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_第1页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_第2页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_第3页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_第4页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人:徐东群目录1 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11.1 任务来源11.2 协作单位和起草人11.3 技术导则修订的必要性11.4 起草过程21.4.1 资料查阅21.4.2 生产企业调研21.4.3 撰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31.4.4 征求意见42 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43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44 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原则54.1 确定技术导则名称54.2 技术导则修订及适用范围54.3 调整标准结构54.4 增加术语定义

2、54.5 技术导则修订依据54.6 技术导则修订原则64.7 技术导则修订技术路线65 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75.1 主要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概述75.2 技术导则确定的依据165.2.1 行业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165.2.2 卫生防护距离初值计算方法165.2.3 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比较185.3 卫生防护距离估算案例195.4 案例调研企业与原标准的对比206 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227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228 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229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22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1.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

3、于下达2018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制函2018285号),受卫健委法制司的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GB11661-2012等29项现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修订工作。项目编号:20180902。根据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修订后,调整为一项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标准文件。1.2 协作单位和起草人本技术导则的起草人为徐东群、王先良、闫旭、王姣、杨文静、叶丹、孙波、张伟、朱文玲、王艳、周志荣、洪燕峰。1.3 技术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卫生防护距离是指在正常生产

4、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敏感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或居住区大气污染物容许浓度限值等相关标准规定所需的最小距离。为了加强新、改、扩建项目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的健康危害防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以下简称环境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制订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并颁布实施。相关防护距离标准已广泛应用在我国建设项目选址、环境影响及卫生学评价等领域,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生产工艺水平相对较低,无组织排放也比较严重,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

5、居民健康,为此制订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力度的加大,生产工艺也有了很大改进,许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已经被国家强制淘汰。鉴于此,环境所牵头,组织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底完成。由于原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采用一刀切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限值,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给使用人员带来困惑。随着工业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大量涌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情况及特征大气有害物质与以前相比均发生了变化。另外,包括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在内的许多其他行业企业,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排放已受到公众的

6、密切关注,也应该纳入本次技术导则修订涵盖的行业企业范围内。综上所述,有必要将目前使用的原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只针对部分行业制定的具体卫生防护距离值转变为统一的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方法,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有必要将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不同类型行业企业,可以根据其生产规模、技术条件,通过推导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卫生防护距离,提高卫生防护距离在使用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1.4 起草过程1.4.1 资料查阅在技术导则修订过程中,主要查阅了以下方面的资料:(1) 我国主要行业基本情况: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等。(2) 生产工艺情况:我国主要行业目前采用的生产工艺种类、主导工艺流程、生

7、产工艺发展趋势等。(3) 产污环节及污染物种类: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环节,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无组织排放污染状况,污染环节的治理措施等。(4) 针对行业污染收集企业附近相关健康状况调查资料等。(5)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环境相关标准、卫生相关标准等。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的应用评估。通过公开资料调研的方式,对皮革糅制加工业,氮肥制造业,内燃机及配件制造业,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绿丝厂),塑料板、管、型材制品业(塑料厂),纸浆制造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水泥制造业,石墨碳素制品业,石棉制品业,石灰制造业,烧结业,烧碱制造业,氢氟酸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硫酸制造业,硫化碱

8、制造业,磷肥制造业,炼焦业,聚氯乙烯制造业,黄磷制造业,动物胶制造业,石油加工业,涂料制造业(油漆厂),火葬殡仪馆(火葬场),铜冶炼业(铜冶炼厂),电池工业(铅蓄电池厂),黑色金属冶炼业(炼铁厂)等29类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评估。主要内容:收集相关行业目前主流的生产工艺的名称、生产工艺概述及资料来源;查询相关行业现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文献及其他方面的资料,收集相关行业特征污染物的信息;收集相关行业现行卫生防护距离在实际应用时遇到的技术问题;对于目前主要特征污染物为PM10或TSP的行业,还追加收集了它们的排放情况等。发现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总体适用性较

9、好,有效支撑了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的健康危害管控。1.4.2 生产企业调研(1) 调研方式本次技术导则修订现场调研以选取生产工艺具有代表性、先进性为前提,针对多种行业选定了13家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为目标调研企业。通过目标省份的省级疾控部门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联系,召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座谈,调研收集了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基础资料。本技术导则修订过程中深入湖北、四川、广东和浙江四个省,邀请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提供相关测试报告和大量行业相关资料,详细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排污情况,以及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等情况。调研企业见表1-1表1-1调研企业信息汇

