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_第1页
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_第2页
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_第3页
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_第4页
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工业自动化装备公司内部技术风险管理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0 一、 项目简介 PAGEREF _Toc110267320 h 3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1 二、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0267321 h 7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2 三、 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110267322 h 7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3 四、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2、 _Toc110267323 h 11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4 五、 内部技术风险的特征 PAGEREF _Toc110267324 h 11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5 六、 信息系统风险及其管理 PAGEREF _Toc110267325 h 12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6 七、 战略风险的识别 PAGEREF _Toc110267326 h 13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7 八、 战略风险的应对 PAGEREF _Toc110267327 h 27 HYPERLINK l _Toc110

3、267328 九、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PAGEREF _Toc110267328 h 29 HYPERLINK l _Toc110267329 十、 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管理过程 PAGEREF _Toc110267329 h 34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0 十一、 流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PAGEREF _Toc110267330 h 38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1 十二、 流程风险的特征 PAGEREF _Toc110267331 h 41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2 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

4、oc110267332 h 42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3 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0267333 h 44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4 十五、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PAGEREF _Toc110267334 h 45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5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0267335 h 46 HYPERLINK l _Toc110267336 十六、 法人治理结构 PAGEREF _Toc110267336 h 47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

5、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8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4000.00(折合约8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3818.13。其中:主体工程65542.93,仓储工程24698.5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385.42,公共工程4191.26。(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6、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为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鼓励行业创新,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2016年8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开展工业传感器核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传感器集成应用等技术

7、攻关,加强工业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工业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016年9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提出“面向工业生产需要,发展高可靠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工业网关、智能PLC、工业级可穿戴设备和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产品及服务”;2021年1月,工信部出台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为传感器产业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有效推动了传感器行业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

8、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742.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743.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9%;建设期利息1029.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0%;流动资金7969.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81%。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5743.5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1655.9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07.26万元,预备费880.36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4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

9、3010.38万元,纳税总额5878.59万元,净利润8060.7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1.30%,财务净现值-1158.2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27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4000.00约81.00亩1.1总建筑面积103818.13容积率1.921.2基底面积34020.00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36.392总投资万元44742.812.1建设投资万元35743.592.1.1工程费用万元31655.97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207.262.1.3预备费万元880.3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29.

10、682.3流动资金万元7969.543资金筹措万元44742.813.1自筹资金万元23728.953.2银行贷款万元21013.864营业收入万元84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3010.386利润总额万元10747.667净利润万元8060.758所得税万元2686.919增值税万元2849.7210税金及附加万元341.9611纳税总额万元5878.5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0950.5413盈亏平衡点万元43317.38产值14回收期年7.27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1.3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58.20所得税后产业环境分析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

11、经济发展强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强市成效显著,项目建设鳞次栉比,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蒸蒸日上,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秀美生态城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实现省下达

12、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为了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需要机器能够实时反应其工作状态。为了便于实时测量和控制,早期传感器便应运而生。工业传感器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的传感器,其功能是测量或感知特定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并转化为可传输、可处理、可存储的电子信号或其他形式信息,以指导后续工作环节,是工业控制中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处于系统前端,其作用相当于“感受器官”,能够在严苛、复杂环境中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是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高检测水平的基本保证。如缺少工

13、业传感器对信息精确可靠的自动检测,工业设备系统的整体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实现。工业传感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来说,工业传感器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按使用场景,可分为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及安全传感器等;按常见可检测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光、电、电磁、热量/温度、磁性、机械运动、放射等工业传感器;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可分为数字工业传感器和模拟工业传感器。按使用场景来区分工业传感器是目前市场上较为通用的分类方式。工业传感器用途广泛,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即便是同一客户,也经常会同时购买不同类型的工业传感器以满足其在不同领域的制造需求。随着智能化工业传感器的逐渐普及,其一

14、方面将帮助下游领域企业实时检测工业设备的运作状况,并预测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维护成本,并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来实现成本节约。另一方面,智能化工业传感器的普及也使得工业物联网成为可能,并进一步加速现代工厂在生产效率、质量、安全、供应链、人员、资源调度等各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及优化。因此,下游行业对智能化工业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1、全球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目前,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较大,但主要被国外巨头垄断,代表公司为日本的基恩士、松下集团、欧姆龙集团,德国的西克、倍加福、易福门及美国的邦纳等。据MarketsandMarketsResearch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

