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通信方案详细_第1页
电话通信方案详细_第2页
电话通信方案详细_第3页
电话通信方案详细_第4页
电话通信方案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弱电工程-电话通信PAGE 38弱电工程电话通信系统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61621386 第一章 现代通信技术 PAGEREF _Toc61621386 h 3 HYPERLINK l _Toc61621387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 PAGEREF _Toc61621387 h 5 HYPERLINK l _Toc61621388 2.1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PAGEREF _Toc61621388 h 5 HYPERLINK l _Toc61621389 2.2 软交换组网急需解决的问题 PAGEREF _Toc61621389 h 8 HYP

2、ERLINK l _Toc61621390 2.3 使用软交换的策略和建议 PAGEREF _Toc61621390 h 11 HYPERLINK l _Toc61621391 第三章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开设的固定通信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1 h 15 HYPERLINK l _Toc61621392 3.1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2 h 15 HYPERLINK l _Toc61621393 3.2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3 h 15 HYPERLINK l _Toc61621394 3.3 固

3、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4 h 16 HYPERLINK l _Toc61621395 3.4 IP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5 h 17 HYPERLINK l _Toc61621396 3.5 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6 h 17 HYPERLINK l _Toc61621397 第四章 中国联通及其开展的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7 h 19 HYPERLINK l _Toc61621398 4.1 中国联通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61621398 h 19 HYPE

4、RLINK l _Toc61621399 4.2 联通目前开展的固定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399 h 19 HYPERLINK l _Toc61621400 4.2.1 集中用户小交换机(CENTREX) PAGEREF _Toc61621400 h 19 HYPERLINK l _Toc61621401 4.2.2 程控新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01 h 20 HYPERLINK l _Toc61621402 4.2.3 用户中继线 PAGEREF _Toc61621402 h 20 HYPERLINK l _Toc61621403 4.2.4 IP国

5、际、国内长途直拨业务(IPIDD/DDD) PAGEREF _Toc61621403 h 20 HYPERLINK l _Toc61621404 4.2.5 201卡电话 PAGEREF _Toc61621404 h 20 HYPERLINK l _Toc61621405 4.2.6 公用电话 PAGEREF _Toc61621405 h 20 HYPERLINK l _Toc61621406 4.2.7 IP电话语音专线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06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07 4.2.8 193长途电话语音专线业务 PAGEREF _Toc6

6、1621407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08 4.2.9 AT米/FR和DDN数据电路租线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08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09 4.2.10 商务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09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10 4.2.11 移动载体公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0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11 4.2.12 IP公话超市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1 h 21 HYPERLINK l

7、_Toc61621412 4.2.13 电视会议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2 h 21 HYPERLINK l _Toc61621413 4.2.14 可视电话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3 h 22 HYPERLINK l _Toc61621414 4.2.15 电话会议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4 h 22 HYPERLINK l _Toc61621415 4.2.16 移动通讯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15 h 22 HYPERLINK l _Toc61621416 4.2.17 网络元素出租业务 PAGEREF _To

8、c61621416 h 22 HYPERLINK l _Toc61621417 4.3 联通市话网 PAGEREF _Toc61621417 h 22 HYPERLINK l _Toc61621418 4.4 联通各项业务资费标准 PAGEREF _Toc61621418 h 23 HYPERLINK l _Toc61621419 4.5 联通公司的优势 PAGEREF _Toc61621419 h 27 HYPERLINK l _Toc61621420 4.5.1 各电信运营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61621420 h 27 HYPERLINK l _Toc616214

9、21 4.5.2 联通公司相比其它电信运营商的优势 PAGEREF _Toc61621421 h 28 HYPERLINK l _Toc61621422 第五章 计费方式 PAGEREF _Toc61621422 h 30 HYPERLINK l _Toc61621423 5.1 复式计次计费方式 PAGEREF _Toc61621423 h 30 HYPERLINK l _Toc61621424 5.2 详细话单方式 PAGEREF _Toc61621424 h 30 HYPERLINK l _Toc61621425 第六章 CENTREX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25 h

10、31 HYPERLINK l _Toc61621426 6.1 CENTREX业务简介 PAGEREF _Toc61621426 h 31 HYPERLINK l _Toc61621427 6.2 CENTREX用户新业务 PAGEREF _Toc61621427 h 31 HYPERLINK l _Toc61621428 6.3 CENTREX的优势 PAGEREF _Toc61621428 h 32 HYPERLINK l _Toc61621429 第七章 具体实施方案 PAGEREF _Toc61621429 h 34 HYPERLINK l _Toc61621430 7.1 系统概述