10、总表省份所属行业企业名称湖北肥料制造业-氮肥制造业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色金属冶炼业(炼铁厂)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炼钢厂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2四川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灰制造业叙永县宏恒钙业有限公司纸浆制造业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烧碱制造业乐山市福华康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纺织业(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深圳市良益实业有限公司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深圳松辉化工有限公司垃圾焚烧业深圳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浙江石油化工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浙江侨信皮革有限公司纺织业(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浙江华学色纺有限公司垃圾焚烧业

11、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2) 调研内容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了解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和用量、主副产品名称和产量等内容;生产工艺和产排污情况。收集了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环节和污染方式;污染治理措施;近一年的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资料等信息;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状况等。收集企业近年来周边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和生产车间内职业卫生监测报告、企业内部排污口污染物监测数据及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情况,收集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体检报告并按照工作人员的工种对体检报告进行分类;企业周边气象资料等。收集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内的气象台的常年气象资料。最终于2018年5

12、月-8月份,针对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浙江省的氮肥制造业、炼铁厂、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石灰制造业、纸浆制造业、烧碱制造业、纺织业、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垃圾焚烧业、石油化工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共13家目标代表性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具体结果另见调研报告。(3) 调研结果通过整理现场调研资料,获得了调研行业企业目前的主流生产工艺、主要产污环节、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性等相关资料,并对调研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值进行了估算。从本次调研所得资料看,国家环保政策对企业的监管逐年加强,企业定期由第三方机构对其产排污情况进行监测;虽然本次调研未进

13、行现场实测,但是从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机构对其的监测报告。通过这些监测报告,将参与本次调研的企业与以往同类型企业进行类比,因其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的产排污明显减少,生产单元大气有害物质的无组织排放降低,如果继续采用原卫生防护距离值显然已不合适。1.4.3 撰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技术导则推导依据和推导方法与原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系列的编制原理保持一致。按照标准的文本格式,起草形成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4.4 征求意见在完成征求意见稿后,采取挂网和专家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对收到的反馈意见,经研究讨论及专家论证后,确定是否采纳,形成报批稿。2与我国有关法律

14、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技术导则的修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中关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本技术导则修订参照了GB/T3840-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第7章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本技术导则修订引用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日均值、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臭气浓度一级标准值、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的1小时浓度标准值。3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关于本技术导则涉及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没有检索到相应的国际和国外标准,但

15、美国、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印度等国均提出在产生大气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在欧美国家,将这个保障人群免受大气污染危害的最小安全距离称为缓冲带或缓冲区(bufferzone。英国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划分为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高密度住宅区与低密度住宅区,在各个不同用途的地区之间,设置缓冲区或缓冲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用途之间的土地的冲突与不良影响,并且规定了缓冲区允许使用的范围。在居民区与商业及工业区之间设立缓冲带,使居民区的居民不受到噪声、生产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等的干扰。一般地,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应该设立不小于300英尺的缓冲距离,但是当

16、有隔离墙、浓密的绿化带或正在建设的并有保证的绿化带时,缓冲带可减少到不低于100英尺。美国虽尚未制订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国家性标准,但在工业企业分析评估中,防护距离会被用到。在企业评估过程中,需要运用空气质量模型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进行估计,再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给定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作一比较,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环境要求。这样,为了确定一个污染源的排放是否对居民健康有害,通过空气质量模型预测的浓度值与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作一比较,当预测的某个距离上污染物浓度刚好符合空气质量标准所给的限值,则这个距离为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也即卫生防护距离。在没有制订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国家,直接通过比较大气扩散

17、模型的预测值与空气质量标准中的限值,来对工业企业进行环境安全评估。新加坡也有缓冲区的规定。环保部门确定工业缓冲区的方针根据工业的分类情况而有所不同,分别以轻型工业A、轻型工业B、中型工业、重型工业与特殊工业而分。对于产生气体、烟雾、噪声污染在很低的水平的轻型工业,可以离居民区很近,这类工业又可分为两类:轻型工业A:至少需要设置30米的缓冲距离;轻型工业B:至少需要设置不少于50米的缓冲距离。但没有检索到其它工业类型的缓冲距离。4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原则4.1 确定技术导则名称本次技术导则的修订目的是将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合并为1个技术导则类的标准文件,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出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并确

