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基础知识_第1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_第2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_第3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_第4页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储粮基础知识培训8月1/157目录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第二讲:小麦质量标准及储备特征第三讲:粮油储备管理第四讲:常见储粮问题及处理2/157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粮堆组成粮食物理性质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改变粮食生理特征3/157粮堆组成粮堆生物成份 是粮堆内有生命活动现象物体,又称为粮堆内“活成份”,主要包含:粮粒、微生物、储粮害虫、草籽与其它类型杂质。粮堆中非生物环境原因 是控制粮堆有害生物生长繁殖,影响粮食本身新陈代谢作用快慢决定原因,主要包含有温度、湿度、粮食水分、空气等4/157粮食物理性质散落性自动分级空隙度和密度导热特征吸附性5/157散落性粮食散落性概念影响粮食

2、散落性原因散落性与储备关系6/157粮食散落性概念粮食由高处向下落时向四处散落,这种特征称为散落性,通常以粮堆静止角来表示。如图散落性大小与静 止角大小成反比表示粮食散落性另一个方法,是粮食自流角,即将粮食放在物体平面上,提起物体一端,慢慢倾斜,粮食开始滑动时,此时物体与水平线所成角度,称为粮食自流角 。7/157影响粮食散落原因粮粒形状与表面状态水分杂质8/157粮食静止、摩擦表粮食静止角度粮食摩擦角度9/157散落性与储备关系安全粮食含有良好散落性,粮食散落性改变,是粮食储备稳定状态一个反应散落性是侧压力大小决定原因之一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角度依据10/157自动分级自动分级概念不一样入库

3、方法自动分级自动分级与储备关系11/157自动分级概念粮食在自然散落或外力作用而移动时,同类型、同质量粮粒和杂质自动集中在一个部位。引发粮堆组成成份重新分布现象称为自动分级。自动分级发生与粮食输送移动时作业方式、仓房类型亲密相关。作业方式不一样,自动分级情况也不一样。12/157不一样入库方法自动分级人工入粮,因为倒粮部位多,自动分级不显著房式仓采取机械入粮,饱满粮粒和沉重杂质多聚集于机头落下粮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粮食含有较多瘪粒和较多轻浮杂质,形成带状杂质区立筒仓、浅园仓入粮,粮食由高向下落,落差较大,自动分级显著。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杂质多集中于落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

4、杂质区13/157分级表14/157自动分级与储备关系增加了扦样检验粮情麻烦杂质多部位空隙度小,湿热不易扩散,杀虫时这些部位药剂渗透困难利用自动分级这一性质,能够进行粮食清理和筛选15/157孔隙度和密度概念影响孔隙度大小原因孔隙度与储粮关系16/157孔隙度与密度概念孔隙度是指粮粒间孔隙占粮堆总体积百分比密度是指粮粒(包含其它固体物质)占粮堆总体积百分比粮食密度和孔隙度,能够依据粮食容重和比重来推算密度(%)=X100%容重比重孔隙度(%)=(1- )X100%容重比重或孔隙度(%)=(100-密度)X100%17/157粮食孔隙度、比重、容重18/157影响空密度大小原因粮粒大小:粮粒大,

5、表面粗糙粮食孔隙度大;粮粒小,破碎粒多,表面光滑粮食孔隙度小杂质多少:混入大量轻浮杂质孔隙度大;混入大量细小杂质孔隙度小储备时间:新入仓粮仓孔隙度大;储备时间久粮食孔隙度小19/157孔隙度与粮食储备关系有利方面:孔隙度大,利于气体在粮堆内流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温、降水速度快;使用化学药剂熏蒸利于药剂渗透。不利方面:孔隙度大,受外界温湿影响也快;在自然缺氧储备中,同呼吸强度粮食,降氧慢。在机械通风时,可依据孔隙度和通风量来计算气体交换次数;使用充气储备时,需要依据孔隙度计算充气量20/157导热特征粮堆导热性是由粮粒本身和孔隙中空气两部分物质导热性综合表现。通惯用1小时内经过1立方米(长、

6、宽、高均1米)体积粮食,使其表层与底层温度相差1所需热量,即粮食导热系数来反应。粮堆导热系数很小,约在0.117-0.234千卡/米小时,是热不良导体。导热不良,有利保持粮堆低温,对储备有利返回上页21/157吸附性吸附性概念影响吸附作用原因吸附性与粮食储备关系返回上页22/157吸附性概念粮食吸附各种气体、气味和蒸汽性质,称为粮食吸附性。被粮食吸附气体、气味或蒸汽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部分或全部散发出去,这种现象叫做解吸作用粮食吸附现象可分为四种状态: 吸附气体分子被吸着在粮食表面 吸收气体分子由粮粒表面向内移动;扩 散到毛 细管内 毛细管凝结气体分子扩散到毛细管内后气体浓 缩,到达饱和凝结成液