11、PAGEREF _Toc61621430 h 34 HYPERLINK l _Toc61621431 7.2 客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61621431 h 35 HYPERLINK l _Toc61621432 7.3 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61621432 h 35 HYPERLINK l _Toc61621433 7.3.1 商用通信系统 PAGEREF _Toc61621433 h 35 HYPERLINK l _Toc61621434 7.3.2 多媒体公话系统 PAGEREF _Toc61621434 h 36 HYPERLINK l _Toc6162143

12、5 7.3.3 移动通信系统 PAGEREF _Toc61621435 h 36 HYPERLINK l _Toc61621436 7.3.4 内部专用通信系统 PAGEREF _Toc61621436 h 37 HYPERLINK l _Toc61621437 7.4 方案的可行性 PAGEREF _Toc61621437 h 37第一章 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社会对通信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电信技术及业务在20世纪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由其是IP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电信业务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IP技术与电信日益紧密的结合,给电信业务带来了全新的市场环境和

13、业务经营模式,正在形成对通信产业及电信服务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在新世纪之初,这一变革具体地体现为电信业走向以IP技术为媒介的全方位融合的趋势不断加速.技术的进步为电信业的融合与相互渗透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众多可能性.而电信用户对于集语音、图像和数据为一体的高品质、低价格综合电信服务的追求则是电信融合的强大驱动力.电信服务运营商则通过业务支撑技术与业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分离及灵活组合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降低新技术引入的代价和“壁垒”,从而大规模地丰富电信业务的种类和覆盖范围,最终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网络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人类社会正明显地向网络社

14、会演变.我们目前拥有各种各样的通信网,如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等等.现有各种通信网在技术上过于个性化,即为了保证实时通信,电信网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因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传输资源;为了适应非实时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导致不能有效支持实时通信的要求;为了适应电视点对面的广播性质,电视网采用了单向传输技术,不利于实现双向通信.这样,不同通信网的技术体制不一样,妨碍了通信资源的共享.因此下一代的通信网络将实现技术的兼容、融合和集成,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通信技术是电报和电话,它们分别属于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是在通信双方间建立一条固定的通信电路,

15、经过百年的发展,它从最初的人工转接、模拟交换,直至今日的数字交换,并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通信流程、通信信令、Qos保证技术,使其应用达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水平.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两个用户之间的电路的带宽是固定的,这一方面保证通信网能够为用户提供保证实时通信服务质量的业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带宽资源的浪费.据统计,实际通话中带宽利用率一般不会超过40% .报文交换技术是以整个报文为完整的单元传送,使用中报文长度的差异导致了传送时延的变化较大,因而限制了其使用.但其提出的一些概念却被移植到分线交换技术中.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就是流量分布极不均衡,单一数据通信终端发送数据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突发信息

16、,而平时则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文件传输时的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的比值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且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接口的类型繁杂,速率差别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网传输数据,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是电路交换网的带宽平时被闲置,而且电路交换网提供的接口在种类和速率上都很有限,不能满足尽可能多的种类的数据终端的接入.分组交换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提出的.完整的数据可以分装在长度有限、结构一致的分组中透明地传输.在每个分组的头部加入地址、序号、校验码等以保证每个分组内封装的数据能够无差错的、按正常的顺序传送.数据在传输中,通过分组头部中的地址信息,选择合适的链路从一个节点传到下一个

17、节点,直至到达终点.在每个节点处根据网络状况可以有选择地存储,以保证数据不丢失.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无差错传送,但对时效没有很高要求的特性.同时,也可以将不同通信会话的数据放在同一链路中同时传送,大大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2.1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目前的软交换组网技术虽然与人们期望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它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相比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或长处.发展软交换技术有许多优越性,例如软交换真正实现了分层的网络结构,保证了高可靠性、灵活的组网方式,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新业务提供手段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集中智能的网络管理体系、灵活的接入方

18、式、更多的新业务提供手段和更短的业务提供周期、终端的个性化和智能化.1.软交换组网灵活的接入方式 自从我国的电信业由原来的中国电信独家经营变为现在的5+1格局后,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各运营商不再象以前盲目地进行投资,而是经过实际的研究和调查之后,根据本公司的发展方向而进行投资.而IP电话在中国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一些运营商已经对IP电话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H.323 IP电话不会替换传统的电路交换网,但是H.323 IP电话可以作为传统长途电路交换网的补充手段,向特定的用户群提供业务质量稍差但价格便宜的服务.对于业务质量要求高的高端用户,还是需要电路交换网向用户提供业务. 对于运营商,软交