18、定卫生防护距离终值,提高防护距离在使用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将本技术导则名称确定为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4.2 技术导则修订及适用范围根据本次工作要求,对原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进行梳理分析,除保留原GB/T18083-2000及GB/T17222-2012继续使用外(特征有害物质为非大气污染物或非正常工况),将其余29项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整合修订为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同时也适用于原系列标准中没有涵盖的包括垃圾填埋、垃圾焚烧企业在内的许多其他行业企业。4.3 调整标准结构为使修订后的标准结构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和标准编写的要求,本次

19、修订依据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以及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2006),对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4.4 增加术语定义保留原标准中对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另外,为便于表述、减少歧义,本次修订增加了8项术语定义,包括:无组织排放、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等标排放量、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卫生防护距离终值、级差、臭气浓度。这部分术语定义主要来源于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4.5 技术导则修订依据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规定:凡是存在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生产单元,均需要在设计阶段设定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的推导采用GB/T384

20、0-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推荐的估算方法,本次修订,依然遵循以上原则。但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中是按企业生产规模或年平均风速,根据选定的不同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大小及不同标准限值设置不同的卫生防护距离。由于这种分类方法较为粗略,因此本次修订采用收集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数据,确定单个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及等标排放量(Qc/Cm),尤其是兼顾对人体健康损害毒性特点等,最终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12种;然后根据所在地区年主导风向及平均风速等资料,通过公式计算推导对应行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初值,并据此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终值,适用于不同地域不

21、同规模的行业企业推导适合本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值。4.6 技术导则修订原则本技术导则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本技术导则突出保护人群健康,并促进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行业企业凡是在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存在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生产单元,均需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2)规范性:技术导则的格式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以及卫生标准编写技术指南的规定进行。(3)适应性:修订的技术导则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反映了不同行业企业的个体特点,可根据行业发展进行及时调整,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宜于应用。(4)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本技术导则在卫

22、生监督、环境保护执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推导方法。4.7 技术导则修订技术路线本技术导则修订的技术路线见图4-1。图4-1技术导则修订技术路线5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5.1 主要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概述本技术导则修订,除涉及29类原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行业外,还包括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企业在内的许多其他行业企业,但本技术导则是基于地处简单地形、产生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的生产单元各种行业建立的,地处复杂地形地区生产单元的卫生防护距离可参照本技术导则的推导方法,实际运用时可结合无组织排放生产单元现场的地形及气象等特点确定。本导则适用于产生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的各种行业的新建、改建

23、、扩建工程(不包括排放放射性污染物的行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教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关于简单地形的界定,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可定义为简单地形。除简单地形以外的其他地形可视为复杂地形,常见的复杂地形有山区、丘陵、沿海等。表5-1概述了29类现行有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行业和垃圾焚烧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表5-1部分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简介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1.皮革糅制加工业原料经过组批、浸水、脱脂、脱毛浸灰、软化、浸酸、糅制、中和水洗、染色加脂、摔软、回软。制革过程分为三部分:准备工段

24、、糅制工段和整饰工段。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制革废水和恶臭气体。其中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是硫化氢和氨气等恶臭气体和生产过程中的制革废水,制革废水在生产过程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无组织排放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是皮革、毛皮生产过程中的恶臭气体。2.氮肥制造业氮肥制造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气净化、氮合成、尿素生产二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尿素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氨和二氧化碳原料的供应及净化、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收以及尿素溶液的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尿素粉尘、氨、甲醇,其中存在无组织排放的是为氨、甲醇。3.内燃机及配件制造业内燃机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缸体加工;

25、主轴承盖加;缸盖加工;曲轴加工;离合器、变速箱壳体加工;形成成品。内燃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发动机热试车、发动机抽检试验台以及发动机寿命试验台运转,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燃用汽油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总碳氢化合物(HC)工2尾气。4.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缭丝厂)通常所称制丝”是指由蚕茧制成生丝的整个工艺流程。制丝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混、录U、选茧;煮茧;缭丝;复摇;整检;桑蚕丝出厂;副产品处理;副产品出厂。在除蛹、发酵过程中,由于有机物的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取料时散发到大气中。这是缭丝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恶臭物发生源。5.塑料板、管、型材制品业(塑料厂)塑料制品工

