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_第1页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_第2页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_第3页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_第4页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 (掌握)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这些微小的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和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等),还包括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在这些微小的生物体中,大多数是我们用肉眼不可见的,尤其是病毒等生物体,即使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也不能看到,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也有例外,有些微生物尤其是

2、真菌食用真菌等肉眼是可见的。由此可见,微生物是一个微观世界里生物体的总称。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二、特点: 1体形微小.结构简单2. 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微生物体积虽小,但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如大肠杆菌的比表面积可达30万。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如在适宜环境下,大肠杆菌每小时可消耗的糖类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2000倍。1kg酵母在24h可使几顿糖全部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3. 适应性强,容易变异 微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特强,这都是为了保存自己,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有些微

3、生物体外附着一个保护层,如荚膜等,这样一是可以作为营养,二是抵御吞噬细胞对它的吞噬。细菌的休眠芽孢、放线菌的分子孢子等对外界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强许多倍。有些极端微生物都有相应特殊结构蛋白质、酶和其他物质,使之能适应恶劣环境。 一方面,由于微生物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大,因而受环境影响也大。一旦环境变化,不适于微生物生长时,很多的微生物则死亡,少数个体发生变异而存活下来。利用微生物易变异的特性,在微生物工业生产中进行诱变育种,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4.种类多分布广 微生物在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微生物近10万种,现在仍然以每

4、年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它们具有各种生活方式和营养类型,大多数是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还有些是寄生类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之多,是动、植物所不及的。分解地球上贮量最丰富的初级有机物天然气、石油、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属微生物专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二、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区别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酶,一种核酸拟

5、核,无核仁、核膜,只有核糖体细胞核,有核仁、核膜,细胞器完整种类病毒细菌(狭义)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广义)真菌 原生动物 藻类微生物的种类第2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时间/年约800年前-16761676-18611861-1897?1897 -19531953-至今实质朦胧阶段形态描述阶段生理水平研究阶段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E.BU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特点未见微生物个体凭经验利用微生物观察微生物个体形态描述微生物学建立创立微生物学

6、方法寻找病原菌代谢系统寻找有益代谢产物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微生物基因组1.史前期,朦胧阶段: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北魏齐民要术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 2.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形态描述阶段: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

7、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3.奠基期,生理水平描述阶段:微生物学的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生理学阶段。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他认为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变质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结果;他进一步证明不同

8、微生物种类各有独特的代谢机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并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变质的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称为巴斯德灭菌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使新生产的葡萄酒和啤酒长期保存。后来,他开始研究人、禽、畜的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病和鸡霍乱等),创立了病原微生物是传染病因的正确理论,和应用菌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巴斯德在微生物学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医学、发酵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与巴斯德同时代的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对新兴的医学微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科赫首先论证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接着又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细菌,并提倡采用消毒和杀菌方法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发现白喉,肺炎、破

9、伤风、鼠疫等的病原细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数十年间人们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他首创细菌的染色方法,他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著名的科赫法则。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再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阶段的发展。1897年德国学者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从而认识了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酶促过程,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对酵母菌生理的研究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

10、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5.成熟期,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保留复制学说。富兰克尔-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近年来,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胰岛素已用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也已开始用细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第3节 微生物学与农业生产1、 有益作用: 1、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转化,腐质质形成,都是微生物作用。因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

11、肥力的主要因素; 2、 扩大肥源、能源:沼气是甲烷细菌分解有机物的生物气,沼气渣也是良好的肥源,地壳中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天然气形成过程中就有微生物作用。同时,微生物促使有机肥料的分解,(有机肥料的堆积利不开微生物变作用) 3、促使作物生长:微生物除了对土壤肥力和肥料质量有影响外,还有直接影响植物的作用,如根际微生物分解根周围土壤中复杂的有机质,使之成为植物营养的有效成分,供给植物必需的养料。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还有一些土壤微生物产生生长刺激类或抗生素类物质,刺激植物生长,抑制或杀死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等。 4防除病虫杂草:微生物农药:为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危害

12、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及促进作物生长。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这类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这些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代谢物。枯草芽孢杆菌(Bs)微生物杀菌剂,能稳定地在土壤和植物表面定殖、产生抗生素、分泌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并能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是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菌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农药可以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寄生于杂草上致杂草死亡。 5、改善饲料品质:如青贮饲料,糖化饲料,微生物将其中的粗饲料转化成可吸收的养料,改善适口性,或者提高营养价值,微生物本身合成的蛋白质 、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可直接作为家畜的精料。 6、保护环境:一些微生物可改变某些化学药品及因工厂产品污染的生活环境和耕作土壤。苯环物质是人类有毒物,如大于0、1%对微生物有毒,但当含量低于0、05%则是一些微生物的养料,把工业污水稀释到微生物能够水解利用的浓度,可使毒物质作为微生物的养料而分解掉。氰化物(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等)高浓度有毒,低浓度作微生物养料分解进入碳素循环而降解。 。2、 有害作用: 1.引起动植物疾病: 微生物引起动植物病虫害造成极大损失,估计我国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