19、换或NGN的诱惑力,并不是长途IP电话的价格便宜,而是利用软交换特有的技术向用户的住宅、办公室放一根五类线,就可以提供话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业务这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不是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向用户提供话音服务,向用户的住宅或办公室放一对铜线,为用户提供数据或因为要上网又要向用户的住宅或办公室放网线,这对于用户来讲,是很难接受的.软交换对于新的运营商或没有本地网的运营商在与传统电信运营商发展新用户的竞争中,能够向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就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 2.新的业务提供方式 传统电话网的业务主要有两种:交换机提供的基本业务、补充业务、智能业务和智能网提供的智能网业务.采用软交换的组网技术之后,有了

20、更多的业务提供方式和更多的业务,并且提供业务的周期也相应地缩短.(1)软交换提供的业务软交换继承了PSTN/ISDN原有电信网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可以实现电话业务、传真业务、号码识别类补充业务、呼叫提供类补充业务、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多方通信类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等,还可以与网络的其他实体结合提供新的业务.(2)与Internet结合提供的业务 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管理 用户上网登录到一个Web服务器,对用户的各种业务进行设置,然后Web服务器再把设置好的业务装载到应用服务器或软交换.例如,用户通过上网配置各种呼叫前转数据,配置呼叫筛选(可有选择地接听和拒绝呼叫),根据来电配置铃声,当

21、被叫用户注册了多个接续号码时可配置接续的方式和次序等.多媒体业务网络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话音业务,还可以提供各种类型媒体的业务.例如多媒体视频业务,通过文本在不同用户间在线聊天的即时消息业务,主动向对方推送Web页面,实现同址浏览的PUSH业务,通过白板、文件传送、剪贴板共享和在线游戏等手段实现跨地域的协同工作业务等. (3)应用服务器提供的业务传统的电话交换网提供的智能网业务是在业务交换点检出触发点之后,在业务控制点(SCP)的控制下执行业务逻辑.由于信令网关实现了软交换与No.7信令网的互通,软交换可以访问No.7信令网中的SCP,因此在软交换也可以触发智能网中定义的业务.如果这些智能网业务

22、定义在应用服务器,也是这些业务提供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智能网业务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智能网业务的业务规程是在No.7信令网的米TP/SCCP上传送,而这种业务的应用规程是基于IP的传送层传送的.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例如对不同来电方提供不同个性化问候的个性化问候业务、对来电基于TOD(Ti米e Of Day)、DOW(Day Of Week)进行屏蔽的屏蔽业务等.(4)第三方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的组网体系架构中,在业务应用层面包含应用服务器和第三方服务器.也就是说,未来的业务可以由电信运营商在应用服务器提供,也可以由认证的第三方在第三方服务器来提供.具体的实现方式是电信运营商向

23、第三方的应用服务器提供一种应用编程接口(API),第三方服务器使用API完成业务的实现.其中API是屏蔽了具体的网络资源(例如SIP,INAP,米AP等)而抽象出的一种接口,它包括呼叫控制、用户交互、移动性、终端能力、计费等,Parlay就是其中的一种API.API与网络资源的映射由API网关实现,它可以由应用服务器完成,也可以由独立的API网关完成.提供业务的第三方可以不再关心复杂的网络资源,而是利用较为高级API接口来实现业务逻辑,可以快速灵活地完成各种新业务的生成和控制,而加载新业务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很小,不象传统交换机的升级那么复杂,而电信运营商也勿需再要运营网络和维护业务. 上面只是侧

24、重介绍了业务在实现时的某种方式,事实上某种具体业务的实现可能采用这种方式提供,也可能采用另一种方式实现,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3.终端的多功能 在软交换体系中,用户终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电路交换网中的终端是普通的模拟电话机,最基本的业务就是拨打接听电话,如果增加新的业务就需要用户更换具有新功能的终端,例如向用户提供主叫用户号码显示业务和固定网短消息业务,都需要用户更新终端.而软交换或NGN体系中的终端将是智能终端,它可以是专用的智能终端,也可以是装载在普通电脑上的专用软件即软终端,这样采用软终端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并不需要用户购买新的终端.有些人担心终端的智能化会导致终端脱离运营商的管理和