15、至2026年的预测统计,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工业物联网的日益普及是推动工业传感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就市场价值而言,亚太地区在2020年主导了工业传感器市场,按区域划分占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的最大份额。由于中国是世界主要工业区之一,预计到2026年,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将通过中国市场的推动创历史新高。2、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发展概况由于我国工业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国内大多数工业传感器企业处于中低端领域市场,相较于国外巨头的研究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较为薄弱。MIR睿工业在其发布的2020年中国工业传感

16、器市场年度报告摘要中将中国市场上的工业传感器厂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基恩士、西克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其工业传感器技术先进、定位高端,且业绩规模较大;第二类是以倍加福、易福门、巴鲁夫及图尔克为代表的德系厂商,其工业传感器技术也较为先进,但主要聚焦于工业传感器行业的细分领域;第三类的代表厂商以欧姆龙集团、松下集团、索迪龙及宜科电子为主,其主要特点为性价比较高;第四类为目前大部分本土厂商,其凭借低价抢夺市场,相互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根据传感器专家网统计,全球传感器市场中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合计占据全球传感器市场份额的72.00%,其中中国占比约11.00%。由于用于智能制造的工业传感器在精度、稳定性

17、、抗震动和抗冲击性方面有着比普通传感器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端制造领域工业传感器的国产化率非常低。同时,这也意味着本土工业传感器产品拥有广阔的国产替代需求空间。根据Statista网站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增长较为迅速,规模由2016年的267.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7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1%;Statista预计到2025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600.7亿元;未来,伴随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传感器市场空间将进一步上升。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

18、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内部技术风险的特征1、内部技术风险是一种可以管理的风险无论是哪一类技术风险,如果管理得当,都能将其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例如,技术创新风险。为了保持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开发。如果开发不成功,则不仅使相关的投入成了损失,而且使企业在经营上处于困境。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风险管理。比如,在对信息系统投资前,进行可行性评估,充分权衡其投入产出;在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树立风险意识。从而在一定程

19、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2、内部技术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内部技术的开发或运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过程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性行为。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风险特征。由此决定了技术风险管理过程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风险管理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针对不同特征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考虑,使风险处于受监测状态,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信息系统风险及其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计算机系统支持日常经营运作和管理

20、越来越广泛。如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软件等协助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使用电子邮件,文件服务器等手段进行公司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网上调查等开拓市场;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收集客户资料,分析客户需求,制定公司营销策略等。信息系统包括一般信息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风险包括系统的适用性、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系统能力、未经授权的入侵和使用以及各种意外事故中恢复业务运作能力等。企业在使用上述信息系统过程中会涉及自动化和人工成分。其中,自动化成分涉及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风险,人工成分涉及信息系统操作风险。(1)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信息系统运行风险指系统本身存

21、在的不确定性。例如,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信息系统本身设计中的漏洞等。(2)信息系统操作风险。即使信息技术使自动化控制达到很高程度,人工因素仍然会存在于各种信息系统当中。而人工因素的参与,必然带来不确定性。例如: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或对数据进行了不恰当的修改等。战略风险的识别企业战略的形成,经历确定愿景及使命、制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分析、选择战略方案和实施战略方案几个阶段,战略风险正是从这一战略管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不同,呈现出的战略风险也是不同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风险的整体。(一)企业在确定愿景及使命时的风险识别确定企业愿景及

22、使命时的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不清楚自己经营的领域,企业的业务是什么?企业管理者往往是以产品来定义自己的企业而不是以客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企业,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2)企业不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因而企业愿景就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力。(3)企业不能清楚地描绘出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因而不能凝聚人心,吸引人才,对员工也不能形成重大挑战。(4)企业的愿景不是基于未来客户需求,目标市场,针对企业自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来拟定的,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而中国目前许多企业的愿景都是口号,内容空洞,形式主义严重。(二)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风险识别合理的战略目标是基于企业未来35年

23、的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各种战略目标方案比较得出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安排工作的基础,它决定了企业的架构,必须采取的关键行动及对人员的任务分配。因此战略目标既是设计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基础,又是设计各个业务单元和各个部门经理工作的基础。战略目标由8个关键领域组成:市场、创新、人力组织、财务资源、实物资产、生产力、社会责任和最后所必备的利润。他在评估一个企业的运营时对这些目标的需要进行了解释。Drucker表示一项业务首要的是能产生顾客,因此需要有一个市场目标。企业必须能进行创新,否则将会被竞争者淘汰,因此需要有一个创新目标。所有的业务依赖于三项生产要素:人

