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及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及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及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及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24 24页,总 =sectionpages 24 24页试卷第 =page 23 23页,总 =sectionpages 24 24页2021年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

2、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方言能极大地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

3、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

4、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不会吃亏,反而更有优势。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说到底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成为一种习惯。 在交际场合,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5、。(选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有删改)材料二: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 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 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使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

6、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从2017年开始,同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摘编自保护传承吴依软语方言文化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年5月30日)材料三: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 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

7、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地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

8、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 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摘编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新华网2019年8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B.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9、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而存在的,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要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B.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C.材料二: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苏州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他们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D.材料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国方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各种方言版语

10、音识别产品,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 (3)材料一、二强调方言保护,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A.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B.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C.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发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D.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

11、望。 (4)材料一侧重论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九江印象丰子恺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

12、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对外来人尤其客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的原故。不管相识不相识,

13、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各种各

14、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手艺工人的智巧。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学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神气活现。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兔那样团块的形象。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的天才。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胳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我们买了许

15、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唐朝的画家韩幹以画马著名于后世。我没有看见过韩幹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韩幹是在唐明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幹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幹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我们江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幹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幹。只因他们没有象韩幹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

16、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幹独侥幸著名于后世。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树下设竹榻卖茶。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不觉得热。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7、,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摘选自丰子恺庐山游记)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一句,既写出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B.第二段“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赞美。C.作者联想到唐代韩幹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天才的特点。D.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一个旅

18、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人的聪明才智和环境等方面叙述了对九江的所历、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B.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C.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写到的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等,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常见写法。D.本文的语言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3)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19、共1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

20、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远至,其锋不可当。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不从,明日,又命灌行,辞以军不堪战,强之,拜武泰

21、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未及行而帝内禅,灌领兵入卫。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选自宋史何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B.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C.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D.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

22、惧而引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文中何灌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B.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曾与北宋相对峙,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C.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D.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擅长射箭,大显神威。面对辽兵的侵犯,他凭借精准的箭术震摄敌军;与西夏军队相遇,他能射穿敌人,吓退敌兵。B.何灌戍守边疆

23、,了解形势。徽宗向他询问西北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画图,借助衣服上的花纹进行讲解,使皇帝明白。C.何灌把握分寸,礼让使节。在陪同辽使射箭时,他第二次故意没有射中,以显示自己的谦让之意,整理弓箭后才再次射中。D.何灌建言献策,未被采纳。金人倾国南下,何灌建议应当留下精锐部队来迎敌并守卫国家根本,但白时中并未听从其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5)何灌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善于处理政务。请简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善于处理政务的能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

24、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

25、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2)“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在盛情邀请下出场时的那种羞怯的神态。 (2)师说中写士大夫以官职高低为借口不愿从师的句子是:“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意气风发、“羽扇纶中”的周郎能在说笑间建立“_”的功绩;而词人凭吊英雄追思过往,却只能借“_”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4)白居易琵琶行

26、中,琵琶女自述身世,“_,_”两句从侧面说明她技艺之高、容貌之美。 (5)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

27、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_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_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

28、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1)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 )富贵于我如浮云。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B.C.D.(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

29、。”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五处在表达或格式上不恰当,请找出并作删改。邀请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兹定于2018年6月12日艺术大厅举办“难忘师生情,豪迈踏征程”欢送毕业生离校活动2018届人文学院毕业生欢送会暨第七届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诚挚邀请您抽空前来观摩,共襄盛举。如蒙光临,不胜欣喜!协办方: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办方:人文学院院办、团委2018年6月7日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8月18日,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发起指导的“中国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2019)”征集活动发布最终评选结果,光明

30、网“20172019年度西藏健康扶贫公益项目”入选。为全面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提高西藏妇幼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从2017年至2019年,光明网健康扶贫融媒体报道团队连续三年与中央统战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光彩事业指导中心等机构联手开展“西藏母婴健康行动”“西藏儿童先心病救治行动”等系列医疗援藏大型健康扶贫项目。光明网整合多方公益资源和医疗资源,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克难,对藏族贫困群众实施医疗救助。报道团队秉持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创新“互联网十健康”扶贫模式,广泛传播了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扶贫行动,大力弘扬了医者仁心、关爱生命的社会正能量。 四、写作(6

3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年人在进入数字化社会时遭遇到“鸿沟”,成了“被遗忘的少数人”,如一些老人因使用老年机无法扫描健康码而不能顺利乘车;一些老人不会手机支付医保,因为拒收现金而满脸无助。但应该有一种力量,可以无视阻隔,为困顿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如某火车站的一块指示牌提示“无健康码由此进入”,并配有“温馨提醒: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不会操作、无手机等问题”的说明。作为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写一篇文章,给中国青年报“青年心声”栏目投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

