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_第1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_第2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_第3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_第4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讲 稿郭锡良?古代汉语?第一章 绪 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汉民族的古代语言。古代的口语今天我们无法听到,所以古代汉语就只能是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古代书面语言。“古代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凡“现代之前的时段皆可归为“古代。在这个时段里,汉语在逐步地变化着,这种变化不可防止地在书面语里留下了痕迹,造成了不同时期的书面语的差异。根据书面语的差异,今人对汉语的历史划分了时期,大致的意见是:两汉以前为上古期,魏晋至宋为中古期,元明清为近古期。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般说来,在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时期,经济文化的开展较快;而在政局动乱、人民流离迁徙的时期,语言的开展

2、较快。汉语的历史很能说明这一点。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动乱,每次动乱之后,汉语都有新的面貌。自战国晚期到汉朝统一,政局剧烈地动乱,故两汉的语言与先秦有了不少的差异,以至于汉人读先秦的作品有些不懂了,故毛亨、马融、郑玄、高诱、王逸、赵歧等人纷纷为先秦作品作注。三国到六朝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传统的守旧的书面语与活生生的口语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记录当时口语的书面语古白话。五代十国的动乱,使汉语有了长足的开展,越来越接近于现代汉语,此后出现的白话著作如语录如?朱子语录?、小说如?三言?与现代汉语已经很接近了。古汉语书面语有两大系统:一是在先秦口语的根底上形成的系统,我们称为“文言文;二是魏

3、晋以后在北方话根底上形成的系统,我们称为“古白话。按说,书面语是口语的符号化的载体,二者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中国历来具有浓厚的守旧思想,统治者愿意使用一种古雅的书面语以区别于百姓小民,从而显示其文化身份,又加上历代文人一次次的复古的“古文运动,再加上能帮助人们实现复古思想的有超时空能力的汉字的帮助,所以,自魏晋以后,文言文恪守先秦两汉的老规矩,越来越脱离于口语,成为没有现实口语支持却超越时间、超越地域、超越方言的并不僵死的书面通用语。我们古代汉语课要学习的内容根本上便是这种书面语言。虽然古白话较真实地反映了六朝以后汉语的面貌,在汉语史的研究上有极重要的价值,但是用古白话记载的文献较少,而且跟现代

4、汉语差距较小,读起来难度不大,而且古代汉语课不是学习汉语史,所以较少涉及。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与学习目的古代汉语课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根底课。开设这门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文化传统是不能割断的,而中国的文化主要靠了文言文这种载体得以流传下来,我们要继承中国文化遗产,首先就要读懂文言文。读懂了文言文,我们才能进而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医药,等等。所以很多人都形象地把古代汉语课称为“工具课,意思是说,掌握了它,可以利用它来做好许多工作;又把古代汉语看成一把钥匙,拿了它去开启中国文化宝库的大门。从广义上说,一个合格的文科大学生的能力元素中,都应

5、包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使用古代汉语这个工具去从中国文化宝库取宝的时候,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吸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对我们学习并使用好现代汉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古代的许多成语、典故、文句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防微杜渐、“拔苗助长、“载舟覆舟、“指鹿为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何其相似乃尔等等,只有从文言文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可以说,对古代汉语一无所知的人,是难以透彻理解现代汉语的。同样的道理,学好古代汉语,才能更好地驾驭现代汉语,使用现代汉语。词汇贫乏的人,往往不是现代新兴词汇掌握得少,而是保存在现代汉语当中的有生命力的古代汉语词汇掌握得少。我们读现代

6、人的作品,有的作品文笔凝重老练,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有较深厚的古文功底。我们自己写文章要防止流于轻浅,就得学好古代汉语,就得尽可能多地读一些古文。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可分为词汇、文字、语音、语法几个主要方面。此外,还有修辞、文体、古书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20世纪早期,讲授古代汉语,称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根本上沿袭20世纪早期的做法,虽曾有一段时期试图改良,但不久又恢复了。旧时代的人学习古代汉语,主要是死记硬背文言文,一般不讲授系统的理论。这种方法,有它不科学的一面,即所学的知识不全面、不系统;但也有它有益的方面,即文言文

7、根底扎实,所掌握的材料丰富,且可以终身受益。20世纪初期,在大学里开始比拟系统地讲授古代汉语的系统理论知识。这种做法,有它好的一面,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有比拟全面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古代的语言现象,即这是分析型的学习;但也有缺乏之处,即阅读的文言文相比照拟少,文献资料掌握缺乏。所以,最好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型的学习方法,即既有古代汉语理论方面的学习,又阅读大量的文言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从而打下扎实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根底。具体说来,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是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另一方面,阅读大量的文言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后者更是学好前者的根底。因此