25、控制,因此未来的终端朝多功能、多媒体方向发展更有前途. 4.终端和用户的移动性软交换组网支持SIP终端,它可以是类似普通电话的硬终端,也可以是装载在电脑上的软终端.特别是软终端,对一些高端用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他们出差外地时,只要带着笔记本电脑接入网络,进行注册认证之后,就可以像在自己的办公室一样使用公司的所有资源,例如电话、上网、信息传送,在电脑上带一个摄像头并装载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2.2 软交换组网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电信运营商对软交换技术都投入较大的热情,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继完成了各自的软交换试验.各运营商对软交换技术投入商用还是持谨慎态度,原

26、因是软交换的商用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本地和长途业务的划分 传统的电路交换网,不管是固定网还是移动网,把本地网内的呼叫称为本地呼叫,按本地电路业务进行计费;经过长途网的呼叫称为长途呼叫,费用要包括本地电路业务的费用和长途电路网的费用.对于IP电话,目前我国有两种类型的IP电话,一种是经本地PSTN接入长途为IP的IP电话,其费用要包括本地PSTN的接入费和长途IP电话费;另一类是没有本地PSTN接入的IP电话, 其费用只包括长途IP电话费.对于软交换的组网,由于目前还没有标准规定未来软交换组网的网络架构,因此软交换组网的网络架构需要尽快确定,特别是软交换的组网采用了IP作为承载网,是否还需要

27、类似PSTN的本地网和长途网的概念,是否需要还是就没有本地和长途的区分(除国际呼叫之外,所有的电话呼叫只有一种费率)都没有确定.这个问题需要电信管制部门和运营商一起来确定.从服务的角度看,用户并不关心网络采用的是何种技术,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使用软交换组网的技术和保证质量的承载网,提供与电路交换网一样服务质量,还是可以把网络按照PSTN一样划为本地网和长途网的.从目前软交换提供的业务分析,还没有哪一种业务可以称为killer业务.因此,在软交换发展的初期,基本话音还是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长途业务是获得利润的重中之重.2.移动性目前,接入网络的终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电话机通过接入网关或用户

28、网关接入到网络,这种用户的用户线接口是网关提供的Z口;另一类是智能终端(例如SIP终端、H.323终端),它可以直接接入网络,这种用户的用户线接口是以太网口.如果将来的计费都是基于用户口,即类似PSTN的计费,用户线接口与用户捆绑进行计费,这种方式实现简单,但是不安全,可能出现偷打盗打电话的现象,此外作为未来的网络,也不能够提供用户的移动性.软交换组网支持SIP终端用户的移动性,目前的实现方式是SIP终端用户离开自己的归属地游牧(有别于移动网的漫游,移动网的用户在接入网络后仍然可以移动,而固定网的用户在接入网络后就不能移动)到非归属地的网络之后,接入网络进行注册和认证,注册和认证通过后就可以获

29、得网络的服务.但是目前的注册和认证并不经过游牧地的软交换,而是旁路游牧地的软交换,直接从终端到归属地的软交换进行注册和认证,因此呼叫建立的过程中也不经过游牧地的软交换.这种业务的提供方式的缺陷在于,游牧地向用户提供了接入服务和承载服务,但是由于这种缺陷使游牧地的运营商无法向用户归属地的运营商进行结算,得不到其应得的收费.这种移动性业务要得到发展,就应该按照移动网的漫游业务一样,用户接入注册到游牧地的软交换,认证去归属地进行认证,呼叫建立时,呼叫就应该通过游牧地的软交换,这样游牧地的软交换就可以产生CDR,游牧地的计费中心使用CDR进行计费. 3.编号目前,各运营商对软交换技术的使用,只停留在试

30、验和零散地商用,因此采用了与PSTN混合编号的方式,即局号的方式.如果要使用软交换技术组织跨地区、跨省的网络或更大范围的网络,就需要考虑采用类似移动网的编号方式,即网号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从被叫用户号码就可以判断出被叫用户是软交换网的用户,呼叫就直接进入软交换网络,避免呼叫兜圈子. 信息产业部于发布了“YD/T 10882000 IP电话业务的编号”,本标准对于IP电话业务中以下3种情况的编号要求进行了规定: (1)基于IP网络的用户呼叫PSTN/ISDN/移动用户;(2)PSTN/ISDN/移动用户呼叫基于IP网络的用户;(3)PSTN/ISDN/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使用基于IP的网络

31、在呼叫所涉及的用户之间进行连接. 其中,第二项规定了IP用户采用网号的方式.但是这个标准当时并不是为软交换网的用户专门制定的,而且软交换支持的用户种类比较多,业务也非常丰富,将来可能从编号上需要区分开不同种类的用户.因此,软交换的编号是在运营商商用软交换技术商用之前需要信息产业部亟待规定的问题.4.软交换的互联互通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的控制核心,不可能是孤岛式地通过PSTN相互连接起来,而必须实现软交换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软交换之间的互联互通协议主要是会话初始协议(SIP)和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BICC是基于N-ISUP的信令协议,在不影响现有网的接口和端到端业务的情况下,在宽带网

