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完整版)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石力学考试试题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B)岩体中含有水(C)岩体为非均质材料(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A)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B)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C)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D)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3、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A)岩石类型、埋深(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8、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B)岩石的抗拉

2、强度(C)岩石的变形模量(D)岩石的粘结力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1、A2、C3、C4、A5、D6、A7、9、A10、D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A) 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 次生结构面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A) 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D) 晶面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A) 柱状板状块状(B) 块状板状柱状(C) 块状柱状板状(D) 板状块状柱状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A) 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

3、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B) 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C) 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D) 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1、A2、C3、C4、A5、D6、A7、C8、B9、A10、D选择题1、在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软岩表示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A)1530MPa(B)5MPa(C)515MPa(D)0.55(D)0.750.554、在我国工程岩

4、体分级标准中,岩体基本质量指标是由哪两个指标村确定的?()。(A)RQD和节理密度(B)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和岩体的完整性指数(C)地下水和RQD(D)节理密度和地下水5、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是根据哪些因素对岩石基本质量进行修正的?()。地应力大小;地下水;结构面方位;结构面粗糙度。(A),(B),(C)(D),6、某岩石、实测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55MPa,完整性指数KV=0.8,野外鉴别为原层状结构,结构面结合良好,锤击清脆有轻微回弹,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确定该岩石的基本质量等级为()(A)I级(B)II级(C)III级(D)IV级问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工程岩体分类?1、C2、D3、D选

5、择题1、初始地应力主要包括(A)自重应力力(C)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2、初始地应力是指(4、B5、D)。6、B(B)构造应(D)残余应力)。(A)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B) 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C) 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D) 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3、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为()。A、铅垂方向B、近水平方向C、断层的走向方向D、倾斜方向4、下列关于岩石初始应力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 垂直应力一定大于水平应力(B) 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C) 自重应力以压应力为主(D) 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5、如果不时行测量而想估计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则一般假设侧压力系数为下列哪一个

6、值比较好?()(A)0.5(B)1.0(C)16、测定岩体的初始应力时,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应力恢复(B)应力解除法(C)弹性波法(D)模拟试验1、C2、A3、B4、B5、B6、B选择题1、在工程实践中,洞室围岩稳定性主要取决于(B)。(A)岩石强度(B)岩体强度(C)结构体强度(D)结构面强度计算题7.1解释岩体原始应力、二次应力、围岩压力。7.2某直墙型隧道处于W类围岩,浄宽5.5m,浄高7.4m,围岩容重r=20,适用铁路隧道计算方法确定围岩压力。7.3一直墙型隧道建于软弱破碎岩体中,埋深40m,围岩岩石容重r=23内摩檫角q=36,岩石抗压强度R=8Mpa,隧道宽6m,高8m,

7、使用泰沙基理论和普氏理论确定围岩压力。7.4III类围岩中的一直墙型隧道,埋深26m,围岩容重22,擦角30度,隧道宽6m,高8m。试按浅埋隧道确定围岩压力。计算内摩7.411类用岩辿二出墙烈隧道埋深26此围岩春帀BoD,计算内摩擦*JTiH陆血宽6m,鬲亦。试按浅埋隧道确定围岩压为。广、7.5某圆形隧道覆盖层厚処罟体nms重,侧压力系数殖L毛洞直径7ni岩体弹性变形模量E=1松设宜衬砌o衬砌厚康sHI波松比应力引起的弹性变形丿k力o比移品Q-Jtv/A7.6砂性上质隧道,理深hMOmJIiyf容重T内摩擦角隧逍宽6im【;苇8m,试确定围右理热解:此时令侧压力憲数Q隧道顶部乖克压力陽20=8

8、1水下压力=假口r2a=凶近7.8某隧洞覆盖层厚度30m.毛洞跨径6.6m.岩石容重弹性变形模量E=150Mpa,泊松比离开挖面3m处设置衬砌,衬砌厚度为,0.06m,衬砌材料变形模量y=8kN/m从=0.167,原岩应力p40kPaEc=2ylOSWPa自重应力引起的弹性变形压力。解:市题知,ht所引起的原岩p540kPa应力葛开挖面3m处设置衬砌,此距离约为毛洞一直径的一半,此时围岩的自由变形占总变形的65傀=0.6詁xuKpP户P+3所弹性变形压力为-A5kPa应当指岀,上述计算是假设衬砌与仰拱瞬即同时完成的,若仰拱留待以后建筑,则实际产生的弹性变形压力将小丁此值=30,上体塑性区平均剪

9、切变形模in,衬砌材料返7.9某地质隧洞”埋深30m毛汨跨度上体容重Y=18KN/m平均粘结力c=100kPa,内摩擦角就*33.3氷帖,衬砌聊度0.M形模匾E=2X10MP/泊松比u=0A67支护询洞周上体径向位移u0=l,65cmo壊解由題知,原岩应p-540kPaf则M-2psin+2ccos-7L3kPa瓦中=2血-2(1十埠)由式(734)算p-192kPa,设g值不龙,解得最小松动*径RmW2im因fS最小围岩虫力卩讪血=47kP(i;如c值下降70%.则解得艮叫p!1LIl=L9.6kPa.可见,求得的Pf值是较高的因而可适与扩大电值,即适当迟缓支护,以降低必值.比1.1岩石与岩