8、我们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一要系统学习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做到根本能够运用所学的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解释古代的语言现象;二要阅读大量的文言作品,做到能背诵100篇中等程度的文言散文,100首诗歌,100首词曲。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而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差距是很大的。故而学好古代汉语的第一步就是要尽量多地阅读古文文选。学习文选不能囫囵吞枣,要字字落实,句句到位,篇篇读熟;不能学习一篇只会一篇,要融会贯穿,举一反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只有古文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培养起对古文的语感,才能逐步减少以至消除对文言文的隔

9、膜,才能逐步缩小我们与古人之间的理解差距,进而才能见到一篇古文就能较顺利地读懂它。其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我们将在通论局部揭示出来。故而学好古代汉语又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文选给我们提供了语感根底,但全凭语感的积累去到达较高的理解境界那么需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专一地皓首穷经,因而必须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以求使语感尽快地升华。也就是说,要把阅读实践与学习根本理论结合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去进行阅读实践,以期事半功倍,同时又在阅读实践中验证、充实古代汉语理论。第三,要多做练习。光凭眼睛看脑子记,有些疑点容易被无视,把它写在纸上,

10、或许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从解释一个词,到解释一句话,到翻译一段文章,到翻译整篇文章,一步步做下去,所学知识才能牢固,阅读古文的能力才能坚实。教材的试题库局部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材料,有选择地做一些,准能提高你的古汉语能力。第四,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古书中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教材不可能把它们包揽无余,教师授课更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想解决古书中的所有问题,必须熟练地使用相关工具书。工具书是无言的良师,凭借它,我们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而古代汉语课的开设,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古文的能力。总之,古代汉语课并非轻易就能学好的,非下一番苦功不可。只要我们真正下了苦功,就必定能够实现我

11、们的目的。成功永远伴随着有志者。古人曰:有志者,事竟成!第二章 工具书的使用4课时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概说1课时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一2课时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二1课时本章提示1.了解工具书的种类及其索检方法、定音与选义的原那么等.2.掌握几种常用的工具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内容及其特色:1?说文解字?、2?尔雅?3?汉语大字典?、4?词诠?。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概说1课时一、工具书的作用工具书是根据社会的某种需要,把某一范围内的知识、材料,按一定的规那么编排起来,供人们较迅速地查找有关资料,帮人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图书。自古及今,我国历代学者编制了各门学科的大量的工具书,本章只介绍与学习古

12、代汉语关系较密切的局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穷毕生的精力,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局部。人们假设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就需要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无言的良师。学习、研究的范围越宽、越深入,需用的工具书就越多。反过来说,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的工具书越多,研习的范围也就越宽、越深入。工具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以解答疑难问题。这是工具书最主要的作用。比方,我们读古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典章制度、不清楚的人物事件,大大小小的问题大都可以从不同的工具书中获得答案。第二,它可以提供读书的线索。比方,你想找一本古书,又不知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时你可以查找?中国

13、丛书综录?、?四库全书总目?等。又如,你想了解二十世纪前八十年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可以提供较完备的线索。二、工具书的分类 给工具书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姑且根据工具书的内容及作用,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分为四类。一普通字典、词典类所谓“普通,是指不独适用于某些学科、某些社会群体,而是适用于整个社会。普通字典、词典,都是从最常见、常用的字词收起,书的规模越大,所收字词的范围也越宽。1、字典。字典是以字为单位,把所收的字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标明字形,指明读音,解释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我国第一部字典是汉代的?说文解字?,之后较重要的有?康熙字

14、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2、词典。词典是以词为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解释其意义的工具书。有的词典以字为纲编排全书,字下注音释义,其后再排列该字领起的各词,如?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有的词典以义为纲编排全书,不注字音,只释词义,如?尔雅?、?简明汉语义类词典?等。也有的只收双音词,如?联绵字典?、?辞通?等。也有的只收某一范围的词汇,如?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等。二古代汉语专门工具书类这类工具书是专门为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而撰写的。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解决读古书的疑难问题的专门工具书也就多种多样。1、虚词词典。虚词词

15、典是把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收集起来,解释其意义和用法有的还注明词性的工具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汉语虚词?等。2、韵书。韵书是把汉字按声、韵地位分类编排起来,指明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指导人们作韵文用韵的工具书。如?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韵镜?、?四声等子?等。3、方言词典。方言词典是用通用语解释方言词的工具书。如?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4纂诂纂诂是把前人对古书的解释聚集起来以供人们参考查找的工具书。如?经籍纂诂?、?说文解字?。三类书、政书类1类书类书是从各种书籍里把相关材料摘录下来,分门别类的编排,供人们查阅的工具书。如?北堂

