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_第1页
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_第2页
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_第3页
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_第4页
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研究 赵佳 于洋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区间段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各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从不同比赛阶段来看,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性的非衡效应最小,半决赛次之,1/4决赛最大;随比赛进程升级,各段战术能力参与和决定比赛获胜的程度越来越高;接抢能力在各比赛阶段中的重要性凸显,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在半决赛阶段经历积聚效应后,在决賽阶段超越发球轮相持能力而跃居第1和第3重要位置。各段战术能力间存在交互效应,但交互效应

2、在各技术统计段和各比赛阶段存在差别。接抢、发球轮相持和接发球轮相持3段战术能力间产生的交互效应较大,接抢能力产生的总效应对比赛获胜的影响较大,发抢能力的总效应则较小;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对对方的影响都较大;半决赛中各战术能力间的交互效应最大,1/4决赛次之,决赛最小。该结果对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训练与参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Key:乒乓球;战术能力;区间段特征;多元回归;路径分析:G 808 学科代码:040303 :A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ctical ability interval segment of the worlds e

3、lite women table tennis players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competition observ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ctical ability winning the game is as follows: receiving-aggressing, serving round stalemate, receiving round stalemate and se

4、rving-aggressing.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ctical abilities of each part, there is the smallest unbalanced effect in finals, followed by the semi-finals, and the quarter-final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etition, the extent of participating in and deciding to win the race becomes higher and hi

5、gher; the receiving-aggressing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t all stages of the race, while the receiving round stalemate and the serving-aggressing respectively becomes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one after experiencing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semi-finals and surpassing the serving round stalemate i

6、n finals.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effect among the tactical abilities, which is different among each parts, and is unequal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And it is larger in the ability of receiving-aggressing, the serving round stalemate and receiving round stalemate, with the interaction effect caused b

7、y the receiving-aggressing ability exerting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in winning the race, and smaller effect caused by serving-aggressing ability; it is bigger influence on the opponents from the serving round stalemate and the receiving round stalemate; for the tactical abilities, there is the lar

8、gest interaction effect in semi-finals, followed by the quarter-finals, the smallest in finals. This conclusion has realistic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preparing for the competition of the Tokyo OlympicsKeywords:table tennis; tactical competition 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a

9、l segment;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path analysis面对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女队即将接受更严峻的考验。日本选手平野美宇在2016年乒乓球世界杯上夺得冠军,并在2017年的亚锦赛女单决赛中再次夺得冠军,2018年日本运动员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中也给中国队造成了较大冲击。目前,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主力层面上未形成“绝对核心”,而后备力量历练仍需加强,中国女队要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卫冕,必将面临日本等运动员的较大冲击和挑战。所以,深入分析乒乓球比赛竞技特点,把握乒乓球比赛规律,指导比赛训练,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乒乓球卫冕任务提

10、供理论支撑,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乒乓球队夺冠经验表明,较高的战术训练水平是其保持优势的关键1,因为竞技对抗中每一分的争夺,除依靠单板球的技术质量外,更多地是要依靠两板球以上的组合1-2。因此,围绕着技术能力上升到战术能力开展的规律性研究,始终是提高乒乓球科学训练与参赛的指导思想。吴焕群等根据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竞技制胜要求,创立了“三段指标评估法” 3207-211,唐建军4将相持战术区分为发球轮相持战术和接发球轮相持战术;杨青等5则创立了“四段指标评估法”,将运动员的总体比赛能力从3段分解为4段。然而,当前女子比赛各段战术能力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各阶段(决赛、半决赛、1/4决

11、赛等)比赛中各段战术能力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是否存在差异?截至目前,解决上述问题仍以教练员的经验为主,国内虽有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分析的大量文獻,但针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却较为少见。系统科学理论认为,对事物构成要素的主次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是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一步6。为此,面对上述实践和理论中的突出问题,笔者在深度分析“总体比赛能力段落划分”的相关研究5-7的基础上,以吴焕群等的“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战术能力评估方法为基础3207-211,将相持段细化为发球轮相持段和接发球轮相持段,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力求从各技术统计段、各比赛阶段的战术能力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2个方面,

12、反映运动员在不同击球轮次的相持效果,以及发抢、接抢能力与其对应轮次的相持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为及时、准确把握最新战术发展情况、提升乒乓球科学水平训练理论水平与训练效果、明确奥运会备战训练重点及明晰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塑造方向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中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为:进入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单打决赛、半决赛、1/4决赛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借鉴已有研究的思路8-9,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6月,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乒乓球赛中参与单打决赛、半决赛和1/4决赛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为研究对象,比赛场数总计76场(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进攻型

