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_第1页
第五讲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_第2页
第五讲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_第3页
第五讲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讲: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重点阅读文本】: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清代张廷玉等着)粤自司马迁、班固创述儒林,着汉兴诸儒修明经艺之由,朝廷广厉学官之路,与一代政治相表里。后史沿其体制,士之抱遗经以相授受者,虽无他事业,率类次为篇。宋史判道学、儒林为二,以明伊、雒渊源,上承洙、泗,儒宗统绪,莫正于是。所关于世 道人心者甚巨,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明太祖起布衣,定天下,当干戈抢攘之时,所至征召耆儒,讲论道德,修明治术,兴 起教化,焕乎成一代之宏规。虽天亶英姿,而诸儒之功不为无助也。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 先,网罗硕学。嗣世承平,文教特盛,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而英宗之世,河东

2、薛 瑄以醇儒预机政,虽弗究于用,其清修笃学,海内宗焉。吴与弼以名儒被荐,天子修币聘之 殊礼,前席延见,想望风采,而誉隆于实,诟谇丛滋。自是积重甲科,儒风少替。白沙而后, 旷典缺如。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 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曰江门之 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诸子背驰,门徒遍天下, 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要之,有明诸儒,衍伊、雒之绪言,探性命之奥旨,锱铢或爽,遂启岐趋,袭谬承讹,指归 弥远。至专门经

3、训授受源流,则二百七十余年间,未闻以此名家者。经学非汉、唐之精专, 性理袭宋、元之糟粕,论者谓科举盛而儒术微,殆其然乎。今差别其人,准前史例,作儒林传。有事功可见,列于正传者,兹不复及。其先圣、 先贤后裔,明代亟为表章,衍圣列爵上公,与国终始。其它簪缨逢掖,奕叶承恩,亦儒林盛 事也。考其原始,别自为篇,附诸末简,以备一代之故云。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盖】从前习熟先儒之成说, 未尝反身理会, 推见至隐。所谓“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耳”。高忠宪云:“薛敬轩、吕泾野语录中,皆 无甚透悟。”亦为是也。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返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 路。

4、故无姚江,则古来之学脉绝矣。明儒学案卷二十五南中王门学案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斋、黄五岳、朱得之、戚南元、周道通、冯南江其 著也。阳明殁后,绪山、龙溪,所在讲学,于是泾县有水西会,宁国有同善会,江阴有君山 会,贵池有光岳会,太平有九龙会,广德有复初会,江北有南谯精舍,新安有程氏世庙会, 泰州复有心斋讲堂,几乎比户可封矣。而又东廓、南野、善山,先后官留都,兴起者甚众。引言:明代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脉络及其定型一、关于明代中叶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又,卷十姚 江学案。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传一。二、关于明代中叶思想的历史背景(二)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 ( 1940);嵇文甫

5、晚 明思想史论 ( 1943)。山井涌与岛田虔次的说法。三、关于明代中叶思想的历史背景(三)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四卷下册二十章; 侯外庐十六、七世纪中国进步哲学思潮概述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三册第十章。明代思想史的背景:道德成为制度、政治作为理想与历史成为记忆一,从典范到规范: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在明初的最终形成。 二,从规范到典范:正德、嘉靖时代传统秩序的瓦解与人们关于明初的历史记忆 三,明代中叶的社会状况与士大夫的焦虑、正德、嘉靖以后的社会危机与王学,明代君主与士大夫的新关系,正德、嘉靖年间王学兴盛的政治背景:大礼议、孔庙之争论、夏言的建议三、讲学、结社的意义一, 王学吸引人的原因二,所

6、谓“朋党” :王阳明、徐阶、王艮、邹守益等人的讲学活动。 南中学案的背 景。三,天启五年( 1625)的禁令。四、区域研究的意义与局限五、南中学案解说【讨论题】:(一)明中叶讲学风气的意义。 (二)社会史与思想史研究如何结合。 (三)区域研究的意义与问题。参考书】王阳明全集卷一至卷三传习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点校本)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 ,原出版于 1940 年,齐鲁书社重印本 ,1992 。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 ,原出版于 1943 年,东方出版社重印本, 1996.岛田虔次中国枚扌召近代思维挫折,东京,筑摩书房,1970。 吕妙芬阳明学派的建构与发展 ,清华

7、学报新二十九卷二 期,1999 。吕妙芬阳明学讲会 ,新史学九卷二期, 1998. 陈来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中国学术第四辑 ,2000 。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 ( 1 552-1 602 ) ,学林出版社 ,2003 。邓志峰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附录】一、明代初期严厉控制下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以后,经宣德(1426-1435)、正统( 1436-1449 )、景泰(1450-1456 )、天顺( 1457-1463)、成化( 1465-1487),一共一百多年的时间,大约是明代 社会秩序、日常生活、伦理原则基本稳

