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_第1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_第2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_第3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_第4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史。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2、各论: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尸体剖检(autopsy)活体组织检查(最广泛应用)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尸体剖检(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对疾病作出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尸体解剖的作用:确定诊断,查明死因。提高诊治水平。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

2、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二、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简称活检。活检的意义: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可对疾病进行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三、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

3、观察的方法。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健康普查。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的特点。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身上疾病复制的过程,可以进行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弥补了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基本)_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形态学观察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熟悉萎缩的类型、坏死

4、的结局、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损伤因子f细胞和组织作出应答反应:适应f变性f坏死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性反应类型:一、萎缩二、肥大三、增生四、化生一、萎缩(atrophy)概念: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可伴实质细胞数量减少.种类:生理性萎缩:胸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概念: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可分为:1代偿性肥大2内分泌性肥大三、增生概念: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包括:代偿性增生,内分泌性增生再生性增生(完全性再生)过再生性增生(肿瘤)四、化生(metapl

5、asia)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取代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化生的意义:1增强局部抗刺激能力减弱粘膜的自净能力3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适应性反应小结萎缩:主要为细胞体积缩小肥大:主要为细胞体积增大增生:主要为细胞数量增加化生:细胞、组织类型的改变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1.缺氧-*_.物理因素3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常见)_5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可逆性损伤:变性f随损伤程度加重f不可逆性损伤:坏死一、可逆性损伤(变性)可逆性损伤(变性)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概念:病理状况下,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细胞水肿原因缺氧、感染、中毒、咼热等。机制一

6、-ATP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水变性)(心、肝、肾)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以心、肝、肾多见。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出现红染细颗粒f胞浆疏松化f气球样变。电镜:细胞核正常,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结局:轻恢复正常。重-细胞坏死病例:肝细胞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概念: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内称为脂肪变性。原因: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有关。病理变化肉眼观-一体积增大,淡黄色,切面呈油腻感(以心、肝、肾多见,特别是肝脏。)光镜下一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7、特殊染色-苏丹皿染色呈红色,油红。染色呈深红色、锇酸染色呈黑色。例如肝脂肪变性在缺氧,中毒或感染时易发生。发生机理:1进入肝内脂肪酸过多,合成中性脂肪增多。脂肪酸的氧化障碍。3脂蛋白合成障碍。临床意义:轻、中度一一自行恢复重度一一肝大和肝功能异常玻璃样变(透明变性)概念: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粉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主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也可见于细胞内。常见类型: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萎缩的子宫和乳腺间质,纤维化的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时的纤维性瘢块。病变特点:质地坚硬,缺乏弹性。镜下可见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半透明均质,失去纤维性结

8、构。2血管壁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病变特点:在内皮细胞下可见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此时称为细动脉硬化症,血压持续升高,可引起肾及脑出血。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将细胞玻璃样变。)常见于:大量蛋白尿病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慢性炎的浆细胞-Ru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Mallory小体(酒精小体)病变特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胞浆内可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染小滴(玻璃样物质)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类型:(一)坏死(二)凋亡(一)坏死概念一是

9、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大多数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其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坏死的基本病变: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重要标志,有三种形态: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胞浆红染颗粒状进而胞膜破裂细胞溶解消失3间质崩解、融合成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物质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4坏疽凝固性坏死概念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2)凝固性坏死的形态学特点(如脾凝固性坏死。)大体:坏死灶灰黄、干燥,周围常形成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分界较清。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依然存在一段时间。干酪样坏死

10、(本质是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坏死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质,肉眼观略带黄色,质地松软,状如干酪,因而称为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肝脓肿)主要发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坏死组织呈液态。类型:1.自身酶解液化2微生物酶解液化脂肪坏死(乳腺脂肪坏死。)是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有酶解性和创伤性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曾称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病变特点: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为颗粒状、小条或细丝状强嗜伊红染色的物质,状如纤维蛋白。常见于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

11、动脉炎。4.坏疽(gangrene)概念:大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类型: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干性坏疽的特点:1好发于四肢末端2动脉受阻,静脉回流通畅3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分界明显,组织干燥,黑褐色,臭味轻4腐败菌感染轻,中毒症状轻湿性坏疽的特点:1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肺、肠、阑尾、子宫、胆囊等。2动、静脉同时受阻3正常与病变分界不清,恶臭4腐败菌感染重,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气性坏疽的特点:1肌肉丰厚的部位、肺、子宫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肉眼呈蜂窝状,触之有捻发音,奇臭4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常危及生命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

12、窦道、痿管机化4包裹、钙化(二)凋亡概念:机体内单个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特点:单个细胞发生自杀性,细胞固缩,胞质生芽形成週亡小体不自溶,不引发炎症反应,-凋亡小体可被吞噬细胞吞噬。第二节损伤的修复损伤的修复类型:一、再生二、纤维性修复三、创伤愈合修复(repair)是组织和细胞损伤后,机体对缺损部位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恢复的过程。修复是通过细胞再生来实现的。一、再生(regeneration)概念:指组织缺损后,由周围存活的同种细胞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一)再生的类型完全性再生:死亡细胞由同类细胞增生补充、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全性性再生:由肉芽组织增生填补,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又称纤