16、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永乐大典?2政书政书是专讲历代典籍制度的工具书。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四书目索引类1书目书目是按内容编排的各种书籍的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贩书偶记?、?书目问答?。2索引索引是一种把一种或一套书按相同的字、词、句归类编排以供查检的工具书。又称“引得、“通检。三、工具书的查检方法 工具书是供人们查检使用的。为了使人们迅速地找到所需资料,编撰者总要使用一种序列编排工具书的内容。使用者必须熟悉工具书的编排方法,才能迅速地到达目的。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主要采用按部首编排、按笔划编排、按音序编排、按号码编排四

17、种方法。一部首编排法。这种方法是把所收条目按字的部首归类编排。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将所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其后的字典、词典在此根底上改造,一般合并为二百一十四部左右,如?字汇?、?康熙字典?、?辞源?等。同部首的字一般按笔画的多寡编排。使用此法要注意古今字形的变化和部首的差异,如“都字在?说文解字?、?辞源?等书的“邑部可以查到,而在?新华字典?的部首检字表中它却在“阝部。二笔画编排法。这种方法是把所收条目按字的笔画多少编排,如?十三经索引?、?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同笔画的字那么以起笔笔形为序编排,如:横、丨竖、丿撇、丶点、乙折。使用此法要注意新旧字形的变

18、化,如“吕,新字形是六画,而旧字形是“呂,两口之间多一撇儿,是七画。三音序编排法。这种方法是把所收条目按字的读音编排。最早使用此法的是韵书,如?广韵?、?集韵?分为二百零六个韵部,?平水韵略?分一百零六个韵部。后来非韵书也有用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排的,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辞通?。还有按中古三十六字母编排的,如?经传释词?、?古书虚字集释?。但现代最常用的是按汉语拼音字母编排,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韩非子索引?等。四号码编排法。这种方法是把所收条目按规定的汉字号码顺序编排。最常用的是四角号码法。首先把汉字的笔形分为十种,分别以0到9十个数码代表。0 代表“亠,1代表“亠及

19、其变形,2代表“丨及其变形,3代表“丶、“乀,4代表“十及其变形,5代表“及其变形,6代表“口,7代表“及其变形,代表“八及其变形,9代表“小及其变形。数码与笔形的关系可归纳为四句口诀:“横1垂2 3点捺,叉4插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取角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如“渍,左上“、笔为3,右上“笔为5,左下“笔为1,右下“八笔为8,四个角合起来是3518。为区分同号码的字,再取最后一角的上笔为附号,用小字附在四个号码的后边。“八的上笔是“丨,为2,故“渍的全号是3518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主要使用上述四种编排方式之一排列正文,然后在书前书后再附上或后人补配上别种检字法

20、备用。如新?辞源?按部首编排,书后附有四角号码、汉语拼音检字表,?现代汉语词典?按汉语拼音编排,书前附有部首、四角号码检字表。第二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一2课时一、?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解说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字音的字典。全书正文十四篇,叙目一篇,合计十五篇。这部书对收列的汉字逐一说明其结构和意义,使人们了解古代汉字字形和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是集东汉以前文字学之大成的巨著,是后人研究文字学的重要依据。?说文?全书共收正文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字头以小篆为主,兼及古籀大篆、古文奇字。在编排上,按字形结构分为五百四

21、十部,部首的次序是依形系联,同部首的字又以意义相近为顺序。这种部首排字法,把众多的汉字排列成有条理可循的完整体系,是文字学史上的一个创造。?说文?的解释体例,是在每字之下先解字义,然后按“六书解释形体构造,后说读音。注明“象形或“象某之形的是象形字,如:“又,手也,象形。注明“指事者是指事字,如:“下,底也,指事。但有时也注明“象某之形,如:“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注明“从某从某或“从某某者是会意字,如:“初,始也,从刀从衣。“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注明“从某,某声者是形声字,如:“邦,国也,从邑,丰声。注明“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某亦声者是会意兼形声字,如:“婢,女之卑者也,从女

22、从卑,卑亦声。总之,?说文?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说文?的说解,绝大局部是可靠的。但由于许慎所见的古文字材料太少,而他据以立论的小篆已经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有了很大的差异,故其说解不可防止地有一些错误。如“射在甲骨文里由“弓、矢、又组成,表示手持弓矢发射。在小篆中“弓讹为“身,许慎便解作“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其次,其说解有时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再次,部首的归纳、各部首的排列次序、部首所辖字的排列顺序不尽科学,查检不便。?说文?的注本很多,其中成就最高的首推清人段玉

23、裁的?说文解字注?,其次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等。以上四人,被称为清代?说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将清人的研究成果辑成?说文解字诂林?,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更便于人们参考使用。二、?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汇学专著,也是第一部词典。它是聚集上古学者对经书的训释而成的。可能先秦已有了雏型,后经多人不断增补,至西汉初定型成书,流传至今。“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尔雅那么表示用当时通行的标准语来训释古籍用语的意思。?尔雅?共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是解释一般语词的。其方法是把古籍中的同义词集合在一起,用一个当时

