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标准化_第1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标准化_第2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标准化_第3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标准化_第4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及标准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第一章语音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化和标准化一、中华人们*国通用语言文字法1颁行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人大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2内容 共4章28条第一章 总则:本法律适用的*围是普通话和规*汉字;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开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二章 使用:以普通话和规*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第三章 管理和监视:执法主体是政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公布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审核外国人名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和商品名称、广告用字。第四章 附则:2001年1月1日起执行。3相关问题1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

2、话和规*汉字。2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国家通用语言。3规*汉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推行,全国*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4简化汉字的规*标准:简化字: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2236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汉字2235个。异体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恢复了28个。字形标准:以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标准。5推广普通话方针的改变:1955年“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4颁行的意义1我国历

3、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了普通话和规*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34个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开展;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开展科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44个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开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立。二、三大语文运动即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1切音字运动1定义:切音字即拼切汉语语音的字母,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2运动兴起的原因: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

4、,教育落后的原因是汉字难学,西方教育普及得益于“切音为字。3第一个设计拉丁化拼音方案的人为卢章,著作一目了然初阶,拼写*方音。4制定课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形成运动,推出27个方案,王照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楷书笔画记录官话,推行最广、影响最大。5形成两大潮流:拼音字母以汉字笔画式为主,拼写对象以拼写官话为主。6意义:对二、三十年代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汉语拼音方案影响巨大。2国语运动1定义:国语类似今天的普通话,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行的、把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2老国音的形成A.“国语最早提出“国语的是吴汝纶,1911年统一国语方法案之后,该词通行开来。B.1913年,召开“

5、读音统一会,正式采用“国语名称,通过了拼写国音的字母国语注音字母,编写了国音字典。C.国语注音字母的特点为:“京音为主,兼顾南北,规定了调类,没有调值。D.老国音的缺点:缺乏严格的语音标准,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做不到。3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1920年,*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改造,主*以音为国音标准。4新国音的形成A.1919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来公布了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制定了“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调整了国音标准。B.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采用音标准,相对于读音统一会议定的老国音而言,成为“新国音。C.1932年,教育部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以音为

6、确定汉字注音的标准,是整理现代汉字的一块里程碑。5国语运动的意义:议定并推行了国语注音字母;使以语音作为标准的国语深入人心。6国语运动的经历:推行共同语,必须以一地的、一种活的语言作为自身开展的根底,而非五方杂音;民族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规*和标准。3白话文运动1定义:运动前后从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2历史:先秦言文一致;唐宋白话文产生;元明清白话小说流行;1917年胡适文学改进刍议提出白话文学为正宗文学之后兴起了白话文运动。4三大语文运动的关系切音字运动以提倡文字改革、制定拼音字母为目的,因语音标准引发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推广了汉民族共同语,以语音为

7、标准,给口语以规*;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给书面语以规*;三大运动合一,促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三、关于普通话1定义: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国家通用语言。2普通话的语音为什么要以语音为标准音?1在北方话区域诸城市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金、元、明、清、新中国都有为国都,800多年来,影响一直在增强。2一种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必须以*个城市的语音作为标准。首先,共同语必须以城市语音作为标准,而且以市区为主,历史上读音统一会的“兼顾南北的老国音的失败就是反证。其次,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最大,最适合最为语音标准。

8、第三,城市语音受书面语的影响较大,比较稳定。3以语音为标准,指以音系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言,有些土音不能吸收,比方儿化只吸收了一局部。3普通话的词汇为什么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1民族共同语必须以*一个方言作为根底,凭空创造的共同语难以实行。2北方话作为根底方言有突出的优势。首先,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其次,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根底。现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在唐宋时期北方口语的根底上形成的;用白话写成的四大名著在全国的流传,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使用北方话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第四,北方话通行的地域广阔,几乎普及全国:长江以北汉族地区,长江下游*以

9、上、*以下沿江地带,*省处东南角的全部,*北部和*西北角,、*汉族地区,从*到*,从*到*,高度一致。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双音节词占优势。3普通话不排除其它方言中的有用成分。普通话要吸收方言词汇丰富自己。4普通话语法规*的含义是什么?1以著作即书面语为标准,因为其严密精练,具有规*性。2以白话文著作为标准,排除了文言文。3以现代白话文为标准,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白话文著作。4书面语著作必须规*,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国家文献,鲁迅、郭沫假设、巴金、老舍等人的著作。四、语言文字的9个标准1汉语拼音方案 19582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则 1996.1.22发布,1996.7.

