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1页
编制说明-《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2页
编制说明-《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3页
编制说明-《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4页
编制说明-《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2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说明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编制组二0二二年八月PAGE PAGE - 11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 编制背景1.1项目来源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1年第三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赣市监标20213号)要求,由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计划编号:DB36-2021-3-22)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1.2 编制目的与意义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工作。开展气候可行性论

2、证对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提供风险管理依据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指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江西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都规定“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942号)提出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

3、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区域评估和联合评估。但是,由于开发区空间范围广,涉及到的气象要素较多、气象灾害类型多样,加上我省又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省份,区域气候特征、气象灾害类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没有配套的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导致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难度大。本标准编制和完成,目的是统一规范我省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作原则、工作流程及评价内容等,对规范我省区域气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可减缓、规避气象灾害对开发区企业和基础设施造成的损失。1.3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适用性、充分的可预见性、高效的协调和兼容性、灵活的开放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按照GB/T 1.12020标准

4、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项要求科学合理,符合行业工作实际需要,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2编制过程(1)预研阶段:根据我省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现实需要确定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标准体系现状,与行业专家多次交流,以目前开展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提炼和升华,完成标准框架的初步设计。根据江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要求,对标准初稿进行专家初审,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2)立项阶段:根据江西省地方标准制定流程,提交立项建议书和标

5、准初稿,参加立项论证和评估,于2021年获省市场监管局下达立项计划。(3)起草阶段。立项计划下达后,正式成立了编写组。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标准编写组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实地调研、走访开发区管委会和生产企业,根据标准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格式文本的要求,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编写组主要人员:樊建勇、徐卫民、彭王敏子、沈竞、姚琳、汪玲瑶、陈琦、辜晓青、温新龙,具体分工见表1。表1 标准编写人员及分工姓 名单 位分 工樊建勇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总体设计、组织编写徐卫民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标准校对与指标设计彭王敏子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标准校对与指标设计沈竞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意见征集与修改姚琳江西省气象科

6、学研究所指标设计与编写汪玲瑶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指标设计与编写陈琦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意见征集与修改辜晓青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文献查阅与意见汇总温新龙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4)征求意见阶段。通过线上线下公开征求意见,将文本发送至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师范大学、江西省气象台、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上饶市气象局、宜春市气象局等单位征求意见,并针对相关意见进行研究、讨论,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5)评审阶段:通过召开审定会,邀请省内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逐条审定,对各方意

7、见充分吸收之后多次修改并经专家确定无误后,即形成报批稿。3 标准内容说明3.1标准文档结构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编制。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作流程、技术方法、附录组成。3.2范围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3.3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本标准所引用(参考)的成熟相关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3.4术语与定义明确了本标准相关的术语定义。包括气候可行性论证、参证气象站、关键气象因子、高影响天气、极端气象参数、大气稳定度、大气混合层高度、数值模拟等定义与内涵。3.5工作流程明确了本标准所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大纲编制阶段、报告编写阶段和报告评审阶段等

8、内容。3.6论证方法明确了本标准所规定的论证方法的内容。包括资料加工处理、区域气候背景分析、高影响天气分析、关键气象参数推算、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分析、综合结论与建议等内容。4 主要条文说明4.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范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工业园区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其它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也可参照本规范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4.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X/T 469-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总则QX/T 426-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资料收集QX/T 457-2018 气候可

9、行性论证规范 气象观测资料加工处理QX/T 529-2019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极值概率统计分析QX/T 423-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报告编制GB 50019-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3840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4.3术语与定义本部分为执行本标准制定的专门术语和容易引起歧义的名词进行的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气候可行性论证。本标准所指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定义参照QX/T 469-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的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区域性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估工作。(2)参

10、证气象站。本标准所指的参证气象站的定义参照 QX/T 469-2018。参证气象站是指与规划区所在地地理特征、气候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距离相近的、最具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有长时间序列数据的气象站。(3)关键气象因子。本标准所指的关键气象因子的定义参照QX/T 469-2018。关键气象因子是指对规划区建设、运行有重大影响的单个气象要素或多个气象要素的组合。(4)高影响天气。本标准所指的高影响天气的定义参照QX/T 423-2018。高影响天气是指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的天气事件,如暴雨、雷电、高温、低温、大风、冰雹、大雾、台风、积雪、冰冻等。(5)极端气象参数。本标准所指的极端气象参数的

11、定义参照QX/T 529-2019。极端气象参数是指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和实测数据推算出的关键气象要素极值。(6)大气稳定度。本标准所指的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参照GB/T 384091。大气稳定度是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是表征一个地区大气扩散能力的重要指标。(7)大气混合层高度。本标准所指的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定义参照GB/T 384091。大气混合层高度是指太阳辐射使低层大气加热对流而形成的对流混合气层的高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8)数值模拟。本标准所指的数值模拟的定义参照QX/T 469-2018。数值模拟是指利用适宜的气象数值模式,模拟不同的规划方案条件下被论证区域

12、主要气象场及其变化情况。4.4工作流程本标准的工作流程包括大纲编制阶段、报告编写阶段和报告评审阶段等三部分。(1)大纲编制阶段:包括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参照QX/T 426-2018规定)、参证气象站选择(参照QX/T 469-2018规定)和编制大纲等四个部分。(2)报告编写阶段:明确了报告应包括项目概述、资料来源及说明、区域气候背景分析、高影响天气分析、关键气象参数分析与推算、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分析、论证结果的适用性及对策措施、综合结论与建议等主要内容。(3)报告评审阶段:明确了报告评审以及根据评审意见,修改、补充、完善论证报告。4.5论证方法(1)资料加工处理。对于缺测气象资料的插补、均

13、一性检验和订正等技术方法,应符合QX/T 457-2018的规定。(2)区域气候背景分析。按照QX/T 423-2018要求,应包括区域气候基本概况,区域大气环流背景,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日照等以及其他气象要素状况分析。(3)高影响天气分析。按照QX/T 423-2018要求,对论证区域内制约项目建设和运行的高影响天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高影响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及对规划区域建设、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4)关键气象参数推算极端气象参数。按照QX/T 529-2019规定,分别对小时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不同历时(1小时、3小时、6小时、9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最大降水

14、量、最大风速、最大风压等关键气象要素因子进行极值推算及分析。工程设计气象参数。按照GB 50019-2015的有关规定和统计方法,以参证气象站近30年的逐月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大气压力、日照百分率、逐日平均气温、逐时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湿球温度等数据基础计算论证区域主要室外空气参数15项。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分析。按照GB/T 3840-91规定,采用参证气象站近30年气象资料,采用帕斯奎尔(Pasquill)法确定论证区域的大气稳定度的等级,统计分析各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计算出大气混合层高度,统计分析季、年平均混合层高度。(5)综合结论与建议。从规划方案分析、区域气候背景、高影响天气、极端气象参数及工程设计气象参数推算、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等方面给出主要结论。结合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区域的气候适宜性和风险性,针对可能对规划区域建设、运行产生影响的气象灾害提出防御对策和建议。(6)附录。主要包括:A 规划区域及重点企业对气象要素、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B极端气象参数推算方法;C开发区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名称及取值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