24、的通用词作解释,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前两篇多释单音词,第三篇多释叠音词。后十六篇?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是分门别类解释名物术语的,属百科性名词词典。?尔雅?辑录了我国古代丰富的词汇,为汉语词汇学奠定了根底。它对我国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有较具体的解释,为研究我国科学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所开创的“类聚群分的释词体例,对后代辞书的编纂很有启发。但?尔雅?成书较早,说解比拟粗疏简略,使人难以把握词的具体含义

25、。全书按义类编排,查检很不方便。?尔雅?的注本,有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的?尔雅注疏?,此书在宋代被编入?十三经注疏?中。清代研究?尔雅?成就很大,著名的注本有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三、?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敬廷等奉敕编写的,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这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影响较大的一部字典。该字典共收单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按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别排列在十二集中,同部首各字皆按笔画多少为序。十二集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书前列有“凡例、“总目、“等韵、“辨似,书后附有“补遗和“备考。解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个单字下,先

26、列出?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韵书的反切,再注直音。然后逐一解说其不同意义,每义之下引古书例句为证。字有别音、别义和古音者,再次列出解释。如有考辨,那么于注末加“按字标明。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等附于注后,篆体列于书眉。这部字典的最大特点是收字多,释义较全,而且字义一般都有书证,书证又往往是最早出处。此书虽系字典,但在解释字义和用法中,往往连带出一些相关的复音词,因此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当词典使用。这部字典的主要缺点是:音义罗列甚多,未作科学的归纳,所征引的书名、篇名和字句错讹颇多,仅王引之?字典考证?,就对此书的错误举出二千五百八十八条之多。从这部字典中查字,首先要辨明字

27、的部首,然后在该部中再按笔画去查找。如查“恭字,先从部首索引查“心部,在卯集上,再查“心部六画,便在卯集上第七页检得“恭字。如果有的字在正集中查不到,还可到?补遗?和?备考?中去找。有的字虽然已在正集中找到,也不妨再查一下王引之的?字典考证?,这样可以防止出现错误。四、?辞源? ?辞源?由陆尔奎等编,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1931年出版续编。这是一部收单字万余、词目十万条左右,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的综合性辞书。全书立二百一十四个部首,所收单字按部首编排。同一部首内,再按笔画由少至多编排。单字下先注反切,再释词义。单字之后列出以该单字为字头的复音词或词组,然后分别进行诠释。各项释义皆有

28、书证,有的更附有图表,以利理解。?辞源?中的书证因多从旧字书、类书中转抄而来,又未经认真核对,所以错误较多。所引书证,只列书名、作者名,不列篇名,不便于读者核对。自1958年起,国家组织人力对?辞源?进行全面修订,至1983年分四册出齐。修订本?辞源?删去旧?辞源?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词语,增补了一些古籍中比拟常见的词目,是一部以收录古汉语词汇为内容的大型工具书。修订本?辞源?仍立二百一十四个部首,部首的设置、排列一仍旧?辞源?。全书仍采用繁体字排印。在单字下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之后标出?广韵?的反切,指出其中古的声调、韵、声母。?广韵?不收的字,采用?集韵?或其他韵书

29、、字书的反切。然后按顺序释义,释义简明确切,并注意阐发语词来源及其开展演变。单字之下分列以该单字为字头的词组或复音词。所引书证,标明书名、篇名。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与?汉语拼音索引?,使用十分方便。而且训释全部使用白话,这对初学古汉语的读者更为便利。五、?辞海?辞海?原由舒新城、沈颐、徐元诰、张相等编撰,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收字词的数量和编排体例与旧?辞源?大致相同。也是一部以单字为纲,兼收百科词语的综合性辞书。全书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每部之内按单字笔画由少至多排列,单字下先用反切注音,后分项注释词义。单字之后,列出复音词及词组,分别释义。每项释义都列举书证,书证都标出书名、篇名。由于

30、?辞海?在?辞源?之后问世,可以借鉴?辞源?的经验,防止?辞源?的失误,所以,在书的内容和编排体例上都有很大改良。从1958年起,国家组织人力对旧?辞海?进行修订。修订本?辞海?分上、中、下三册,已于1979年出齐,1980年出版一巨册缩印本。修订本按部首用简体字编排,按简体字归纳出部首二百五十个,在单字后先用拼音方案注音,然后分项解释词义。单字下分列以该字为字头的复音词或词组。收单字一万四千多个,选收词目九万余条,词目包括了古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常见用语,是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但是,修订本?辞海?把一字的古今义集在一起,把古今的复音词按笔画排成一串,泯灭了古今的界线,使人难以判别孰古