24、力资源、货币资源和实物资源,因而必须要有这些资源的供应、使用和开发的目标。这些资源必须被有效使用,如果企业想要存活下去,这些资源的生产力必须提高,这就导致了生产力目标。业务是存在于社会与社区中的,因而必须对业务所导致的环境影响负责。Drucker由此争论道,企业必须要有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目标。最后,他说企业还须树立利润目标否则任何其他目标都达不到。所有这些目标都将产生成本,招致损失,只有靠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来弥补。与这些目标相联系,隐含着五个主要的风险领域:这些目标与公司战略结合不紧密;这些目标未能覆盖到公司的关键业务领域;这些目标不精确;在达到这些目标时,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与这些目标相联系的

25、初始风险评估过于肤浅。(三)企业战略分析的风险识别战略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的第一步。企业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一系列战略依据和条件假设,再根据这些依据和假设制定出战略方案。因此,战略家能否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取内外部环境信息,从中选择和确定对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并洞悉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合理的战略假设,关系着后续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如果企业战略领导者在战略分析阶段忽略了某些关键因素或是对战略的边界条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会产生战略假设风险。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业为例,日本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由1978年的12%上升至1981年的22%,1980年和1981年两年间

26、,美国汽车制造商共蒙受了大约35亿美元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对顾客需求的判断出现失误,当许多顾客的需求已经转向简便、经济型的交通工具时,美国汽车制造商还在坚持超大型汽车的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假设风险,其结果使相当数量的美国汽车企业最终无法摆脱破产倒闭的命运。(四)企业战略选择的风险识别战略选择是指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假设条件决定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中挑选和确定最终实施方案的过程,战略选择过程也就是战略决策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战略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性,下面将对各种战略的风险特性逐一进行说明。1、企业竞争战略的风险识别(1)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使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但同时也

27、使企业投资较大,退出壁垒增高,导致企业高层管理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降低成本,而忽视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风险。(2)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行业内出现了新的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因而对原有企业形成威胁。(3)由于高层领导注意力集中于降低成本,而忽视企业的安全及环境保护,出现了员工伤亡及环境污染,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处罚或停产,形成企业风险。(4)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要用较好的原材料,成本会提高,若成本上升超过了产品差异化所取得的利润,企业将面临亏损。(5)顾客对差异化战略所支付的额外费用是有一定极限的,若超过了顾客支付的极限,顾客就转而去购买成本领先战略的产品,这会对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

28、形成威胁。(6)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也会对企业经营形成威胁。(7)集中战略的风险在于这种战略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经营风险较大。(8)当市场发生变化,市场上出现新的替代产品时,集中战略的产品需求量下降,企业受到严重冲击。(9)当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消费观念更新,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他原因造成目标细分市场的替代,导致市场结构性变化,则集中战略优势消失,形成企业的风险。2、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风险识别(1)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使高层管理者在各业务领域间的协调工作大大复杂化,精力分散,使管理效率降低,反而使企业绩效降低,形成企业的风险。(2)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面临缺乏经验,缺乏必要的

29、人才和技术资源,还要克服进入壁垒,使企业面临新的风险。(3)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了企业资源,使主业得不到充足的资源支持而陷入困境,造成企业风险。(4)企业多元化战略对管理者素质要求较高,企业多元化往往是以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来决定的,而主要不是由其他客观因素来决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能力不高,企业又实施多元化战略,造成企业风险。(5)企业对多元化战略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不能估计过高,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3、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识别(1)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从而增加商业风险。(2)纵向一体化所付出的代价有时比向外部购买还要昂

30、贵,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灵活性,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3)纵向一体化会出现在价值链各阶段生产能力的不平衡,造成企业经营的被动,使企业面临风险。4、企业集团的风险识别(1)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多数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目前母公司还担负着政府社会职能,造成母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母子公司体制冲突严重,使企业集团面临风险。(2)集团内部结构调整不完善,子公司之间或母子公司之间存在同业竞争,集团群体优势难以发挥,集团内成本中心想成为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想成为投资中心,母子公司不能一体化运作,企业集团内部重组任务繁重,使企业集团面临风险。(3)受地方政府或部门干预,我国大型企业