10、1起执行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PSC 1997.125.简化字总表 1986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共7000字7标点符号使用法 1995.12发布,1996.6.1实施。8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2002,338组异形词,比方“按语取代“案语9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 2001.6.1实施,可写作u的,用U键,只能写作的,用V键。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1定义:我国1958年公布的一套汉语拉丁化字母拼音方案。2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在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的根底上制定出来的。附: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1

11、913年改称注音符号,是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符号,共38个字母,不便国际交流。二、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及使用规则一构成1字母表:规定了格特体的书写形式、字母排列顺序、读音。2声母表:21个声母,不过普通话有22个辅音,另有ng。3韵母表:按照开、齐、合、撮四呼排列,列出了35个韵母,缺少舌尖韵母的韵母和zh,ch,sh,r的韵母,舌面前半低元音ie,e的韵腹,卷舌元音(即er)。4声调符号:含调类和调值。5隔音符号:“,a,o,e开头的字母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发生混淆时用。6音节的拼写规则1隔音字母y、w的使用概括为“加和“换。A.i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y,成yi;有两个以上元音时,i改作y

12、;B.行韵母前加y;C.u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w,成wu;有两个以上元音时,u改作w。(2)韵母iou、uei、uen的省写式和声母相拼,省略韵腹,写作iu、ui、un;成零声母音节时,要使用y、w。3上两点的省略同j、q、*相拼,上两点省略;同n、l相拼不省。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和语音配置的总原则:尽可能适应世界习惯,但必须照顾汉语的音值、音系;字母减少到最少,拼写灵活性提到最高。1舌面音声母的字母配置:取消了g,k,h方案和j,ch,sh方案,配置了j、q、*,便于学习,提高了拉丁字母的使用率。2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字母的配置:用z,c,s和zh,ch,

13、sh。3关于清浊音:汉语声母没有清浊音的对立,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所以用b代表pb,p代表p。4关于舌面前圆唇元音:因字母表没有,援引德语的例子,在u上加了两点。5舌尖元音的字母配置:因为i互补,即zh、ch、sh后面不出现i,j,q,*后面不出现,所以都用i。6关于iou,uei,uen的拼写:iou:在上声、去声音节中,o读音明显;在阴平、阳平音节中,o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的开展规律,省o写作iu。uei,uen:在g,k,h后面,e读音明显;在舌尖音声母d,t,n,l,z,c,s,zh,ch,sh,r后面,e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原则,省e写作ui,un。7.uy分别写作ong、iong

14、,没有写作ung和yng,是因为前者更醒目;auiau写作ao,iao,没有写作au,iau,一是因为前者更醒目,二是防止和an,ian混淆。四、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则1音节的拼写规则见指导书p237附录二2正词法规则第三节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一、普通话怎样构成一种系统1有自己的语音单位:22个辅音,10个元音,4个声调,发音单位构成了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别的音段。2有自己的组合规律: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声韵相拼构成音节,共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3音位和音位变体: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不区别意义的、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叫*个音位的变体。比方a,A,。4音位的聚合:具有共同特征的音

15、位聚合成类,比方zh,ch,sh,r为舌尖后音。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特点1送气和不送气对立。强辅音:送气的辅音。2塞擦音丰富,都有同部位的擦音相配。3有舌尖后浊擦音。4能分别nl。三、普通话韵母的构造分析及其分类1构造分析:声母、韵头(i,u,)、韵腹元音、韵尾元音或辅音。一个音节分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前者指辅音、元音或者声母、韵母,后者指声调等。2韵基:组成韵母系统的根本成分,也即去掉韵头的局部。3顺同化:前面的音素对后面音素的同化,比方声母j使韵母舌面化,所以后面只出现舌面较高的i、等,不跟u。4逆同化:后面音素对前面音素的同化,如韵尾对韵腹a同化为后;韵头u使声母圆唇化,比方“乖 kw