10、体的关系是(B)。(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C)岩体代表的范围大于岩石(D)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1.2大部分岩体属于(D)。非均质材料(A)均质连续材料(B)(C)非连续材料(D)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2.1岩石的弹性模量一般指(B)。(A) 弹性变形曲线的斜率(B)割线模量(C)切线模量(D)割线模量、切线模量及平均模量中的任一种2.2岩石的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计算时的应力水平为(D)。(A)3(C)5(D)2.3由于岩石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它的抗拉强度,所以岩石属于(B)。(A) 脆性材料(C)坚硬材料2.4剪胀(或扩容)表示(D(A) 岩石体积不断减少的现象

11、(C)裂隙逐渐涨开的一种现象大的现象2.5剪胀(或扩容)发生的原因是由于(A) 岩石内部裂隙闭合引起的(C)岩石的强度大小引起的起的2.6岩石的抗压强度随着围岩的增大(A(A) 而增大(B)而减小变2.7劈裂试验得出的岩石强度表示岩石的(A) 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B)延性材料(D)脆性材料,但围压较大时,会呈现延性特征)。(B)裂隙逐渐闭合的一种现象(D)岩石的体积随压应力的增大逐渐增(D)。(B)压应力过大引起的(D)岩石内部裂隙逐渐张开的贯通引)。(C)保持不变(D)会发生突(B)。(C)单轴抗拉强度(D)剪切强度9、格里菲斯强度准则不能作为岩石的宏观破坏准则的原因是(D)。(A) 它

12、不是针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B) 它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拉应力所致(C) 它没有考虑岩石的非均质特征(D) 它没有考虑岩石中的大量身长裂隙及其相互作用10、岩石的吸水率是指(B)。(A) 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天然重量之比(B) 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干重量之比(C) 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D) 岩石试件天然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11、已知某岩石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72,则该岩石(A)。(A)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B)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C) 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D) 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不良12、当岩石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且

13、比较大的时候,一般应将岩石考虑为(B)。(A)弹性体(B)塑性体(C)弹塑性体(D)完全弹性体13、在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中,若加荷速率增大,则岩石的抗压强度(A)。(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14、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C)。(A)45(B)45+/2(C)45-/2(D)6015、在岩石的含水率试验中,试件烘干时应将温度控制在(D)。(A)95105C(B)100105C(C)100110C(D)105110C16、按照格理菲斯强度理论,脆性岩体破坏主要原因是(A)。(A)受拉破坏(B)受压破坏(C)弯曲

14、破坏(D)剪切破坏17、在缺乏试验资料时,一般取岩石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B)(A)1/21/5(B)1/101/50(C) 25倍(D)1050倍18、某岩石试件相对密度ds=2.60,孔隙比e=0.05,则该岩石的干密度Pd为(D)(A)2.45(B)2.46(C)2.47(D)2.4819、下列研究岩石弹性、塑性和粘性等力学性制裁的理想力学模型中,哪一种被称为凯尔文模型?(C)(A)弹簧模型(B)缓冲模型(C)弹簧与缓冲器并联(D)弹簧与缓冲器串联20、格里菲斯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A)。(A) 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B) 压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C) 压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D) 剪应

15、力引起的剪切破坏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A)。(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B)岩体中含有水(C)岩体为非均质材料(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C)。(A)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B)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C)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D)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3、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C)。(A) 岩石类型、埋深(B) 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C) 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D) 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A)。(A) 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

16、强度(B) 岩石的抗拉强度(C) 岩石的变形模量(D) 岩石的粘结力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D)(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A)(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C)(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D)晶面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B)(A)柱状板状块状(B)块状板状柱状(C)块状柱状板状(D)板状块状柱状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A)(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B)锥

17、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D)(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1、初始地应力主要包括(C)。(A)自重应力(B)构造应力(C)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D)残余应力2、初始地应力是指(A)。(A)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B)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C)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D)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3、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为(B)。A、铅垂方向B

18、、近水平方向C、断层的走向方向D、倾斜方向4、下列关于岩石初始应力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B)。(A)垂直应力一定大于水平应力(B)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C)自重应力以压应力为主(D)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5、如果不时行测量而想估计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则一般假设侧压力系数为下列哪一个值比较好?(B)(A)0.5(B)1.0(C)16、测定岩体的初始应力时,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B)(A)应力恢复(B)应力解除法(C)弹性波法(D)模拟试验3.1某均质岩体的纵波波速是472。陀,横波波速是2出伽W,岩石容重戶宠沪,求岩体的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和动剪切模量。解:弹性理论证明,在无限介

19、质中作三维传播时,其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式如下:b卡卩=SGM+2圍血1+必动泊松比F;_2吟_47203-2x2655a2(卩;_谡厂的对_2茫宁)81S03503045E7500.27动弹性模量色巩1+皿1-讷呼g(l口)26艾1+Q.27X1-2M.27P2227開QQ9.81x(1-0.27)34229553.26x1007.1316动剪切模量G,按公式厂纭7严E47.SX1041C1Or2;.G=18.8xlO4A;g/22(1#)2(0.27+1)3.2求在自重作用下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如果花岗岩阴,泊松比戸二0.右,则一公里深度以下的应力是多少?解:因为地壳厚度比地球半径小的多。在局部地区可以把地表看作一个半平面,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