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1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2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3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4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1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关键词: 合同诈骗 司法 认定 对策内容提要: 对于合同诈骗罪客观犯意的认定,以及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合同纠纷、普通诈骗、特殊诈骗的相互交错混杂,不断以来成为困扰司法实际的主要问题。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社会景象一样,它的行为手段和特点具有多样性,行为要素、作案规律和构成要件又有它的内在规定性。处理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处断上的困惑,需求解构明晰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行为的差别,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的本质特征,仔细调查多个方面的详细情形和证据情况,在此根底上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和处断。一、合同诈骗犯罪的现状及其分析(一)合

2、同诈骗犯罪处置情况以广州为例,2003年至2007年,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同意拘捕的合同诈骗嫌疑人904人,其中同意拘捕640人,不(不予)同意拘捕196人。受理移送起诉710人,提起公诉526人。案件数量的受理呈激增趋势,以受理的呈捕案件为例,2004年比2003年上升15.5%,2005年比2004年上升18%,2006年比2005年上升28.8%,2007年比2006年上升31.6%。(二)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1.作案手段隐蔽、多样。(1)常规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多样。包括虚拟建筑、装修工程等工程发包或协作运营,骗取他人定金、预付款、保证金、中介费;冒充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任务

3、人员等主体,骗取被害人广告播放费、节目费,等等。(2)新型作案手段更趋智能化。一是涉外合同诈骗。如利用在信誉证或者付款方式上做手脚,在一些小额贸易中借助网络传播和电子商务手段进展作案。二是利用网络进展合同诈骗。行为人经过互联网发出虚伪信息,虚拟主体资历和合同标的,进而与被害人签署电子合同,骗取财物。2.案件定性和处置难。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由于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等交错混杂,案件侦查过程中变数较大,并且合同诈骗往往与其他犯罪相互浸透,案情复杂,案件埋伏期长,时间跨度大,因此呵斥这类案件取证难、定性难、处置难,案件不捕率不断居高不下。3.危害后果日趋严重。2005

4、年至2007年,广州市检察机关受理涉嫌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共470件602人,涉案金额达3.5亿余元。涉案金额日渐增大,其中100万以上62件,最高达3560万元;多数案件被骗赃款被转移和挥霍一空,难以追回,损失严重;且牵涉的受害面比较广,少的几人,多那么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有些被害人因被骗导致运营无法运转,关门倒闭,有些老年人甚至由于被骗的养老金无法追回而一病不起,有些案件引发被害人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二、合同诈骗犯罪司法认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客观故意难以认定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必需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犯罪的必备要件,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非

5、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志。从司法实际看,非法占有目的难以认定的缘由和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主犯在逃,难以确定在案共犯的客观故意。在这些案件中,无论是以合法的单位为幌子进展诈骗,还是以个人普通共同犯罪方式进展合同诈骗,犯罪嫌疑人均分辩不知晓在逃主犯的合同诈骗行为,本人只是单位的普通任务人员。由于主犯在逃,其他证据缺乏以证明嫌疑人客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最终只能不捕、不诉或撤销案件。2.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混杂,难以界定客观故意。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伪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和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很多一样

6、之处,在客观方面,二者都有欺诈的故意;在客观方面,二者都实施了虚拟现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也会给对方当事人呵斥损失,也有瑕疵履行或履行不能等客观外在特征。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非常近似、差别甚微,难以界定。如何准确划清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之间的界限,是司法实际中经常遇到且非常棘手的问题。3.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混杂,逃匿行为与逃债行为难以界定。普通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很容易区分,但在合同不能履行且行为人逃离时,对于嫌疑人是实施合同诈骗罪中的逃匿行为,还是难以履行合同债务而实施的逃债行为,往往很难确定,从而也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客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这类案件中,被抓获的嫌疑人均分辩其已不具备履约才干

7、,为躲债而在外藏匿,但正在或预备运营其它工程,获利后再归还债务。逃债、逃匿二者一字之差,罪与非罪天壤之别。可见如何界定逃匿行为与逃债行为,也是司法认定中的焦点问题之一。4.被骗资金去向不明,影响客观故意的认定。这类案件表现为犯罪嫌疑人普通不进展本质性消费运营活动,嫌疑人对于资金的流向往往辩称为用于运营工程的前期运营或运作,如谋划公司设立、融通关系破费、融资折扣费用等,并因工程不胜利而钱款无法返还被害人。侦查机关难以或者无法根据嫌疑人提供的线索查找相关证人和搜集相关书证证明该情节,无法判别嫌疑人能否将受害人的资金占为己有,能否具有非法占有受害人钱款的故意。(二)合同诈骗犯罪与普通诈骗、特殊诈骗犯

8、罪的竞合不易处置实际中存在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和普通诈骗罪或其他特殊诈骗犯罪构成要件,如何定罪处分的问题。解析详细案件,发如今定性上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惑。一是合同诈骗和普通诈骗难以区分。普通而言,合同诈骗和普通诈骗的区别显而易见,但在司法认定中,也存有难解之问题。其一是合同诈骗中的“合同如何界定,它影响着与普通诈骗的区分。根据1999年公布的中的定义,“合同是指除“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外,一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卦、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方式包括书面、口头和其他方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能否与中的“合同概念一致,其性质和方式、内涵和外