16、uai。5、韵母的分类1根据音素数量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复韵母又分为前响、中响、后响,鼻韵母又分为舌尖、舌跟。2根据韵头的有无和性质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3根据韵尾不同分为:开尾韵、元音尾韵、鼻音尾韵。四、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系统1严式标音:按照实际音值用不同的音标和附加符号一一记录,叫严式标音。2宽式标音:用一个音标兼赅几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第二章 词 汇第一节 词和词汇一、词确实定1确定词的意义1有助于阅读理解。“这个方案分为期五年的一般课程和六年级的深入课程。2有助于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则96.7.1根本特点:分词连写。3有

17、助于语法分析。一般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语法分析是否完毕,就需要判断所有划分出来的构造成分是否都是词。2判断词的方法1最小且能单说 2能否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成分 3能否扩展 4提取剩余注意1能单独使用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判断:考察构成单位的意义结合是否严密,如果是词,构词语素的意义往往严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是词组,购成单位的意义往往是松散的,整个词组的意义构造单位是相加关系。如“白菜和“白布,前者是词,后者是词组。2考察词的统称和特称之别。特称是词,统称是词组。如“红花、红旗、黑板、黄瓜、扁豆、幕后、不惑、骨肉、铁窗、香花、春秋、风雨、外衣、热血等。3注意语素的特点。构词语素都是非成词语素,

18、是词;两个成分中的一个为非成词语素,是词,比方“确立。4全面考察,放入语境。二、词汇中的固定语1定义:语言中把词作为构成成分,构造固定,形式上相当于词组、功能上相当于词的单位。所以固定语一般看成是词的等价物,尤其是熟语。2固定语的分类1专门用语:专名词语,术语,行业语,看作词组;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3词汇规*问题1对词汇的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词汇是语言开展变化中最活泼的因素,今天社会开展加快,词汇变化加快,容易产生混乱和分歧,词汇的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手机:无绳、无线、手提、手持、大哥大、移动、蜂窝式移动。2对于方言词、文言词语、外来词的吸收运用注意普遍性原则、

19、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如法国1994年通过的保护法语、限制外语的托宾法,规定法国外乡生产的产品必须用法语,进口商品必须译成法语。我国生怕读者看懂,以显得“洋,是不符合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的。3网络语言更应当规*。286迟钝;7456气死我了;ICI see,我明白;东东、冬瓜东西;mm、美眉美女;恐龙长得难看的人;大虾网络高手;菜鸟网络技术差的人;斑竹网上讨论版版主。而版主就有:斑竹,班主,班竹,板猪等形式;电子:电邮,伊妹儿,email, 等,需要定型。4我们的做法:对形成规*的正确使用,没有形成规*的要引起关注。第二节 构词研究一、构词法一构词法分析的根底1构词法:分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

20、用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对象主要是合成词。2语素分类1从语音角度分:单音节语素“人;多音节语素音译外来词“斯洛伐克,古代连绵词“蜘蛛。2从功能角度分,成词语素“看;非成词语素“微。3从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分,定位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固定,在前“老,在后“子;非定位语素,组合中的位置灵活,可前可后,如“大大海,伟大;二者区别:定位语素,位置固定,意义虚化、抽象,功能上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即类化功能。 非定位语素,位置灵活,意义实在,功能上为构词的主干。3语素组合的几种语法关系1对象:合成词中的非定位语素。2语法的根本关系:联合并列,修饰前偏后正,补充前正后偏,支配动宾,陈述主谓,五种关系表达在语素与语素

21、,词与词的组合中。3合成词中语素的关系:并列式:两个语素意思相近、相关、相反:“开放,尺寸,好歹。限定式:前偏后正:“白菜。补充式:后一个语素作补充,“打倒“船只。支配式:动宾式,前一语素是动作,后一语素是名词性的对象:“吹牛。陈述式:主谓式,前一语素是名称,后一语素是陈述:“月亮。析疑:围脖-围墙支配-限定;炽热-眼热限定-陈述;雪白限定。前附式:词缀意义虚化在前,“老鹰。后附式:词缀在后,“棍子。二新词语的构造新词产生必须有社会根底、语言根底、明确的意义,注意规*。二、造词法1造词法:分析词语构成所使用的材料、使用的方法。2造词法的构成材料:以语素为主,也可以是音节指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比

