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_第1页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_第2页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_第3页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_第4页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的研究 论 文 摘 要以棋类玩具为依托进行的游戏被称作棋类游戏,棋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在班级里配备棋类玩具。但是对于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配备与使用现状,我们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以更好地促进棋类游戏的开展。同时对于棋类游戏的主体?幼儿来说,通过了解他们玩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特点,可以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棋玩具投放实践并提供适宜性参考。 相应地,本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首先通过问卷法调查了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配备与使用现状,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问卷所发现的问题,借助实物分析的方法对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投放作了应用层面的

2、分析;其次是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观察了 18 名中大班幼儿玩飞行棋游戏,通过考察幼儿玩棋行为中所包含的认知与社会性因素,概括出幼儿玩棋能力的发展。 对棋类玩具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已经在中大班配备了棋类玩具,但是在配备数量上并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象棋、围棋等传统棋是幼儿园棋玩具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自制棋是目前幼儿园活动区棋配置的重要内容。就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使用来看,区角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普遍组织形式;虽然棋类玩具的价值受到教师们的认同,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棋类游戏可以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相整合。棋玩具的实物分析表明棋谱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经验以及棋的玩法和规则要具层次

3、性是衡量一付棋适不适合幼儿玩的两个重要指标。 对幼儿玩棋的研究表明:幼儿的玩棋能力涉及到规则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能力、合作性交往以及策略的运用。在数能力上,中大班幼儿都能根据所掷骰子的点数在棋谱上移动相应的格子数,而大班幼儿的点数计数策略正在从外部动作、言语向内部化过渡;中大班幼儿在玩棋时基本能遵守规则,而大班幼儿在同伴违反规则后出现了更多的对违规行为的纠正;在社会性合作上45岁幼儿正在由“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过渡。 昀后,本文结合研究所得的结果,从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配备、教师在棋类游戏中的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地如增加棋类玩具的数量、促进棋类游戏中的混龄交往等建议。关键词:棋类玩具

4、配备与使用 幼儿 棋类游戏IABSTRACTBoard game play is the game based on board game toys. Board game play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young children. Now more and more kindergarten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board game toys in class, however, we still know little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utiliza

5、tion of board game toys in kindergartenIn order to promote board game play, it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n itAnd also for the children in board game play, the understanding of abilities they show us can give teacher references on how to guide young childrens board game play appropriatelyA

6、ccordingly, this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wo ways: first survey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oard games in kindergarten using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is, then make an analysis of board games for kindergarten on practical level. At the same time, observing 18 middle-and-top class children playing fly

7、ing chess in designated context, hoping to conclude the ability developments by analyzing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factors showed in their play behaviorsThe survey on board game toys shows that: most of middle and top classes in kindergarten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board game toys, however, at a lo

8、w standardSome toys are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The board game toys made by teacher themselves are main components. For the utilization, most of board game plays appear in corner play setting, sometimes the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kindergarten teaching work. And though teachers approve at the val

9、ue of board game, neglecting also exists. The further analysis on cases of board games show the contents of the toy and the rules of games are two important points of deciding whether they are suitable for childrenThe research on childrens behavior during playing board game shows that: childrens abi

10、lities to play have correlation with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rules and based on that, the math ability, sociable interacting and the use of strategy. Both children in middle and top class can move along the path by the dots on the die, however, children in top class can mark each step without the

11、 help of language or finger movements; They all basically follow rules during the game, but children in top class actively intervened if another player violating the rules by correcting them; and children at the top class gradually show the loss of egocentrismAccording to these findings, suggestions

12、 on board game toys equipment in kindergarten and the guidance for teacher in board game play have been given at the end of thesi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oys and promoting mix-age activities in board game play KEY WORD: board game toys, equipment and utilization, young children,board gam

13、e playII目录第一章 研究的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4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7 第一节 棋类玩具与幼儿发展的研究7 第二节 棋类游戏中的幼儿玩棋能力研究.9 第三章 棋类玩具在幼儿园配备与使用情况的研究.13 第一节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使用现状调查13 第二节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的实物分析22 第四章 幼儿玩棋能力研究.27 第一节 前言与方法.27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31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39 第一节 总体的讨论.39 第二节 教育启示和建议41 第三节 研究的反思.43 附录44 参考文献.50 后记5