13、维性修复或疤痕修复(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被覆上皮,间皮,淋巴造血细胞等。稳定细胞:腺及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等。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以生芽的方式完成;2、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内皮细胞可完全再生,肌层则由瘢痕修复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周围神经受损后,可由存活的神经细胞完全再生,若断端间2.5cm,易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四)影响再生的分子机制1生长因子抑素和接触抑制3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二、纤

14、维性修复主要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填补并形成瘢痕组织来进行修复的(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定义: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组成: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和异物(二)瘢痕(scar)组织1、瘢痕组织对机体有利方面填补伤口或其他缺损,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使组织器官保持坚固性2、对机体不利方面瘢痕膨出,瘢痕收缩,瘢痕性粘连,器官硬化,瘢痕疙瘩。三、创

15、伤愈合(一)皮肤创伤愈合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修复过程。基本过程伤口早期变化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表皮、其他组织再生3、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特点: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逢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愈合时间短,形成线状瘢痕。二期愈合特点:与一期愈合相反;且待感染控制、坏死清除后开始再生。二者再生顺序也.不同(二)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三)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药物、某些疾病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除外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还需注意:骨

16、折断端的及时、正确的复位骨折断端的及时、牢靠的固定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其后果,血栓形成的条件,梗死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2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血栓形成的结局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影响;梗死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出血的原因、类型及其后果。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型:一、充血和淤血二、血栓三、栓塞四、梗死第一节充血和淤血一、充血(红、肿、热、痛)原因:动脉血量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分类: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侧枝性充血。例子:结膜充血二、淤血(静

17、脉性充血)概念:局部器官和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原因:静脉受压如:妊娠晚期子宫压迫髂静脉、过紧的绷带压迫静脉使相应部位淤血静脉阻塞如:静脉内血栓心力衰竭: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肝淤血病理变化:眼观:器官或局部组织肿胀、暗红,在体表可有发绀,局部温度下降。镜下: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可有组织水肿或出血。长期淤血可引起器官硬化。后果: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4、淤血性硬化5、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形成重要器官淤血1、肺淤血(如急性肺水肿)若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在巨噬细胞内转变为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含有含

18、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肺淤血的特点(1)多见于左心衰竭(做不了功)(2)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3)肺泡腔内有水肿液(4)常见心衰细胞(5)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肺褐色萎缩(肺褐色硬化)2、肝淤血(如槟榔肝)肝淤血的特点1、多见于右心衰2、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3、肝细胞萎缩、脂肪变性和坏死4、慢性淤血肉眼呈槟榔肝5、可形成肝硬变,一般无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淤血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局部淤血水肿常引起肿胀疼痛,护理上应轻缓按摩并抬高患肢2030肺水肿(心衰)的病人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第二节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血液自心、血管内逸出。二、分类:(一)、破裂性出

19、血心、血管壁的破裂而致。见于心血管壁的外伤、病变、炎症或肿瘤等。如脑血管破裂出血,脾破裂出血。(二)漏出性出血是由于小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而致。原因:1、血管壁损害;2、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3、凝血机制的异常等三、病理变化:1、内出血:体腔积血、血肿2、外出血:呕血、鼻衄、咯血、血便、血尿、瘀点、紫癜、瘀斑.体腔积血:血液积蓄于体腔内。血肿:血液积蓄组织内,量大时可形成血肿。瘀点: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血形成的较小的出血灶。紫癜:皮肤、粘膜、浆膜稍大的出血。瘀斑:直径超过1-2cm的皮下出血灶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血便:血液经肛门排出。血尿:泌尿道出血随尿排出。鼻衄:鼻粘膜出血排出体外

20、。咯血: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四、结局: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速度、部位等。1、少量出血可完全吸收2、较大出血灶-纤维包裹或机化3、急性大出血(达总量的20%-25%)出血性休克4、心、脑等重要器官出血死亡第三节血栓形成一、概念: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粘集或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其所形成的固体团块叫血栓。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1心血管内膜受损内膜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1)促使血小板粘集于局部(2)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3)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条件。临床多

21、见于心内膜炎的病变瓣膜、梗死区的心内膜、粥样斑块溃疡、结节性多动脉炎、静脉内膜炎。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静脉穿刺,以免引起静脉内膜炎,导致血栓形成。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1)血液层流状态改变使血小板易与内皮接触(2)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有利于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液凝固性增加(1)血小板增多或粘性增加如:手术大量失血后(2)凝血因子质和量的改变: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的类型及形态:1、白色血栓-心瓣膜、心腔、动脉内,使血小板融合团块逐渐增大而形成2、混合性血栓(层状血栓)-心腔内、动脉瘤的附壁血栓(常见)由红细胞和血小板构成。3、红色血栓-静脉内,主

