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课题:方程的意义 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总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学生:天平。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学生:称重.二、自主探索(一)教学例1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

2、,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3、学生独自写一写。4、交流:5050=100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二)教学例2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学生独立填写。3、交流。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8、都含有未知数。9、指出:像x50=15

3、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11、交流:(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三)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2、第二题(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2)全班交流。(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1)看线段图列方程。(2)交流,说说想法。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方程

4、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总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2、指名口答。3、判断:下列各式

5、,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 20+30=505+x9 y-16=5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出示例3第一幅图(黑板上画)。(1)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3)交流: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4)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板书:5010=5010 50a=50a)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

6、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1)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2)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3)校对。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1)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2)交流,说说根据。(三)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生:X1050启发

7、: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7、学生检验:4010=50 x=40是正确的。(四)完成“练一练”1、第1题:解方程。 (1)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2)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2、第

8、2题:看图填空。 (1)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2)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3)交流。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第3题: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练习一第2、4、5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第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

9、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第2个性质解方程。总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指名口答。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二、探索新授(一)教学例51、

10、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黑板上简易画出)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4、交流。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7、追问:都能除以0吗?(除数不能为0)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9、完成“试一试”。(二)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2、说说数量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

11、程。5、交流: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6、请检验一下。(三)完成“练一练”解方程x0.20.81、指名板演。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二、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7题: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看图说说图意。(2)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3)交流。“练习一”第9题:在里填“”“”或“”。(1)学生独立填写。(2)交流。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练习一第6、8、10、12题。板书设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课题:练习一讲解 第4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2、:纠正学生作业时易出现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理解。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总第4课时教学过程:“练习一”第2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练习一”第4题。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强调等式的性质1的应用。统一检验步骤。复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练习一”第5题。仔细观察图,读懂文字信息。提取所需信息,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练习一”第6题。A、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B、强调等式的性质2的应用。C、统一检验步骤。D、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相关内容。“练习一”第8题。A、独立解

13、方程。B、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练习一”第10题。看图说说图意。B、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C、交流。“练习一”第11题。A、说说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B、指名两人板演,大家一起做。C、集体校正。“练习一”第12题。说说图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交流。“练习一”第13题。读懂题意。口答: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1) 第5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教学重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迅速找出相

14、关数量关系。总第5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7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设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4、示范列方程

15、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5、完成书上的填空。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二)完成“练一练”。(1)读题,读懂题意。(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2题。(1)读题,说说题意。(2)说说数量关

16、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2) 第6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列方程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2、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可以相互转换的思想。3、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认真审题的解题习惯。4、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例8

17、情境图中可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相关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总第6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二、教学新授出示教学例8: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2、鼓励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3、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等量关系。生1: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生2: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

18、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6、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5、完成书上的填空。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三、完成

19、“练一练”。(1)读题,读懂题意。(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四、自主学习“你知道吗”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找准数量关系。六、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4、5、7题。板书设计: 小雁塔的高度x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x2-大雁塔的高度=22课题:练习二(1) 第7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快速准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总第7课时教学过程:处

20、理“练习二”18题。1、“练习二”第1题。 (1)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 (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 (3)交流,指导纠错。2、“练习二”第3题。 (1)读懂题目,快速审题。 (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4)复习小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3、“练习二”第4题。 (1)快速审题。 (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国旗的宽x1.5=国旗的长)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1.5x=144) (4)复习整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 4、“练习二”第5题 (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3

21、)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集体核对。 5、“练习二”第6题 (1)读题。 (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 6、“练习二”第7题 (1)审题。 (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 7、“练习二”第8题 (1)齐读题目。 (2)明确设的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 (5)要求学生要学会检验。 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布置课后作业:练习二第9、10、12、13题。课题:练习二(2) 第8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

22、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总第8课时教学过程:一、讲解作业完成情况。处理“练习二”915题。1、“练习二”第9题。(1)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3)交流,指导纠错。2、“练习二”第10题。(1)仔细观察图,提取信息。(2)找出相关等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3、“练习二”第11题。(1)齐读题目并快速审题。(2)先设小明原来有邮票x枚。(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4)学会检验。 4、“练习二”第12题 (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