13、打法。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需要,以“乒乓球”分别与“战术”“技战术”的组合为Key,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1988年1月1日至今的相关文献资料,共检索到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85篇,其中与本研究高度相关的28篇。1.2.2 专家访谈法为深度归纳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特征,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员进行访谈,为本研究在理论支撑、运动技术支持和研究设计方面获得相关研究资料。1.2.3 观察法根据运动员总体比赛能力段落划分法5的分段原理,以每个回合中一方运动员最后一板的得失分为观察点,对所选定的比赛录像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统计。1.2.

14、4 数理统计法1.2.4.1 统计指标与评价参数具体统计指标见表2。指标评价参数为得分率、获胜概率和贡献率,计算方法如下。得分率=段得分/该段(得分+失分)100%获胜概率=场得分/该场(得分+失分)100%贡献率=段得分/该场(得分+失分)100%1.2.4.2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和SAS9.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为分析各种战术能力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数据支撑10。2 结果与分析2.1 战术能力特征的多元回归分析及实例检验2.1.1 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其他评价参数相比,“得分率”是体现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能力的最优参数5。将发抢段、接抢段、

15、发球轮相持段和接发球相持段的得分率作为评价总体战术能力的参数,将“获胜概率”作为评价获胜能力的参数。由此,战术能力多元回归模型构建如下:将X1(发抢段得分率)、X2(接抢段得分率)、X3(发球轮相持段得分率)、X4(接发球轮相持段得分率)作为自变量,将Y(获胜概率)作为因变量;之后,对原始数据进行kappa检验,比较得分率和比赛获胜概率的原始数据kappa值区间为0.916,1,数据总体一致性良好,符合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的要求。之后,将女子单打“整体比赛”(即决赛、半决赛和1/4决赛的合成)76场、决赛12场、半决赛22场和1/4决赛42场数据(见表3)分别导入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选择

16、“进入”作为自变量进入方程的方法。2.1.2 多元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2.1.2.1 模型整体检验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指标中,R2系数体现了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异性的百分比。由表4可知,女单整体比赛模型、决赛模型、半决赛模型和1/4决赛模型的R2、R和调整R2的值都在0.975以上,且R2与调整R2的值都高度接近,表明该4个模型不仅拟合度非常好,而且都非常准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比赛模型、决赛模型、半决赛模型和1/4决赛模型的F值分别为977.73、185.39、432.63和419.43,其P值均小于0.01,表明4个回归模型整体上都具有显著意义。4个模型残差自相关Durbin-Was

17、ton值分别为2.374、1.279、2.171和1.895,表明各模型相邻2点的残差基本上互为独立11,可以认为所构建的回归模型是可靠的。整体来看,女单比赛的4个多元回归模型都是可靠、有效且具有高度解释力的。2.1.2.2 偏回归系数检验表5显示了女子单打比赛4个多元回归模型中偏回归系数的检验结果,四模型各自变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其P值均小于0.01,各自变量共线性诊断指标检验中,其容差均介于0.510.868,方程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表明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可靠,方程成立。得到女单整体比赛(Y1)、决赛(Y2)、半决赛(Y3)和1/4决赛(Y4)的回归模型分别为:2.1.3

18、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特征分析本研究中各段得分率的标准回归系数代表各种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影响程度,某段得分率的标准回归系数越大,该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影响就越大。2.1.3.1 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整体特征分析由表5可知,从整体比赛来看,对女子乒乓球運动员各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其整体比赛模型中各自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03、0.312、0.299和0.249。这样的排序结果说明接抢能力之所以在当前阶段成为首要的战术能力,其主要原因有二:1)新塑料球实施引起的球的旋转减弱1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19、接发球抢攻的难度,运动员接发球积极上手的意识逐渐加强;2)以台内拧拉为主的进攻性接发球技术的快速普及,逐渐扭转了以往接发球环节的被动局面,接发球直接得分明显增加;而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发球轮相持能力之所以能超越发抢能力成为第2、3位重要的战术能力,一方面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基于身体力量和心理因素,发球抢攻的威胁较小(相较于男队员),线路调动和先压制再得分的意识较强,因而比赛更多地进入相持,在相持中对抗得分1。另一方面,近年来台内拧拉接发球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发球抢攻直接得分的难度不断加大,为降低勉强抢攻所带来的被动或直接失误,将发抢段得分向接发球轮相持段转化也就成为必要的战略选择,这就使得对于女子乒乓