14、2III图表目录表1 中大班棋玩具配置情况.14 表2 各班棋玩具配备数量14 表3 班级棋玩具的构成.15 表4 教师自制棋情况.15 表5 购买棋玩具的考虑因素.16 表6 棋类游戏的组织.17 表7 幼儿玩棋频率17 表8 棋类游戏中的观察.17 表9 玩棋过程中的指导.18 表10 教师对棋类游戏整合性的认识19 表11 教师对幼儿棋游戏年龄段的认识.20 表12 行棋错误类型分布情况33 表13 行棋违反规则类型分布33 表14 违规后的纠错比率.34 表15 冲突情境下的策略运用情况.36 图1 教师自制棋因素调查16 图2 教师对幼儿棋特点的认识.19 图3 教师对幼儿园棋游戏价

15、值的认识.20 图4 小哪吒棋.22 图5 木脑袋棋棋.23 图6 旅游棋24 图7 世博棋系列.25 图8 棋谱上的贴图25 图9 飞行棋的格子图.29 图10 中大班幼儿行棋中的数表现.32 图11 中大班幼儿游戏中轮流等待情况.34IV第一章 研究的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棋在字典中被泛指为文娱项目的一类,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五千年文明。据考证,围棋与象棋原本就诞生于中国,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春秋1战国时期,而现在的象棋早在北宋末年即已经定型 。棋,丰富了田耕时代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在下棋的同时,兼有着启迪民智、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直到现在,棋类活动仍然深受人们

16、的喜爱。公园里、马路边的柳树下,三三两两的人们聚在一起,捉对厮杀,对棋局品头论足一番,已经成了民俗文化中的一类现象。我国现存的许多关于棋的典故书籍也证明了它们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应该说,我国有着棋文化浓厚的良好传统。同时,玩棋在很多时候也被视作为睿智的象征, “智力的体操” “智慧的试金石” “智育的强有力的武器”,诸多名人给予了这些棋类美誉,某种程度上也肯定了棋本身的价值。那么,对于处在人之初阶段的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在玩棋吗?他们在玩什么棋?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强烈的探究心。抱着弄清楚问题的目的,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做了整理: 一、幼儿园里有什么棋 (一)传统棋和游戏棋 幼儿园里常见的棋主要有

17、象棋、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跳棋,还有一些专门的游戏棋等(崔群,2009)。杨枫将幼儿园的棋类玩具主要区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历史悠久、普遍盛行的棋如象棋、围棋等,另一类是更加适合幼儿需要、专供幼儿玩的游戏棋(杨枫,2007)。虽然以象棋为代表的传统棋类号称是“老少咸宜”,但也还存在着玩法和规则过于复杂的问题。以中国的象棋为例,光棋子就有三十二个,在玩法中也不乏有“马走日字” “炮打隔子” “将”等诸如此类的对规则的描述。因此不少研究者都认为,除非是进行长久的训练,幼儿短时间内根本接受不了;即使部分孩子在成人正确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的训练或许可以掌握,也无利于这些棋在幼儿园进行广泛的推广(傅振荣

18、,1993;杨枫,2007)。而游戏棋具有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规则简单易懂等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棋相比,无论是在它的制作还是操作过程中都融入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是一种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体验的玩具(金姝,2008)。 目前在幼儿园,以这些棋类玩具为依托进行的游戏总称为棋类游戏,众多的教师也对棋类游戏在实践中的价值予以了肯定(陆彩英,2007;蒋凤辉等,1983),1欧阳忠伟,“三棋”在中国,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2161如棋能培养幼儿开动脑筋, 增强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能促进幼儿自信心、规则意识的养成,帮助促进自制力、坚持性与合作能力的