22、要由红细胞构成。4、透明血栓-微循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纤维蛋白(纤维素)构成。(没救)三、血栓结局1、溶解、吸收:常见于较小的血栓2、软化脱落成栓子一栓塞。3、机化、再通:可部分重建血循环。4、钙化:所谓静脉石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方面:起止血作用;不利方面:阻塞血管,阻断血流血栓脱落引起栓塞导致心瓣膜病出血预防原则指导、鼓励大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病人增加活动,避免血液淤滞。护理原则药物治疗:止痛剂、溶栓剂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第三节栓塞概念: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能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栓子运行途径:一般与

23、血流方向一致栓子运行途径例外情况。如:1.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2.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3.门静脉系统栓子4.交叉性栓塞5.逆行性栓塞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常见)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大多数死亡)其他栓塞一、血栓栓塞占99%1.肺动脉栓塞95%来源于膝关节以上的深部静脉中、小栓子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大栓子或大量小栓子可引起猝死(肺血栓栓塞症)2体循环的动脉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多栓塞于脑、肾、脾、下肢动脉等部位常见梗死二、脂肪栓塞(fatembolism)概念:循环血流中出现脂滴并阻塞血管。栓子来源:见于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挫伤脂肪栓子特点:大小可以交化。后果:a、脂滴数量少一一无

24、症状b、脂滴量达920g,75%肺循环受阻一急性右心衰猝死三、气体栓塞:(gasembolism)概念: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出来形成气泡阻塞血管或心脏,称为气体栓塞。1、空气栓塞原因-静脉破裂,外伤及分娩静脉输液机制:空气进入f右心f心脏搏动,形成血气泡f阻塞静脉血回流和肺动脉输出。迅速进入静脉的空气量10如if_猝死2、氮气栓塞(减压病、沉箱病或潜水员病)机制:人体由高气压急速进入正常或低压氧气、二氧化碳、氮气f形成气泡氧和二氧化碳被体液吸收,氮气难以吸收f在组织和体液中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氮气栓塞。四、羊水栓塞概念-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的栓塞二大多数死亡五、

25、其他栓塞类型-肿瘤细胞、胆固醇结晶,寄生虫或虫卵、细菌、真菌或其他异物等第五节梗死(infarct)概念:机体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建立侧支循环,以致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原因:血栓形成:(最常见)动脉栓塞:血管扭曲或受压(如肠扭转):动脉痉挛:梗死形成的条件:供血血管的类型:是否容易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局部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程度耐受性: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纤维结缔组织阻塞发生的速度血液含氧量下降二、梗死病变和类型:(一)梗死的病变1、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2、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3、梗死的颜色:取决于病灶内的含血量(二

26、)梗死类型按梗死灶的含血量和有无合并细菌感染来分类:1贫血性梗死2出血性梗死3败血性梗死1、贫血性梗死(主要是动脉阻塞的结果)好发部位:心、脾、肾、脑病变特点:梗死区与受阻塞血管分布形态相一致。眼观:苍白、干燥无光泽,周围有暗红出血充血带,新鲜时隆起,陈旧性下陷变硬。脾、肾梗死-扇形或楔形心肌梗死不规则形脑梗死一早期不规则,日久液化成囊状脑梗死肉眼观:液化性坏死镜下:实质细胞崩解,小胶质细胞增生吞噬脂质,体积增大,胞质呈网格状或泡沫状。?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心、脾、肾)细胞已经死亡,但组织轮廓犹存,晚期可有肉芽组织及疤痕形成。2、出血性梗死:梗死区有严重出血好发部位:常发生于肺、丿肠。产

27、生条件:除动脉血流阻断外卜,还有以下因素:a、高度淤血:如肠套叠,肺梗死。b、组织结构疏松、双重血供。(1)肺出血性梗死眼观:暗红色,锥形,尖端指向肺门。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伴弥漫性出血。(2)肠出血性梗死:多见于小肠原因:肠扭转、肠套叠、嵌顿性疝等病变:眼观:梗死呈节段性,暗红或黑色,脆弱易穿孔,与正常肠壁无明显界限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影响:取决于梗死发生器官、部位、大小或有无合并感染1、心肌梗死,常为冠心病死亡原因;大范围脑梗死可以引起偏瘫或死亡;2、肠梗死:易合并湿性坏疽中毒性休克死亡肢端的梗死,可引起坏疽,有时要截肢结局:与坏死结局相类似。即溶解吸收、机化、包裹钙化。各器官梗

28、死的特点:1.心肌梗死呈不规则形2.小肠梗死呈节段性3.肺梗死呈出血性4.脑梗死为液化性第四章炎症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类型、各型炎症的病理变化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的结局、各类炎细胞渗出的意义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渗出的机制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一节炎症概述P40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组织对致炎因素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一、炎症的概念与原因炎症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主要特征是液体渗出与白细胞渗出。感染: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炎症反应。致炎因子种类: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等)常见物理因子(外伤、温度等)化学因子(毒物、酸碱等)变态反应(复合物沉积等)坏死组织异物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重要)、增生一、变质定义:炎症局部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