31、孰今。单为学习古代汉语而言,不如修订本?辞源?好用。六、?中华大字典? 徐元浩、欧阳溥存等编,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此书是在?康熙字典?的根底上编纂的,仍按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增收一千多字,增收字大都是近代方言和当时的科技新字。正文除本字外,还列出了籀、古、俗、讹诸体,因此遇到?康熙字典?中没有的字,可以查一下?中华大字典?。这部书的编纂原是为了补正?康熙字典?的缺点和缺乏,纠正了?康熙字典?两千多条错误,在注音、释义、分条、引证等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康熙字典?。每字下先列?集韵?的反切,?集韵?没有的字,采用?广韵?或其它韵书的反切,然后排列义项。每义项下都

32、是先释词义,后列书证。各个义项按数字号码编成序列。所释的字如有别音、别义就另作一个字头,排在后面,另行说解。直到今天,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古汉语工具书。这部字典的缺乏之处是:由于过分追求释义详备,致使有些条目界限不清,缺乏科学的归纳;有的释义照抄古书或并列异说,使人难以适从。七、?汉语大词典? 华东五省一市有关单位共同编写,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五千多万字,分十二卷。编纂工作开始于1975年,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3年全部出齐,1994年又出版?附录、索引?一卷。这部词典是专业性质的词典,只收汉语的一般词汇,并非兼容并蓄。其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这是一部

33、学习汉语极有用的工具书。该书正文按部首编排单字,共立二百个部首,是在?康熙字典?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的根底上改良而成的。同部首的字按笔画多少编排,同笔画的字又按起笔笔形编排。单字下先注音,注音先注汉语拼音,再注?广韵?、?集韵?的反切,标明中古调类、韵部和声母;后分项释义,既释古义,也释今义。字有多音或代表多词的,分列字头,分别注音释义。单字以下出该字打头的复音词或词组,排列顺序是先按字数,再按笔画,词后释义。不管是单字还是复音词,释义后皆列书证,书证既有文言,也有白话,是该书的突出特色。?附录、索引?卷列出?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五代时期的十国政权简表?等七个附录和?单字笔画索引?、?单

34、字汉语拼音索引?两个索引。此书是五省一市集数百人之力,历时近二十年才完成的,所用资料准确可靠,选词、注音、释义的质量均超过了以前同类工具书,是我国词典中的精品。八、?汉语大字典? 湖北、四川两省共同编写,湖北辞书出版社与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编写工作开始于1975年,1984年完成初稿。1986年出第一卷,至1990年出齐。全书共八卷,收楷体单字五万六千多个,是目前收字量最多的汉语字典。另外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那么酌收少量复音词。该书部首为二百部,是修改?康熙字典?二百一十四部而成的。部首按笔画多少编排,同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编排,同笔画的部首、部内字按起笔笔形编排。单字下,先列出能反映汉

35、字演变轨迹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有些字因产生较晚等原因,无古文字字形,然后引?说文?说解大多数字?说文?未收,故无?说文?说解,之后注音。注音分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标注、中古音以?广韵?、?集韵?为主要依据,并注明中古的调类、韵部和声母、上古音以今人考订的三十部为准,只标出韵部三段。多音多义字分条目,不单列字头。注音后释义,列有书证。一词多义者一般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每卷前附有本卷部首检字表,最后一卷附有总检字表。该书的最大特点是:第一,收字多,凡古今书籍中出现过的字,不管正体、别体、俗体、简体,一概收入。第二,列出古文字字形。第三,释音释义全面。其标注的中古、上

36、古音对我们学习音韵学有一定帮助。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为主体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集体编写,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是为了帮助初学古汉语的人掌握古书中常用词的常用义而编写的,共收古汉语常用单字三千七百多个,双音词二千多个一般排列在第一个字的字头下,如第一个字字典未收,就排在第二个字的字头下。另外还附有?难字表?,收难字二千六百多个,难字只有注音、释义,没有例句。这本字典释文义项简要,语言精炼通俗。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意到字义的历史开展,词义的解释顺序是先本义后引申义,而后假借义、比喻义。第二,释文吸取了训诂学“浑言、“析言分析字义的方法,注意到

37、一些字在意义上有“泛指、“特指的不同。第三,除解释本字的意义外,还对一些同义词进行辨析。另外,书证中的难字难句,附文作注,为读者提供方便。所以此书虽然规模较小,却能解决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所遇到的绝大局部语词方面的问题。此书用简体字按音序编排。书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书后附有?古汉语语法简介?、?我国历代纪元表?。十、?联绵字典? 近人符定一编撰,194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专收联绵词的词典。全书共四百万字,是作者用三十年的心血完成的巨著。该书按?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编排,共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联绵词,作者称联绵字,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不可分训,古人