9、延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分。如利用虚伪旅游效力合同骗取受害人5000元人民币,数额到达诈骗罪规定的起点,但未到达合同诈骗犯罪起点数额,应如何定性? 1利用口头合同作案能否认性为合同诈骗罪?经过劳务合同骗取押金的行为能否认性为合同诈骗?其二是如何了解“利用合同,这一问题影响对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分。在实际中,行为人采取与签署、履行合同有关的其他伪造现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但合同中的内容与诈骗的实现无直接关系,定性为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存有一定的争议。二是合同诈骗与集资诈骗、保险诈骗、贷款诈骗、信誉卡诈骗等金融诈骗难以区分。在司法实际中,嫌疑人虚拟现实,利用投资合同、保险

10、合同或贷款合同诈骗当事人或金融机构的钱财,是利用特定的合同进展诈骗,其行为既符合集资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或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亦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此时就会出现法条的竞合。合同诈骗罪和这类犯罪,是包容型的法条竞合还是交叉型法条竞合,最终终究应如何定性,经常引起争议。三是合同诈骗和诉讼欺诈交错,难以定性。此类案件类型多样,有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骗得货物后进展虚伪诉讼转移货物;有直接设置合同圈套呵斥受害人违约后进展诉讼执行被害人财富;有变造、伪造合同后进展虚伪诉讼骗取法院判决、执行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案件。公安机关普通以合同诈骗罪的定性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但最高检2002年公布的规定:经过法院判

11、决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普通不宜以诈骗犯罪处置。案件起诉至法院后,法院、检察院对该类案件认定有罪还是无罪、定性为合同诈骗还是妨害作证罪等妨害司法犯罪难以构成共识。三、强化和细化合同诈骗犯罪司法处断的对策如何有效处理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诸多难题,完善司法认定?我们以为应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包括根据主客观情况分析判别、从司法操作层面进展规范、强化对证据的搜集、准确把握适用法律,等等。(一)适用司法推定,认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怎样准确判别行为人能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以为,判别合同诈骗行为人能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采用推定的方法。所谓司法推定是指根据两个现实之间的普通联络规律或者“常态联络,当一个

12、现实存在的时候便可以认定另一个现实的存在。 2推定行为人故意内容的存在和犯罪的客观心思是英美法系国家常用的证明方法。虽然我国在刑事立法中未明确规定推定的证明方式,但我国司法解释采用推定方法证明行为人的客观心思形状的景象由来已久,表达在“目的型犯罪和“明知型犯罪的司法认定中。1.根据行为人的行为方式推定其能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以为可以参照最高法公布的和最高法、最高检结合制发的两个司法解释,同时根据第224条规定,对行为人在签署、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骗取他人财物,且呵斥当事人较大损失的,应初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以虚拟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署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

13、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伪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践履行才干,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署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富后逃匿的;(5)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款、货物、预付款或担保财富的,呵斥款物无法返还;(6)运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款、货物、预付款或担保财富进展违法犯罪活动的,呵斥款物无法返还;(7)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富,无正当理由拒不返还的。实际中应根据详细情形,综合分析案件的详细情况来评价和判别。2.注重运用犯罪情景证据推定共犯的非法占有目的。应留意从两个方面来锁定嫌疑人

14、的非法占有目的并参与合同诈骗犯罪现实:(1)搜集犯罪情境证据,调查公司或非法人单位的实践运营情况。情景证据是英美法系证据分类中的根本分类,是指证明犯罪根身手实以外的犯罪环境的证据。情景证据虽然不直接证明犯罪根身手实,但对行为人客观犯意的认定有着重要意义。(2)根据行为人的获利情况判别其能否具有客观犯意。假设行为人在公司或非法人单位中,只获得比较低的月薪收入,普通不能认定具有共同非法占有的故意;假设嫌疑人是按收取款物的比例获得赃款或获得不合理的高薪时,可认定为合同诈骗共犯。3.从嫌疑人被迫偿债务过程中的表现推定其能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从行为人被追债后的表现方式来断定,包括注销运营单位、分开住所

15、的时间、联络方式的有无、有无转移财富等方面。假设行为人在对方当事人不知晓其住所的情况下,恶意注销运营单位或人去楼空逃离运营场所,改换手机等联络方式亦不自动联络对方当事人,转移一切财富,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实施了逃匿行为。(二)从主客观上解析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之差别,明晰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虽然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非常近似,但二者有着质的区别。一是二者的客观形状不同。合同欺诈的客观形状既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故意。而合同诈骗只能限于直接故意,且必需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客观目的内容不同。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是以签署合同为名,以到达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即意图永久地

