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_第1页
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_第2页
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_第3页
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_第4页
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八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2008年是学校伴随改革开放30年,进一步深化综合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发展,实现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奋斗目标的关键年,也是学校“十一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年。2008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倡导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十一五”发展战略和六项重点建设工程,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途径,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相协调,为全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2、大”精神,进一步优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新的纵深发展1进一步优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围绕项目、成果、人才、基地等四个核心要素做好顶层框架设计,增强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积极调整和优化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专业建设4个“十一五”规划;调整和优化学校学生工作和产学合作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8个“十一五”专题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20082010年的三年行动计划,使学校的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国

3、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地区发展战略。2围绕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聚焦和优化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学院要加强战略意识,增强推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整和完善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十一五”后期的三年行动计划。学科规划要突出思想、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交叉,造就和改善学校学科发展环境。要以技术集群成立各类研究中心,以科研团队为主体,在项目上组建重点学科团队。要以学生成才为主,有研究、有实践、有突破地拓展学校办学特色。要推进学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工程教育国际国内的各项认证工作,大力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要继续深入狠抓师德师魂和师风工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创优工程。要加强创新型实

4、验的研究和设计,进一步突显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要突出以大学精神作引领,培养优秀工程师、优秀创意人才和商界精英的教育发展格局,使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成为本科教育的特色大学。3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建设,要按照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的要求,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继续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坚持和完善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引领工程,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1积极培育体现时代特征、教育特点、“工程

5、大”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努力构建体现大学文化的现代大学制度。各学院、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举措,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把塑造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构筑和谐校园,落实到面向教职员工的各类宣传教育之中,在全校掀起围绕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思想改革等热点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大讨论,推动大讨论深入人心,从而把集聚的教育办学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中,在学校的教育文化品牌中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源动力。2积极构筑校园“学术生态”,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要坚持不懈地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社会名流、大

6、师、学者来我校讲学;继续办好“博学讲坛”,开展“学科带头人讲坛”、“教育高地讲坛”、“研究生论坛”,并使之与大学生学术活动有机衔接,成为校园“学术生态”的重要载体。要建立各种以学术活动为主旨的学生社团,其中科技类社团达到30%以上。推动专业渗透、理工结合、文理通融,举办科技创新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形成有助于学生成才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校园环境氛围。3强化网络管理,推进阵地建设。要针对虚拟空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取得主控权,建立网络管理工作办公室,完善学校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集中力量建设好若干个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和网页,用积极、正

7、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4以30周年学校校庆活动为载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纵深发展。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展现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传递学校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编撰校史,充实校史陈列馆,使之成为学校精神薪火代传、继往开来的源头宝藏,成为师生爱校荣校的基地。成立校友会,搭建校友人脉网络,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催人奋进、高尚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人才队伍1推进新一轮的综合体制改革,推动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校园氛围。学校要在广泛

8、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综合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设立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确保改革顺利健康进行。要与用人制度改革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制度,加强能力导向、业绩导向,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试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实行任务工资制。要按照“学科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的要求,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加大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的引进力度,修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建立人才建设专项基金

9、,大幅度提高对引进人才的生活、科研经费支持力度。2、进一步优化、充实师资队伍,集聚和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带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上水平。要结合重点学科和新专业建设的要求,加大引进博士、双师型教师和具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力度,建立起一支开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08年底师资队伍的硕博比要达到78以上,其中博士比例要达到15以上,有适当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具有双师型素质专业教师的比例要达到25。3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2008年要完成派选3050名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培训进修和担任访问学者的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国家留学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师和

10、科研人员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2008年要做好选送506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努力造就一支把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企业情况,具有双师型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带教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研团队和科研团队,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4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努力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学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按照政治坚

11、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继续吸收德才兼备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实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对新聘任的管理人员和在职的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管理人员为学生和教师,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1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科。要着力推进并完成5个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和 7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积极优选、并作好申报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的准备。依据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学科建设布局结构,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

12、运营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航空运输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社会保障”等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要集中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把“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建成龙头,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使我校的“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学科在上海乃至全国成为新的亮点。2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新的附着点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大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建设力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要着眼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十一五”和中远期发展规划,以上海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建设为契机,推

13、动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战略向纵深发展,使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为上海和全国的特色教育基地。3要进一步加强与松江区、长宁区和金山区的进一步合作,以大学科技园、大学周边的产学研园区、跨系统的研究院(中心)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区联动”的运行机制。4构筑科研项目、学科人才、产学研基地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科研考核的竞争性指标,完善科研考核和科研奖励的办法。要依托学院学科组建研究所(室),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组建联合研究机构。要加大科研出成果、上水平的奖励力度,激励全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集激励、约束、规范于一体的良好的科研氛围。 5提高科研综合竞争力