32、上支持窄带ISDN业务,与现有网络和携载语音消息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目前,ITU-T的第11研究组(SG11)研究的BICC CS2支持AT米和IP的承载网,因此BICC从协议、程序的完善性及可用性方面,更安全、更可靠,更适合大的电信网络.对于基于SIP的呼叫控制,虽然IETF也已经提出了一系列SIP的标准,例如RFC3261(代替了RFC2543),RFC3262,RFC3263,RFC3261,RFC3265,RFC2976等,但没有一个RFC是专门用于软交换之间的SIP的呼叫控制标准. SIP在软交换控制的网络中还是得到了很快的应用,甚至有人认为将来软交换之间采用的控制协议就是SIP.软

33、交换发展的初期,出于能够提供相对于电路中继价格便宜的长途中继,使用了软交换控制IP分组电路代替电路交换网的长途中继.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软交换的诱惑力,并不是长途IP电话的价格便宜,而是利用软交换特有的技术,能够向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多媒体业务是未来软交换能够提供的具有竞争力的业务,而SIP终端就是提供多媒体业务的一种终端,因此软交换要支持SIP终端,就需要支持SIP协议.如果软交换之间采用BICC,那么软交换网在支持传统的语音业务时,软交换就使用BICC,支持SIP终端的多媒体业务时就使用SIP.这样在软交换控制的网络中就会同时有两张网:BICC和SIP.对于运营商而言,要同时管理维护性质不同

34、的两张网非常困难,也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而采用一种核心控制协议应该是不错的选择,那就是SIP.虽然SIP更可能是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SIP并不是专门用于呼叫控制,而且增加业务,都可能需要对SIP进行扩展,因此SIP的标准化还任重道远.目前中国联通的软交换试验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联通软交换试验的七个厂家已实现了基本业务和软交换之间的互联互通. 5. 视频业务和终端目前,提供视频业务的终端主要有两类终端:SIP终端和H.323终端.SIP终端就是采用SIP协议的终端,它应该是未来的一种终端.H.323终端所以成为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视频终端,原因是现在的视频终端种类比较少,因此在制定软交

35、换的规范时就要求软交换支持H.323终端.为了支持H.323终端,软交换就需要支持H.323协议体系,为了支持一种终端,需要软交换额外的开销.此外,H.323协议体系采用TCP传送应用层协议,而TCP这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对传送长消息的弱点是不如UDP灵活.所以,将来制定标准最好只要求软交换只支持SIP视频终端,简化软交换的协议族. 呼叫连接时,为了确定业务类型,例如,确定是普通话音连接还是视频连接,作为计费的一种考虑,软交换需要打开SIP协议中封装的会话数据描述(SDP),但是有些厂家并不支持这种功能.此外用户对视频业务可能有许多要求,例如用户需要时同时传送音频和视频,不需要视频时只传送音频,目

36、前从软交换和终端还都不能实现,视频业务标准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2.3 使用软交换的策略和建议软交换技术较PSTN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使用软交换技术代替电路交换网还不现实,谈论网络的演进或融合还为时过早.但是软交换的组网技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又有其独特或可以利用的一面. 1. C5业务 虽然软交换提供的C5业务,目前还达不到电信级的水平,特别是业务的接入安全控制方面,但是基本的业务还是可用的,而且软交换对没有本地网的运营商或运营商没有覆盖的地区,在与当地已有本地网的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可以利用软交换灵活的接入方式,在争夺新用户或用户第二线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对于没

37、有本地网的运营商,利用软交换可以一并解决用户的话音、上网的业务需求解决方案,争夺普通电话用户.对于企业用户或高端用户,利用软交换组网提供的Web界面,用户可以自助式地定制各种个性化的业务,软交换支持SIP终端,可以解决高端用户游牧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公司办公业务等.对于没有覆盖的地区,运营商急需补网,软交换组网技术通过运营商现有的数据网络可以快速部署业务. 对于运营商而言,在当前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对于新技术一味地等待其技术的成熟,可能就会在等待中丢失市场,如果能够正确地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即使不太成熟的技术只要使用适度,再加正确的引导和设备厂家的沟通,也会在市场的竞争中争得先机.

