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1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2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3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4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体裁, 记叙的要素。 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勾划词句,理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通过朗读、赏析、合作、探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2、口述: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

2、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 “第一座难走的山” ,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 “难” 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二、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教师提要求:1 、标上段落序号。2、用“”画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字典解决。用“-”画出好词好句。3、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有疑问需要讨论的地方,圈点批注。4、理清全文线索,把握全文内容。(二)了解作者情况,明确写作背景。1、学生就掌握的资料介绍陆定一。2、(出示课件:陆定一资料)提示: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真实而细腻,注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

3、的感情,作者的 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1、了解文体,理清要素。(1)提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找出记叙的六要素。(2)生思考、交流、4号组员回答、明确: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下午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胜利(课件)2、理清线索,概括内容。(1)提问: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2)点拔:概括内容要交代清谁干什么(3)回答、明确:本文以红军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写出了工

4、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件)三、理清脉络,研读思考。(一)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完成表格。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天下午第次 日次黎明以后2、讨论、交流、3号组员回答。(出示课件)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天下午山沟红军沿山沟前进傍晚瑶民家宣传部同志攀谈、吃粥、贴标语天黑山脚红军爬山夜里山腰红军露宿半夜山腰红军冻醒观景次 日黎明以后山路上红军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下午山顶、下山路上红军看景致、煮粥3、师生共同归纳:(板书)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二)概括红

5、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其”难表现在哪些1、提问: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困难表现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2、学生速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填表。(课件)3、点拨:一定要结合语句加以概括。4、讨论交流,2号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困难表现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讥讽5、归纳:由上表可以看出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四难:吃饭难、睡觉难、走路难、处境难,从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

6、我么可以看出红军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四、课外拓展,提升能力请你仿照示例,为主峰米岗山的红军长征纪念亭写一段碑文。示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碑文5 军、 9 军计 30 余万人西进临泽境内,遭国民党军马步芳部围截,在廖泉、倪家营、南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70 余天,数千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1936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中共临泽县委员会临泽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立第二课时、精读 13-19 段,指导赏析“星夜爬山”1、问题引领: (课件)1319 段写了什么? 描写了什么景?找

7、出相应的句子。这几段是如何描写景的? 这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学生读文章自主学习,做批注。3、交流,达成共识。1 号组长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这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突出老山界山高路陡的特点, 暗示爬山不容易, 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的坚强 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点拨:概括如何写景时,引导回忆春写景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本写景方法。回答这几段景物描写作用时,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4、总结:(课件)如何赏析写景片段?概括内容弄清描写了哪些景分析是如何写景的理解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常见写景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叙多视角写景运用修辞调动多种感官句式多变穿插人物活动 动静结合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

8、用: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帮助主题揭示 5、朗读指导1)重读字词示例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 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 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不要掉队呀! ”2)感情把握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这两句要读出乐观的感情,语调要上扬。二、自主赏析“露宿见闻”1、运用刚学到的赏析方法赏析,在课本上作批注。2、小组讨论、质疑、达成共识。3、小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预设生成

9、:本段写的是露宿山腰(露宿见闻) 。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a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星星一山峰一四围的山b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感觉。C运用多种修辞:比喻、排比。d句式整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表现了红军的审美,这不是自相矛盾本段描写了半夜里醒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突出雷公岩的陡峭高峻, 情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 赏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1)全段环境描写突出一个“静” ,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2)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5. 朗读本段,提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注意重音节奏注意感情三)巩固记忆。如何赏析写景片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写景的方法三、课堂总结,结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