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_第1页
(优质)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_第2页
(优质)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_第3页
(优质)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_第4页
(优质)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文化四种类型中,最基础的是()。 单选题 *A、物态文化B、行为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2.民风民俗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文化()。 单选题 *A、物态文化B、行为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4.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单选题 *A、诗B、书C、礼D、论语5.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单选题 *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单选题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7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是采用的谁的建议()。 单选题 *A、李斯B、董仲舒C、淳于越D、卢生8.刘邦统一汉朝后,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单选题 *A、李斯B、董仲舒C、淳于越D、卢生9.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单选题 *A、血缘B、地缘C、同姓D、同门10.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单选题 *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1.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单选题 *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12.讲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3、() 单选题 *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13.用简单的轮廓来描摹客观事物的形体的是()。 单选题 *A、象形字B、形声字C、会意字D、指事字14.由代表义符的汉字和代表声符的汉字组合而成的字是()。 单选题 *A、象形字B、形声字C、会意字D、指事字15.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单选题 *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16.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单选题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两宋17.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单选题 *A、西周B、战国C、秦朝D、唐朝18.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单选题

4、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D、后天修养与精神19.“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单选题 *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20.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单选题 *A、西汉时期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时期21.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单选题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22.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单选题 *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23.实

5、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单选题 *A、西周B、西汉C、秦代D、唐代24.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并成“黄帝”的是()。 单选题 *A、周文王B、秦王嬴政C、汉武帝D、汉高祖2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是()说的。 单选题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26.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单选题 *A、“友”B、“礼”C、“仁”D、“信”27.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是其首创者。 单选题 *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28.民本思想是()政治观的精华。 单选题 *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29.中国第

6、一次统一度量衡的皇帝是()。 单选题 *A、周文王B、秦始皇C、唐太宗D、武则天30.中国的地势地形()。 单选题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31.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单选题 *A、郑国的礼乐文明B、齐国的礼乐文明C、晋国的礼乐文明D、鲁国的礼乐文明32.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单选题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昭穆制33.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单选题 *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34.中国

7、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B、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C、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D、商人不会审时度势35.()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36.中国文化的进化是(),遗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单选题 *A、直线性B、跳跃性C、渐变性(传承性)D、突变性37.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单选题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38.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中庸”是由周公

8、提出来的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39.中国传统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单选题 *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40.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为()。 单选题 *A、治国B、平天下C、天下大同D、止于至善41.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单选题 *A、仁者,人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D、修身,治国,平天下42.“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单选题 *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43.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

9、仪的()。 单选题 *A、规范性B、调和性C、等级性D、延续性44.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以前,主要表现在( )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单选题 *A、周 思想B、魏晋 思想C、唐 疆域D、汉 疆域45.()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单选题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46.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中国文化的() 。 单选题 *A、黄金时代B、轴心时代C、朝阳时代D、没落时代47.孔子聚众讲学的地方,被称为()。 单选题 *A、梨园B、杏坛C、桃园48.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单选题 *A、“仁政”的思想B、“民本

10、”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49. 以下哪一条和长城无关?() 单选题 *A、宗法制度B、秦始皇C、胡服骑射D、丝绸之路50.下列关于“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五行主要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B、它最多只是一种哲学范畴,而没有逻辑强制性C、五行说产生于宋代,是构造理学的主要思维工具D、五行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广义的文化的包括哪几种类型()。 *A、物态文化B、行为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2.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A、地域性B、时代性C、继承性D、民族性3.下列属于五经的有()。 *A、诗B、书C、礼D、论语4

11、.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B、水利的兴修C、运河的开凿D、沙漠的治理5.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上帝B、祖先神C、超自然神D、天地6.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的相同处有()。 *A、都是是由统治阶级和上层文人创造的B、都来源于原始文化C、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D、都是以文字典籍为传播媒体7.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A、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B、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C、第二阶梯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D、 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8.中国文化就是在统一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其形成原因()。 *A、有着共同的文化源B、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互相促进C、汉族文化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D、我国境内有56个民族9.属于“儒学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或地区有()。 *A、韩国B、日本C、印度D、美国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 *A、宫廷礼仪B、民间文学C、皮影D、宗庙音乐11.下列属于“五经”的有()。 *A、诗B、礼C、书D、乐E、左传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下层文化的是()。 *A、话本B、民间文学C、皮影D、宗庙音乐1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过程中,很多典籍都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