32、解析2021年江西省鹰潭市某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1.【答案】CDA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运用了引证法,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表明了母语方言对人们表达情感的作用。如第2段用“湖南花鼓戏”来印证方言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解释古代文献词义;第6段举出了中国多地方言。运用了因果论证法;第3段用“因此”来论证多言多语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使用方言。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举办相关活动,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企业方面,建立方言数据库、记录;发展语音识别技术,为方言的使

33、用提供条件。【考点】科普阅读社会科学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答案】AB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赞美。结尾引用诗句、自得其乐的心境。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九江人的好客之风;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表现出九江的景美。【考点】散文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2)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

34、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分析,准确把握即可。(4)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文本主旨等角度来把握。【解答】A“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错,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我们”恰巧有细看九江的机会。B“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错,是为了凸显九江的艺术气息。故选B。结合“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第二段引用诗句,同时赋予“九江”更深的文化

35、底蕴。结合“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可知、自得其乐的心境。“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如今我到九江,回忆二十年前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出了九江人的好客之风;“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都是施彩色的,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表现出九江手工艺人极高的智巧;“街道清洁,市容整齐,仿佛南北高峰,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九江的男男女女。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其中没有西施。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作者既有简单勾勒,运用白描,表现出九江的景美。答案:(1

36、)A(2)B(3)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赞美。结尾引用诗句、自得其乐的心境。(4)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九江人的好客之风;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表现出九江的景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答案】BDD河水太浅载不动船,如果从陆路运粮应当用八千辆车,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立即收购麦子。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来水,使田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或:使田地不因旱灾而受损),而且弓箭手的名额就能招够了。为完成运粮任务,何灌提出陆路运粮的建议。知岷州时。何灌提出修渠引水,使当地百姓乐于应募。参考译文:何灌,开封祥符人,任河东路从事,将来有一天会坐

37、上我今天的座位,何灌任职府州。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阻止他们越境取水。何灌对着高处射箭,有的箭头都射进了岩石中,小心谨慎地退去,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历数何巡检好箭法。”萧太师肃然起敬。何灌做河东将,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从胸前射进去,再射中后面的敌人。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灌,询问起西北边境的事情,指着衣服上的花纹比拟敌我形势。”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领威州刺史。因为治理城鄣有功。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食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如果从陆路运粮应当用八千辆车,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收购麦子,朝廷应允了,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不久又回到岷州。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来水

38、,那么百姓就会乐于响应招募。”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就得到二万六千顷良田,是当时西北几路中最多的,何灌陪同辽使在玉津园射箭,第二次却没有射中?”何灌答道:“不是。”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金兵南下。何灌对宰相白时中说:“金人倾全国之力从北方远道而来。如今梁方平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北出动,我们用什么来善后。”白时中不听,又令何灌出发,强迫他同意、河东河北制置副使,徽宗禅位。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梁方平向南逃跑。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何灌来到京城,皇上不允许。何灌背靠城池抗击敌人,受到创伤,当时六十二岁。【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二)古代诗

39、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答案】C(2)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空怀济世之心。当世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考点】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C项,“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2)题目要求“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再抓住诗眼“伤”以及诗中能表现出使客伤心的语句进行分析。阅读诗歌可知,“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

40、泊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昏庸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的典故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考点】名篇名句默写【解

41、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妒)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答案】(1)D(2)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3)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

42、艺术感染力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更能表现出美妙动人的动态过程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考点】成语的使用小说阅读内容概括与分析【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

43、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3)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以及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嚼”“绿意”“阳光”,是拟物修辞(1)“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是明喻,有比喻词“像”(2)“天样纸”是明喻,有比喻词“样”(3)“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是拟人修辞(4)“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是明喻,有比喻词“像”。故选D。(2)第一空,根据“天空的蓝笺已

44、平铺在我头上”“其实即使有笔如云”可知此处应填一个表转折的句子,内容与“有笔如云”相反,推知可填“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第二空,根据“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可知此处呼应“不但”应填递进分句的下句“而且”,再根据“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可知描写的是云的颜色,据此推知应填“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3)句子所在的语境以景物描写为主,原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聚拢”“隐向”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牧羊的孩子赶着他的羊回家的过程;“炊烟袅升”“一片暮霭”是环境描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形态,渲染烘托了环境,使画面增加了美感和诗情画意;“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用一种文学性的语言描摹,比直接说“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更有意境和韵味。简化后的句子“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过于直白,缺少文学韵味,不适合描写性的语言情境。从语境照应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