19、提高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投放逐渐受到重视。 (二)市场棋和自制棋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应该既包括采购的,也包括因活动需要而自制的产品和材料。相应的,幼儿园的棋类玩具也可以分为从市场上购买的成品棋和幼儿园教师自制棋。崔群的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市场上生产的棋存在玩棋内容枯燥、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等问题(崔群,2009)。根据陈庆等人对市面上成品棋的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真正适合幼儿游戏的棋类玩具其实很少,虽然有些棋也标注了适用年龄,如“34岁儿童适用”, “五至六岁以上儿童均可使用”等,但事实上由于缺乏相关的依据,在幼儿园的投放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提出学前机构与幼儿园自制开发的棋玩

20、具应该是活动区棋配置的主要内容(叶雁虹,陈庆,2008)。 (三)掷骰型棋和对弈型棋 中国古时通称博弈的子为棋,博棋靠的是运气,弈棋则需要一定的战术谋虑。棋书上曾记载了一种叫做“六博”的游戏,它的棋盘称为“局”,由青铜或石板所铸,它的棋子由象牙制成,棋具中还配有一根叫做“箸”的东西,类似于竹签;2玩者每次行棋前,都需要先投箸,然后再按投箸的结果行棋 。可见,棋类游戏自古以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靠运气,谓之“博”,另外一种则称之为“弈” ,需要下棋者使用一定的战术。 幼儿园的棋类玩具相应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配有骰子的,在行棋前需要先掷骰子,根据骰子投掷的结果行棋。这种相似于中国古代博戏概念的棋类

21、,主要是看运气,看谁掷到的点数大,在幼儿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飞行棋。虽然有些棋如糖果乐园candy land用别的物体比如转盘代替了骰子,但其作用还是相同的,仍然是行棋前先转动转盘,根据转盘运动的结果行棋。而幼儿园另外一种棋需要对弈行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斗兽棋。掷骰行棋,具有偶然性和机遇性,取胜更多的依赖于下棋者的运气,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对行棋过程以期待。对弈行棋需要下棋者动脑筋,从下棋路线的策划到研究对方行棋的意图,包含有对行棋结果强烈的目的性;由于常常涉及到认知策略的使用,需要幼儿身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棋类游戏的划分给幼儿玩棋带来了新的意义,有学者就认为,中班棋类2崔乐泉,中国古代六博研究

22、(上),体育文化导刊,2006,04:852游戏应以有情节内容的掷骰行棋为主,适当配置对弈棋和竞赛棋,而大班棋类玩具应以对弈棋和竞赛棋为主(叶雁虹,陈庆,2008)。 二、引发的思考 陈鹤琴曾说过:“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就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而要关注儿3童的游戏,必须重视儿童使用的玩具。”但是对于目前幼儿园里棋类玩具的配备使用现状,我们缺乏应有的了解。比如,幼儿园除了有传统的象棋、围棋外,还有更加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棋,那么我们的幼儿园配备了什么棋?配备的数量又是多少?幼儿园的棋按来源可以分为自制棋和市场棋,那么当前幼儿园棋玩具的配备途径主要是哪种?陈鹤琴的话启示我们只有在对棋类玩具做一定程度的了

23、解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棋类游戏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进一步来说,幼儿园在配备了棋玩具之后教师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认识与看法?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进行调查。 同时,对于棋类游戏的主体?幼儿来说,他们在使用棋类玩具的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能力特点?既然棋有掷骰型和对弈型之分,并且不同种类的棋对能力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幼儿玩棋的能力水平究竟如何?不同年龄的幼儿玩棋呈现出怎样的差异?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探究。这使得我们对幼儿园棋类玩具以及幼儿玩棋行为进行研究成了当务之急。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首先是要了解幼儿园里棋类玩具的配备与使用现状,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棋类玩具在幼儿园投放的操作性

24、与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其次是通过了解幼儿玩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特点,概括出不同年龄幼儿的玩棋水平,为幼儿园棋类玩具的投放提供适宜性参考。 总体来说,本研究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上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说,通过考察不同年龄层幼儿玩棋时的不同能力特点,可以为幼儿园棋类玩具的投放提供依据,同时进一步丰富玩具的适宜性研究以及幼儿园规则游戏的相关理论。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与使用现状详而深入地调查,可以为今后幼儿园如何有效配备使用棋玩具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同时指导幼儿教师的棋玩具投放实践并引起国内外同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1263第三节

