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1页
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2页
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3页
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4页
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调整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第1页一、心肌生理特征 (一)、兴奋性心肌工作细胞与骨骼肌一样,也含有对刺激产生兴奋能力。正常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骨骼肌细胞相同 约为 RP-90mv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2页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第3页2、动作电位 (AP)1、除极过程(0期) Na+内向电流(再生性钠电流) 2、复极过程 快速复极早期1期 短暂K+外向电流 平台期2期 内向电流(Ca2+内流为主和微量Na+ 内流)K+ 外向电流 快速复极末期3期 K+外向电流 静息期4期 离子泵活动第4页(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

2、兴奋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通常窦房结自动节律性最高,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自律组织,故称之为心脏正常起搏点。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所造成心脏活动,则称为异位心律,可引发心律失常。第5页三种细胞AP及其机制比较(1,2期)第6页三种细胞AP及其机制比较(3,4期)第7页(三)传导性1、心脏内兴奋传输路径和特点路径: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网 心室肌兴奋 特点: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极慢0.020.05m/s 形成房室延搁 使得心房兴奋不能过快地传到心室,而是等到心房收缩结束即血液完全排入心室之后,心室再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血液能很好地充盈和射血。 第8页电生

3、理特征 特点 意义小结:自律性 确保心脏舒缩交替进行,利于心室充盈确保房室收缩协调、心室同时收缩,利于心脏射血 确保心脏以窦性节律活动 各部高低不一(窦房结最高)兴奋性有效不应期尤其长 传导性各部传导速度不一 第9页(四)收缩性一、心肌收缩特点1、同时收缩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将先后发生同时收缩。2、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肌细胞兴奋有效不应期很长。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窦房结之外刺激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代偿间歇:紧接在期前兴奋后下一次正常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恰好落在期前兴奋有效不应期,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正常兴奋传来时,才能引发心室收缩。第10页(一)、心动周期概念心动周期心脏一次

4、收缩和舒张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成年人次分此时心动周期连续0.8S 二、心脏泵血功效特点: 收缩期时间舒张期时间 心率加紧,则心动周期缩短, 但舒张期缩短更显著第11页(二)、心脏泵血过程1、心室收缩射血(1)、等容收缩期 0.05S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开启之前,室内压急剧上升,心室容积不变(2)、快速射血期 0.1S 室内压达峰值 半月瓣开,血液 主动脉。占总射血量2/3(3)、减慢射血期 0.15S因为心室在心脏泵血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心室内血液降低以及心室收缩强度减弱,加之主动脉内血压升高射血阻力加大,射血速度逐步减慢。第12页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

5、0.060.08S 半月瓣关闭 房室瓣开启之前,室内压急剧下降,心室容积不变(2)、快速充盈期0.11S室内压 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主动脉(肺动脉)压半月瓣开放射血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 主动脉(肺动脉)压半月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160mmHg时,血压增加将造成心输出量降低。第20页心肌收缩力: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内在特征。这种与心肌初长度无关而是经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整搏出量机制,又称为等长调整。主要取决于兴奋-收缩藕联过程中 活化横桥数目 肌凝蛋白ATP酶活性儿茶酚胺分泌等(三)、心肌收缩能力第21页(四)、HR HR 40180次/分 HR心输出量 “阶梯

6、现象” HR 180次/分 心室充盈时间显著 充盈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 HR 40次/分 心输出量经过训练,心率超出180次/分时,心输出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只有当心率超出200次/分时,心输出量才开始降低。心搏峰:每搏输出量到达峰值时心率水平。 心率水平在110-130次/分时第22页三、体表心电图() 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一定部位统计出来心脏电改变曲线称心电图(ECG)第23页 心电图各波、段(期)意义及正常值 名称 含义 幅 度(mV) 时间(s)P波 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电位改变 0.050.25 0.080.11 QRS波 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电位改变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7、过程电位改变 0.11.5 0.050.25 从P波结束到QRS波开始,表示 PR段 兴奋经过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分支 与基线同 和 浦肯野纤维所需时间 0.060.14 从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表示从心房开始 PR间期 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时间 0.120.2 从QRS波结束到T波开始,表示心室各 ST段 部分处于去极化状态 与基线同 0.050.15 从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表示心室肌 QT间期 去极化和复极化总时间 0.4第24页 心肌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关系P波: 心房肌APQRS: 心室肌AP0期S-T段: 心室肌AP2期T波: 心室肌AP复极化过程,因先后不一,故T波较宽。第25页第