26、业生产中,塑料制品的生产系统主要是由塑料的成型、机械加工、装饰和装配四个连续的过程组成,塑料板、管、型材制品主要可通过挤出、层压等方式进行加工。塑料板、管、型材生产过程可有粉尘、氯乙烯产生,在加温情况下产生少量氯化氢、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燃混合物(苯、甲苯、二甲苯、蔡、光气)、CO等。6.纸浆制造业纸浆制造主要有化学浆、机械浆、废纸浆三类,其中废纸浆和机械浆的生产工艺污染较小,而化学浆的制造污染较大。在化学浆制造中,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是硫酸盐浆生产线。纸浆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包括蒸煮放气、多效蒸发器不凝气和碱回收炉、石灰窑排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恶臭气体。硫酸盐制浆生产过程中通常排放出带有

27、恶臭味的总还原硫(TRS)化合物,包括氢化硫、甲硫醇、一甲基硫和一甲基一硫。在未漂浆洗装机排气口、黑液槽排气口、熔融物溶解槽排气口、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石灰窑排空管等处均可检出。7.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家畜的屠宰加工工艺(生猪的屠宰加工工艺过程):待宰、饮水一淋浴一致昏一刺杀放血一头部检验(领下淋巴结检验)一煨毛一体表检驹一去头、蹄、尾f开膛斛体一旋毛虫检驯一屠体修整一检验盖章。去皮猪的屠宰工艺过程:待宰、饮水一淋浴一致昏一刺杀放血一头部检验(颌下淋巴结检验)-拔鬃一去头一去蹄、尾一人工预剥一机命剥皮一体表检一开膛斛体一旋毛虫检一屠体修整一检验盖早。家禽的屠宰加工,2:宰杀放血;烫

28、毛、拔毛;去绒毛(鸭子);净膛。屠宰及肉类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屠宰环节,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恶臭。恶臭气体一般是多组份低浓度的混合气体。8.水泥制造业水泥制造行业目前米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其生产工2主要包括:原料预均化及输送、生料制备、熟料烧成、熟料存储及输送、水泥磨、储存及输送。在水泥生产各个系统中会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等污染物。粉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四个主要产尘点为窑尾、窑头、水泥选粉机、水泥磨、水泥包装,主要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为物料破碎、堆放、输送、装卸、物料中转、提升、原料堆场、包装等环节。9.石墨碳素制品业以石墨电极生产为

29、例,简易流程如下:煨烧、筛分、配料、混捏、压型、一次焙烧、高压浸渍车间、二次焙烧、石墨化、机加工。粉碎、筛分、配料、混捏、压型工序产生的焦炭粉尘;罐式煨烧炉烟气(含焦炭粉尘、SO2);沥青熔化产生的沥青烟气;一次焙烧的带盖环式焙烧炉焙烧过程中,电极受热产生沥青烟气、SO2,填充料石油焦产生的焦炭粉尘;浸渍车间浸渍罐产生的沥青烟气;机械加工车间产生的粉尘。10.石棉制品业以清胶打浆”法生产石棉橡胶为例,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打浆;拌料;干炒;湿炒;湿拌;成型;贴合。石棉制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石棉粉尘。其中存在无组织排放最大的为原棉车间,即大料绒与皮料绒的生产环节。11.石灰制造业石灰石

30、和燃料(煤炭)按比例进行配料,装入石灰窑进行布料,在窑炉内燃烧,燃烧完成再经冷却后,卸出窑外,送入指定储料石灰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粉(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具中存在无组织排放的有物料堆场及物料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库。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12.烧结业烧结工艺过程简述:烧结生产就是把铁精矿等含铁原料和燃料、熔剂混合在一起,利用其中的燃料燃烧,使部分烧结料熔化,从而使散料粘结成块状,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块度的过程。烧结过程根据炼铁的要求,将细粒的含铁原料、熔剂、燃料进行配料、混合造球、铺料点火、抽风烧结,而后再降温固结,经破碎、筛分、冷却、整粒后把

