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021作文5篇_第1页
中学生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021作文5篇_第2页
中学生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021作文5篇_第3页
中学生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021作文5篇_第4页
中学生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021作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 作文 5 篇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1最近读了两本关于苏东坡的书。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一本是知中系列的 幸会 ! 苏东坡 。 两本书各有所长, 都很精彩。 苏东坡传 是很早就读过的, 还曾作为果先生的睡前讲书内容给他讲过,只是他那时年纪尚小, 只对神奇道士吴复古念念不忘。 知中系列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胜在考据多而详实,博引各家之言,以及图画精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文是用英文写的,旨在向西方人介绍苏东坡,内容完整详实,波澜壮阔,道尽苏东坡丰盛肆意的人生。苏东坡的标签很多, 经历也广为世人所知, 诗词书画更是流传千年, 影响深远。 未读此书时, 苏东坡在你心中是诗人, 有“大江东去”、

2、“月出东山”, 也有“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还有“寂寞沙洲冷”;是政治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岭南 ; 是美食家, 爱吃荔枝和猪肉。读完此书,苏东坡在你心中成为一个丰满而有血肉的人年少意气风发,为官造福一方,居高位呼朋引伴书画诗酒,被贬谪盖屋种田煮食酿酒,依然呼朋引伴书画诗酒。人生的颠沛流离、凄风苦雨,不过“一蓑烟雨”,一回头竞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政治生涯大起大落, 与王安石变法息息相关。 书中用详尽笔墨介绍了北宋王安石变法, 感觉林语堂对王安石的痛恨和厌恶堪比苏轼。 王安石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对苏东坡的人生产了巨大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导致苏东坡受到政治迫害, 但这决非一人之因。 书中

3、诸多细节把王安石塑造成了一个行迹卑劣之人, 感觉有失偏颇。 王安石变法在当时虽无合适的实施条件, 但也不失为一次对政治积弊积极而务实的抗争。 我猜大概是因为国家资本主义在林语堂时代的西方被广为诟病的原因所至。安稳的生活和苏东坡没啥缘分。 他的人生危机从“乌台诗案”开始, 从庙堂重臣到阶下囚, 最后被贬黄州, 在“东坡”耕种养活家人,安贫乐道,陶然自得,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 、 定风波 。当他写下“此去真为田舍翁”,准备安居之时,又被朝廷重用,扶摇直上几乎位极人臣, 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 苏东坡因为刚直敢言,厌恶政治斗争而几度外任,过了几年比较闲适的生活。 60 岁时遭遇晚年流放,从此

4、一贬再贬,到了大宋版图的最南端。就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却有豪迈悠然的心境,有像浮生六记里那样欣喜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有对妻子、兄弟、朋友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还有瑜伽、 炼丹的养生秘术,有重“意”而轻“形”的书画艺术。夜游赤壁、夜游承天寺,烤羊蝎子,酿桂花酒,静坐闻檀香,光着脊梁在山寺午睡,席地而坐听农夫讲鬼故事,食阳光止饿,乡野采药,头顶大西瓜在田地边唱边走,为制墨差点儿把房子烧掉。与秀才和酿酒老妇比邻而居,盖屋掘井,栽花种树,不一而足。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都可见诗人宁静欣悦的心境。世人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旷世才华,因为他的豁达胸襟,因为他的浩然正气。我喜欢苏东坡,因为他有趣的灵魂。“苏

5、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2看完以后, 感觉跟以前看的林语堂的大家文笔不太一样,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生硬,好多地方语句不太通顺,连南岳华山这种低级错误都会出现了,比如,“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感觉好

6、像是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严重影响阅读体验。还有,个人以为叫传记之名,应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最好不要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 以主观色彩选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容易误导读者。作者对王安石似乎怀有某种偏见, 对他的大段描写有失偏颇。 把王安石描写成了大肆打击异己, 不择手段的政客。 我觉得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都为公心,有理想,只是政见不同,德行操守毫无瑕疵,毋庸置疑。贬低一个来突出另一个有失偏颇。任何一个作家要为苏东坡这么一个大众熟知的文人做传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被贬杭州开始, 作者渐渐的剖析了苏东坡的诗书画,这一段个人很喜欢。每到一个地方总能率性而为, 找到自得其乐的方式

7、, 不怨天尤人,积极融入其中, 真是天生的乐天派。 疏通河道, 建造苏堤, 改造西湖,酿各种酒,幽默诙谐,赈济灾民,建立医院等等。与退休后的王安石谈诗论道, 对待迫害他的章淳也最终是宽容豁达的态度。与子由之间的兄弟情令人感动。“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这六十四年的一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是被贬谪,就是在

8、被贬谪的路上,湖州,杭州,黄州,海南都留下了他深深地印记,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他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 是无数文人士大夫所崇拜的偶像,真正做到了处庙堂之高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有伟大的人格和品格,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诗词书画建筑水利农耕菜肴瑜伽医药涉猎广泛,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在逆境中不意志消沉,保持一份乐观的天性不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自然洒脱, 没有这份心境, 哪能融儒释道三家