25、 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棋类玩具 棋在字典中的意思为文娱体育用品,与之相关的词语主要有“棋子” “棋盘”“棋规”。 “棋子”是“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下棋用的小块”; “棋盘”是“下棋用的板”,有时也被称作“棋谱”;“棋规”即下棋的规定,意指棋的玩法和规则,它详细描述了游戏时操作的程序和对结果评定的方法。从一付棋的组成来看,完整的棋具应该包括了棋子、棋谱以及玩法和规则。 杨枫认为幼儿园的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型棋类如象棋、围棋,另外一种是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棋(杨枫,2007)。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可供幼儿玩耍的棋都可以被理解为棋类玩具。但不少专家在对玩具概念作界定

26、时也提出了儿童玩具的专门性问题,如刘焱就认为“玩具是儿童游戏的专用工具,即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 (刘焱,2007)从棋类玩具专门性的角度出发,叶雁虹等曾提出过儿童棋的概念,认为儿童棋又称棋玩具,说它是玩具昀主要是因为儿童棋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以区别于传统的象棋、围棋(叶雁虹,陈庆,2008)。 因此从狭义的棋类玩具概念来说,幼儿的棋类玩具几乎等同于游戏棋、即专为儿童设计的棋玩具概念,同时又有儿童棋之称。 傅振荣认为幼儿用的棋玩具特点与学前期孩子身心发展程度有关,他认为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比较喜欢小动物和鲜明的色彩,因此幼儿用棋的棋子常常融入了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棋

27、谱往往具有概括性的故事情节,它的玩法和规则较为简单易行,幼儿可以掌握(傅振荣,1993)。从游戏棋是以儿童为主体作设计出发,我们借助了傅振荣对幼儿棋玩具概念的理解将游戏棋定义为:游戏棋是一种棋子具有鲜明形象性、棋谱具有故事情节性、玩法和规则具有简单易行性的幼儿用棋玩具。 本研究虽然采纳了较为广泛意义上的棋玩具概念,但主要是针对棋类玩具中的游戏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二)配备与使用 配备在词典中有“装备”的意思。作为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的一部分,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幼儿园中棋类玩具的数量、种类、来源以及构成情况。 使用在词典中被解释为“使人或物为某种目的服务”。而游戏和教学作为幼4儿园的两大基

28、本活动,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使用主要表现为在游戏中的使用即棋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以及如何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作结合等情况。 而玩具是“供儿童游戏时使用的物品,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物质基础和支撑”(辞典,2004),棋类游戏是借助依托棋类玩具进行的,根据幼儿教育辞典的解释,棋类游戏被界定为“以若干颗棋子和一个棋盘为工具,游戏者按一定的规则摆上或移动棋子来比输赢的游戏”。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使用现状。问卷是在参阅文献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自己编制完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棋类玩具的数量、种类、来源、使用频率、以及过程中教师的一些认识等。 (二)实物分析

29、法 实物可以为研究提供物质依据并揭示制作者的意图(刘晶波,2006)。实物在这里是指投放在幼儿园班级里的棋玩具实例。在进入幼儿园发放问卷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一些棋玩具实例,并就其在配备层面上展开分析以作为对问卷所揭示问题的补充。 (三)访谈法 访谈主要是想了解隐藏在受访者背后的认识和意图。本研究中的访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问卷的作答情况,就问卷所设置的一些题目进行随机地非正式的访谈;第二种是在幼儿园收集实物的过程中,就“棋的玩法”以及“是否适合幼儿玩”这两个问题围绕教师进行的询问。 (四)观察法 在经过设计的情境中观察幼儿的玩棋行为,了解不同年龄层幼儿玩棋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差异,并

30、概括出它们的发展特点。 观察的记录方式主要通过拟定的观察表进行。观察表是在参阅已有文献,并结合两次预研究的结果制定完成。第一次预研究发生在 09 年 5 月,对华东师大附幼中班和大班的各7名孩子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玩棋观察,初步确立观察的编码系统,设计出观察的记录表;第二次预研究发生在同年7月,对浙江省海宁的一家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玩棋观察,主要目的是对编码系统作修改,帮助进一步制定确立观察方案。5三、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总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中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幼儿园棋类玩具的研究