31、成品运往炼铁厂。返矿重新参加配料、铺底、烧结。烧结生产工2流程分为原料准备、配料系统、混合造球、点火烧结、破脆冷却、成品整粒。球团工艺过程简述:球团生产是把铁精矿等原料与适量的膨润土均匀混合后,通过造球机造出生球,然后高温焙烧,使球团氧化固结的过程。由于高碱度烧结矿具有强度高、还原性好、高温冶金性能也优于自熔性烧结矿,但其必须与酸性炉料配合入炉。因此,酸性球团矿越来越成为局炉冶炼必/、可少的原料。球团生产的工艺流程与烧结相似,主要包括含铁原料的干燥,配料、混合、造球、筛分、铺底边料、布料、焙烧、冷却和成品输出等工序。原料场:原料的装卸、堆取:(粉尘);原料准备:煤粉制备、破碎、筛分、干燥、皮带

32、运输(粉尘);配料混合:配料、混合、造球(粉尘);烧结:烧结生产设备(烟粉尘、SO2、NOx、CO、CO2、HF、PCDD/F等);破碎冷却:破碎、鼓风(粉尘);成品整粒:破碎、筛分(粉尘)。13.烧碱制造业目前,烧碱制造业主要米用离子膜电解制碱法进行生产,其生产P主要包括:化盐、盐水二次精制、电解及淡盐水脱氯、氯氢处理、干氯液化。离子膜烧碱生厂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化盐、盐水精制、电解、氢氯处理、液氯等工序,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氯废气、氯化氢气体、盐泥、含有Ca2+、Mg2+盐类废水等。其中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是氯气和氯化氢气体,尤以排放量较大的氯气最为严重。14.氢氟酸制造业以硫磺制酸工艺为

33、例,原料萤石粉经干燥后与浓硫酸配比送入转炉内进行反应,生成粗氢氟酸气体和未反应的萤石和CaSO4炉渣。粗氢氟酸气体用浓硫酸洗涤后除去粉尘和重组分,冷凝成液体,除去重组分H2SiF6和水蒸气,脱出CO2、SiF4等。粗储塔和精储塔塔釜釜液返回炉中参与再反应,脱气塔脱出CO2、SiF4在氢氟酸贮罐、管道接口存在无组织排放的氟化氢气体。10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等与二级冷凝器尾气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氢氟酸、SiFj制成氟硅酸(NW3)。中和炉渣,渣气经水洗除去氟化氢。洗涤后,废硫酸均回收与发烟硫酸混合后返回转炉循环使用。15.汽车制造业将原材料制造成汽车产品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

34、输、保管、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及热处理,部件装配和汽车的总装配,产品的检验、调试、涂装及包装、储存。一般来说,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身等主要总成由汽车厂自己制造,而轮胎、玻璃、电器、仪表、车身内饰件和其他小型零部件多靠协作厂生产或从市场采购。汽车制造的方法,从毛坯制造到整车装配,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特种加工、热处理、喷漆和装配等。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电泳、密封胶、中涂、上涂烘干废气、烤炉烟气、以及返修烤炉烘干废气。烘干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烧、二甲苯等;厂界无组织排放存在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烧、粉尘。16.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纺纱生产工艺基本上

35、为开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等,因各企业机械化程度不同,目前企业多采用开清棉或者并清梳棉合并的工艺。由于产品的种类、品质要求不向,纺纱,幺可细分为普梳纺纱、精梳纺纱和混纺纱。纺织印染工业需用到大量的染料、助剂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本身或其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进入空气对车间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反应。纺织印染工业需用到大量的燃料提供热能,此外烧毛工序也需要用到燃料,燃料燃烧可产生NO-SO2和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的无组织堆放,主要是水处理产生的污泥。17.硫酸制造业硫酸制造业目前米用硫磺制酸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固体硫磺贮运,硫磺熔

36、融,液硫过滤,预涂层槽,石灰和硅澡土贮存,液硫贮槽,焚硫转化,干吸收及成品,尾气吸收。硫磺制酸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两部分。硫磺制酸工艺的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装置跑、冒、滴、漏产生的SO2、硫酸雾、氨气。硫磺制酸装置有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为装置尾气,主要由硫酸雾、SO2、氨气组成。18.硫化碱制造业硫化碱制造业目前米用煤粉还原芒硝法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煨烧、化碱、蒸发制片。煨烧工序转炉中煤粉燃烧不完全产生烟尘。转炉中化坯时含SO2是主要的无组织排放源。另外,转炉排放NOxo19.磷肥制造业以普通过磷酸钙生产技术为例:磷矿浆料和硫酸按比例在混合器进行混合,混合后进入旋转式