38、有时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此书的目的在于匡正前人之失。此书收集了六朝以前所有的联绵词,每个词下分类集录古注中的所有解释,汉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根本都得到了反映。有些旧注未详的问题,作者加按语说明。一个联绵词,在古书中可能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写法,此书皆一一罗列,指明其间的关系。每词之下,用反切指明读音,然后释义,列出书证。一词多义者,分条列举。但是,作者对联绵词的理解与现代语言学界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他把古书中习见的双音合成词也当成了联绵词。因此,此书所收词目很多不是联绵词。既然不是联绵词,其构成成分自然可以拆开解释。今天看来,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苛求前人,只把此书看作是六朝之前的古籍中较

39、固定的双音词总汇,那么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极详实的资料。此书书前有双音词首字的部首目录,书后附有按首字部首编排的词条索引。 第三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二1课时一、?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这是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古人把虚词叫“词,此书是对“词进行诠释的,所以叫“词诠。此书是在总结清代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马建忠?马氏文通?等研究成果的根底上写成的,其成就超过前人。全书收各类虚词五百七十二条。每条下先指明词性,然后说解意义,最后列举大量例句。例句都标出书名、篇名。对于前人的意见,作者并非全盘接受,而是用审慎的态度去鉴别选择。作者不仅列出一词的诸种意义,而且还指出意义

40、演化的轨迹。全书条理清楚,自成体系。但是,在七十年前,汉语语法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书中所用术语有的已过时。而且,虚词的研究应重在说明其语法作用,此书在这个方面尚有欠缺。此书共分十卷,按注音字母编排。书前有按注音字母编排的目录和按部首编排的目录。1965年,中华书局再版时编成汉语拼音索引,附于书后。二、?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何乐士等著,198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作者于1979年曾编写出版?文言虚词浅释?一书,共收虚词二百零九个。?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在?文言虚词浅释?的根底上扩大收词范围,共收五百四十九个,另收异体字、通用字九十个,合计六百三十九个。?古代汉语虚词通释?总结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全面

41、地分析、描写了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所收虚词包含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助动词、感慨词、代词、不定数词等九类。每字之下,先按不同词类分假设干项,每项之下再按意义、用法分为假设干条。每条之下,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和术语描写其语法作用,然后举出书证,书证大都经过翻译,以便理解。每字末尾,附解其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意义。此书是“前贤未密,后出转精的著作,最大特点是较详细地描写了古汉语虚词的语法作用,改变了前人重在训释词义的传统做法。其次是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进行说解,能与普通语言学研究接轨。另外,对字一个字可能代表几个词的解说比拟全面,便于读者总体把握。但是,此书所收虚词,还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所

42、谓虚词 ,并非严格的现代语言学的所谓虚词,所以代词、副词、感慨词之类也包含其中。此书按汉语拼音编排,书前附有汉语拼音目录,书后附有四角号码检字表、部首检字表。三、?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著,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就需要懂音韵学。但音韵学历来是让一般学者头疼的学问。一个字在上古、中古的声韵地位及实际读音,今人实难完全掌握。该书把上古声母定为三十二个,韵部定为三十部,根本上采用的是王力?汉语史稿?的意见。中古音依据?广韵?音系,声母三十五个,韵二百零六个。上古、中古的读音,根本采用?汉语史稿?的意见,用国际音标拟出。全书共收古代常用汉字八千多个。每个字下先注上古的声母、

43、韵部,给出拟音;再注?广韵?的反切,标明声母、韵部、开合、等、调类、摄,给出拟音。这对我们掌握古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书按汉语拼音排列,书后附部首检字表。此书问世之前,有丁声树等编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只指出字的?广韵?反切及声韵地位;又有唐作藩编著的?上古音手册?,只指出字的上古声韵地位。两书皆不作拟音。?汉字古音手册?那么是兼而有之。四、?中国人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曾屡次再版,流传很广。这是一部专门介绍我国历代人物的工具书。收录范围很宽:上起远古,下至清末,以二十四史中有传的人物及经书中的重要人物为主,同时收录其他文献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不管善恶,不问忠

44、奸,一概收录。共收人名四万多条。每个人名之下,先标明该人生活年代,再注明籍贯,然后介绍主要事迹,侧重仕途和著作。历史上同姓名的人很多,此书把同姓名的人物列在一个条目下分别介绍,以防止张冠李戴。此书对人们初步了解古代人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书中对历代人物的评价,有的并不公允。本书没有指明材料的出处,不能给人们深入的研究提供直接的线索,也是一个缺憾。此书按姓氏笔画排列,笔画相同的姓,再按部首排列。同姓的人物,按第二个字的笔画排列,余类推。书前附有姓氏笔画检字,书后附有人名四角号码索引。书后有两个重要的附录。一是?姓氏考略?,考证姓氏的来龙去脉、分合承传情况。二是?异名表?,列举历代著名人物的