20、球运动员而言,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发球轮相持能力比发抢能力更为重要。而这一特征也印证了当前中国乒乓球女队在强调保持“前三板”技术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加强接抢、重点提升相持段实力的做法,这符合当前战术能力特征发展的趋势。2.1.3.2 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比较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见表5和图1):1)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差距大小有所不同,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差距最小,标准回归系数最大的X4与标准回归系数最小的X3的系数之差为0.119;半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差距次之,标准回归系数最大的X2与标准回归系数最小的X4的系数之差为0.

21、141;1/4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差距最大,标准回归系数最大的X2与标准回归系数最小的X1的系数之差为0.163,说明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非衡效应最小,半决赛次之,1/4决赛最大。2)由图1可知,比赛阶段不同,其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有所不同,1/4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与整体比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一致,都是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发抢能力;而决赛和半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与整体比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有所不同,其各段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分别依次为:接发球轮相持能力接抢能力发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决赛);接抢能力发球轮相

22、持能力发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半决赛),而这一特征也为队员在不同阶段的赛前备战提供了重要参考。由表5和图2可见:1)从1/4决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整体上部分段战术能力参与和决定比赛获胜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在决赛阶段升至最大,说明随着比赛进程变化和比赛对抗的白热化,对运动员各战术能力的要求,即运动员技战术的稳定性越来越高,而运动员在决赛中的凶稳关系处理与相持强对抗的能力成为致胜的决定因素。2)接抢能力在比赛多个阶段中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战术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在决赛阶段除外),说明接抢能力在当前比赛进程的多个阶段中对比赛结果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点,与当

23、前训练中大力强调“接发球控攻结合,稳定为主”的指导思想趋于一致。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无遮挡发球和新塑料球等规则实施后,接发球抢攻环节将成为比赛争夺的焦点,其对比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将大幅提升13-14。3)接发球轮相持能力的重要性在经过半决赛阶段的积聚之后,在决赛阶段大幅提高并升至各战术能力重要性的首位,这与女乒乓球运动员在决赛中前三板谨慎处理、控制为主的心理和战术有关,而结合接抢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性可以得知,与发球轮相比,决赛中接发球轮的战术能力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4)发抢能力的重要性在经过半决赛阶段的积聚之后,在决赛阶段最终略压发球轮相持能力而成为第3重要的战术能力,发抢段得分率

24、的标准回归系数从1/4决赛的0.226升至半决赛的0.314,最终定格到决赛的0.328,发球轮相持段得分率的标准回归系数则从1/4决赛的0.293升至半决赛的0.329,并缓降至决赛的0.326。发抢能力的重要性之所以能逐渐接近并在决赛中略超发球轮相持能力,原因在于随着比赛进程的不断推进,比赛选手竞技实力越来越强、差距越来越小。一方面,为更好地赢得主动和优势,双方运动员都企图充分利用发球的主动性和非制约性特点来力争主动、抢先上手,由此就加强了对发抢段的争夺;另一方面,随着比赛进程的升级,接抢段和接发球轮相持段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对手在此2段的争夺也越凶狠,一旦本方发抢段未能得分或赢得主动,对

25、发球轮相持能力发挥的遏制作用就越强。这就使发抢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比赛进程的变化而不断提升、逐渐接近并最终在决赛阶段超越发球轮相持能力而成为第3重要的战术能力。这一点对中国队历来强调“前三板”优势的指导思想,无疑是“螺旋上升”式的认识提升,也可能成为下阶段备战奥运会的主要突破口。2.1.4 女子运动员战术能力特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实证检验前述对女子乒乓球运动员4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影响程度的多元回归分析,不仅是各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整体特征体现,更是比赛制胜规律在战术能力重要程度层面的内在体现,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4段战术能力的重要程度排序愈接近该排序结果,获胜的概率就越高。有研究表明

26、,“净贡献率”(同一种技战术能力贡献率之差)是反映运动员各种技术或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贡献的重要指标15。为此,本研究以新塑料球使用后,在世界三大赛中获得多项冠军并进而实现“大满贯”的丁宁在整体比赛、决赛、半决赛和1/4决赛中所表现出的4段战术能力的“净贡献”值,来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6,丁宁4段战术能力“净贡献”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在整体比赛和1/4决赛中皆为: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发抢能力;在决赛中为:接发球轮相持能力接抢能力发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在半决赛中为: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发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该排序与上文回归分析中各比赛阶段各战术能力重要程度的排序结果高