37、化成室,进行化成反应并固化,然生厂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局炉熔融、干燥、球磨、包装等工序,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氟化物、SO2、含磷神废渣、废11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后将固化了的新鲜过磷酸钙送入熟化库堆置熟化7-10天,经包装后即成为产品。水等。20.炼焦业炼焦基本工序是将含有T量水分的原煤装入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的焦炉,加热到1000c左右的高温,原煤通过干储形成焦炭,具体包括原煤在焦炉内经过脱水、升温、热解、熔融、胶质体形成、半焦形成、焦炭形成和稳定等阶段,赤热焦炭排出后经湿法或干法熄焦而救得成品焦。我国炼焦企业大部分使用湿熄焦技术,该技术在熄焦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一是消

38、火塔的微粉飞散,每熄1吨焦炭约飞散25410克微粉;二是水煤气反应产生CO气体,每熄1吨焦炭约产生2270克CO气体;三是消火时排放出H2s气体,每熄1吨焦炭约排放出100克H2s气体。湿法熄焦工艺中,当在熄焦塔内向红焦淋水时,产生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的大量饱和水蒸气,当使用含酚废水熄焦时,排气中还有酚。干法熄焦工艺中,主要从以卜部位散发污染物:一是熄焦炉开启顶盖装入红焦时,溢出焦尘,并含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二是熄焦炉顶放散管散发的烟气;三是惰性气体循环风机出口放散管散发的烟气;四是熄焦槽底排焦口的焦尘;五是焦炭带出胶带机的焦尘。21.聚氯乙烯制造业电石乙

39、快法PVC生产工艺过程分为乙快发生、氯乙烯合成、水碱洗、压缩、分储、尾吸、聚合、聚合后处理、干燥包装、电石渣处理等工序。乙烯法的生产原理是由乙烯直接氯化、氧氯化生成二氯乙烷(EDC),二氯乙烷裂解生成氯乙烯,氯乙烯冉聚合成聚氯乙烯。电石乙快法氯乙烯生产中,米用乙快与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大气环境影响因子来自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有氯乙烯、氯化氢、乙焕、聚氯乙烯粉尘、氯气等。氯乙烯聚合工艺与乙快法相同,产污环节也基本相同,主要是在聚合釜、干燥装置等设备工艺过程中逸出氯乙烯单位。22.黄磷制造业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制造黄磷都米用电炉法,其方法是将磷矿石、硅石、焦炭混合物在密闭的三相电炉中,在1

40、400c1500c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反应生产的黄磷、一氧化碳、四氟化硅呈气体溢出,经水喷淋冷却,黄磷凝聚成液滴,与机械杂起进入冷却塔底的受磷槽中,即为粗磷;粗磷在精制炉中,用蒸汽加热、搅拌、澄清后,在锅底沉积纯磷,之后进入冷凝池,冷却成型后即得产品黄磷,最后再对成品磷进行计量包装。物料的装卸、转运、上料过程、原料加工、输送过程中由于设备密封性不好或产生的废气未能全部收集处理,部分废气外排,形成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出铁、出渣逸散烟气。黄磷炉出渣、出磷铁、溜磷槽等产生的废气未收集到的部分以无组织排放方式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粉尘、P2O5、SO2和氟化物。23.动物胶制造业动物胶生产方

41、法主要为碱法、酸法和酶法,国内80%以上米用碱法生产,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使用碱法生产,以皮和骨头为原料动物胶制造的生产工艺包括猪、牛二层皮的前处理和动物胶的生产工艺,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环节,是二层皮的前处理过程12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的碱法生产工艺类似。皮胶生产主要是利用猪、牛二层皮;骨胶生产过程中,预处理阶段增加熏骨工序,即将SO2气体通入熏骨池中,对骨料进行处理。和动物胶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洗皮、泡皮工序。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主要为硫化氢、氨气、恶臭。24.石油加工业石油加工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采用物理分离和化学反应的方法得到各种石油燃料、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