31、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第四两章是论文的核心。 第三章的第一部分首先是通过问卷的方法了解幼儿园棋类玩具的配备、使用现状,第二部分是通过实物分析的方法,对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配备做应用层面的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通过观察研究的方法,了解幼儿玩棋行为中的认知与社会性因素表现,概括出幼儿玩棋能力的发展特点。 昀后一章是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给出具体建议,并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6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棋类玩具与幼儿发展的研究 一、传统棋与游戏棋的定位问题 棋类玩具与幼儿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问题。虽然目前市面上常出售一些幼儿围棋、象棋教材,通过各类童谣、儿歌、口诀的形式帮助教

32、授各种下棋的知识概念等,但是在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的过程当中,不少专家就指出应该是要针对幼儿期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启蒙而不应该是去教孩子行棋的方法(涂仁革,刘正华,2006)。杨枫认为,传统的棋类由于过强的专业性,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棋类游戏开展的对象、范围与普遍性,游戏棋由于具有趣味性强并且难度低的特点,大部分幼儿都可掌握因而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杨枫,2007)。游戏棋是目前幼儿园棋类玩具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幼儿的身心水平和需要,并且游戏棋在形式的多样性、材料的丰富性上都具有传统棋不可比拟的优势(金姝,2008)。总的说来,游戏棋与传统棋昀大的不同在与,它是专门

33、为儿童设计的,如果说传统的象棋、围棋仅局限于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部分会下的幼儿,那么游戏棋就是面向全体的,每个幼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游戏棋来下。 二、对棋类玩具发展价值的研究 徐莉等人在对毛南族儿童的棋游戏进行研究后,具体以各种类型的棋为例,探讨了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如“皇棋”需要纵观全局,常玩此棋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加思维的灵活性;“三点棋”需要使自己的三颗棋子摆在一条线上,能够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与耐性等(徐莉,彭海伦,2009)。 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幼儿玩棋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总的来说:棋类游戏是至少需要两个角色才能进行的游戏,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双方的合作,注意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4、,出现了问题也需要相互协商,有助于幼儿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棋类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游戏,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游戏中双方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从而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棋类游戏是有输赢的游戏,在玩棋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力与注意力,培养其竞争意识,而当游戏结束后,胜者喜悦,输者也必须“败不馁”,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与正确面对输赢的态度(陆彩英,2007;李玲,2004)。 崔群认为幼儿玩棋可以帮助“去自我中心”,能够与同伴以统一协调的方式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耐性、持久性和任务中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及其它各种7非智力因素等(崔群,2009)。根据国外对儿童玩井字棋(一种类似于

35、五子棋的游戏,以率先将三子连成一线为胜,具体玩法见附录3)的研究中发现,那些热衷于玩井字棋的幼儿与在游戏中老是输、不爱玩此游戏的幼儿相比,虽然在智力测验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爱玩井字棋并且常常能赢的幼儿被同伴们公认为“策略家”,他们往往数理逻辑知识出色,碰到问题能自己解决,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下去;而那些不喜欢玩、游戏中容易输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常需要依赖于教师和家长,在独立性与解决问题方面表现较差,并且缺乏一定的创造能力。研究还发现,喜欢玩井字棋的女孩与不喜欢玩此游戏的女孩相比,显得较为“男孩子气”,她们爱动脑筋,做起事来具有主动性;而其他女孩具有传统的“女孩样”,

36、她们比较循规蹈矩,在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表现一般。可见幼儿玩棋与他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相关(引自刘焱,2004)。 三、对棋类玩具教育性的研究 崔群将棋类游戏置于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认为幼儿玩棋是在以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背景参与游戏,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数理逻辑与推理能力(崔群,2009)。国外的经验表明,棋类游戏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促进幼儿数能力的发展,许多研究都探讨了幼儿下棋与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地位家庭幼儿的研究显示,幼儿数知识与数能力上所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家庭中非正式数学学习如棋类游戏经验差异有关。而一些团体如数字世界(Number Worlds)等正是通