22、方、词如“电视剧中的“电视。3音节构词解释:构成词的多个音节一般没有意义,即都不是语素,如“斯洛伐克;如果其中的一个音节有意义,而别的音节无意义,则所有的音节也都不是语素,如“蝴蝶一词中的“蝴无意义,“蝶在此也就不是语素。4造词法的类型1词法学造词:利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新词。附加词缀:“教师;重叠:“渐渐;音变构成:“把把手、把话把儿;转类构成:“锄名词、锄动词。2句法学造词:并列式,主从式前正后偏,补充式前偏后正,支配式动宾,陈述式主谓,承接式,兼语式。3修辞学造词:利用比喻、借代、夸*、委婉等手法构成新词。比方:刀山、东床、万分、瞑目。4语音学造词:利用语音手段构成新词,有拟声“

23、哗啦、合音“甭。5综合式造词:两种以上造词方法合用。5造词法与构词法的区别1从分析对象看,构词法分析合成词;造词法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2从分细目的看,构词法分析构造是认识词的内部构造成分的意义、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语素组合成词的构造规律;造词法研究构词使用的语言材料及造词的方法。3观察的角度不同,如“组合式合成词,构词法首先注意两个语素为非定位语素,接着观察二者之间的意义关系;造词法着重说明这种构造方式与句法构造相似,是仿句法构造的组合方式。三、词义的理据一对词义的理据的理解词义的理据: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即一个词用这样的语素、音节而不用那样的语素、音节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

24、。首先选择能突出特征的方面命名,如“布谷。这些特征不是本质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性特征。词义的理据性和词义之间不对等。词义的理据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心理和文化。如“奉节起名于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二词义理据的分析重点是合成词。1构成合成词的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1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义相近,词义同语素义也近似,如“忧愁。2词义是语素义按照构词方式上确定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意义,如“嘲笑讥讽和嘲笑。3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如“骨肉比喻严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4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如“解手大小便。5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称的事物的*些特征,如“白菜,反映

25、了该类菜的个别突出特征。第三节 词义一、词义的类型词义:人们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和主观评价,大致分为概念义、附属色彩、反身指代义、言语义等四种类型。一概念义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特点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1反映事物、性质、行为,如“工人、勇敢、打倒。2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抽象关系和联系。如“结果、总之。二附属色彩固定在词中的、同词义不可分割的主观感情意义等。1感情色彩:褒、贬、中性。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3形象色彩:反映具体事物的形貌状态特征、个体存在的词具有形象色彩,激发人的表象和想象心理活动,从而增强具体形象的感受。如表示形态如“鹅卵石,表示动态“碰碰船,表示颜色如“血红,表示声音如“布谷鸟

26、。三反身指代义指词在具体运用中指示它本身,指代这个词的身份、音节、书写单位,而不是表示概念义或附属色彩意义。“我是一个代词中的“我指身份。四言语义指词在句子中通过比喻、借代、比较、双关、词性活用等手段临时获得的意义。言语义不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而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创造性使用词语而产生的意义。二、词义的单位一定义:根据词义共同的特征、内容而概括、确定下来的词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即义项。二词义单位分为三类,每个义项独立,形成义项组几个相近的词义单位排在一起,形成义工程先概括说明*方面的意义,再分条说明。三、词义分析一说明:主要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释义特征。二类词语:定义式解释词语的方式

27、中表示词语所属类别的词语叫类词语。被解释的词为小类,即下位词,类词语属于大类,即上位词。词语解释时,先对被解释的词所指称的对象进展归纳,然后再给这个表达上位概念的类词语加以各种修饰、限制,使上位概念类词语所指*围与下位概念一致。如“国脚入选国家队的足球运发动中,“国脚为下位词,“足球运发动为上位词,“入选国家队为限定成分。三词的意义分析1表名物的词的意义分析一般用“定义式,用来解释的词语往往是一个偏正构造,偏的局部是定语,表示事物所具有的*些特征;正的局部是中心语,表示事物所属的类别。如:人 杰:杰 出 的人 。被解释的词 定语表示特征 中心语表示类别2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举例: 补考:

28、 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 被解释的词 动作行为的主体 动作行为的限制 动作行为3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包括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举例: 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被解释的词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第四节 词汇系统一、词汇是一个系统语素以很强的构词能力构成词,成为词汇,而词义有 各种联系,所以词汇成系统。二、词群一概念解释1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类别。比方。词可以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如“亲属为上义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为下义词。2词群: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更广泛的类别。比方具有一样的组合关系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表示行为状态的词可

29、以放在一起等,形成词群。二词群分析1层次关系词群词群成员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即上下位关系灯油灯、汽灯、电灯、整体局部关系车车厢、车轮、车门、等级关系校长教师、亲属关系姐姐哥哥。2非层次关系词群表示事物现象、动作行为、状态特征、具有一样的关系对象、关系*围的词构成的词群,比方“人体动作、人体构造、人的心理构成的词群。3层次词群中同位词的关系:并列、同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第三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单位一、语素和词的区别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语法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为主;功能是构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以双音节为主;功能是构成词组和句子。单音节语素有时和词重合。二、词和词

30、组的区别词组在形式上大于词,但有些词组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像双音节词,比方:白布、黄纸。终究是否为词呢?不是,而是偏正式词组。倒是“白菜、黄瓜等形式已经固定,是词。三、词、词组和句子句子和词组、词的本质区别不是看形式复杂与否,而是看是否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只要传递了具体信息,具有一定的表述性,构造再简单,也是句子。1作为备用的静态单位,词组和语境没有关系,而句子和语境结合在一起,是一定的人在一定的场合为一定的目的而传递的*种信息。2句子因上下文提示,非重要信息内容的构造成分可以省略。如:你何时去看电影?明天。3句子有一定的语气,相应地有语调,而词组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不表示观点和感情,没有语调。

31、4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具体内容,而句子所指确定,有具体内容。如:上例中的“明天。第二节 汉语词类问题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1词类:词在语法上的类别。2划分词类的各标准有意义标准,有形态标准,有功能标准,有依句子区分词性等。目前主要从功能标准划分句子。3词的语法功能一是指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即能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述语、中心语这八大成分中的*一种成分。据此可以把汉语的词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二是指词和词的组合能力,即哪类词能和哪类词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样的语法关系。据此可以分析三类词:名、动、形容词。1确定名词。根据能不能带宾语、补语,能不能受“不“很修饰确

32、定名词。如“人民前面不能用副词“不“很修饰,后面又不能带补语,所以是名词。2区分动词。动词可以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如“打。3区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如“好。注意: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后面带宾语的词是动词,只是这些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比方“喜欢; 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不能带宾语,带宾语时前面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类词是兼类词,如“端正,带宾语时是动词,如“端正态度,受程度副词修饰时形容词,如“非常端正。二、现代汉语的词类一现代汉语词类表根据语法功能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14类。实词7类,包括名、动、形容、区别、数、量、代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实在,可以充当主要的

33、句法成分。虚词5类,包括副、介、连、助、语气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空灵,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除了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和个别副词可以充当补语外,其它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构造关系,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介词、助词、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叹词和拟声词有不同于实词和虚词的特点,一般不分虚实。现代汉语词类表类别概念解释例词实词名词指称事物名称的词太阳,学生,智慧,明天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意愿的词走,讨论,展示,思考形容词表示性质的词红,大,认真,热情,炽热区别词起区别事物的作用的词男,女,大型,西式,主要数词表示数目多少或次序的先后的词一,第一量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或时间的

34、量的单位个,次,回,秒代词起指称或指示作用的词你,这,那,谁虚词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时间、程度、*围、否认、方式等的词很,更,太,别,不,只,仅,常常,逐渐,刚刚,突然介词用来介绍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对象如施事、受事、工具、时间、处所等的词被,把,在,由,对,用,沿着,按照,关于,自从连词用于词、词组、分句或句子之间表示*种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等的词和,跟,并,或,但,如果,虽然,但是,而且,即使助词附在词、词组、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构造关系附加意义的词的,地,得,着,了,过,所,等等,似的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种语气的词啊,吗,呢,呀,哇,罢了叹词表示强烈的语气或呼唤应答的词啊,唉,喂,