42、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原料的生产活动。石油加工厂一般由若干个炼油装置,以及油品贮运系统和水、电、汽等公用工程设施组成。石油加工业生广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后硫化氢(加氢装置、干气液化气脱硫、酸性水汽提、硫磺回收装置、添加剂生产)、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气、氨、非甲烷总胫(油罐、催化剂再生器、隔油池、工艺装置加热炉、压缩机发动机装油设备、油品装车、装船)、苯和酚等化学物。25.涂料制造业(油漆厂)尽管制造工艺不尽相同,但涂料制造企业涉及的生产工艺比较接近,除粉末涂料外的其他涂料生产工本上为树脂溶解、搅拌(混合预分散)、研磨、调漆配色、过滤、包装等,粉末涂料生产的主要,序包括树脂、颜

43、填料等混合、熔融成形、粉碎、过滤、包装等。各种类型的产品仅在原料、配方、工艺的细节之处有所/、同。涂料(粉末涂料除外)典型生产工艺的各个阶段均有VOCs(如脂肪烧混合物、甲苯和二甲苯、醇类、醛醇类、酮类、酯类、菇烯类及氯代烷烧和硝基烷煌等。)的无组织排放,在预混合分散阶段还有颗粒物污染。粉末涂料工艺的各个工序均有颗粒物污染的存在和无组织排放。26.火葬殡仪馆(火葬场)目前我国火葬场主要米用燃煤式火化机、燃油式火化机及燃气式火化机三种火化机进行作业。其中,以煤为燃料进行遗体火化的机器,是一种相对落后的火化机;以轻柴油为燃料,是一种普及面很广的火化机,约占我国火化机总数的90%。这种火化机比较安全

44、可靠,使用效果也较好,且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燃气式火化机主要以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这种火化机只能适用于大、中城市或气体燃料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使用较少。这种火化机工作环境好,对环境污染少。不论何种火化机进行遗体火化,该过程产生的火化废气都是火葬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人体含有多种复杂有机物,正常人体就含有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而多数遗体死亡前都经过大量药物抢救,再加上各种随葬品、遗体包装物和油等燃料,致使燃烧成分非常复杂。只是火化机的类型不向,以及其后续除尘及其他处理设施/、同,所排放的烟尘和其它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差别。27.铜冶炼业(铜冶炼厂)我国铜冶炼主要采用闪速

45、炉法进行生产,流程如下:仓式配料一干燥一收尘一闪速炉熔炼一冰铜一转炉吹炼一粗铜一阳极炉精炼一阳极铜一圆盘定量浇铸一阳极板一电解精炼。从闪速炉熔炼到产出阳极板生产过程集中在一个熔炼车间,无组织排放也产生于该区域。铜冶炼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无组织排放环节为闪速炉、贫化炉、转炉吹炼、阳极炉、极板浇铸的出渣和出13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冰铜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28.电池工业(铅蓄电池厂)铅蓄电池厂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制粉;和膏;配合金;板栅铸造;涂片;固化干燥;极板化成;分片打磨:;包片分组;极群焊接;电池装配;端子焊接;注酸充电:;电池清洗;纯水制造。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

46、制粉、和膏、配合金、铸板、化成、分片打磨和极群焊接等工序,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含铅废气、硫酸雾、含铅废水、铅渣、铅泥、废酸等。其中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是含铅废气和硫酸雾,尤以毒性较大的含铅废气危害最为严重,含铅废气大体上可分为铅烟和铅尘两种。29.黑色金属冶炼业(炼铁厂)以高炉法为例,从上部装入烧结球团和铁矿石,燃料和熔剂可下运动,下部鼓入高温空气使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还原性气体向上运动;炉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硫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原料堆场:颗粒物原料、燃料、熔剂等储运,矿槽、磨煤机逸散废气:颗粒物高炉炉顶作业废气:颗粒物、一氧化碳高炉炉前出铁、出渣

47、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送风系统炉窑(燃气、燃油、燃煤):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铁水储运、预处理兑铁水辅料上料(含扒渣)等过程:颗粒物混铁炉:颗粒物转炉一次烟气:颗粒物转炉二次烟气:颗粒物、氟化物(特钢生产后此项)精炼炉:颗粒物、二嗯英(电炉炼钢有此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特钢生产后此项)中间罐倾翻、钢水包、连铸火焰清理与切割:颗粒物石灰窑焙烧及焙烧原料与成品系统:颗粒物其他系统(废钢加工、炼钢辅料加工、钢渣处理等):工业粉(烟)尘原料系统、冶炼炉等其他外炉窑厂房车间;工业炉窑或设备露天或有顶无墙:大量无组织排放工业粉(烟)尘、一氧化碳。30.垃圾焚烧行我国垃坂焚烧行业主

