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赏析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赏析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赏析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赏析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十首古诗词赏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精编精校版)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是自况。【练习】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贞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现的画面。 严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毫不动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意】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

3、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谊。 赏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

4、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改古代许多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练习】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

5、,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

6、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诗意】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

7、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练习】 1“古人”指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2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感叹时空无限,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意】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

8、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赏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示例: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既写出了山水景物,真是诗中有画,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愉悦恬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练习】1终南别业作者是  唐(朝代) 王维 (姓名)。

9、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赏析】小谢: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览:同“揽”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

10、音调激越高昂。 主题内容: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练习】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_的苦闷,也流露出了_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_的浪漫主义特色。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 消极避世; 直抒胸臆; 豪迈奔放。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

11、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无 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赏析】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诗人与相

12、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分难舍,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残”字给人凄楚的感觉。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以春蚕和蜡炬自喻,“丝”与“思”谐音,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奇妙多姿,最

13、为精彩感人。【练习】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 思 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

14、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意】 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举头仰望,天上寒月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千头万缕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赏析】这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书写离愁的词作。  上片写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下片劈空而来,似波涛汹涌,将全篇推向高潮。作者将看不

15、见、摸不着的离愁形象,自然的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练习】 1相见欢作者是_(朝代)_(姓名)。2这首诗下片直抒“离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请再写出两句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诗词。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千头万缕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这句话用丝喻愁,将词人那种时刻萦绕心头的难以化解的“离愁”写得生动可感,十分形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

16、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京城街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胜过绿柳布满京城的春末。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早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绝胜”一词是远远超过的意思,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

17、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景色对比,着力赞美早春之美,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练习】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 飞

18、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日出。不怕有云彩挡住我的视线,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  【赏析】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千寻塔高。第二句“见日升”,从一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