37、过棋类游戏对那些处境不利的孩子进行指导性干预,并且在促进幼儿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方面效果显著(Ramani,Siegle,2008)。卢琪等人提到幼儿在棋类游戏中是通过按照骰子上的数目,一格一格地前进,从而不自觉地学会了点数以及计算总数的方法(卢琪,2003)。刘彤等人详细介绍过美国的幼儿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制棋盘与棋子、通过设定玩法,在游戏中建构起关于幼儿在顺序、分类、时间、空间和数量等数学逻辑关系,发展起幼儿的思维能力(刘彤,翟洪娥,2005)。 棋类玩具可以作为教育性玩具可能与棋本身的内容设计有关。有些棋本身的设计就包含了一定的教育目的,Kamii指出这些教育性棋玩具能够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社会

38、性,如“上下楼梯”提供了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糖果乐园”包含了颜色辨识的内容,而“去钓鱼”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Kamii,2003。徐茂芬等人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在玩棋的时候,很多棋类玩具都伴有儿歌、童谣8等内容,幼儿要动手动口才能完成一场棋游戏,这个过程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徐茂芬等,2000)。 崔群的研究指出有部分教师开展了幼儿园自制棋实践,通过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游戏棋,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引入到棋谱的设计中来,在幼儿玩棋的同时,还能帮助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有的教师还让幼儿参与到自制棋的过程中来,满足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崔群,2009)。另外,有的教师以幼儿为本,制作了“带有主题内容

39、的棋谱”,实现了棋类游戏和幼儿园活动的统一(金姝,2008)。第二节 棋类游戏中的幼儿玩棋能力研究 棋类玩具在幼儿园的使用主要反映在棋类游戏中的使用,那么幼儿是如何玩棋的?根据幼儿教育辞典的解释,棋类游戏被界定为幼儿园规则游戏中智力游戏的一种。因此,对规则游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玩棋行为。 皮亚杰将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分别与幼儿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认为规则游戏是幼儿期一种比较高级的游戏形式,并且将规则游戏定义为“感官运动神经组合或智力组合,是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不然规则的制定就没有用了),而规则可以由前人相传,也可以4通过与游戏同伴当时

40、的协议来决定。”但根据Frost的研究,大约在五至六岁幼儿的游戏中就出现了规则,比皮亚杰提出的时间要早:15 个月大的婴幼儿玩弹珠,他们只是自己将弹珠放在地上滚或将弹珠放在杯子里摇动;而三岁左右的幼儿会将这些弹珠按不同模式进行排列或用它们做装饰物,表现出建构游戏的状态;四岁大的孩子会用弹珠进行社会性戏剧游戏,说“我们把这些弹珠当做钻石,我们要保护好它们,别让他们抢走了”;而六岁大的孩子则会将这些弹珠排成一个圈,同时规定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必须将对手的弹珠打出这个圆圈才算赢,制订出了一致的游戏行为规则(Frost,1992)。 国内学者邱学青指出幼儿到了五、六岁时会对玩棋子产生浓厚的兴趣(邱学青,

41、2005)。而根据朱若华对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材料使用的观察研究,幼儿在选择棋类玩具进行游戏的次数、游戏总人数以及所持续的时间上都超过了益智区的其他材料,显示出幼儿会十分偏爱玩棋这种行为;朱若华的研究同时发现了大班幼儿在选择棋类玩具的频率与游戏时间上要远高于中班幼儿(朱若华,2005)。 4皮亚杰,英海尔德. 儿童心理学. 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p3739Eden 的研究记录了三岁幼儿昀初的棋类游戏只是一条包含了起点和 终点的简单路线,所配的骰子数不超过三点,并且幼儿是被允许独自游戏的;棋类游戏进一步发展可能需要幼儿间的合作、轮流掷骰子;而五岁幼儿的棋玩具,可能会配两颗骰子,每掷