45、别字、自号、谥号、封号以及由官名、地名转来的称号等。另附?中国历代纪元表?。五、?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重印。中国地域广阔,地名难以计数。且同一地点,古今名称屡变;同一名称,古今所指有异;政区划分,沿革纷繁。要知道某处在某时为何名,某名在某朝指何处,殊非易事。此书即为此而作。所收地名,上起远古,下至现代,凡书籍所及之城邑村落、山岳河泽、名关要塞、铁路矿区,概行收录,共计四万余条。对于古地名,介绍其历史沿革;对于今地名,介绍其现代地址。我们读书遇到的地名问题,可以查检此书解决。但是,此书出版至今已近七十年,书中的今地名有些现在又改了名称,政区也有了

46、变化,比方“重庆市的分立,使原属四川的许多地方改变了归属。这就需要采用最新的地图资料。此书按地名首字笔画排列,首字笔画相同的按部首排列,首字相同的按第二字笔画排列,余类推。书前附有首字笔画检字,书后附有地名四角号码索引。另附有?各县异名表?。六、?经籍纂诂? 清阮元主编,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年。此书按平水韵编排,每韵为一卷,共一百零六卷。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的注解的字典。每字之下,列出各种古书注解及文字、词汇学专著中对该字的解释,并标明此解释出自哪部书哪句话的古注,相同相近的解释放在一起。引用材料丰富,是此书最大的优点。我们要想知道某字在唐代以前有哪些解释,此书可以提供较全面的资

47、料。但是,此书对古注兼收并蓄,不加甄别,同一字的同一义,有时会出现互相矛盾的解释。因此,我们应把它看作是研究古书的原始材料汇编“纂诂就是这个意思,不应看作是一部标准的字典。此书按韵编排,查检极不方便。世界书局、成都古籍书店等出版的影印本,书前配有按笔画检字的?经籍纂诂目录索引?,查阅就比拟方便了。七、?佩文韵府? 清张玉书等编撰。这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大型类书。此书编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计四百四十四卷。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续编?韵府拾遗?一百一十二卷。由于此书是康熙皇帝决定编纂的,因此能集中大批人力物力,仅用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佩文是清朝皇帝的书斋名。 ?佩文韵府?主要用元明以来流传的?

48、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所收词语以两字、三字为主,也有少数四字的,根据平水韵一百零六局部类,按词语末一字归韵。每字之下,先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各韵每字之下分为“韵藻和“增两类。“韵藻所收词语都是?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原有的;“增所收词语是该书新增加的。实际上,“增的内容比“韵藻还要多。另外,每字最后还附有“对语和“摘句,前者是包含该字的词语和对仗,后者是列举以该单字收尾的诗句,都是为作诗填词时参考袭用的。此书收单字一万零二百五十七个,词目五、六十万条,所引典故、例句一百四十多万条,材料比拟丰富,对我们今天查阅词语典故的出处有一定帮

49、助。?辞源?、?辞海?没有收入的词语典故,有不少可从此书中找到。由于参加编纂?佩文韵府?的人专门学者较少,成书又仓促,引用资料大都辗转抄袭而来,错误很多,我们在使用时只能凭借它寻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对它所引证的材料不可轻易相信,利用时还须寻找原始材料核对。而此书引文一般不标篇名,要核对也不容易。该书另一缺点是根据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类,这对不熟悉平水韵的人来说,查检就有很大困难。即使是熟悉平水韵的人,因每字之下词语次序的安排缺乏严密的规律性,想要找到查检的词语,也不大容易。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影印本,最后一册是四角号码索引,把?佩文韵府?所收的全部词语,按现在一般词典先取首字、次取第二字的方法编排

50、,另附首字部首索引,查检起来就方便多了。八、?十三经索引? 叶绍钧圣陶编,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1957年、1959年,中华书局曾用原纸型重印。1983年中华书局又重排出版增订本。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十三经的名称,即指?周易?、?尚书?、?毛诗?即?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的内容经常被人们所引用。由于十三经卷帙浩繁,查检语句出处困难很大,这部?十三经索引?就是专为解决查检困难而编纂的。这部索引把十三经的经文全部拆散,另按人们“讽诵时之一停顿为一条,依这一条第一个字笔

51、画的多少编排。如首字笔画相同,按第二个字笔画多少的顺序编排,依次类推。每条下面注明这个语句见于十三经何书何篇。原书为了节省篇幅,语句出处都用的是篇目简称,在书前还附有“篇目简称表,使用非常方便。1934年开明书店初版时,曾附有?十三经经文?一册,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重印本时,删去了经文,并改正了旧本中的一些错误。1983年,中华书局又根据该局影印出版的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本,对?十三经索引?进行补订,补入遗漏,改正断句错误及文字讹脱,重新排印出版。每条之下加注?十三经注疏?本的页数和栏次。书前附有?笔画检字?和?四角号码检字?,便于检索。九、?四库全书总目? 清纪昀主编。乾隆年间,朝廷组织