27、度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本文所得出的回归方程的正确性。2.2 战术能力特征的路径分析2.2.1 路径分析模型构建根据本研究中各段得分率与获胜概率间的关系,建立反映运动员各战术能力与比赛获胜关系的路径分析模型16,如图3所示。在该图中:P1y、P2y、P3y、P4y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为单向箭头指向;r表示2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自变量之间为双向箭头指向;Pey表示随机误差对因变量Y的影响。2.2.2 各战术能力相互关系的路径分析女单比赛获胜概率的检验结果表明,其数据表现均符合正态分布。根据图3,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得出女子乒乓球单打整体比

28、赛、决赛、半决赛和1/4决赛的总决定系数、直接和间接路径系数。路径系数表中,总效应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其大小等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总效应之和。从运动员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看,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间普遍存在交互效应(见表710)。2.2.2.1 整体比赛中的交互效应特点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各自变量(X1-4)的直接效应(0.294、0.403、0.312、0.299)均低于其间接总效应(0.365、0.407、0.459、0.443),说明女子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间交互效应相对较大,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更易受其他段战术能力表现的影响而间

29、接影响比赛制胜,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比赛获胜中共同发挥主导作用。这也说明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段战术能力,即保持较高的综合战术能力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本要求。X2对X1、X3、X4产生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148、0.203、0.191,不仅整体上明显大于X1、X3、X4 ,分别对X2产生的间接效应,而且在所有自变量间产生的间接效应中均为最大;X1对X2、X3、X4产生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108、0.11、0.099,不仅整体上小于X2、X3、X4 分别对X1产生的间接效应,而且在所有自变量间产生的间接效应中均为最小或次最小,说明接抢能力越强,使其他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产生的积极效应越大

30、,而发抢能力的效应则较小,体现出接抢战术能力的高低,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决定性要素,对指导当前技战术训练极具价值。X3对X4产生的间接效应(0.153)和X4对X3产生的间接效应(0.146)都较大,且高度接近。这说明发球轮相持段能力和接发球轮相持段能力的提高,会使对手对比赛获胜产生积极的影响,印证了当前使用新球情况下相持战术能力已成为强对抗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性要素。2.2.2.2 比赛各阶段中的交互效应的特点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的直接效应整体上对比赛获胜主导的程度不同,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直接效应最大、间接总效应最小,X1、X2、X3、X4的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328、0.409、0.32

31、6和0.445,间接总效应值分别为0.063、0.243、0.374和0.381;1/4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其直接效应次之、间接总效应也次之,X1、X2、X3、X4的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314、0.424、0.329和0.283,间接总效应值分别为0.369、0.386、0.409和0.344;半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其直接效应最小、间接总效应最大,X1、X2、X3、X4的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26、0.389、0.293和0.234,间接总效应值分别为0.524、0.519、0.595和0.65,说明就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的直接效应对比赛获胜的主导程度而言,决赛最高、1/4决赛次之、半决

32、赛居末。而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的交互效应对比赛获胜主导程度的排序则正好相反。这一结果也表明,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的发挥更加独立,更加强调突出特长,相对而言,半决赛和1/4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的发挥则更强調技术全面。由表810可知,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整体上交互效应程度不同,也进一步体现在比赛各阶段中各段战术能力间交互效应的不同,1/4决赛和半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间的交互效应程度明显高于决赛,这也进一步表明,强强对抗的决赛制胜以特长突出为主,而半决赛和1/4决赛制胜则要以技术全面为主。决赛中X2和X4产生的间接效应较大,半决赛中X2、X3及X4产生的间接效应都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各比赛阶段尤其是决

33、赛中接发球轮的战术能力对比赛制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各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接抢能力、发球轮相持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从比赛各阶段来看,决赛中各段战术能力重要性的非衡效应最小,半决赛次之,1/4决赛最大;从1/4决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各段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相关和决定程度越来越高;接抢能力在比赛各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战术能力,接发球轮相持能力和发抢能力在经历半决赛阶段的积聚效应之后,都在决赛阶段超越发球轮相持能力而分别跃居为第1和第3重要的战术能力。各战术能力间普遍存在交互效应,其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比赛获胜中共同发挥主导作用,但交互效应各战术能力段有别,各比赛阶段有别。接抢、发球轮相持和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