48、要米用二段式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其主要由于垃圾成分随季节与地区/、同变化较大,且垃圾成分复杂,根14序号行业名称主要生产工艺简述产污分析业由:给料平台、落料槽、炉排本体、出渣通道、风室和放灰通道、出渣通道、炉排密封装置、液压除渣机、气动除灰装置、结合部、二次风喷嘴、风室保温及金属件、炉排自动控制系统、炉排电液控制系统、落料槽破桥装置、逆推调节装置冷却等构成。据资料调研与企业现场调研,垃圾焚烧行业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恶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氟化物、二嗯英等;垃圾在垃圾池储存发酵(污染物:渗滤液、臭气);垃圾焚烧(污染物:烟气、炉渣、飞灰);飞灰螯合(污染物:飞灰螯合物)。155.2

49、 技术导则确定的依据5.2.1 行业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单元可排放多种大气污染物,应选取无组织排放的代表性特征大气有害物质作为确定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依据。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主要是针对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其作用是为企业生产单元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物到达居民区时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不同行业及生产工艺产生无组织排放的特征大气有害物质差别较大。主要根据目标行业企业对象的产品产量及其原辅料、工艺特征、中间产物、产排污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单个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及等标排放量(Qc/Cm),尤其是需兼顾人体健康损害毒性特点等,最终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的主要特

50、征大气有害物质12种。当目标企业无组织排放存在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时,基于单个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优先选择等标排放量最大的大气污染物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当前两种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相差在10%以内时,需要同时选择这两种特征大气有害物质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初值。5.2.2 卫生防护距离初值计算方法卫生防护距离推导原理本技术导则中卫生防护距离初值推导使用的母公式,仍沿用了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的推导模型,确保了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内核的一致性。该母公式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大海研究组在全国大量调查数据基础上,基于我国实际国情及地形地貌特点,经过采用连续后退点源高斯模型模拟得出

51、的研究结果,符合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气污染高斯扩散模型,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近20年来的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使用状况显示,对于控制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的健康危害,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经过专家咨询确认,目前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推导原理也是参照高斯扩散模型进行。卫生防护距离初值的计算参照原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编制说明,确定本技术导则中的特征大气有害物质的卫生防护距离值推导模型。无组织排放是相对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根据GB/T3840-1991制订地

52、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超过GB3095环境16空气质量标准与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附录D中规定的浓度限值,则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因此,特征有害因素为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在估算卫生防护距离值时应采用GB/T3840-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推荐的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Qc20.50D0.25rLCm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

53、离,m;r: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JS;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收集企业所在地区近5年平均风速(m/s),通过表5-2确定A、B、C、D值。表5-2卫生防护距离初值计算系数计算系数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5年平均风速m/s卫生防护距离L,mLW10001000VLW2000L2000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型InmInmInmA4400700530400470350400350260400700530400470350400350260803

54、802908025019080190110B20.010.0210.0150.0360.0150.036C21.851.851.791.771.791.77D20.780.840.780.840.570.76注:I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1/3者。n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1/3,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田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

55、应指标确定者。无组织排放量Qc指生产单元在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正常状态时通过无组织排放途径的特征大气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常用的无组织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实测法、物料衡算法、通量法、地面浓度反推法、产排污系数法。当特征大气有害物质在GB3095中有规定的二级标准日均值时,Cm一般可17取其二级标准日均值的三倍;但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累积的物质如苯、汞、铅等,则直接取其二级标准日均值。当特征大气有害物质在GB3095中无规定时,可参照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附录D规定的1小时平均标准值。恶臭类污染物取GB14554-1993中规定的臭气浓度一级标准值,即10(无量纲)。卫生防护距离终值的确定参照原卫生防护距离极差规定,本技术导则中对目标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初值继续进行极差处理,并进一步确定生防护距离终值。在估算出卫生防护距离初值的基础上,依据统一的四级极差规则(表5-3),确定目标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终值。表5-3卫生防护距离终值极差范围表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初值L(m)极差(m)0L505050L10050100L10002005.2.3 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比较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