23、要求什么量?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3)明确容量与单价应该分开计算。 (4)集体核对。 5、“练习二”第13题 (1)读题。 (2)明确未知量应该有2个,所以应该分开考虑身高和体重问题,不能一同思考,否则易混淆。 (3)找出条件中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等量关系。 (4)分开列出各自方程并解答。 6、“练习二”第14题 (1)仔细观察残损的发票。 (2)明确残缺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3)根据留下的数据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出方程并解答。 7、“练习二”第15题 (1)齐读题目。 (2)明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 (3)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

24、。 (4)根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布置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第9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总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颐和园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25、一个与和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9 (1)读题 ,让学生说出获得的信息。(2)画线段图。根据学生获得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提问题目中要求我们求什么?(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要求的未知项有两个,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设哪一个未知项是x呢?(设陆地面积为x)为什么?(因为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可知水面面积为3x公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明确相等关系请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这道题在数量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板书。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5)列出方程 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6、可列出方程。X+3x=290或(290-x)3=x或(290-x)x=3 (6)解方程请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并进行比较,得出用哪个方程解比较容易。教师分别请三个同学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设陆地面积为x公顷,水面面积为3x公顷。x+3x=290,这样解方程比较容易。师肯定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7)检验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方法。 方法一:72.5+72.53=290 方法二:217.572.5=3(8)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

27、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2、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1、2、3题板书设计: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 第10课时课型:新授

28、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总第10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w W w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

29、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

30、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3)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三、拓展应用1、P15练一练(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并解方程2、P16第4题1.5x-x=1 4x-85=20 0.22+0.4x=5

31、P16练习三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5、6、8题板书设计: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课题:讲解练习三(1) 第11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在作业中错在什么地方并纠正学生作业时不规范、遗漏步骤的毛病。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加深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把握。教学难点:学生能清楚的明白自己是在哪些地方出现失误。总第11课时教学过程:处理“练习三”18题1、“练习三”第1题 2x+3x=60 3.6x-2.8x=12 100 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与例题9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32、,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练习三”第2题 (1)仔细观察图。 (2)根据文字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小红的年龄为x岁,可方便解答。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练习三”第3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四年级的人数为x人。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练习三”第4题 (1)规范解答步骤。 (2)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练习三”第5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练习三”第6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

3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练习三”第7题 (1)观察表。 (2)找出数量关系。 (3)明确未知数。“练习三”第8题 (1)详细讲解等式性质1、2在方程中的作用。 (2)规范解题步骤。 (3)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余下的练习题。课题:讲解练习三(2) 第12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3、法制教育:可渗透的法制

34、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第12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2)2.9比什么数少1.5?(3)什么数与2.4和是6?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师生交流。二、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

35、量关系式。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2)了解天鹅和丹顶鹤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3)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2x=960(4)解方程。2、“练习三”第10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1

36、.5xx=24(3)解方程。3、“练习三”第13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7x+124=83(3)解方程。三、综合练习1、“练习三”第1112题(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4)集体评讲。四、思考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2)列方程(280240)x=400280 x240 x=400解方程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六年级植树棵

37、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 1.5xx=24课题:整理与练习(1) 第13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难点:对本单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总第13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概念讲解什么叫等式?(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的式子)2、区分等式与不等式 1.5+2.3=3.8 16-9=7 35+5279 238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与方程的联系 等式方程 区分等式与方程 5x=0 45+32=77 3.2-0.2x=2+3 16+9=20+5 5+927

38、9 6、等式的性质1是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6+x=105 x-8.6=14.8 7、什么叫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8、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9、等式的性质2是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1x=2.1 x2.6=31.2 10、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1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

39、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12、小军有邮票55张,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先写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答) 小明的邮票x3-5=小军的邮票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 3x-5=55 3x=55+5 X=603 X=20答:小明有邮票20张。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整理与练习第4、5、6、7题板书设计:(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解

40、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课题:整理与练习(2) 第14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第14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昨天我们已经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复习了一遍,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整理与复习的习题。练习与应用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题。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 全班交流:解方

41、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订正。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1)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1)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2)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1)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