52、大批人力用十年的时间编成了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对收入?四库全书?的和一些未收入的古书,都分别写了内容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汇编起来,就是?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完成初稿,五十四年1789年由武英殿刻版面世。此书二百卷,共收书目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其中?四库全书?收录的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未收而存目的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大类下又分假设干小类。每大类和小类之前都有小序,说明这一类著作的源流以及所以分出这一类的理由。每类之后附有“存目,即没有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目,存目除介绍内容和作者等等

53、以外,还说明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著作本身价值不高,但也有一些是因为和当时的封建正统思想有抵触才没有被收入的。原书的分类方法很不便于查检,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时,编制了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索引?和?著者姓名索引?附于书后,查检起来就方便多了。这是一部内容充实、比拟系统的古代书目工具书,对我们了解乾隆以前古书的大致内容和源流,很有帮助。但是对书籍所做的评价,有的并不公允。?四库全书总目?完成的第二年,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又精简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共二十卷,除存目全部未收录外,对提要本身也做了不少删节,篇幅仅原书的十分之一。由于简明扼要,更便于一般人使用。195

54、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后面附有书名和作者索引,更便于查检。十、?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1959年至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是一部大型的书目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收录了全国四十一家大型图书馆当时所藏的历代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全部是古典文献,共分三册出版。第一册是“总目分类目录,列出所收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丛书的名称。全书分“汇编、“类编两局部。“汇编又分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各类之下又分细目。每种类书详列书名、种数、辑者或撰者姓名、刻印年月和刻坊,然后详列子目。每一子目也注明卷数、作者时

55、代、姓名。附有?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反映了北京图书馆等四十一家所藏丛书的有无全缺情况,便于读者“以目求书,就近取阅。最后附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丛书书名索引?,为方便读者,另配有?索引字头笔画检字?。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它将丛书所辑的数种著作,分解成数个单一的著作,共计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以这种著作名称为单位,按经、史、子、集四局部类排列。部下又分类、属。每种子目注明书名、卷数、作者及其所属丛书名称。其中一种子目收入两种或两种以上丛书的,均比勘异同,作一种或数种著录。第三册是为查检第二册所列书名、著者姓名而编的,分?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它把第二册中所著录的子目书名和著

56、者姓名,按四角号码编成索引。为方便使用本索引,书前附有?索引字头笔画检字?、?索引字头拼音检字?。因为我国的主要古籍绝大多数都已收入各类丛书中,所以一般的现存古籍根本上都能从?中国丛书综录?中查到。第三章 语 法一8课时实词的一般活用现象2课时实词的特殊活用现象2课时名词动词作状语2课时古代汉语数量表示法2课时【本章提示】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一种。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中,语法最稳定,变化最缓慢,所以古今汉语的语法格局大体上是相同的。例如:“丁卯卜,王大获鱼。郭沫假设?卜辞通纂?七四九片这是三千多年前的例子,例中反映出的语法规那么如“主语谓语、“谓语宾语、“状

57、语中心语等语序现象,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谓语,形容词和时间名词作状语等词的语法功能方面,都跟现代汉语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语法跟其他语言要素一样,也一直在缓慢地变化着,这种变化就形成了古今汉语的语法差异。语法三章就是着重讲解这种差异的。本章那么主要讲解古今汉语在实词方面的差异。第一节 实词的一般活用现象2课时什么是词类活用?“活用问题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就已经谈到了。后来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又进行了专章论述。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实词用法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外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例如“水

58、是名词,它通常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但是,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这个句子中,“水受能愿动词“能的修饰,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这个句子中,“水活用作动词。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之不同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本身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它是词义引申开展的结果。例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例中的“相是名词,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例中的“相是动词,“辅助的意思。“相分别兼有名、动两类词的语法功能,这是“相本身所特有的语法现象,是词的兼类而不是活用。词类活用最大的

59、特点是临时性,是某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临时具有了别类词的语法功能,一旦离开这个环境,这种功能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临时性功能还是经常性功能上。三、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果一个名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表示与人或事物相关的动作、行为、开展变化等,临时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就说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刃、“器、“目本来都是名词,但在上面的例句中,它们都带有宾语,不再用来表示事物

60、的名称而是表示一种动作。例中的“刃是“用兵刃杀的意思,例中的“器是“器重的意思,例中的“目是“递眼色的意思,所以都成了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比直接使用动词表示的意义更具体、更形象。例如:例中的“刃比动词“杀要具体得多,例中的“目如果换成“视等动词,都不如“目字所表示的意义具体而形象,大家仔细揣摩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古汉语中的名词既有一般用法,又可以临时活用作动词,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呢?首先,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观察某个名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按照名词原有的意义和用法去理解,整个句子讲不通,假设把它理解为相关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句子就讲得通,那么,一般说来,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