9、思想于一身呢 ?正如作者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眼前一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不羁的形象缓缓的向我走来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3古代文人自幼读四书五经, 学圣人之道, 却读出了多少碌碌无为的呆气之徒和道貌岸然的虚伪之辈,他们是多余的,甚至是可怕的,他们在白白浪费着国家的钱粮和人民的血汗。 苏轼和他们一样, 从小泡在儒家的经典里长大; 苏轼又和他们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他头脑聪颖,活学活用,更重要的是,修齐治平的理念于他,不是敲开富贵之门的砖头, 也不是通往欺世盗名之地的阶梯, 而是真正的

10、信仰与坚持,虽百折而不悔,虽千锤而无憾! 历经风雨,那份心怀天下,一念为民的耿耿赤子之心,令千年之后的我辈热泪盈眶,心暖不已。他在其位一心谋其政,不在其为还要谋其政,徐州抗洪,杭州修堤,密州抗蝗抗旱救弃婴,儋州开荒开土倡文化,他就和他的文采所至一样,触处生春,只要有他管辖,就有一方百姓的安宁与快乐 ; 只要有他在场,他就会用他的幽默带来一隅的欢声和笑语! 高中历史课本上提及一些进步的封建士大夫总是说: 他们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和人民大众仍是相对的。我想,如果他们了解了苏轼的一生,不知还会不会说出此等无耻之语来。该书也有些许不足,首先可能是对苏轼有些过于美化 (其实拙文又

11、何尝无此弊端,呵呵) ,比如在乌台时他的卑弱、绝望,展现得似乎并不十分充分,其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意气用事,也总是曲为之说。再次是有的情节交代的不是特别明确, 这主要表现在对苏轼一些好友的交代。 比如有的好友( 如巢谷 )是苏轼年轻甚至年幼时就认识的, 却到了老年才交代, 难免令人有乱入之感。 当然东坡一生的经历过于丰富, 可能彼出场之时作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需要介绍, 就顾不得这些过于繁芜和相对而言无关紧要的线索了。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4苏轼传 是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和崔铭合着的一部书, 四十五万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书写得很好,但这却是一部不好写的书。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复杂, 着作多

12、, 面广, 这是难点之一。还有,就是有林语堂的名着苏东坡传在前面比着,那书写得那么精采。我读苏轼传 ,觉得全书对苏轼的评价,大体与苏东坡传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谓:“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 苏轼传大体是以这种评价展开的。不过书的副题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们是极力从苏轼生活经历来理解和描写他的。 因此这书自有它的不容忽视的特点。一,它严格按编年叙事,而且强调苏轼作为作家的一个方面。全书将苏轼的诗词文章贯穿它的一生,对比看起来, 苏东坡传就不是这样,它要照顾英美读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诗文不能多引 ; 它使用的传说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

13、。因此,这本苏轼传对读者从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叙事中展开对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阐释,而且阐释得极好。在此,就表现出王水照先生对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 在传记里应用随心自如。苏轼的心事、文思,与天下的政事,交织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难中的超越”, 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 没读过苏集的读者,从传中引用的大量诗、词、文中,特别是从并不常见的随笔、短笺中,能领略的,真是不少。二,林语堂酷爱苏东坡。林写的是文学性更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创作。 当然林氏有他充分的历史材料证明, 而我总觉其着眼点在于苏东坡的人格, 而且是作者喜爱的人格。 而

14、苏轼传 则更带有学术性。它更全面, 更讲究论证。 的确, 苏轼的风流潇洒, 几乎是天成。 但是,环境也造就它。 不论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看生平, 还是从生平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都不单有潇洒风流, 而且有个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乌台诗案中国最可笑的文-字-狱之一后被贬黄州, 是苏轼生活的关键一步。在林、王二传中,都重点写。余秋雨重要散文苏东坡突围也选这一段来写。 苏轼的人生和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在此都是一个高峰。对这一段生活, 苏轼传无疑写得更丰富。它把痛苦和苦难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惊心动魄。苦难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过分地渲染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天、 快活, 甚至把他在“乌台诗案”里受

15、审时的屈辱与痛苦也说成“有趣”。 苏轼传则把黄州生活写得更令人可信。比如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是惊弓之鸟了。他在黄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见的民间疾苦,苦日子也尝到。在此有一点不可不提。苏轼在黄州时写过许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给他的朋友也是政敌章T享的信中对已往表示悔过。 林传说, 是“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 悔过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体不过”,简直可请皇帝过目 ; 言外之意是应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着则以为“可能夹杂着个人求助的动机”。我以为写得较真。王着此是全面反对新法了。这似乎顺理成章。王着写出的诗人,更复杂、真实些。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林氏的否定

16、也许太简单化。 而王着则更客观些。 关于苏、 王二人, 当然都是大作家,苏比王高。此书提到变法时,曾对比苏、王的见解说:“无论是思想的高度, 还是目光的远大, 苏轼都无法与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论”。这也是客观的。 此书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 而且是从王安石与苏轼的交往中写的,重头文章在王安石罢相以后。苏轼在金陵访王,政敌又成文友,旧怀尽释,论文极乐。那一大段就写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风雅,更写出两位大作家的可爱。读苏东坡传个人有感5苏东坡传被誉为20 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 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

17、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中国文化史上, 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 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 行揩 前赤壁赋 、 行书 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 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 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 始终坚定而不移, 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33 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 35 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 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 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 密州、 徐州、 湖州、 黄州、 登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