机肥。c) 施肥量、次数和时间:根据树种、发育阶段和土壤条件进行施肥试验确定。6.2 提质培优型6.2.1 间伐a) 对象:郁闭度0.7以上的中、近、成熟林。b) 方法:按照目标树作业体系,伐除干扰树。c) 强度:按照保留目标树、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的要求综合确定。 补植a) 对象:存在较多林窗或林中空地以及需要冠下造林的中、近、成熟林。b)

10、方法:根据林木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有均匀补植、块状补植以及零星补植等方法, 营造目的树种为主体的林分或混交林。c) 密度:根据林分密度控制图和生长过程表确定林分合理补植密度。 修枝a) 对象:目标树天然整枝不良、枝条影响林内通风和光照的林分。b) 方法、时间和间隔期:按GB/T 15781执行。6.2.4 割灌a) 对象:目标树生长受灌藤杂草影响的林分。b) 方法:去除目标树周围的灌藤杂草,幼龄林可同时进行扩穴松土。c) 要求:对不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下灌藤杂草不做清理。 施肥a) 对象:短周期或珍稀树种用材林,采取施肥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树生长指标的中龄林分。b) 方法:针对目标树,

11、采用穴施、条施、沟施及浇灌等方式配方施肥或施用有机肥。c) 施肥量、次数和时间:根据树种、发育阶段和土壤条件进行施肥试验确定。7. 预期指标改培后不同区域不同生长类型的林分年蓄积生长量预期指标参见附录B。8. 改培设计8.1 承担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任务的县、国有林业局(场)应以小班为基本单元编制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方案需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8.2 年度施工作业设计以上级林业部门批准的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为依据,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编制。8.3 经批准的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和年度施工作业设

12、计是检查验收和申请采伐指标的主要依据。9. 施工与要求9.1 严格按照批复的年度作业设计施工。9.2 施工前应开展施工人员的上岗培训,包括作业流程、改培方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9.3林木采伐按照LY/T 1646的规定执行。9.4 保护好作业区内的古树和国家级保护物种。作业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物种,应在小班施工卡片上注明保护物种的名称、分布、保护措施等。9.5 改培作业中清除的带病虫源的林木、枝桠,应及时就近隔离处理,防止病虫源的扩散与传播。9.6 采伐中应保留有生态价值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并正确控制树倒方向,减少对保留木和幼树幼苗的损伤。9.7 改培过程中采用的苗木应为国家或省

13、认定的良种,苗木规格应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规定的级要求。9.8 作业过程中参照相关标准或规程,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与作业人员安全工作。9.9 基地改培应实施监理制度,确保作业过程技术方法符合要求和施工作业运行规范。10. 检查验收10.1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作业设计对施工质量全面自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验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国家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抽查。10.2 检查验收内容、标准及方法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11. 档案管理11.1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划范围的省、市和县级以及森工企业、国营林场等实施单位要以小班为单元,建立现有林

14、改培技术档案。11.2 档案管理内容及要求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档案信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年均蓄积生长量指标表区域改培类型生长类型蓄积生长量m3/hm2.a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造培育型速生<7.9<9.0<8.6慢生<6.0<7.1<6.8提质培优型速生7.910.59.012.48.611.6慢生6.09.47.110.16.89.8黄淮海地区改造培育型速生<8.3<9.8<9.4慢生<5.6<7.1<6.4提质培优型速生8.311.69.813.19.411.3慢生5.

15、68.37.110.16.49.4东南沿海地区改造培育型速生<6.8<7.9<7.5慢生<5.3<6.4<5.6提质培优型速生6.810.17.911.37.510.1慢生5.38.66.49.45.69.0西南适宜地区改造培育型速生<4.9<5.6<5.3慢生<4.1<5.3<4.5提质培优型速生4.98.65.69.45.39.0慢生4.17.95.38.64.58.3其他适宜地区改造培育型速生<5.6<6.8<6.0慢生<4.5<5.6<5.3提质培优型速生5.69.86.810.