35、啊呀拟声词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啪,哗,呼呼,轰隆,噼啪二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1形容词问题像“聪明、金黄等词和“西式有区别,把表示性质的“聪明和表示状态的“金黄看作形容词,而把“西式看作区别词,因为“西式不能充当谓语,如不能说“我的衣服西式,又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西式,失去了形容词的特点,所以定为区别词。2动词问题动词除了动作动词外,还有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等。更细致的类如下:1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宾语可以是受事,如“打击敌人;可以是施事,如“来了一个人的“人;可以是“工具,如“洗凉水。2不及物动词:动词后面不带宾语,如“溜走。3单宾动词:动词后面只能带一个宾语,如“讨论。4双宾动

36、词:动词后面可以带两个以上宾语,如“给给你一元钱。5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做文章中的“做。6谓宾动词:只能带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打算“进展。7真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保持着动词的语法特点,如“打算所带的动词宾语还可以受状语的修饰,还可以继续带宾语,如“打算马上收割庄稼。8准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宾语失去了动词的*些特点,比方前面不能收副词修饰,后面不能带宾语,如“进展进展研究。9动作动词:能表示*种具体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打击“学习。又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能受动作者的自主控制,如“跑、跳

37、、笑,可以受“别的修饰;非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不能受动作者的自动控制,如“看见,听见,不能受“别修饰。10非动作动词:不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动作的动词,如“是、有、姓、从事、叫做。3副词问题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分二者都可以充当状语,所以易混。区别为: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个别的“很“极可作补语除外,形容词除充当状语修饰动词外,还可以修饰名词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还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充当中心语。如副词“突然和形容词“突然:意思接近,形容词“突然可以修饰名词,能受副词修饰,如“突然事件“非常突然;而副词“突然不能修饰名词,说成“突然事件。2副词的归类问题虽然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充当状语,与介

38、词、连词、助词等有所不同,但副词具有封闭类的特点,即可以尽数列举的,而意义比较虚灵,黏着性和功能上不能充当核心句法成分,所以仍归为虚词。4介词和动词的区分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有以下区别:1动词可以充当谓语,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2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3动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介词不能;4动词带宾语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谓语,介词带宾语不能单独成句或充当谓语。“在、到、用、比作动词和介词的区别:1如果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2带宾语并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3带宾语后处于另一个动词的前面或后面,是介词。第三节 句子分析上一、句子的不同分类1从表达角度即句子传递信息的

39、角度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慨句,照应句表示呼唤应答的句子,如“雷锋!雷锋!你再哪里?2从构造角度分:a.分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一个词或词组加上语调构成的句子,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句子。b.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句子构造不能分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c.主谓句分动词谓语句动词充当谓语,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如“这本书我看了。d.非主谓句分为无主句和不完全谓语句,无主句指不能补出主语的句子,如“下雨了。不完全谓语句指只能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必须依赖上下文才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如

40、“你喜欢吃肯德基吗?“喜欢。e.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9类。3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分:a.施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我学习。b.受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如“车修好了。c.工具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大桶装水。d.处所主语句:主语指明动作行为进展的场所,存在的处所,位移的起点或终点,如“玻璃上有灰尘。4特殊类别:根据句子中谓语局部的*些特殊成分分类:是字句,有字句,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的句。二、句子的构造分析1成分分析法解释:

41、1是传统分析法,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附加,定语是主语或宾语的附加,状语是谓语的附加,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3分析句子时,首先分出主、谓、宾,找到主干成分的中心词。4名称另叫中心词分析法,多分法。5规定了符号:主=;谓-;宾;定;状;补。6例句: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清扫了教室。优缺点:优点是抓住了句子的主干,提纲携领;缺点是平面分析,无视了句子的内部构造成分。比方“为什么阶级效劳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分析为“问题是问题。2层次分析法解释:1它根据句子构造的内部层次构造关系,对句子进展层层剖析,以显示词组、句子的构造层次。2根本规则是

42、层层二分:按层次逐层分析,每一次把句子成分分为两个直接的组成成分;然后在下层再接着分析这些组成局部,依然采用二分法;直到所有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3名称另叫直接成分分析法。4举例分析:我 明 天 上 午 请 朋 友 看 电 影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说明:1-2主谓,3-4状中偏正,5-6定中偏正,7-8递系复谓,9-10述宾,11-2述宾。优点:层层二分,符合语言构造的实际,解决构造层次中有歧义的句子,如:不 适 当 地 表 扬 学 生1 2 3 4 5 6 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不 适 当 地 表 扬 学 生1 2 3 4 5 6