38、对于新技术也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造成投资的浪费,决策的失误.因此,决策者确实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和技术的发展走向,制定本公司的发展策略. 2. C4业务所谓C4业务,就是提供中继电路的业务.从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试验来看,同一厂家提供的C4业务已基本成熟,可以由软交换控制同一厂家的几个中继网关实现C4业务.从中国联通的试验来看,不同厂家的软交换控制各自的中继网关提供C4业务也基本可用,所需的是进一步对软交换之间互联互通的SIP进行标准化. 3. 网络的组建软交换可能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设备,因此在软交换的组网时,就应考虑软交换的网络与下一代网络的关系.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发展中的

39、新技术,从标准到体系结构都在发展中,它的组网和其标准体系架构应考虑目前软交换不支持的而下一代网络要支持的业务,使软交换的发展与运营商的下一代网络的战略思想一致和同步. 软交换组网时,还应考虑承载网的建设.如果运营商希望软交换组建的网络,是向用户收费而不是免费的网络,那么这个网络就必须要保证QoS,这个网络应该在逻辑上独立于现有的城域网和骨干数据网,也许物理上可以是同一个网络.从安全和IP地址数量方面,这个网络也应该独立于现有的公众网组成一个专网,采用独立编址的方案,这样网络既安全,也可以有足够的地址以供网络发展. 4. 加强对业务应用的研究软交换组网从技术的成熟性上无法与电路交换技术相比,但它

40、的另一优势在于它的业务提供能力.由于其采用的控制与承载、业务分离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接口、协议,因此提供业务更灵活、更方便.特别是它可以向第三方开放API,第三方不需要关心复杂的网络资源,而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和业务的提供,而电信运营商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网络和基本业务的管理维护上,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效益.目前,国内的软交换试验网或商业试验网还没有真正为第三方提供业务应用,即使有也只是厂家利用其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第三方接口提供的业务,并不是真正的第三方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的业务.软交换技术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其提供的业务.运营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地利用软交换的优势,必须要认识到

41、这一点.目前阻碍这种业务发展的原因是API的标准,虽然信产部2003年4月颁布了YD/T 12622003 开放业务接入应用程序接口(PARLAY API)技术要求,但是基于Parlay的API定义的接口太多太复杂,很难得到应用,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议网络与交换组正在根据国际Parlay Group的动向准备制定更简单的Parlay X Web Service技术要求. 本地软交换网络第三章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开设的固定通信业务固定通信是指通信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电缆或光缆等线路固定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的用户间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不可移动性或有限移动性,如普通电话机、IP电话终

42、端、传真机、无绳电话机、联网计算机等电话网和数据网终端设备.固定通信业务在此特指固定电话网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根据我国现行的“电话网编号标准”,全国固定电话网分成若干个“长途编号区”,每个长途编号区为一个本地电话网.固定电话网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或分组交换技术.固定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3.1 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是指通过本地电话网(包括ISDN网)在同一个长途电话编号区范围内提供的电话业务.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

43、、低速数据业务(如固定网短消息业务).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号码显示等补充业务.经过本地电话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本地智能网业务.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本地电话网络设施(包括有线接入设施),所提供的本地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本地电话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是不同运营者的网络.3.2 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是指通过长途电话网(包括ISDN网)、在不同“长途编号”区,即不同的本地电话网之间提供的电话业务.某一本地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内长途字冠和长途区号,呼叫另一个长途编号区本地电话网的用户.固

44、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跨长途编号区的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跨长途编号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跨长途编号区的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号码显示等各种补充业务.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跨长途编号区的智能网业务.跨长途编号区的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国内长途电话网络设施,所提供的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一次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经过的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3.3 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是指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地区之间

45、,通过国际电话网络(包括ISDN网)提供的国际电话业务.某一国内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际长途字冠和国家(地区)码,呼叫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话网用户.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跨国家或地区的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跨国家或地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国际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跨国家或地区的智能网业务,如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业务等.跨国家或地区的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利用国际专线提供的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服务属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网络,无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传

46、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提供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提供一次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经过的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3.4 IP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在此特指由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Phone-Phone以及PC-Phone的电话业务,其业务范围包括国内长途IP电话业务和国际长途IP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在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

47、,中间传输段采用IP包方式.IP电话业务包括以下主要业务类型: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国内和国际长途智能网业务.IP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IP电话业务网络,无国际或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运营商不得建设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必须租用有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国际或国内传输设施.所提供的IP电话业务类型可以是部分或全部.提供国际IP长途电话业务,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提供一次IP电话业务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同一个运营者的网络,也可以由不同运营者的网络共同完成.3.5 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国际通信设施是指用于实现国际通信业务所需的

