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播技术推广工作调查报告调研报告_第1页
沟播技术推广工作调查报告调研报告_第2页
沟播技术推广工作调查报告调研报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 页 共 NUMPAGES7 页沟播技术推广工作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文章导读:目前,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主要以行政推动为主,群众普遍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其人力、物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管理麻烦,自觉性和极性不高,部分群众担心秋覆膜在冬季和早春难以管护,人畜践踏造成破膜揭膜,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克服传统地膜栽培技术不足的基础上,创新研发的一项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沟垄种植为一体的一项旱作农业突破性技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于增强旱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现状及成效区位

2、于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全区总土地面积1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15万亩,其中旱地面积96.0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5%,现有农业人口73207户316384人,区内平均海拔1540米,年均气温9.6,年日照时数2423小时,无霜期138-182天,年均降雨量466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雨集中期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错位,易形成冬旱、春旱和伏旱甚至三季连旱,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近年来,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无

3、害生态农业,狠抓春播、秋播等关键时期,认真安排部署,切实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全区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022年首次在草峰镇引进玉米试验种植4.2亩,平均亩产630公斤,较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1.5%,较露地玉米增产40.2%。2022年完成示范面积15亩,平均亩产673.7公斤,较半膜覆盖玉米增产137.6公斤,增幅25.7%,较露地玉米增产250.7公斤,增幅59.6%。2022年,全区开始大面积推广,共落实推广面积8.018万亩,占全区玉米播种面积的44%,分布在12个乡镇155个村735个社20535户农户,占乡镇总数的63%。2022年我区引进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经过

4、两年的试验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露地小麦亩产均增产100公斤以上。2022年全区推广面积12万亩(秋覆膜5.5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0.36万亩,全膜马铃薯1.64万亩,涉及17个乡镇,确定千亩以上示范点12个,五百亩以上示范点28个。今年省、市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推广工作列为重点农业发展目标之一,下达我区计划1万亩。区上确定在草峰、索罗、西阳、寨河、大秦、白庙、香莲、峡门、上杨和大寨10个乡镇示范推广,新建千亩示范点3个,500亩示范点7个,共完成覆膜面积12.25万亩(上半年完成秋覆膜5.25万亩,今春完成顶凌覆膜7万亩),占任务的102.1%,其中:完成覆膜玉米11.13万亩,完成马

5、铃薯1.12万亩.二、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1.群众认识还不够到位。目前,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主要以行政推动为主,群众普遍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其人力、物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管理麻烦,自觉性和极性不高,部分群众担心秋覆膜在冬季和早春难以管护,人畜践踏造成破膜揭膜,所以消极观望甚至拒绝接受,给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有很多农户对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的集雨、抑蒸作用认识不够,在播种期覆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覆膜效果。2.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主要是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集成与组装配套率低,适应性高的全膜起垄、覆膜、播种、收获机械数量少,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导致覆膜

6、质量不高。特别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起垄、覆膜、播种、收获等环节劳动强度大,顶凌覆膜与劳动力调剂矛盾日益凸现。3.资金投入还不够充足。据调查,全膜双龙沟播玉米改地膜投入平均达到1000元/hm2,加上种子、化肥、农药等其他农资投入,总的投入超过3000元/hm2,虽然各级政府对全膜生产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山区农民收益较低,致使农业生产投入资金能力有限,从而严重制约了全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4.整地覆膜质量不够高。全膜双垄沟播要求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且无大土块的地块。而部分农户耙耱整

7、地不细、地面不平整,致使覆膜质量不高。由于地膜松弛,地膜与垄面、垄沟不能紧贴,大风揭膜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户整地起垄不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大、小垄不符合规程要求,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有的起垄后不整垄,往往在大垄垄面中间形成槽,而不是隆起,覆膜后影响了雨水集流;有的覆膜后没有及时打渗水孔,降雨无法入渗。5.对残膜污染不够重视。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残膜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2022年我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地膜用量达484.02吨,即使进行人工清理焚烧后,仍有约15残留在土壤中,长此以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十分严重。三、对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

8、作的建议1.切实加强宣传,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科技增量的一项有力举措,积极利用现场会、阳光工程、“三下乡”等有利时机,采取现场演示、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和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同时,狠抓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其典型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户通过看长势、对产出、算效益切实体会到全膜在增粮增效方面的好处,从而坚定信心,实现推广方式由政府引导型向农户主动型转变。2.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完善推广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水平和气候特点,尤其是充分考虑降水、土壤、温度等自然条件和当地劳动调供等社会因素以及不同覆膜方式的生产效果,来确定不同的覆膜

9、方式和覆膜面积的大小,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推技术,对现有的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进行组装集成,建立和完善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旱作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套农机具的研究开发利用,切实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益。3.突出重点区域,切实加强示范引导。从我区近年来的推广情况看,北部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旱塬区集雨、抗旱和增产效果明显。因此,要把推广的重点继续放在北部旱塬区,合理规划,积极稳妥地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对南部冷凉山塬区积极进行分区域试验,确定适宜的种植区域和品种,逐步扩大。同时,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适宜区内重点扶持一批高起点、高标准、

10、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全面推进。4.大胆探索尝试,积极拓宽推广领域。把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由玉米向小麦、马铃薯及蔬菜、瓜类、小杂粮等高效农作物延伸,形成增产、增效、增收三为一体,粮食生产与产业开发互为关联、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5.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技术培训。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过程中,除了项目带动、政府扶持以外,农技推广部门应充分利用农闲季节逐乡逐村举办培训班,分批分次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做算帐对比、思想引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在覆膜时间集中的秋季和早春,农技人员应及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实地操作,让农民群众掌握技术要领,进行规范操作,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6.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在积极动员群众自筹的基础上,政府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