43、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二、句子的语义分析1语义框架分析1语义:在语句构造中表达出来的意义。2句子的语义指句子中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意义。3语义主要有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方式、目的。4各种各样的语义都通过名词表达出来,但与动词密切相关,只有名词与动词结合才能产生语义。如“孩子笑了。中“孩子是施事;“我把书送个孩子。中“孩子是受事,都受动词影响。5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如:我们热爱生活主语施事。敌人被打垮了主语受事。6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如:老*昨天买了一本书宾语受事。远远地飞来了一只老鹰宾语施事。7强调:分析句子的语义框架,就是要把句子的中

44、名词和动词之间产生的语义分析出来。2歧义现象1解释:指一个句子的意义有几种理解,虽然说话人心中知道表达什么意义,但受话人并不清楚所指,往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于是在表达与理解之间形成歧义。例如“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偏正构造,即“被出租的汽车;可以理解为述宾构造,即“把汽车出租出去。2隐性的歧义通过语义框架分析举例: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狼都不怕的狗:施事-动作-受事即狼不怕的狗;受事-动作-施事即不怕狼的狗。3造成歧义的原因:a.同音词造成:我们全部不同意。b.多义词造成:她脸色不好看。即她的面色差、她的表情差。c.由构造的层次造成: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哨兵

45、、哨兵。d.由句法构造关系造成:我喜欢煎鸡蛋。即我喜欢煎,我喜欢鸡蛋。e.由语义构造关系造成: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三、变换分析法1解释:句子的变换是语法格式有规则的变换,超出一种语法格式,对句子格式进展变换,从而提醒不同的句子格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句子内部构造层次关系的差异,叫变换分析法。2意义:它是层次分析法遇到困难时所运用的方法,提醒歧义。如“打人和“挖坑的宾语不同,运用变换分析:打人打伤了人。挖坑挖好了坑。“人为对象宾语,“坑为结果宾语。3句子变换分析的客观根底:1语言中的句子在语法格式上都有联系,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如:弟弟打破了杯子

46、。杯子弟弟打破了。弟弟吧杯子打破了。杯子被弟弟打破了。2受上下文限制,往往省略一些成分,外表上一样的句子其深层构造不同。如:门没有锁。门没有关。深层不同变换:门上没有锁即门没有锁子。门上没有关即门没有关子。3客观语言系统中,句子构造格式不同,而内部语义关系一样,可以互相变换考察。我们打败了敌人。敌人我们打败了。说明:“我们都是施事,敌人都是“受事,所以可以尽管变换。4用有限的句子格式表达无穷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所以有必要用变换分析歧义。4如何变换1增减成分:门没有锁门上没有锁。2移位:我喜欢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我喜欢。3替换成分:父亲在屋顶上晒花父亲往屋顶上晒花。4形成变换矩阵:关心的是母亲关心

47、他的是母亲。关心的是母亲他关心的是母亲。 理解的是教师理解他的是教师。理解的是教师他理解的是教师。 反对的是老王反对他的是老王。反对的是老王他反对的是老王。5注意:变换时原句式和变换式共同出现的词语的语义关系必须一样。如“关心和“母亲在“关心的是母亲。关心他的是母亲。两句中都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第四节 句子分析下一、双宾构造1定义:双宾构造指一个及物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宾语的构造形式。其中一个宾语往往指人,由代词或名词充当,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另一个宾语指物,由名词、动词、主谓词组充当,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如:我送给女友一朵玫瑰。2双宾构造的特点1构造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给予、承受、称类意义的,如“

48、给、送、借、拿、叫、教、告诉、询问等。2间接宾语大多指人,靠近动词,直接宾语指物,离动词较远。3口头交际中大局部间接宾语省略。4双宾构造变换为“把字句时,通常是把直接宾语提前,间接宾语不能提前。如“我把玫瑰送给她。中“玫瑰提前。3双宾构造的层次分析处理为述宾构造带宾语,如:告 诉 他 一 个 好 消 息1 23 4 5 6 7 8 说明:1-2述宾,3-4述宾,5-6定中偏正,7-8定中偏正。二、递系构造1连述谓语句:有两个以上的述语构成的句子,如“拿钱上街买东西。“命令他转移。前句中的两个述语都跟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叫复谓构造;后句中的两个述语不能直接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个述语“命令的