31、集团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行政手段管理的影响较深,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缺乏整合,母子关系不顺,非市场原则的关联交易严重,纠纷不断,使企业集团面临风险。(4)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尚未规范,母公司决策指令得不到贯彻,子公司滥用权力各自为战,相互之间联系差,不能密切合作。(5)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不高,因而管理效率低,机制不灵活,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决策速度缓慢。5、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风险识别(1)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方面,如何在地理上分布企业价值链,是集中分布,还是分散在世界各地,均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2)跨国经营应当考虑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市场因素、生产因素、金融因素等,其所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市场

32、大得多,需作认真的风险分析。(3)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决定企业目标市场进入方式,在商品出口、技术转让、合同安排、直接投资等各种进入方式均有不同的风险也需作认真分析。(4)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薄弱,跨国经营和国家的地区分布不合理等现象,都使经营风险增大。(5)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信息不灵,缺乏对国际市场了解,经营决策失误,缺乏具有跨国经营素质的人才,国有企业机制及体制限制,都给跨国经营造成风险。6、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1)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的风险。企业在通过并购战略进入一个新的经营领域时,并购行为的结束只是成功的一半,并购后的整合状况将最终决定并购战略的实施

33、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完成并购后面临着战略、组织、制度、业务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其中,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最困难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完善地融为一体影响着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2)并购目标选择不当的风险。企业在并购前,或者没有认真地分析目标企业的潜在成本和效益,过于草率地并购,结果无法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管理;或者对协同效应估计过高,并购后预期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发生,结果遭到失败。(3)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的风险。当企业想以收购股票的方式并购目标企业时,对方往往会抬高股票价格,尤其是在被收购企业拒绝收购时,会为收购方设置种种障碍,导致收购代价增加。另外,企业在采用竞标的方式进行并购时,也往往要支

34、付高于标的物的价格才能成功。这种高代价并购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使企业的并购风险加大。7、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识别实践表明,企业战略联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组织。据统计,令人不满意的战略联盟占总战略联盟的40%70%。这是由于联盟各方利益结构不对称,竞争条件不同,联盟在各企业战略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方对联盟投入的资源不平衡,各方的企业文化不同,各方对联盟的期望不同,各方加入联盟的目的不同等原因,使企业战略联盟存在较大风险。8、企业稳定型战略的风险识别(1)企业若长期采用稳定型战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而当今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十分迅速,企业仍维持原来的战略是十分危险的。(2)从稳定型战略向其他战略过渡需打

35、破原来的资源分配的平衡,为此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此时企业领导往往把眼光集中于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调整,也容易忽视外部环境变化,这都是稳定型战略的风险。9、企业紧缩型战略的风险识别(1)企业若采用紧缩型战略,企业会陷入消极状态,职工士气低落,这种状态本身就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更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风险极大。(2)企业经营者在做出放弃或分离某些经营单位决策时,若决策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该放弃和分离的不能及时地放弃和分离,则有可能会把整个公司自身拖垮,以致使整个公司倒闭破产,风险极大。以上简述了各种类型战略主要的风险所在,具体到企业战略选择的时候,可能还会面临下面一些风险。(1)现行战略已渗透

36、到企业组织中,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作战略选择时受过去战略的影响较大,这种对现行战略的继承性及惯性有其优点,但如果现行战略有重大缺陷或企业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而企业高层管理者仍沿用原有战略而持续不改,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2)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对风险态度不同对战略选择影响极大。甘冒风险,对风险持乐观态度的决策者会选择风险较大,收益也较大的战略方案,相反就会选择风险较小,收益也较小的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风险受企业领导人价值观影响很大。(3)企业战略选择往往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政治行为会对战略选择施加各种影响,同时战略选择也是企业内部各方面人事关系及政治权力“博奔”或“

37、妥协”的结果,而并不完全是理性分析的结果。如果企业最高领导人因迁就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及政治权力和利益平衡,采用较为平稳的战略方案,而错过大发展的良机,这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4)有些战略决策必须要在某个时限前作出,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对战略作全面的评价分析,因此这种战略方案由于考虑欠周全,会给企业带来风险。(5)一个好的战略,如果出台的时机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麻烦,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6)由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制所决定,企业高层管理者只关心企业近期绩效,因此就会选择短期见效的战略方案,而不会或较少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案,这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7)如果企业高层领导选择的是一种对竞争对手