42、一次需要把两颗骰子上的数加起来,涉及到更多规则以增加挑战性(Eden,2008)。 从以上几位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方面幼儿园孩子到了中大班,其身心发展的程度已经允许他们进行一定量的棋类游戏;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幼儿玩棋也确实涉及到了包括以规则为基础的轮流、合作、数知识等各方面能力的运用,而这些游戏的难易程度如何,也决定了幼儿玩棋行为能否顺利地进行。以下,将从认知与社会性两方面,分规则、合作、策略三个层面依次展开论述幼儿的玩棋能力发展。 一、规则 皮亚杰在对儿童弹珠游戏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只有到 5?8 岁后才会真正玩规则游戏。儿童规则游戏行为的发展需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以动

43、作中心的玩物阶段,大约出现在3岁左右,这一阶段,幼儿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各种方式进行游戏,在这中间无任何规则可言;第二个阶段大约发生在 3?5岁左右,此阶段幼儿的游戏呈现出一种自我中心的状态,他们开始从形式上模仿年长幼儿的游戏行为,但过程中并不在乎规则的执行,往往表现出各玩各的、规则不相交互的状态,对游戏结果也并不十分在意;5?6 岁的幼儿开始能顾及到他人,注意学会处理与他人的不同关系,他们会与别的幼儿作比较,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协调和玩伴的不同意见,他们开始比较彼此的表现,并考虑对手的意图。 皮亚杰对弹珠游戏研究的让我们发现,幼儿在5到6岁可以形成以规则为基础的初步的合作,而这也是幼儿间棋类游

44、戏进行的前提。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的幼儿才能学会轮流、等待以及合作,而Hromek认为诸如轮流、等待、合作以及正确面对输和赢等正是玩棋的一些基本技巧(Hromek,2005)。 在幼儿玩棋规则的难度这个问题上,美国游戏专家布朗森认为,幼儿到了3?5岁会发展出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他们能够做到轮流同时也能依循一定的规则,已经具备了初步进行规则游戏的能力;但他同时也认为,此时幼儿游戏中的规则应该尽可能地简单,而且游戏的取胜应更多的依赖运气而非策略,建议幼儿园阶段的学前儿童可以玩一些简单的棋盘游戏如糖果乐园等(Broson,1995)。 但是根据前苏联一项对幼儿玩跳棋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玩棋其实存在着三个10

45、不同的水平:低级棋手,中级棋手,高级棋手。低级棋手玩跳棋,只专注于玩跳棋这种行为而并不注重游戏的结果,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于跳棋子等这些动作,即使自己的棋子被别人拿走(会导致输)也不在乎,并不在意游戏时所制定的规则;中级棋手玩跳棋,他们会比较注重游戏的结果,因此他们会要求同伴遵守规则,维持游戏过程的公平;而高级棋手已经完全了解规则的意义,他们会运用规则、根据规则来行棋,已清楚的认识到行棋的目的在于结果。因此,幼儿昀初玩棋可能并不具有竞争性,而只有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游戏水平才逐渐成熟(郭尔巴才娃,1980)。 另外崔群等人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在棋类游戏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对规则认识不清、读谱识谱能

46、力不强、在点数方面存在困难、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小班幼儿会喜欢玩棋这个过程,能够对棋具(棋子、棋谱、骰子)进行初步的探索,中班幼儿可以玩有一定规则难度的棋,对游戏的结果要较小班重视,而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下棋技巧,他们看重输和赢的结果,有时甚至会为赢棋去违反规则(崔群,2009)。 二、合作 Benigno等认为游戏中规则的复杂程度需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同时,游戏中分组人数的多寡也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程度而定。年龄较小的幼儿喜欢独自玩耍,或只和一两个同伴玩。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当幼儿能合作玩耍时,可以逐步增加分组的人数。游戏中呈现的社会性要素与幼儿的发展相关,因此可

47、以通过弹性调整游戏人数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Benigno等,2004)。 崔群认为,幼儿园到了大班可以开展需要多个人参与,或者通过小组比赛方式进行的棋类游戏(崔群,2009)。 三、策略 Johnson等认为六、七岁幼儿玩的游戏,所需要的策略和技巧相当的简单,而到了八岁左右,他们的游戏可以呈现出更高的认知要素,例如玩国际象棋,此类游戏需要做出策略性的规划,也与皮亚杰所认为的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相对应(Johnson等,1987)。 蔡淑苓曾对幼儿玩暗棋(一种对弈型棋类)行为进行过详细的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在下棋的过程中虽然无法像成人一样清楚知道对手的意思,但也能运作思考,他们会从自己所构建的棋