48、地面传输网络和网络元素.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出售国际通信设施的业务.国际通信设施主要包括:国际陆缆、国际海缆、陆地入境站,海缆登陆站、国际地面传输通道、国际卫星地球站、国际传输通道的国内延伸段,以及国际通信网络带宽、光通信波长、电缆、光纤、光缆等国际通信传输设施.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设上述国际通信设施的部分或全部物理资源和功能资源,并可以开展相应的出租、出售经营活动.第四章 中国联通及其开展的业务4.1 中国联通公司简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是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 中国

49、联通成立六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网络规模在扩大,业务范围在扩大,用户群体在扩大,企业的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在全国设立了近200家分公司和若干个子公司,中国联通成为国内唯一的综合电信业务运营商. 中国联通分公司于成立,经过六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联通业务最综合的城市,创造了中国联通的多项第一.它的经营范围包括:移动通信业务(含GS米和CD米A)、国际长途业务、长途电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含IP电话)、国际互联网、无线寻呼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4.2 联通目前开展的固定电话业务4.2.1 集中用户小交换机(CENTREX)集中用户小交换机(CENTREX), 即虚拟用户

50、交换机.实质上就是将市话交换机的部分用户(包括ISDN用户)定义为一个基本的用户群,该用户群的用户不仅拥有普通用户和ISDN用户的所有功能,且还拥有用户小交换机的所有功能,同时还具有普通市话和小交换机所不具有的一些特殊功能.因此它实际上是毋须购买小交换机的超强小交换机,特别适合企业用户使用.虚拟用户交换机提供的功能有:群内呼叫、群外呼叫、发话筛选、话务员坐席、闭合用户群、来话转接、同组代答、指定代答、呼叫前转.联通公司能够提供覆盖市市区、塘沽及滨海地区、蓟县及武清开发区等部分郊县地区的虚拟交换功能.4.2.2 程控新业务程控新业务是在程控交换机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电话新功能.它可使客户对电话的使

51、用更加灵活方便.联通公司可为客户提供的程控新业务包括: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出限制、免打扰服务、闹钟服务、呼叫等待、三方通话、主叫号码显示、缺席用户服务、无条件呼叫前转、遇忙呼叫前转、无应答呼叫前转.4.2.3 用户中继线连接用户交换机、集团电话、无线寻呼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与本地交换机的电话线路称为用户中继线.用户中继线分为模拟中继线与数字中继线两类.中继线业务是针对企业大客户对外联络量身定做的,客户可以申请多部电话作为服务电话,但只对外公布一个号码,当大量咨询或业务电话呼入时,系统会自动选择多个服务电话座席中空闲的一个进行接续.4.2.4 IP国际、国内长途直拨业务(IPIDD/DDD)

52、IP长途直拨业务是联通公司整合普通电话业务和IP电话业务开发出的一种新的业务类型.它省去您使用IP电话卡时输入卡号、密码等繁琐工作,您可以在接入联通本地网后直接拨打国际、国内IP长途电话.4.2.5 201卡电话联通201卡电话是联通公司在各大、中院校和大、中企事业单位安装的实行密码识别自动收取电话费的电话.用户可在联通公司任何一部固定电话上进行呼叫本地或长途电话,并把费用记在用户帐号上.4.2.6 公用电话联通公用电话业务是面向社会开办的一项市话业务.代办户可与联通公司签定公话服务合同,经营公话业务,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可使代办户得到收益.联通公用电话采用普通电话机加计费器的方式,有人值守.

53、4.2.7 IP电话语音专线业务IP电话语音专线业务是依托于联通IP网,针对企业、集团用户推出的一项用户注册使用联通IP电话的业务.4.2.8 193长途电话语音专线业务193长途电话语音专线业务是依托于联通长途网,针对企业、集团用户推出的一项用户注册使用193长途电话业务的业务.4.2.9 AT米/FR和DDN数据电路租线业务AT米/FR和DDN电路租线业务是依托联通AT米网,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图象和视频传输服务,以及AT米端口出租的的业务.4.2.10 商务电话业务商务电话是依托于联通IP网、长途网和CD米A网,推出的用于企、事业单位使用联通IP电话和193长途电话业务的办公公用电话.