38、形成挑战的进攻型战略,则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强烈的反击,而企业又没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种反击,会造成企业较大风险。(五)企业战略实施的风险识别战略方案确定后,企业要整合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能力和其他条件,如果企业已有的组织结构、资源、能力和文化无法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就会导致“战略错位风险”。成功的企业战略实施需要战略目标与实施条件之间的高度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企业制定了很好的战略,但执行很差,使企业处于艰难境地,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管理人员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从战略本身去找问题,而不是从执行中找问题,结果是重新修订出来的战略,仍然执行很差,最终使战略收效甚微,甚至

39、以失败告终,企业风险很大。(2)当企业没有能制定出好的战略,但企业却执行得很好,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发现了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采取各种措施弥补了原有战略的缺陷,避免了某些失误,挽回了一部分损失;另一种情况是企业认真地执行了这一不良战略,加速了企业的失败,企业风险很大。(3)当企业没有能制定出好的战略,而企业也没有很好地执行,也会使企业遭到损失,企业风险也不小。(4)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分工合作,才能贯彻执行,但每个职能部门或子公司都有其本位利益,这种本位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的这种矛盾冲突不可妥协、调解,则企业战略

40、目标将无法实现,企业面临风险。(5)企业战略的实施要在企业高层领导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进行,企业每个部门要接受上一级的命令和指挥,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缺少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机制,实际工作中却经常违背这一原则,使企业战略不能取得应有效果,甚至失败,这是企业的风险。(6)企业战略的实施应当贯彻权变的原则,企业处于千变万化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要求企业具有预见能力、应变能力,若企业外界已经发生环境变化,而企业反应迟钝,没有应变能力,将使企业面临风险。(7)企业战略实施有5种模式: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实际上在战略实施中应当是这5种模式的综合,有哪一方面工作没有做好,都会使

41、企业战略实施蒙受损失。(8)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完成8个方面管理任务:要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机构;对关键价值链的资源投入;制定实施战略的政策程序,建立战略计划;提高价值链各环节的运作水平;建立信息系统;建立业绩管理及薪酬激励体系;建立与战略相吻合的企业文化;发挥领导作用,不断提高战略实施水平。上述8项任务完成不好均不可能很好地实现战略,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9)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希望把各种资源分配到最能支持战略获得成功的部门去,但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影响资源分配因素,如资源保护机制,个人价值偏好,互惠的政治交易,战略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等,因此企业战略与实际资源分配严重脱节,不能保证战略的

42、贯彻执行,给企业带来损失。(10)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机构必须与战略相匹配,但原有组织机构往往会制约着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有时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要迁就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这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11)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必须与战略相匹配,要实施一个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要素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企业原有文化不一致,因此就必须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改变原有企业文化难度相当大,原有企业文化持续时间越久,企业规模越大,原有企业文化越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变革越困难。甚至要做出人事变动,以实现企业文化的变革,而这其中潜伏着企业危机。以上只是给出了一个战略风险的评估框架,对战略风险

43、进行评估的这些方面目前还只是定性的,很难有定量的方法来对战略风险进行评估。战略风险的应对为了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其损失程度并有效地对风险加以利用,依据风险的性质和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战略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回避回避战略风险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的可能性。回避战略风险是最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回避战略风险源,进而避免战略风险可能性。风险回避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机会。2、风险降低降低策略即通过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战略风险损失。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消除战略

44、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则使战略风险发生的损失可能性为零。3、风险分担战略风险转移是指企业以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如保险费、盈利机会、担保费和利息等),采取某种方式(如:参加保险、信用担保、租赁经营、套期交易、票据贴现等)将风险损失转嫁他人承担,以避免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转移战略风险的基本方式包括保险转移与非保险转移。与战略风险回避和减弱策略不同的是,战略风险的非保险转移不是通过回避抛弃的方式中止与存在的战略风险的联系,而是将存在的战略风险的后果转移到其他地方。4、风险接受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承受该风险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