14、。2008年,学校科研发展要继续坚持“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原则有显著提升。学校继续鼓励承接重大科研项目。2008年学校发表核心论文和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在2007年基础上增加10%,专利授权数、科研获奖等主要科研指标处于上海同类高校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出一批高质量的论著和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市级(包括教委重点项目)科研项目立项数增加10%15%,至少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科技成果奖23项。五、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1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研究生教育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15、,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工程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富有我校的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要认真组织新一轮硕士学位点的申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优化硕士学位点的布局结构,汇集学科队伍,整合学科优势,构筑学科基地,形成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优化布局,促进研究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要通过自身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组建一支敬业负责、专业素质高的导师队伍。要建立导师管理体系。完善导师遴选、培训、激励等机制,完善

16、导师岗位职责考核与评价制度,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充分利用我校产学研究战略联盟的优势,建立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高质量地做好2008级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五大”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启动国家级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工程,要制定建设规划,高质量、高水平地全面开展建设。要着力加强“艺术设计”、“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同时

17、,积极推进校内教育高地建设。要认真组织2008年教育成果奖的申报工作,认真准备申报材料,争取获得20项市级教学成果奖。要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学科知识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2进一步加强教学“五大”建设。要继续加大对教学“五大”建设的投入,设立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获得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专项建设成果。(1)各学院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规划,及时做好专业调整、改造和更新工作,要使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体现现代化特色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打造和优化2008年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基础性特征,充分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

18、学校的办学特色。2008年要建成特色专业3个,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1个。(2)要进一步加强校、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008年要再建设20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工作,促进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3)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特色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国外优质教材,采用近三年出版教材。提倡和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编写高质量的各类教材,出版50本以上特色教材。重点支持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9、国家与市级优秀教材,以及特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4)要以建成12个市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为目标,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2008年要建成 8个校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并做到工作日全天开放。要建设20门“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示范性”的实验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大于80%。(5)要再开发50个具有我校特色的CAI教学课件,全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时数达到30%以上。提倡和鼓励开展双语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要达到10%以上。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3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要围绕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将验

20、证性实验改造成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选拔建立示范性项目。要通过现代制造技术基础实习、先进制造技术实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工程操作技能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技能,通过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践知识、实验方法和各种实验手段;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岗位训练,选拔建立示范性项目,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获得创新实践训练。4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建立起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完整、评估方法科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适应学分制改革的

21、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形成一套符合现代高等学校教学规律,又适应学校教学实际的科学管理体系。七、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领域,深化办学成效,推广国际教育先进模式1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要进一步贯彻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工作理念,紧紧把握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题,围绕教学、科研、管理三支队伍建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力度。要积极推动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与我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嫁接、整合。进一步推广学校中美、中法、中韩合作办学的成效,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学科和专业布局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合

22、作渠道和领域,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通过参加和开拓国际展会、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寻求中外合作渠道,并把该项工作作为项目制管理加以推进。2要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的交流力度,鼓励各学院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开展教学、科研和实验建设项目;鼓励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论坛,支持学院举行国际学术讲座。规范管理程序,优化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管理能力,提高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积极筹办好学校校庆期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好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3加强师资队伍国际交流。要进一步加大我校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的支持力度。选送30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

23、、培训、高访和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使校内的学术骨干能始终与国外著名高校保持学术交流,动态地追踪国际上同类学科发展水平,从而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4积极引进外籍教授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扩大国外教授和专家来我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学术交流活动的人数,2008年外籍教师要达到50人,通过与国外教授和专家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比较研究,通过传递和优化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5积极开展我校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之间的互换生交流工作,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08年参与国际交流的学

24、生要达到200名左右;接收国外大学生进行36个月的学分学习或实践训练。要加大学校专业课程国际化英语教学力度,开发与国外交流学校学分互认项目。八、培育精神塑造榜样,远大胸怀追求理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立大志成大

25、材的壮志理想。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成才成长的全过程中。2落实学风制度措施,营造良好学习风气。从一年级开始就为学生进行专业内涵解读,以职业生涯规划带动学业发展,以激励和成功教育为抓手,探究学风教育有效途径。开展“学风建设五个百强”系列评比活动(每学年评选和颁发“100名学习明星奖”、“100名学习进步奖”、“100名永不迟到奖”、“100名专业能手奖”、“100个学习型寝室”等奖项)。在新生全面实施晚自习的基础上,在部分学院的部分专业开展晨读的试点。开展“成功校友系列讲座”,通过的校友的成长经历鼓舞学生刻苦学

26、习。要切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诚信自律意识。全面动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参与学风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考纪教育,培养学生“诚信为本、严谨为学”的观念,在教学场所和校园、学生公寓中形成激励和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3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要通过推进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100门人文、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选修课程,增进大学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人生境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究好奇和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

27、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中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4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和高年级本科生辅导员等多种类型集聚一体的优势互补、工作得力、管理有效的辅导员队伍。要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辅导员爱岗敬业精神、组织沟通能力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能力。确立辅导员每天进课堂听一次课的工作制度,坚持新进辅导员的带教制度,增强新进辅导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各方资源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纳入到学校教育的

28、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确立正确的成才观,从进入学校的那天起就要为今后的职业确立奋斗的目标;不失时机地采用各种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毕业生的毕业教育,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要增强市场意识,改进工作方式,全方位地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6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合作教育质量工程与内涵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要将产学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生人格塑造、与教学改革、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特色基地。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