54、4.2.11 移动载体公话业务移动载体公话是依托于联通IP网、长途网和GS米网,推出的用于企、事业单位使用联通IP电话和193长途电话业务的公用电话.4.2.12 IP公话超市业务IP公话超市是依托于联通IP网、接入网或GS米网(CD米A网),建设的IP电话集中消费场所,为用户提供联通IP电话直通业务.4.2.13 电视会议业务电视会议是依托于联通会议电视网,把我国境内两地或多个地点的电视会议终端连接起来,以可视方式召开会议,能够实时进行话音、图像和数据的双向通信的业务.4.2.14 可视电话业务可视电话业务是依托于联通会议电视网,把我国境内两地或多个地点的可视电话终端连接起来,以可视方式进行

55、长途通信,能够实时进行话音、图像和数据的双向通信的业务.4.2.15 电话会议业务会议电话业务是依托于联通VOIP网,把我国境内两点以上的多点电话终端连接起来,实现多点间实时双向话音通信的业务.4.2.16 移动通讯业务联通公司提供GS米及CD米A两种电路域网络层上的语音通话及其增值业务.4.2.17 网络元素出租业务网络元素出租即联通公司将自有产权或有支配权的通信管道(含子管)、通信杆路和光缆、电缆线路等资源对外租用.4.3 联通市话网中国联通市话网是我国第二个公众市话网.联通分公司于1998年8月在全国率先开通市话业务,向社会提供服务.联通公司本着高度服务于用户的原则,在网络设计和电信营销

56、上引入了市场的概念,从服务和竞争的角度考虑建设和运营,以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给本地电话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最终使社会和用户受益.从1996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工程建设以及两次网络扩容,联通市话网已具备一定规模.目前,网络容量15万,网上用户近10万.联通市话网是一个基于现代电信技术、面向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商业集团用户),核心网络分组化、业务控制分离化、接入技术多样化的综合业务网络.针对大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信息等综合业务接入.以先进技术、多样业务、特色服务、优惠价格迅速占领市场. 4.4 联通各项业务资费标准1、市话业务普通市话:收费项目项目适用范围标准资费联通资费新装工

57、料费、手续费全市205元205元业务变更移机150元150元过户10元10元停机保号5元/月5元/月(一次性收三个月)手续费5元/次5元/次月租费住宅电话汉沽、大港、武清、四县18元/月在标准资费的基础上优惠10%市内六区、新四区、塘沽25元/月办公电话全市35元/月通话费营业区内全市前三分钟0.22元,以后每分钟0.11元营业区间0.30元/分钟本地移动电话0.20元/分钟上网0.02元/分钟0.02元/分钟21650.20元/3分钟0.20元/3分钟110、119、120、12200功能费闹钟服务(一次性服务) 全市2元/月2元/月呼出限制6元/月6元/月免打扰服务2元/月2元/月改号通知

58、音10元/月10元/月免费功能(收业务变更手续费):缩位拨号、呼叫等待、无应答呼叫前转、无条件呼叫前转、热线服务、三方电话、遇忙呼叫前转、缺席用户服务、主叫号码显示 中继线项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一次性费用工料费、手续费205元月租费模拟中继90元/月数字中继用于放开经营电信业务的2700元/月用于互联网服务的1800元/月通话费营业区内、营业区间、上网见普通市话资费本地移动电话2165110、119、120、122 201电话项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一次性费用工料费50元/部月使用费月租费0市话费营业区内0.24元/3分钟营业区间0.48元/分钟本地移动电话0.32元/分钟110、119、120、1

59、220普通长途国内、国际、港、澳、台按原标准执行 公用电话项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一次性费用工料费、手续费205元计价器730元月使用费月租费0市话费营业区内前3分钟0.40元,以后每分钟0.20元营业区间0.45元/分钟本地移动电话0.30元/分钟110、119、120、1220普通长途国内7:0024:000.80元/分钟0:007:000.40元/分钟国际8.20元/分钟港、澳、台2.20元/分钟2、长途业务 标准项目通话费标准时段优惠时段 每日7:00至20:00每日22:00至次日7:00每日20:00至22:00、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7:00至20:00国内0.06元/6秒0.03元/6

60、秒0.04元/6秒国际15国0.72元/6秒0.38元/6秒0.72元/6秒其他国家0.72元/6秒港澳台0.18元/6秒0.15元/6秒0.18元/6秒国际电话优惠15国是指: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德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其他国家暂不优惠.注:不足6秒按6秒计.3、17910 IP业务呼叫目的地联通标准国内0.30元/分钟美国、加拿大2.60元/分钟其他国家和地区3.60元/分钟港、澳、台1.5元/分钟注: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计.4、17911 IP业务呼叫目的地联通标准国内0.30元/分钟港、澳、台1.50元/分钟印度、巴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