48、盘,思考对方所构建的棋盘与其使用的战略战术;11他们会站在对手的角度,考虑对方行棋的意图,以及相应的行棋结果,体现出从心智上进行逻辑思维的情形(蔡淑苓,2004)。而陈先珍在运用井字棋作为工具研究幼儿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发现,3至4岁的幼儿由于对规则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不能产生与问题相关的策略,而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在学会使用下棋策略上会更加容易(陈先珍,2008)。 Zubel等用简化了的象棋棋盘作工具,以40名4至10岁的孩子为被试,研究发现 5岁的幼儿只顾专注于自己当前要下什么棋,而7岁的孩子则会将自己的行棋和对方的出棋联系起来,8岁左右的孩子会考虑己方不同的出棋方式所造成的各种不同

49、局面,而到了8岁以后,儿童能够使用行棋策略布局谋划,并且预期对方行棋产生的后果(Zubel,2002)。Gottret用“狐入鹅群” (fox and geese, 一种对弈型棋类)为工具具体研究了6至16 岁儿童所掌握的各种下棋策略,并将其区分成五个水平,第一级水平是较低水平,反映为认知上策略的缺失;第二级水平主要是个体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第三级水平会对对手的行棋策略予以关注;第四级水平表现在可以由对手策略而产生进一步的策略;昀高水平表现为昀优策略的选择。Dami的研究发现,6至7岁的孩子下隔空棋nim, 对弈棋,只能使用单一的策略或者在策略使用上表现出随意性,更高一级的可以思考对方的行

50、棋或者预期对方的下一步步骤,9 至 11 岁的孩子对对方的出棋行为更加敏感,而到了高级阶段,孩子能够昀大频率的去运用所谓赢的策略 (引自 Gobet 等,2004)。小结: 1、对幼儿园棋类玩具的研究让我们看到,游戏棋是幼儿园棋类玩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棋玩具不光是娱乐用品,也可以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棋甚至可以作为教育性玩具,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如数学做整合。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棋类游戏与幼儿发展价值关系的探讨上,并且大多还停留在幼儿教师个体经验层面的描述上,对棋类玩具尤其是非传统型棋类的游戏棋,在应用层面上缺乏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 2、幼儿的玩棋能力涉及到了对规则的

51、理解、数能力、社会性合作、策略运用等多种认知与社会性要素。目前对幼儿玩棋究竟能达到怎样的能力水平,多依赖于一些专家具体给的建议,缺少在实践中考察幼儿玩棋行为的实质性研究的佐证。12第三章 棋类玩具在幼儿园配备与使用情况的研究 第一节 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使用现状调查 目前,棋类玩具的投放日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在中班、大班配备棋类玩具。但是对于当前我们的幼儿园配备了什么棋,以及所配备的数量是多少,仍然缺乏系统的了解。 进一步说来,幼儿园在配备了棋玩具之后,教师是如何使用它们的?比如在游戏中使用,那么依托这些棋玩具进行的棋类游戏的形式、游戏开展的频率等问题,都亟待我们调查。

52、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使用现状,包括棋类玩具的数量、种类、来源、使用情况以及过程中教师的一些认识等。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普遍的了解当前幼儿园棋类玩具的配备与使用现状,同时对上海和杭州两地的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涉及到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幼儿园共 12 所。杭州地区 6 所幼儿园,其中甲级园 3所,乙级园3所;上海地区6所幼儿园,其中示范园1所,一级园3所,二级园 2所。 问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幼儿园棋类玩具配备现状的调查,主要考察幼儿园棋类玩具的数量、种类、来源;第二部分是对幼儿园棋类玩具使用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了解棋类游戏的组织形式、开展频率以及与教学的结合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对幼儿园棋类玩具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班级里没有配备棋类玩具的教师直接从问卷第三部分开始作答。 问卷在每所幼儿园的中班和大班发放,由各班随机抽取一位教师填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