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_第1页
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_第2页
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_第3页
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_第4页
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业工程勘察现场调查技术工作实施细则(初稿)1目的为达到外业调查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资料的全面真实准确,使外业调查工作 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林业工程勘察产品的质量。2适用范围本工作要求适用于林业勘察过程中外业阶段的现场调查工作的过程质量控 制。3现场调查主要内容1)查明林班空间位置与边界、面积、地类、地类变化原因、权属、不良地 质现象等;2)查明林班立地因子,主要包括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 度、土壤名称、母质风化状况、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土壤侵蚀程度、裸岩率 等;3)查明林班植被因子,主要包括林木起源、优势树种(组)、树种组成、平均 树高、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郁闭度、每亩株数、

2、灌木与草本组成、植被覆 盖度、珍贵植物、森林病虫害等;4)查明林班的交通情况、水资源情况,并定性评价苗木进场及灌溉用水的 困难程度;5)根据现地实际情况,对不合理或经营等活动使林班边界发生明显变化的 进行现场核对,并在外业调查底图上进行边界修正,并重新成图和核算林班面积。 4调查工作方法由区、镇林业站相关人员联系协调,在熟悉情况的当地村民配合下,实施单 位调查技术人员携带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调查底图,采用对坡 勾绘(目测)的方法进行调绘与外业调查,并深入林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点 进行实测。注:以何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调查底图以建设单位要求为准。5外业调查技术实施细

3、则5.1林班基本调查项目记载(1)空间位置:记载林班所在的县(区)、乡(镇、林场)、村(林班)、林班班号。面积:利用手持GPS确认林班边界,核实实际面积,单位亩,保留至整 数。地类: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类,其中林地分为8个二级地类,13 个三级地类。林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有林地:针叶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其它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调查时要特别注意不同树种 的成林年限;苗圃地:固定的林木、木本花卉育苗用地

4、。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 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它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 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非林地:农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其它土地调查。权属调查项目权属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分为国家、集体所有制形式记载;土地使用权:分为国 家、集体、个人和其他(包括合资、合作、合股、联营)经营形式记载。所有林班 均须调查。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为国家、集体、个人和其他(包括合资、合作、 合

5、股、联营)所有或经营形式调查记载。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林班均须调 查。5.2立地因子调查项目记录海拔:调查林班的平均海拔高度,记载到m。地貌:所有的林班均按地貌的技术标准确认地貌的类型,分别中山、低 山(含丘陵)、平原3大类调查记载。(3)坡度:调查记载小班的平均坡度。(4)坡向:分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无坡向9个坡 向记载。当坡度6时,坡面的朝向即为坡向;当坡面的坡度M5时,记为无坡 向;若林班的面积较大坡向较为复杂,应记载小班的主要坡向。(5)坡位:分别脊部、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山谷、平地、全坡7个坡 位记载。1)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 m

6、的范围。2)上坡位: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上部位。3)中坡位:三等分的中部位。4)下坡位:三等分的下部位。5)山谷:汇水线两侧的谷地。6)平地:平原、山区平地或台地。7)全坡:山脊部以下至山谷以上的部位。(6)土层厚度:除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外的所有林班均调查记载本因子,可通 过开展典型地段的槽探工作予以查明,单位为cm。厚土层林班的土层厚度均记 为 60cm。1)薄土:土层厚度V30cm。2)中土:土层厚度30cm59cm。3)厚土:土层厚度N60cm。(7)土壤名称:按土壤类型,分别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潮土、草 甸沼泽土、水稻土记载。1)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900m

7、以上的山顶平台,是山地中生杂草草甸 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且有草毡层的土壤。2)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800m1800 m的中山山地,是中湿生落叶阔叶林 下的土壤。覆盖度较大,有枯枝落叶层及腐殖质层。3)褐土,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低小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4)潮土,分布于冲积平原,系河流冲积母质经耕种而成。5)草甸沼泽土,分布于各类洼地,雨季地表积水,旱季地下水位低于0.5 m。水稻土,分布在山麓扇缘洼地及河间洼地,系潮土等经多年种稻形成的 水耕熟化土壤。母质风化状况:当山区林班的土壤厚度为薄土或中土时,须按技术标准 调查记载母质风化状况,分别坚硬、疏松记载。山地厚土和平原林班不调查母质 风

8、化状况。腐殖质厚度:调查小班地类所属土类的腐殖质厚度,记载到为cm。土壤侵蚀程度:分别严重侵蚀、强度侵蚀、中度侵蚀、轻度或无)侵蚀 记载。裸岩率:调查时,用百分数表示。5.3林木调查项目记载优势树种:对于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地,根据现场调查记载优势树 种。野外调查时,一般可参照断面积的比例或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林班优势树种。树种组成:按十分法调查记载。如,1号林班杨树蓄积占79%,刺槐蓄 积占21%,记载为8杨2刺;2号林班侧柏株数占95%,黄栌株数占5%,记载 为9侧柏1黄栌等。造林年度:起源为人工和飞播的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调查记载林 木的造林年度。平均年龄:对于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