45、战略风险自留策略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风险自留策略是在战略风险发生之后处理其风险,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是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自担就是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基金,如呆账损失、大修理基金等,这适用于损失较小的风险。企业因承受风险能力不同以及面临战略风险的差异,依据上述战略风险管理策略而选用合适的战略风险应对技术,主要有4种,即:多元化风险管理、各种形式的合约、金融衍生工具、实物期权。在选择战略风险应对技术时,一般是将好几种战略风险应对技术组合起来以确保收益/成本下

46、的边际利益最大化。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员工手册、岗位管理、人员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员工培训、奖惩、薪酬分配、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这些制度如果设计不合理,或缺少必要的内容,则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损失。例如,如果企业与员工之间聘用与被聘关系过于简单和不规范,为员工流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又如,薪酬体系的不合理,培训体制的缺失,考评制度的不公正等,诸如此类种种制度的弊端都隐藏着风险的种子。(二)招聘风险在招聘中,由于求职者与企业之间关于求职者能力认知的信息不对称,

47、从而导致企业招聘面临着两种逆选择风险:一是错误地接受了本来不适合企业的求职者;二是错误地拒绝了本来适合于企业的求职者。这两种情形,或者会给企业增加费用,或者使企业丧失机会。不仅如此,招聘风险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其他相关风险。例如,招聘了品行不合格的员工,为道德风险的产生埋下了祸根;招聘身体状况不佳的员工,为健康风险的发生留下了后遗症;招聘爱跳槽的员工,为员工流失风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三)员工流失风险此部分风险尤其需要关注关键员工流失问题。从企业的角度,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包括增加该岗位的人工成本,重新招聘和培训;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起工作进度的拖延,甚至造成组织

48、的瘫痪,或者造成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机密的泄露。除此之外,流失的员工到一个竞争对手那里,可能损害到本企业的业务和与客户的关系。流失的员工可能挖走顾客或进一步带走其他关键员工,或者设立一个与公司竞争的公司。员工流失风险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当员工对现行工作不满,或者在一些企业中,因各种原因使其员工看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缺乏安全感时,可能对企业前景产生错误的估计,结果人心涣散,辞职情况频繁。这种事实上的失去,即是显性流失;而当员工只是在心里产生不满,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采取消极怠工,甚至为其他组织服务的方式继续留在原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形即为隐性流失。这种隐性流失如果不能为企业所发现,企业不

49、仅需要继续为之支付人力成本,还可能为之承担经营上的损失,因而它的破坏性可能比显性流失更大。(四)道德风险员工会否因道德问题使得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商业贿赂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企业应当设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或行事准则,明确个人责任,使员工警惕不道德的做法。这样的道德标准或行事准则,其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点。(1)与收取和给予贿赂、雇金、礼物和招待相关的政策。(2)报告道德败坏事件的程序。其程序应当保证让通风报信者不被人打击报复。(3)对于顾客、竞争对手、供货商、其他员工和公众的违法或不道德活动的处罚等。(五)渎职风险从员工本身来看,员工本身的不胜任是产生渎

50、职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一个企业中,引发员工隐性渎职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有企业文化环境等因素,也可能是管理者本身的问题。渎职风险分为显性渎职和隐性渎职。显性渎职造成的损失是易见的,企业可采取合同约束,并诉诸于法律。从企业文化环境来看,如果员工对先进管理理念仿其表却未谙其里,则可能发生隐性渎职。如果员工的行为举止及氛围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其结果导致员工并未真正执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就是一种隐性渎职。(六)专业能力风险企业可能缺乏教育培训或让员工事业发展的机会。这往往表现在企业整体知识水平落后,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脱节,从而使企业的知识能力无力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该风险往往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

51、高科技行业企业中表现最为明显。专业能力风险还包括管理层缺乏领导魄力或经营管理常识问题。有的企业的人事选拔制度遵循等级模式,即提升到某一级别的管理者必须在下一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的年限,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的领导职位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任。(七)团队合作风险组织内团队的密切合作是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又是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最终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团队合作状态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最终收回。如果员工之间不能建立协调关系,会影响组织效率、效果从而带来团队合作风险。(八)人力资源外包风险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通过与外部的人力资源管理