49、宾语“他是受事,而“他是第二个述语“转移的主语,叫递系构造。2递系构造:指连述构造中第一个述语的宾语是第二个述语的主语的构造。3递系构造说明:汉语中,主语是旧信息,一般要求定指,而动词宾语一般是新信息,在语义上不定指。如“客人来了中“客人是旧信息、定指,“来客人了中“客人是新信息,不定指。递系构造中的第一个述宾构造VP1的宾语不定指,这个宾语在第二个述宾构造VP2中是主语,却定指。一个成分不可能又不定指又定指,所以把以上构造叫递系构造妥当,叫“兼语式不妥。4递系构造分析:老 请 我 喝 茶。1 2 3 4 567 8说明:1-2主谓,3-4复谓,5-6述宾,7-8述宾。第五节 现代汉语虚词一、

50、虚词的性质1意义空灵、虚化,没有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主要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1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种语法关系,如“我的教师中的“的表示“我和“教师是修饰关系。2帮助实词添加*种语法意义,如“看后加“着“了表示正在进展、经过等时态。3给整个句式增加*种语法意义。如“你去加“吗成为疑问句。2都是黏着的,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副词中的“立刻“马上等可以单说。比方“你喜欢吗不能单说“吗。3不能充任核心的句法成分,即不能充当主、谓、宾、中心语等。4数量有限,可以尽数;很少变化,新旧交替少;属于封闭性词类。二、虚词的类别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第四章 方言第一节 方言的根本概念一、语言和方言1二者关系

51、: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种语言和它的方言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方言和语言的转变过程是:1一种语言可能分裂为不同的方言;2方言进一步分裂为不同的语言。2方言和语言的界限1是否是统一的社会。如果几种方言所处的社会在政治上高度统一,则它们一般只能是*种方言的地方变体,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这是重要因素。2是否是统一的民族。如果几种方言是有统一的民族使用,有一样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方言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3语言本身的差异。如果方言之间的差异大,一般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的语言,但不是绝对因素。4使用者心理认同的情况。如果使用者认定自己使用的*种方言不是*一语言的方言,那就地成认其独立性。5是否具有共同书面

52、语。如果有共同的书面语,方言可能不是独立的语言;否则方言可能是独立的语言。3汉语与汉语方言汉语各方言虽然差异大,但汉语各方言出于在政治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使用者是高度统一的汉民族,有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所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不是不同的语言。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1概念地域方言: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开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1一样点:第一,都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开展不平衡性的表达;

53、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材料构成。2二者的不同点: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由地域的隔离造成的,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因素造成的。第二,适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职位*个特定的社群使用。第三、差异的性质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异表达在口音、措辞、谈吐风格等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表达在语音、词汇、语法构造上。第四,开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开展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无论怎样开展,都不可能开展成为独立的语言。三、方言和共同语1共同语:是社会开展到一

54、定阶段的产物,是打破语言的地域隔膜、走向语言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经过规*的标准语。2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1普通话是在方言的根底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根底的方言成分进展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的民族标准语;2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所以普通话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3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开展方向,方言的开展要附属于普通话的开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是因为,第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必然性。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开展下去。第二,普通话作为经过

55、规*的标准语,已经以法律形式正式公布,这就决定了普通话的地位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着示*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开展方向,而方言的开展要附属于普通话;第三,普通话通过渗透和覆盖两种途径深刻地影响方言的开展,使方言日益向自己集中、靠拢。第二节 汉语方言的分布一、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划界1汉语方言划分的理据汉语方言的分区历来不一,现在普遍认同七区,即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区;方言的划界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命名的由来为:客家方言按其来历命名,即“做客于*地的方言;其它方言都考虑了通行地域的特点,但方言与行政区划名称涉及的地域并不完全一致,如*省除了粤方言,还有客家方言;同为闽方言,却分布在*、。2汉语方言划分的标准汉语方言分区一般以语音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