9、地,应调查记载优势树种的平 均年龄。人工林按造林年度加苗龄计算;天然林由林分优势树种的平均木年龄确 定,平均木是指具有优势树种断面积平均直径的林木。平均胸径:指优势树种起测胸径(起测胸径为5.0 cm)以上所有树木平均 断面积对应的胸径,以2 cm为径阶距,采用上限排外法。调查记载的单位为cm, 保留一位小数。平均树高:调查记载优势树种的平均树高。调查时,林分的优势树种平 均树高可由其平均胸径径阶内对应的的林木高度确定。一般选取平均胸径径阶内 35株树木,量测树高计算平均值。单位为m,保留一位小数(0.5m)。郁闭度:有林地或疏林地林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可采用 对角线截距抽样或目测

10、方法,调查各林层林冠对地面的覆盖程度,即求算标准地 内乔木树冠垂直投影覆盖面积与标准地的比值,保留二位小数点,取值范围0.101.00。当郁闭度较小时,宜采用平均冠幅法测定,即用标准地内的林木平 均冠幅面积乘以林木株数得到树冠覆盖面积,再除以标准地面积,得到郁闭度。 对于实际郁闭度达不到0.20,但保存率达到80%以上且生长稳定的人工幼林,郁 闭度记载为0.20。每亩株数:用实测法(角规样地法或方形样地法)或查阅造林档案,确定 有林地和疏林地林班的每亩林木株数。也可计算每公顷株数,方法同每亩株数。分布类型:分团(片)状、线状、点状、均匀、稀疏等类型。开展林木病虫害调查,记录灾种、危害规模、破坏

11、程度及可能原因等。5.4灌(草)调查项目记载除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外的所有林地均需进行此项调查。灌木和草本的植被类型:调查时,首先确定植被的优势种类型,分别酸 枣荆条灌丛,山杏荆条灌丛,荆条灌丛,杂灌丛,山顶草甸或其他类型等记载。灌木和草本的植被总覆盖度:通过设置小样方或样带估测记载林地灌木 层总覆盖度,以百分数表示。灌木和草本的植被覆盖度等级:首先调查植被总覆盖度的大小,按标准 分别疏、中、密记载。优势种:分灌木和草本2类,要分别调查记载。平均高:设置小样方或样带估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地径、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分好、中、差三级。调查时按植被的生长状况,确定级别记 载。分布特点:分团(片)状、线状、

12、点状、均匀、稀疏等类型。调查时按植 被的分布类型标准,确定记载。开展灌(草)病虫害调查。5.5林班范围变更项目记载如以往划分不合理、区划条件发生变化或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变更 (大多为局部界线变更)时,需在外业调查底图上进行边界修正。引起边界变化(地 类变化)的因素归纳总结为5大部分。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造林更新、植结构调整、规划调整、征占用林地、毁林开垦、其它人为因素。灾害因素:主要包括火灾、病虫害、其它灾害。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然更新、自然变化、其它自然因素。调查因素:前期调查错误、小班区划调整。其它因素:非林地中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归为此类。5.6工程地质项目记载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分析,

13、并结合现场地质工程调查,记载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方面。林班内及周边附近分布的不良地质灾害(如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 等),并定性评价其对造林工作及后期养护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地层岩性种类、分布规律、风化程度、松散程度及林班的地形地貌等, 并定性评价其对造林工作的影响。从工程地质角度,提出林业设计与造林施工阶段的建议,如穴状整地、 阶梯状整平、地灾治理措施建议等。5.7林班交通与水资源项目记载调查记录林班与国道、市道、县道、村级道路的相对关系及距离,描述 有无道路(水泥路、石子路等)直接通往林班以及道路的宽度、路况条件等。调查记录林班附近有无水源地,确定水源地类型,如水库、湖泊、溪流、 水窖、人

14、工湖等,描述水源地水量大小、方位、距离及受季节影响程度等。5.8其他项目记载于各典型林班处采取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土壤,开展肥力试验,试验项 目主要为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及阳离子交换量等。林班照片:林班调查时,均要拍摄不少于2张反映林班现状的照片,并 给照片作好唯一标识的编号。调查员单位:输入调查员所在单位名称。调查员姓名:输入调查员本人姓名。调查日期:输入林班调查时的年、月、日。5.9重新进场开展勘察由于权属无法变更、立地条件过于恶劣等原因造成整体或局部地块无法开 展造林工作,勘察单位在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备用林班情况下需再次开展野外勘察工作。6相关记录工程任务传递单林业勘察设计任务书更改审批表工程测量成果表地下电缆、管线测量调查表技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交底记录林业工程勘察工序质量评分传递卡成品校审单林业工程外业调查表林班编号地理位置市 区 镇村林班林地类型林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