16、96.09.8慢生4.58.35.69.45.398.6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年均蓄积生长量预期指标表区域生长类型蓄积生长量m3/hm2.a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长江中下游地区速生>9.8 >10.9 >9.0慢生>7.5 >9.0 >7.2黄淮海地区速生>10.1 >11.6 >9.8慢生>7.1 >9.0 >6.8东南沿海地区速生>7.9 >10.5 >7.8慢生>6.0 >8.3 >6.0西南适宜地区速生>7.1 >8.3 >5.8慢生>4.9 >7.1

17、 >5.0其他适宜地区速生>6.8 >8.3 >6.5慢生>5.3 >6.8 >5.7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范围内现有林的改培活动。本规程规定了现有林改培的原则、对象、方式、预期指标、作业设计、施工及检查验收等内容和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18、规程。GB/T 15781-2009 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646-2005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560-1999 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706-2007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2118-2013 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检查验收管理办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档案信息管理办法3. 术语本规程采用下列定义。3.1 现有林(Present Fore

19、st)指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范围内,未能充分发挥所在立地生产潜力的林分。主要包括:未能适地适树或经营不当,林木生长质量明显低于同等立地条件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林木生长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3.2 改培(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指对现有林采取皆伐、择伐、间伐、补植、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的森林经营活动。3.3 目标树(Target Tree)指林分中符合森林经营目标,长势好、质量好、价值高,发挥生产性和稳定性功能,保留到主伐龄级或培育目标后采伐

20、利用的林木。3.4 大径级用材林(Large-siz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3.5 珍稀树种用材林(Precious and Rar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列入国家或省级珍贵树种名录,具有较高价值或优良材质的林分。4. 培育原则4.1 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经营。4.2 坚持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4.3 中短周期与长周期、珍稀树种用材林与一般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培育相结合。5. 改培对象5.1 定性标准5.1.1 改造培育型立地质量较好,由于未适地适树、未及时经营或受病虫鼠害及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林木生长不良,或目的

21、树种不明确,通过采取改培措施,能够达到预期培育目标的林分。5.1.2 提质培优型立地质量较好,林木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但通过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长条件,林分质量和生长量能进一步提高的林分。5.2 定量标准5.2.1 立地质量指标立地指数14(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北方25度以下,南方35度以下;土层厚度60cm以上)。5.2.2 郁闭度指标a)郁闭度0.3的中龄以上的林分;b)0.3郁闭度0.7的中龄林;c)郁闭度0.7的中龄以上的林分。5.2.3生长量指标不同区域不同改培对象的年蓄积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A。6.改培方式与技术要求6.1 改造培育型6.1.1 皆伐改造a) 对象:

22、未适地适树的林分;或多代萌芽更新且已退化残败的林分;或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严重,林木生长不良、林相残破的林分;或郁闭度0.3,生长量较正常偏低的中龄以上林分(见附录A)。b) 方法:伐除全部或部分林木,但对母树以及珍贵稀有树种予以保留。伐后清除采伐剩余物,整地挖穴,选择适宜的树种, 营造纯林或混交林。c) 面积限制:坡度在15度以下的,不超过20 hm2;坡度25度以下的,不超过10 hm2;坡度在26度至35度的,皆伐面积不超过5 hm2;丘陵、平川或河滩林地不超过20hm2。对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的林分不得采用皆伐方式。6.1.2 间伐改培a)对象:密度过大、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或部分

