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8/17教学札记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课型:新授课时:一主备人:霍艳芹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教学重、难点: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金銮(lu殿 蟠(p龙 鎏(li。金 中轴(zh?u)线 迥(ji eng)然不同 鳌(头 湛(zhm)蓝 额杨(fmg) 檀(t香 妃嫔(pm) 藻(zs)井击罄(q

2、 mg)琉(lit)璃 矫(jis)健 攒(cum)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二、指导学习?研讨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 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2)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2、初读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文章的结构:教学札记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

3、况一一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 ,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的导游词)新课标第一网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

4、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 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 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 参观人民大会堂。 老远就看见镶嵌 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 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 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 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 分一一中

5、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后感八年级语文教案故宫博物院课型:新授课时:二 主备人:霍艳芹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9/8/17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

6、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教学札记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默读5 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我ij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教学札记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

7、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1)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小结(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 受十分明晰。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

8、堂。在湛蓝的 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杨、梁柱,装 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 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 ;再从_部说明了 _结构、布局_。.太和殿的特征是、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八年级语文学案故宫博物院2009/8/17课型:新授课时:一主备人:霍艳芹 审核:八年级语文

9、备课组 时间 学习目标:.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学习重、难点: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新课标第一网1、 读准字音金銮()殿蟠()龙鎏(湛()蓝额杨()檀(迥()然不同 妃嫔(4、释义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迥然不同:二、学习?研讨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2、初读感知)金中轴()线鳌()头)香藻()井击罄()琉()璃 )矫()健攒()学习札记(1)快速阅

10、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结构填写课后练习一图: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一金水河一太和门一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一乾清门一乾清宫一交泰殿一坤宁宫一御花园一顺贞门一神武门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段)第二部分:(315段)第三部分:(16段)学习札记(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同步检测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规模()大庄严肃() ()然不同举世()名 鸣钟击()烟雾()绕错()相连 龙凤()祥 池馆水()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

11、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 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 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 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迈进金黄色

12、大铜门,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 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 分一一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学后感八年级语文学案八年级语文学案故宫博物院课型:新授课时:二 主备人:霍艳芹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2009/8/17学习目标1、学习

13、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难点教学目标1、2学习过程一、 复习1、 默写词语2、回忆上课内容二、研读重点段落p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学默读5 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我IJ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学习札记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

14、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1)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小结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在湛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桥、梁柱, 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

15、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杨间彩画 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 着流云火焰。.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 。.两段文字分别先从 部说明了 ;再从 部说明了 (.太和殿的特征是 ,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二2.(1)

16、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一金水河一太和门一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一乾清 门一乾清宫一交泰殿一坤宁宫一御花园一顺贞门一神武门文章的结构:总分总(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 课时二. 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 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

17、介绍。(1)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 龙、降龙。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 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 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 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3)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静立在某处进行观察的。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饰。(1)前三殿以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