52、业务承包商签订合同,由外包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服务,而企业支付给外包公司酬金的一种交易形式。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法律方面。人力资源外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具体运作。如果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则可能蕴藏较大的法律风险。(2)内部员工管理方面的风险。一方面,将人力资源外包,可能需要对现有员工的调整,例如辞退,被换岗,或者被取消或减少训练机会。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他在岗或转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外包,还难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加了道德风险和团队合作风险。(3)选择外包服务商的风险。在对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中,

53、企业冒着很大的决策风险,外包合作中的冲突或失败不仅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外包服务商的选择通常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如果合作不当,无疑会导致企业的严重损失。(4)企业商业信息安全的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业务内容对企业来说很可能是商业秘密;当企业把这些业务外包时,就意味着外包服务商掌握了企业的这些商业秘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管理过程作为自然人的本身与企业其他资源存在重要区别,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风险的特殊性。从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过程的角度,一般认为其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

54、,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失效。(一)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1、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个体在决定自己行为时,表现出过程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在信息获取、处理、输出及反馈时主体对客观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行为表现出有限理性特征。赫伯特西蒙最早将有限理性概念引入经济学,并建立了有关过程理性假设的各种模型。他认为,人们只能在决策过程中寻求满意解而难以寻求最优解,行为主体打算做到理性,但现实中却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的使用会受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当人的主观意愿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

55、时,就有可能造成组织目标的难以实现,并给组织带来损失。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激励实现资源价值的不断增长,也可能由于激励不当,而导致消极价值的产生,甚至影响组织的发展。另外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还决定了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的可能性。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一个独特性还在于其自适应能力。人们可以在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或向同行学习,或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干中学”,使得人力资源的素质在时间上呈现动态特征。当员工素质与组织目标一致时,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当员工素质的发展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则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4、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动态性又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不可“压榨

56、性”。人力资本作为天然的个人私产,其产权所有者,即人,能控制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本产权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性、排他性和可交易性的特征可能产生人才外流或无所作为等风险。(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具有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征。1、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兼有自组织系统特性与人造系统的全部特性。一方面,为严格劳动纪律维持企业生产秩序,需要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量化的考核指标,从而对人力资源进行直观的、简单的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及心理的复杂性,又必须辅以其他的模糊的、复杂的方法来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还在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

57、管理的不确定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它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但各个部分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与组织内员工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整体和组织员工的共同发展。它强调相互依赖和开发利用两个原则。3、人力资源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的行为具有非可测性,很难准确测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工作人员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取得收益,其利己动机或者称为投机动机是普遍存在的。当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时,这种动机就有可能行为化。从而产生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协作、非效率的

58、“道德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产生合约前的逆向选择和合约后的道德风险。合约前的逆向选择,是指合约谈判中的信息不对称。在合约谈判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欺骗信息劣势的另一方。如果信息劣势的一方预期到了对方的欺骗,就可能拒绝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那么最终还可能导致谈判破裂:如果信息劣势一方未能发现对方的欺骗行为而与之缔约,那么信息劣势一方实际上就会面临信息优势方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在劳动契约签订以后,如果企业掌握了员工生产的一切信息,包括努力程度和生产成果,那么企业就可以完全按照员工的努力程度和成果来支付工资,以刺激他们达到企业期望的目标。但现实中,企业虽然可以考核员工的生产成果

59、,但有时候衡量成果相当困难。比如人事经理的业绩就很难衡量。企业也可以通过监督生产过程去考察员工的努力程度,并按照努力程度来支付工资,但是有时候有效的监督也很困难。因为一方面企业不可能时刻地监视员工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如此,也难以确定被监视的员工在实质上是否努力(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员工的工作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不完全的。流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可用于流程风险分析的方法很多,本书介绍4种适用于流程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风险清单识别法、流程图法、风险矩阵评估法和内部威胁分析法。(一)风险清单识别法风险清单识别法是指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清单(或表格,问卷),根据了解的情况或请相关人员

60、逐一回答或补充清单所列示的内容。这样的清单应详细列示企业经营流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由于强调完整性,所以清单可能会很长。风险管理者根据风险清单的填写内容,构建特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并据以评估特定企业特定流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寻找可供改进的途径。(二)流程图法流程图是指用表示有一定含义的符号和图形来反映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内部业务在该组织内部有序流动的图表。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以及管理信息的流向。流程图有不同的画法。绘制良好的业务流程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某项业务在单位或组织内部执行的情况。一张流程图的核心内容可由3部分构成。(1)流程目标。流程目标是对业务流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