8、定的时期。郭正域编皇明典礼志序中记载,明太祖“即位之初,敕中书省礼制未定,令天下 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年十四以上者,于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 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同修礼书。元年议郊祀籍礼,二年六月,读叔孙通,至两鲁生不 肯行,因谓侍臣曰: 叔孙虽窃礼之糠粃,然创制于煨尽之余,以成一代之制,可谓难矣。 两生不无迂耶?必待百年, 朝廷之礼废矣。 三年,敕尚书崔亮等议丧礼。 九月,明集礼成, 其书准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 , (四年八月,谕廷臣曰) 古帝 王辩贵贱、明等威,汉高初兴,即禁锦绣绮毂、操兵乘马,历代皆然。近代风俗侈靡,闾生 之民,服饰居处,无

9、异公卿,奴仆贱隶,侈肆乡曲,贵贱无等,元之失也。中书省其以房舍 服饰明立禁条,颁示中外,俾有所守” 。“(六年三月上谕,屡屡批评)元氏弃礼,因循百年, 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朕夙夜不忘”。(郭正域编皇明典礼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第 824 册, 7-8 页)。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十四送祝彦芳致仕还乡序 “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 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或有毫发出法度、悖礼义,朝按而 暮罪之,其重名实、辩臧否,诚古所未有也” 。二、弘治( 1488-1505)、正德( 1506-1521)、尤其是嘉靖、万历时代对明初的回忆。四友斋丛说卷十三“

10、我太祖立国之初,当元季法度废弛,专用重典以肃天下,而 士人始帖服。今承平二百余载, 当重熙累洽之后, 士大夫一切行姑息之政, 而祖宗之法已荡 然无遗”。管志道从先维俗议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 477 册,海南出版社, 2001) (正德)松江府志卷四说, “自明初以来,经学词章,下至书翰,咸有师法,各称 名家,田野小民,坐理裁足,皆知以教子孙读书为事,畏官府,贱告讦。租税百万,如期而 集,无逾岁者。 虽词诉盈庭, 终未尝有一言犯上, 淫放不孝之刑, 几措而不举” 。又说, “国 朝以来,一变而为俭朴,天顺、景泰以前,男子窄袖短躬,衫裾幅甚狭,虽士人亦然,妇女 平髻宽衫,制甚朴古 , 成化

11、以来渐靡,近岁益甚” ,又说这里最重师礼, “ 故时教授以下 至府,以宾礼见,不庭参,燕科贡士,时皆上坐,景泰中犹然。见部使者,长揖不跪,使者 莅学进讲,坐堂之西序,成化中犹然” 。万历黄岩县志卷一风俗 :“自是(明初)以来,士皆激昂奋励,以礼义廉耻为 先,以行俭名节为贵,非下愚不移者,必不屑自弃于贪墨躁竞之途,民皆质直愿悫,以耕凿 刍荛为生, 以安土重迁为业, 非贫困无聊者, 必不肯自堕于商贩胥徒之役。 富贵之归故乡者, 至城市必舍车而徒, 见父老, 必以齿为序。 族稍大则置祭田、 建宗祠, 以为世守, 婚嫁之择, 必先门第,吊死庆生,敦尚礼节,修风淳俗,彬彬然矣” 。万历通州志卷二风俗引陈

12、司寇八书 ,“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 士大夫家居多素练衣缁布冠,即诸生以文学名者, 亦白袍青履游行市中,庶氓之家,则用羊 肠葛及太仓本色布” 。(万历)嘉定县志卷一:记载数十年前“民生鲜见外事,犹有淳朴之风焉,其士以 读书谈道通古今为贤,不独为应世之文而已。 缙绅之徒与布衣齿, 大家婚嫁耻于论财, 朋友 死而贫者,为之经纪其丧、抚其遗孤。为农者力于稼穑,不习商贾之事。谓租税先入官者为 良民,子弟不修其业而六博饮酒者,众皆贱之” 。又记载近来“浮薄群处,议论风生,多不 依名教”,“大家僮仆,多至万指,平居乘气,为横乡闾,及主家衰落,则掉臂不顾” ,“上官 欲察乡里,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

13、为之窟。欲中害人者,阴行贿赂,置怨家其中,罗织罪 状,暗投陷阱” ,甚至“或昏夜纵火,焚其庐舍,或俟花稻已成,一夕芟夷之,名曰撇青” 。篁墩文集卷二十一送太学生于君还郓城序 “国初太学生径授京秩,而进士多外 补。凡试礼部,未第者増广,诸生不得入太学,太学之重如此。正统以来,斯例渐塞,由是 科目重而太学轻。假使人皆好修如于君,则世乌敢有轻太学之士者哉。 ”明崔铣撰洹词巻十一“弘治以前,士攻举业,仕则精法律、勤职事。鲜有博览能 文者,间有之,众皆慕说,必得美除。自孝皇在位,朝政有常,优礼文臣,士奋然兴髙者, 模唐诗袭韩文。阁老洛阳刘公恶之,教人看经穷理。弘治末,颇知习左氏史记矣。今日士著 书则自谓周汉,摛词则自任风雅,然皆六朝余习。讲学戒于相袭,各择一义为门戸,敷演令 不可破。甚者崇好佛经、老子,曰精于六经,大抵钓名以致利而已,其行犹夫人,其心之诈 则莫测也”。【参考论著】森正夫明末社会关系秩序变动,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三十周年纪念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