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_第1页
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_第2页
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_第3页
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_第4页
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据中心双活技术方案选型规划 谈到双活就必须要从IT业务连续性管理这个话题谈起。只有从根上我们知道这个需求以及技术方案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我们才能够彻底搞清楚,用户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技术解决方案的走向。为了保证IT系统对业务支撑的连续性,在HA高可靠方案的基础上,生长出来了DR的概念。即如果由于某些不可抗力原因,如火灾、地震、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或其他原因,导致单数据中心整个出现问题,如何能够保证IT能够继续有效运行。在这个概念下提出了RTO以及RPO的概念。所谓的双活方案就是在这样的概念下生长出来的。即如果RTO和RPO都双双等于零,那就是所谓的双活方案。针对应用服务器

2、场景,由于Load balance解决方案(这里又分为有状态和无状态两种)已经非常成熟了。因此一直以来应用服务的双活方方面面的都问题不大( 老旧应用改造除外 )。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是数据库层面上的双活问题。目前针对数据库双活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原生数据库双活(多活)方案以及传统数据库的双活方案。1.原生数据库双活(多活)方案目前新型的分布式NewSQL数据库,在系统设计方面就充分考虑到了双活/多活的需求。因此原生满足。目前对于这类数据库典型的实现方式有两种:方法1:在数据库底层建立统一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库实例写下来的数据同时写多副本。这些副本可以分布在多个数据中心上

3、。在数据库实例端,可以做多个集群多实例方案,或者也可以做快速服务切换方案。因此任何一个数据中心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以下是一个例子:方法2:在数据库底层建立统一的KV数据库集群(目前用RockDB的居多)来解决数据文件跨节点,跨数据中心存储的问题,并通过Raft机制来实现数据同步和跨数据中心切换。数据库实例层的设计方式和方法1类似。这里典型方案如TiDB。综上所述的两种方法来看,其实原生的数据库双活解决方案也没有太多神秘,基本的解题思路依然是在分布式存储层来解决问题。只是实现的技术路径不同而已。2. 传统数据库的双活方案这里讲的传统数据库如Oracle, DB2,Informix等。由于这些数

4、据库本身并没有在原生状态下考虑双活问题。因此双活方案都是在原生体系外面通过附加解决方案来构建的。这类解决方案基本上也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多块部署在不同数据中心上的数据盘(数据块)逻辑上merge成一个。从接替思路上基本上有两种:方法1:通过存储设备层实现。如EMC的vplex解决方案,IBM的SVC解决方案,IBM的HyperSwap解决方案,浪潮存储双活方案等。都是通过存储层来实现的。方法2: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例如题主在问题里讲到的GPFS解决方案,就是属于这一类。通过GP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Failure Group功能,将另一份双活数据同步地写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去。以上是对

5、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双活方案的技术总结。双活方案的优缺点先来谈谈优点:数据中心切换时间短:这个优点是必然的,虽然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完全的RTO=0,但是基本上可以控制在秒级。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无论是在银行、证券。还是在社保、公安户政、交警、这个级别的可靠性保证妥妥地没问题。数据中心故障切换自动化:自动化切换是切换时间短的技术性保证。没有自动化切换是不可能做到这么短的切换时间的。再来谈谈缺点:建设代价高:为了保证RTO和RPO同时为0,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1、是两个数据中心的距离必须要短,最好在5公里以内。否则的话数据在两个数据中心间的同步会拖慢整合业务系统。让用户感知下降,这个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2、网络链路要求高:网络链路延迟必须要低,并且不能有网络抖动现象。最好是有单独独立的光纤。3、建设费用高:即使是只有上述两点要求,这个建设的费用也是相当不低了。运维代价高:如果从应用系统级别就要实现双活的话,那么就设计到应用服务器集群双活、数据库双活、网络双活的多个方案集成。这个集成的复杂度,光想想看心里基本上就有点数了。因此对运维团队的考验是相当大的。最后的建议:双活虽好,适不适合每个客户的场景,这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