8、二节 血管生理 依据血管功效:弹性储器血管: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发 出最大分支分配血管:从弹性储器血管到分支为小动脉 前动脉管道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交换血管:位于动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还存在着血 管吻合支,可不经毛细血管。没 有物质交换,与体温调整相关。一、 血管功效特点及其内分泌功效第26页血管内分泌功效: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舒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缩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血栓素等。血管中部平滑肌合成和分泌:肾素和血管担心素血管壁中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 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调整血

9、管结构改变和舒缩功效。第27页二、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侧压力,称为动脉血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心室收缩中期到达最大,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至最低,称舒张压。影响动脉血压原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搏出量增加时,射入主动脉血量增多,收缩压 显著升高。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管壁弹性:老年人血管壁硬化,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 差增大。循环血量:相对稳定。第28页三、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而将各器官静脉血压称为外

10、周静脉压。(一)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多少决定着心脏舒张末期充盈量,并直接影响到心脏每搏输出量。其值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血流阻力。四、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主要场所,血液运输功效最终是经过微循环实现。第29页心交感神经(心加速神经)*该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调整(一)、神经支配去甲肾上腺素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引发心率加紧、心肌收缩力量增强一、神经调整第30页心迷走神经(心抑制神经)* 该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引发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尤其是心房肌第31页 血

11、管神经支配除毛细血管外,血管内壁都有平滑肌分布血管平滑肌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经过调整血管平滑肌舒缩状态,改变血流阻力,从而调整局部器官血流量。毛细血管主要经过局部代谢产物浓度改变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状态,调整局部血流量。第32页(二)、心血管中枢(1)延髓心血管中枢 是基本心血管中枢(2)延脑以上心血管中枢: 脑干部分,大脑,小脑:对心血管活动作精细调整和其它器官功效之间复杂整合。心血管中枢是指与心血管活动相关神经元集中部位。第33页(三) 、心血管反射(1)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第34页(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2、减压反射:* 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上。* 当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生理意义: 机体可对突然出现动脉血压改变快速进行调整,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但这种反射性调整对迟缓出现动脉血压改变并不敏感。第35页(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血液中 PCO2 H+ 化学感受器 传入神经 延髓 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率加紧,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紧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主要)第36页特点:1)适宜刺激:PCO2、PO2及H浓度2)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只有低氧、窒息、 失血、动脉血压过

13、低(80mmHg)、 酸中毒等才发生作用。3)其效应仅为单向升压。第37页二、体液调整(二)肾素血管担心素系统(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其它体液原因第38页(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起源: 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2作用: (1)肾上腺素(E) 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使心输出量增强,对外周影响不大。临床上惯用作强心剂。 (2)去甲肾上腺素(NE)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几乎全部血管广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动脉血压升高,对心脏作用较弱。临床上惯用作升压药。 第39页肾素血管担心素系统系统* 动脉血压长久调整即肾素血管担心素系统。第40页1起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降低 肾

14、交感N兴奋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血管担心素原(肝脏产生) (入血) 肾素 血管担心素(10肽) 血管担心素转化酶(肺内) 血管担心素(8肽)(当前已知最强缩血管物质) 血管担心素酶A(血浆和组织中) 血管担心素(7肽) 第41页肌肉运动时循环系统适应性改变就是提升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流供给,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改变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第42页 运动时各器官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肌肉血流量显著增加,不参加运动骨骼肌及内脏血流量降低。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改变第43页 运动

15、时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关系。在有较多肌肉参与运动情况下,肌肉血管舒张对外周阻力影响大于其他不活动器官血管收缩代偿作用,故总外周阻力仍有降低,表现为动脉舒张压降低;其次,由于心输出量显著增加,故收缩压升高。(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改变 第44页1运动性心脏增大 研究发觉,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良好适应。 运动性心脏肥大含有显著项目特点。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同时伴有左室壁厚度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运动员心脏肥大则表现为以左室壁增厚为主,而左右心室腔扩大不显著,又称向心性肥大。 长久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良性影响 第45页

16、 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训练可使平静时心率减慢。一些优异耐力运动员平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普通认为,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久训练后心功效改进良好反应。 2窦性心动徐缓第46页3.心血管机能改进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运动开始后,能快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效,以适应运动活动需要,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调整下可发挥心血管系统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力贮备。运动后恢复期短,也就是说运动时机能改变很大,但运动一停顿就能很快恢复到平静时水平。 在平静和运动时均表现出能量 “节约化”。第47页1熟悉心肌生理特征,掌握心动周期概念及心脏泵血过程,掌握评定心脏功效指标及方法2掌握动脉血压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原因;3熟悉心血管活动调整 神经调整 体液调整4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 小结第48页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最敏感刺激是:A.平稳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