16、排除对方当事人的财富一切权。合同欺诈行为人虽然具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其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谋取不当或不法利益,但这种利益的获得,行为人是意图经过合同的履行来实现的。三是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合同诈骗行为人在客观上没有根本的履约行为,总是千方百计地逃脱合同义务;即使在有些情况下,行为人履行部分合同义务,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其目的是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而交付更多的财物或便于本人逃匿。 3以上区别仅仅是原那么上的区分,在详细的司法实际中,还应从五个方面加以整体判别。1.调查行为人在签署合同时的履约才干。行为人的履约才干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完全履约才干。行为人因客观缘由呵斥履行不能或

17、只履行部分义务。普通不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属于合同纠纷或合同欺诈行为;但假设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或者部分履行意在诱使对方继续履行,普通应认定为合同诈骗。二是签署合同时完全无履约才干。假设在签署合同后仍无履约才干,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可认定为合同诈骗。但假设签署合同时无履约才干,但事后经过努力具备履约才干,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那么不论合同最后能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可以按合同欺诈处置。三是有部分履约才干。行为人签约后,积极履约,即使最后未完全履行,普通应认定为合同纠纷。但假设一直无履约行为,欺骗对方履约,占有对方财物,普通可认定为合同诈骗。2.调查行为人签署和履行合同的行为。首先

18、调查行为人签署、履行合同的诚意。虽然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都有虚拟现实和隐瞒真相的情况,但二者毕竟不能等同。合同诈骗行为人往往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货源,故意掩盖其根本无履约才干的真相,或者掩盖无诚意履约的意图而签署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签署、履行合同后本人那么根本不履行合同,或者故意制造妨碍,设置圈套破坏合同履行的条件,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其次,调查行为人的实践履行行为。假设行为人在签署合同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伪地履行部分合同义务,无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践才干,普通应以合同诈骗论处。在调查履行行为时,应留意两种情况的认定:一是履行中的合同诈骗,即行为人虽然采取了积极履约行为,但在未履行终

19、了前,假设产生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将对方财物占为己有,那么先前积极履行的行为不能对抗其后占有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仍应对其后行为定性为合同诈骗。二是“拆骗行为,即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多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拆东墙补西墙,边骗边还,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履行行为,应以合同诈骗论处。 43.调查行为人对财物的处置情况。(1)假设行为人将占有的他人财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以非法活动、归还他人债务、挥霍,或者携款逃匿、隐匿财物拒不返还等,该当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2)假设行为人将获得财物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不能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

20、以合同诈骗论处。 5(3)假设行为人将获得的财物没有用于合同履行,而是用于其他合法运营活动,只需在合同有效期内将对方财物返还,应视为民事欺诈。但假设行为人能履行而不履行,也不返还占有的财物,普通可以初步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4.调查行为人事后的态度。行为人事后的态度也是区分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合同纠纷的重要标志。假设行为人获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后,由于不履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呵斥财富损失,事后不情愿承当违约责任,也不采取积极措施补救对方当事人的损失,甚至非法或贱价处置财富、转移财富或逃匿的,可以推定当事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假设行为人自动承当违约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挽救或减少对方当

21、事人损失的,应以民事欺诈行为处置。5.调查行为人不履约的缘由。前述四种详细鉴别方式只是调查行为人的某一方面,而调查行为人不履约的缘由那么是一种综合调查方式,而且是一种从结果追溯缘由的逆向调查法,此一方式应在实际中结合其他四种方式综合运用。假设行为人努力履行合同义务,仅仅由于客观缘由,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并情愿承当责任,普通应以合同纠纷或合同欺诈论。假设行为人不履约主要是本身缘由呵斥,故意不履行也不承当责任,甚至恶意逃避的,普通应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三)准确把握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特殊诈骗、诉讼欺诈间的差别1.正确了解合同诈骗中“合同和“利用合同的含义,准确区分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之别。首先,弄清

22、合同诈骗中合同的适用范围。根据立法渊源和法益维护的对象看,构成合同诈骗中的合同,必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需是一种广义上的经济合同。婚姻、收养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有人身性质的劳动、劳务合同及赠与合同,表达生活行为且不包含消费、运营等市场行为的普通民事合同以及行政合同,均不属于合同诈骗中的“合同,行为人利用上述“合同诈骗的行为应定性为普通诈骗。第二,合同的内容必需经过市场买卖行为获得利益。普通利用生活消费民事合同进展诈骗的行为应定性为普通诈骗,而非合同诈骗。其次,合同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利用合同诈骗,假设行为人虽然与被害人签署了合同,但并非是利用合同进展诈骗,而是虚拟其他现实或隐瞒其他真相获得被害人财物的,应定性为普通诈骗,而非合同诈骗。2.正确了解合同诈骗与其他特殊诈骗的竞合关系,准确定性。我们以为,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是包容竞合关系。假设行为既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也符合后四种罪中某种罪的构成要件时,应按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那么,不能定为合同诈骗,而应定性为后四种罪中的某一罪名;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誉证诈骗罪、信誉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那么是交叉竞合关系。假设行为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和后五种罪中某种罪的构成要件,该当按照重罪优于轻罪的原那么,根据详细情形择一重者适用法条。3.梳理合同诈骗与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