29、,巩固现有产学合作教育单位,参加产学合作教育学生数要达到全校学生总数的60。要建立产学合作教育协调员准入制度,将优秀的合作教育校友、优秀的雇主单位指导老师、优秀的研究生等吸收到合作教育协调员队伍中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创新。要进一步完善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产学合作教育过程控制,凸现国家级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的特色。7要健全学校帮困助学工作制度,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帮困体系。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要达到学生总数的10%,促进帮困助学工作由“输血” 功能向“造血”功能转换。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不断转变观念,优化工作机制,简化申办流程,完善指导服务学生的工作体系,充分

30、发掘学生事务体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激励学生成人成才。82008年底要基本完成市教委资助的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硬件建设,完善 “三级工作网络”。要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优质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做好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建立特色鲜明的体育教学新体系,加强大学生的体质与体格培养。九、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努力办好继续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1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继续教育要主动融入上海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去,以建立现代继续教育中心为目标,形成校内校外结合,层次规格多

31、样,规模效益显著,办学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体系。要研究并确定继续教育计划招生专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提高校内招生比例,扩大本部办学规模和专升本招生规模。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本校专科毕业生和其他专科学校的学生报考我校专升本专业。要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成人教育特点、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从2008级起实施学分制管理,为建立与各类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打造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师采用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2008年要率先在轨道车辆技术、航空机务等专业开展试点,取得经验。2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32、,继续推进自考发展。自学考试规模要做到本、专科层次齐全,适度发展。要精心组织好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开考工作,完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改造工作,继续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开设轨道交通与管理新专业。3创新思维,夯实基础,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要坚持课程改革与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培训,大力拓展职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职业培训规模达到每年5000人次以上,为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服务。要加强产学合作,努力开拓航空类、轨道类专业的岗位培训项目,逐步形成培训品牌。积极参与“松江大学城培训”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拓宽职业培训工作的渠道,把职业培训

33、渗透到自考、夜大和电大的学生中,实现职业培训向高层次发展。4建设科学定位办学成效显著的高职学院。高职学院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要结合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拓展职后培训功能、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不仅要拥有更多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而且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要达到50%。加强实验实训装备建设,重点建设工程材料实验室、机电工程实验室、制造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教学评估要求。积极探索高级技师学院的办学模式。在坚持依托产业办学的基础上,主动嫁接国内外优质职业

34、教育资源,探索高级技师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努力将高级技师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型职业教育基地。十、优化全校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1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全校的教学科研资源,集中物力、财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要积极争取政府主渠道投入,也要借助于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融资,争取获得更大的财力支持。要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和诚信建设,进一步规范核算,提升财务等级和保持良好的预算信用等级。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决算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努力降低运行成本。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其更好

35、地为教学科研服务。2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我校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方面要继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基础服务,使校园网络运行做到“高速、大量、安全、稳定”,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要加强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做好我校现代工业训练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部门应用子系统研发和初运行,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信息系统,做到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方面要重点拓宽信息通道、部门应用程序、部门和个人门户网站建设。要加强信息技术普及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信息技术开发研究队伍,提高学校在项目建设中的主

36、导能力。3建设现代化的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要创造优质的服务和管理,达到上海同类高校先进水平。2008年,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馆藏新增5.5万册,图书馆电子资源达到中文数据库20个,外文数据库7个,电子图书45万册,电子期刊2万种以上,涵盖我校各个学科、专业,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要积极为全校的教学和科研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初步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4高水平地建设现代工业实训中心。要加快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验实训和科技创新基地的装备建设,使现代工业实训中心拥有一流的装备。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法,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参与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要在健全各专业基础

37、学科实验室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科学与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应用化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社会保障”市级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实验室,完成机械柔性制造系统等8项重点建设项目。要构建和完善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将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成上海市一流的现代化、开放式公共实验实训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5全面规划校区功能定位。要积极推进松江新校区的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实现松江校区规划目标。依据功能定位要求,建设好松江校区,调整好仙霞路校区,置换好新村路校区,2008年前要完成全校校园布局调整,形成校园布局的新亮点。十一、强化学校规范管理,

38、健全各项管理体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能力。要围绕管理规范、高效,决策科学、民主,深化学校行政、教学、科研管理机关的体制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规范各类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调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素质、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2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十一五”期间,学校要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39、等法律文件为指导,通过体制创新,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通过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两级学院办学的管理体制,激发学院办学的活力。转变机关管理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机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管理队伍。3要积极做好市教委布置的信息公开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信息公开的建章立制工作,明确并细化相关部门职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进一步梳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简明、清晰、方便、实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尤其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依申请公开的认定机制和运作机制;要理顺信息公开内部运作流程,将一切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全部纳入主动公开范畴,并及时对外运作;要建立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机制,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相关部门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部门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适时召开信息公开专题工作会议,全面动员和总体部署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通过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政策、业务培训,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