23、林木生长衰退,受病虫鼠危害或其他破坏的林分;目标树生长受到抑制的林分;或树种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的林分。 b)方法:伐除生长不良、质量低劣、病虫鼠害严重、无培育前途或抑制目标树生长的林木。c) 强度:一次性间伐强度为蓄积强度的15%-35%,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 6.1.3 补植a) 对象:目的树种符合要求,林内天窗过大的林分或0.3郁闭度0.7的中、近熟林,或林内天窗过大的林分。b)方法:采取均匀、块状、林冠下补植等方法,促进形成纯林或混交林。c) 密度:按照全林分合理保存密度确定补植株数。6.1.4 割灌a)对象:目的树种生长受灌藤杂草影响的幼龄林。b)方法:去除影响目的树种生

24、长的灌藤杂草,可同时进行扩穴松土。c) 强度: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林下灌藤杂草不做全部清理。6.1.5 施肥a)对象:土壤中缺乏所需营养元素、目的树种生长不良的林分。b) 方法:采用穴施、条施、沟施及浇灌等方式配方施肥或施用有机肥。c)施肥量、次数和时间:根据树种、发育阶段和土壤条件确定。6.2提质培优型6.2.1间伐a)对象:郁闭度0.7以上的近、成熟林。b) 方法:按照目标树作业体系,伐除干扰树。c) 强度:根据合理郁闭度确定间伐强度,伐后郁闭度应保留0.6-0.7。6.2.2补植a)对象:存在较多林窗或林中空地以及需要冠下造林的中、近、成熟林。b) 方法:

25、根据林木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有均匀补植、块状补植以及零星补植等方法, 营造纯林或混交林。c) 密度:根据林分密度控制图和生长过程表确定林分合理补植密度。6.2.3 修枝a) 对象:目标树天然整枝不良、枝条影响林内通风和光照的林分。b) 方法:一般采用平切法;对于松树等轮生枝,宜采用留桩法,即修枝时留1cm-3cm的残桩,以免切口相连造成环状剥皮。c) 时间和间隔期:根据树种特点选择适宜的修枝时间和间隔期。6.2.4 割灌a) 对象:目标树生长受灌藤杂草影响的林分。b) 方法:去除目标树周围的灌藤杂草,幼龄林可同时进行扩穴松土。c) 强度:对不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下灌藤杂草不做清理。6.2

26、.5 施肥a)对象:采取施肥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树生长指标的中龄林分。b) 方法:采用穴施、条施、沟施及浇灌等方式配方施肥或施用有机肥。c) 施肥量、次数和时间:根据树种、发育阶段和土壤条件确定。7. 预期指标改培后不同区域不同生长类型的林分年蓄积生长量预期指标参见附录B。8.改培设计8.1承担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任务的县、国有林业局(场)应以小班为基本单元编制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方案需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8.2年度施工作业设计以上级林业部门批准的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为依据,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的要

27、求进行编制。8.3 经批准的现有林改培年度实施方案和年度施工作业设计是检查验收和申请采伐指标的主要依据。9. 施工与要求9.1 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的区域范围、作业面积、改培方式、营造林方法等要求开展施工。9.2施工前应开展施工人员的上岗培训,包括作业流程、改培方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9.3 对需要采伐的改培小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采伐木逐一进行标记。9.4保护好作业区内的古树和国家级保护物种。作业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物种,应在小班施工卡片上注明保护物种的名称、分布、保护措施等。9.5 改培作业中清除的带病虫源的林木、枝桠,应及时就近隔离处理,防止病虫源的扩散与传播。9.6采伐中

28、应保留有生态价值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并正确控制树倒方向,减少对保留木和幼树幼苗的损伤。9.7 改培过程中采用的苗木种源应为国家或省认定的各种苗木规格,均应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规定的级要求。9.8 作业过程中做好森林防火、环境保护与作业人员安全工作。9.9基地改培应实施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确保作业过程技术方法符合要求和施工作业运行规范。10. 检查验收10.1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作业设计对施工质量全面自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验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核查。10.2 检查验收内容、标准及方法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11. 档案管理11.1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划范围的省、市和县级以及森工企业、国营林场等实施单位要以小班为单元,建立现有林改培技术档案。11.2 档案管理内容及要求按照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