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_第1页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_第2页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_第3页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_第4页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课改版八上生物专项卷-科学探究某组同学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取甲、乙、丙三条大小、活力相似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是:只用纱布捆扎甲鱼的胸鳍和腹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只用纱布捆扎乙鱼的尾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丙鱼不做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探究实验丙鱼为对照组B乙鱼和丙鱼对照,实验变量是尾鳍C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为:甲鱼无法前进,乙鱼失去平衡,丙鱼正常游泳D若想实验过程更加严谨,应多次重复实验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做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

2、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三刺鱼是一种小型鱼类,适合在玻璃缸中饲养。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的腹部会由银色变为红色,而雌性三刺鱼的腹部依然是银色且较圆鼓。雄性三刺鱼会对领域内的其他雄性个体进行攻击和驱赶,而对雌性三刺鱼则会表现出靠近、跳舞等“求爱”行为。同学们想要探究雄性三刺鱼的行为,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1:玻璃缸里有一条雄性三刺鱼。同学们用金属线将 3 种不同颜色的雄性三刺鱼蜡制模型分别吊进玻璃

3、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 3 种蜡制模型的攻击次数,结果见图 1。实验 2:同学们将图 2 所示 3 种蜡制模型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模型的求爱次数,结果见图 2。(1) 实验 1 和实验 2 分别研究了雄性三刺鱼的 行为。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2) 图 1 实验结果表明,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 。图 2 实验结果表明,雄性三刺鱼对 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为进一步验证实验 2 的结果,某同学在图 2 实验中加入图 3 所示模型,请根据你对实验的理解,推测雄性三刺鱼对该模型的求爱次数与图 2 中的 (填“A”“B”或“C”)柱形图最相似。(3

4、) 某同学将实验 1 所用的蜡制模型做了改变,图 1 中 3 条鱼的上半部分(背部)都涂银色,下半部分(腹部)分别涂成银色、红色和深红色,所得到的结果与原实验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无论是对同性的攻击还是对异性的求爱,雄性三刺鱼都是根据 的颜色来进行判断的。分析下列实验探究,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接着用细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的螫针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再次用大

5、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回答问题:(1) 实验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 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2) 实验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 行为。(3) 实验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4) 春天百花争艳,引来勤劳的蜜蜂在花间忙碌,蜜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蜜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这间分工合作,共用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蜜蜂具有 行为。小刚是

6、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四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小块有的发了芽,有的没有。他将马铃薯拿来观察,并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属于块茎,有许多芽眼,芽眼内有芽。他认为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才能发芽。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1) 将挑选好的四个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 20 个小块,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 10 个马铃薯小块带有芽眼,乙组 10 个马铃薯小块不带有芽眼,这是为了形成 实验。(2) 取两个都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将甲、乙两组马铃薯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这是为了保证实验变量只有

7、个。(3) 实验中利用的是马铃薯的块茎,属于植物的 器官,在生物学上这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被称为 生殖。(4) 通过实验,小刚发现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才能发芽,而且能够很好地延续上一代马铃薯的优良性状,于是他认为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马铃薯不需要有性生殖,只需要无性生殖即可。你同意小刚的意见吗?请写出你的意见,并简要阐明理由。 。下图是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 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 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 作用。(2) 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 ,为了证实所观察到的结构的存在,将该鸡卵放在盛有约 40C 温水的烧杯

8、中,可以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3) 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 (填代号)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是由 围成的气室。(4) 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如图二所示)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牵引着卵黄悬浮于卵白中的 ,卵黄的表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该结构就是 。(5) 在未受精的鸡蛋中,一个完整的卵细胞包括 、 和卵黄膜。某班同学用围棋子作材料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过程如下:甲袋中装入 100 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 50 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 1 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 粒黑色围

9、棋子、 1 粒白色围棋子的组合用 A 表示,2 粒白色围棋子的组合用 B 表示,每个小组组合 20 次。统计全班 5 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第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 ,将黑色围棋子和白色围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 过程。(2) A 、 B 模拟的细胞是 ;组合 A 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 ,其性染色体为 。(3) 每次取出的围棋子应做怎样的处理? 。(4) 该班同学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 ,而理论上,男女性别比应为 。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

10、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1)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2) 实验步骤: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 20 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步骤至第三代,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A.第三代中 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 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

11、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3) 得出结论: 。(4) 思考与交流:从是否利于生存的角度分析,昆虫的绿色属于 变异,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答案1. 【答案】C【解析】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为:甲鱼失去平衡,乙鱼无法前进,丙鱼正常游泳。2. 【答案】B【解析】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回原处。3. 【答案】(1) C、A(2) 越多;腹部是银色;A (3) 腹部【解析】(1) 实验 1 探究的是雄性三刺鱼的攻击行为,实验 2 探究的是雄性三刺鱼的繁殖行为(求偶行为)。(2) 图 1 实验结果表明,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越多。图 2 实验结果表明,雄性三刺鱼对腹部是

12、银色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图 3 所示模型鱼的腹部为银色,推测雄性三刺鱼对该模型的求爱次数与图 2 中的 A 柱形图最相似。(3) 由实验可知,无论是对同性的攻击还是对异性的求爱,雄性三刺鱼都是根据腹部的颜色来进行判断的。4. 【答案】(1) 先天性;遗传物质(2) 学习(3) 差(4) 舞蹈(动物);社群【解析】(1) 实验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2) 实验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3) 蟾蜍不能区分大野蜂和盗虻,因此实检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差。

13、(4) 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其他工蜂蜜源的位置和方向,因此蜜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舞蹈;“蜜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蜜蜂具有社群行为。5. 【答案】(1) 对照(2) 一(3) 营养;营养(4) 不同意;无性生只是保留了母本的性状,后代通常不会发生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差【解析】(1) 对照实验要求变唯一。将挑选好的四个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 20 个小块,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 10 个马铃薯小块带有芽眼,乙组 10 个马铃薯小块不带有芽眼,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 本实验探究的是马铃薯发芽是否与芽眼有关,变量是芽眼。所以马铃薯切

14、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并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3) 根、茎、叶属于马铃薯的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生殖。(4) 大多数绿色植物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遗传了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在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后代适应环境能力强;无性生殖只是保留了母本的性状,后代通常不会发生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差。6. 【答案】(1) 卵壳;保护(2) 小孔;气泡(3) B;卵壳膜(4) 系带;胚盘(5) 卵黄;胚盘【解析】(1) 取一枚新鲜鸡卵,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卵先对卵细胞具有保作用。(2) 用放大镜观

15、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为了证实所观察到的小孔的存在,将鸡卵放在盛有约 40(3) 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钝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是由卵壳膜围成的气室。(4) 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内壳膜剪破,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牵引着卵黄悬浮于卵白中的系带;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5) 未受精的鸡卵中,一个完整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胚盘和卵黄膜。7. 【答案】(1) 精子;受精(2) 受精卵;男性;XY(3) 将摸出的围棋子再放回袋子(4) 53:47;【解析】(1)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色体组成是 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 X 染色体和含 Y 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有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用黑色围棋子模拟性染色体类型是 Y 的精子,白色围棋子模拟性染色体类型是 (2) A 、 B 模拟的细胞是受精卵;组合 A 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男性。(3) 每完成 1 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再放回袋子。(4) 计算表中数据:(12+88. 【答案】(1)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2) 绿色;灰色;非常相似;自然选择(3)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