7、体 化学吸附一些气体在吸附时与粮食起化学反应23/157影响吸附作用原因温度 在气体浓度不变情况下,温度下降有利于吸附进行,吸附量增加;温度上升有利于解吸进行,吸附量减小气体浓度 在温度不变情况下,气体浓度增加粮食吸附量增加。不过气体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粮食吸附量增加逐步降低,以致不再改变气体性质 在温度与气体浓度不变情况下,沸点高,轻易凝结气体易被吸附;轻易和粮食某种化学成份起化学反应气体易被吸附粮食种类 普通含蛋白质多,而且组织疏松粮食,吸附能力强24/157粮食吸温曲线图25/157吸附性与粮食储备关系利用粮食对水汽吸附特征,可在出仓时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择潮湿天气对其进行增水。一可提升

8、其品质;二可降低水分减量利用粮食解吸特征,可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择干燥天气进行通风降水,有利安全储存返回上页26/157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改变温度及其改变湿度及其改变水分及其改变粮堆结露返回上页27/157温度及其改变气温改变仓温改变粮温改变返回上页28/157气温改变气温改变有日改变和年改变在一昼夜二十四小时之内改变为日改变 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为日振幅一年当中12个月之间温度改变为年改变 平均气温最高月份和平均气温最低月份温度之差,称年振幅返回上页29/157仓温改变仓内温度是随大气温度改变而改变仓温改变受气温影响大小,与仓房结构相关仓温改变日振幅与年变振幅通常较气温改变振幅小气温

9、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返回上页30/157粮温改变粮温改变影响原因 粮堆温度是直接反应粮食安危情况一个主要标志。粮温改变受两个方面原因影响,一是仓温(气温)改变影响,二是粮堆生物体(粮食、微生物、害虫)生命活动影响。第一个原因是粮堆温度正常改变;第二种原因是粮堆温度非正常改变。31/157粮温改变特点日改变 粮温日改变仅限于粮堆表层至30cm深处,且振幅比气温、仓温都小,改变时间比气温迟2-3小时年改变 粮堆温度年改变振幅,也小于气温和仓温年振幅,改变时间比气温迟一个月以上在夏季粮温低于气温,冬季粮温高于气温 春秋季节,粮温、仓温、气温逐步趋向靠近,温差缩小因为粮堆

10、是热不良导体,粮堆内上、中、下层温度改变形成了以下规律高温季节是上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底层当气温由高温向低温季节改变时期,粮堆上层温度随之逐步由最高转为最低,下层粮温由最低变为最高在气温由低温季节向高温季节改变时期,粮堆上层温度又逐步由最低变为最高,下层粮温由最高变成最低。以此重复循环32/157储粮三温图33/157湿度及其改变湿度表示方法湿度改变湿度检验方法返回上页34/157湿度表示方法1.饱和湿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值称为饱和湿度2.绝对湿度表示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通常以克/立方米表示3.相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即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

11、汽量(即饱和湿度)之百分比相对湿度通惯用来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低,空气越干燥,与各种粮食安全水分相平衡相对湿度普通为70%左右相对湿度(%)=X100%绝对湿度饱和湿度返回上页35/157湿度改变影响相对湿度改变原因相对湿度日改变与温度日改变相反,在一昼夜中,早晨日出之前最高,午后二时左右最低。日变振幅随天气与季节改变而不一样相对湿度年改变,因地域气候情况不一样而异空气中实际含水汽量(绝对湿度)温度高低,在相同绝对湿度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返回上页36/157湿度检验法当前粮库多使用静止式干湿计,电子式测湿仪或湿敏电阻为主,普通只检验大气湿度和仓湿干湿计应悬挂在通风处,在室外最好悬挂

12、在百叶箱内在仓内悬挂在离粮面米高以上地方返回上页37/157水分及其改变粮食水分类别与特征安全水分平衡水分粮堆水分改变返回上页38/157粮食水分类别与特征自由水含有普通水物理性质,保持一定蒸汽压,在 时能结冰。能够作为溶剂,是粮食进行生化反应介质在储备过程中粮食水分增减,主要是自由水分改变胶状结合水不具备普通水一些物理性质, 时不能结冰不具备溶解其它物质作用,性质稳定,不易散失但其本质仍是水分子结构水返回上页39/157安全水分为保持粮食稳定性,对水分含量有个限制,这个数值就是粮食相对安全水分安全水分高低与温度关系很亲密,温度越高,粮食安全水数值越低谷物类粮食安全水分数值,在温度 之间,普通

13、是以 为起点,水分以为基点,温度每升高 ,安全水分对应降低油料安全水分数值比禾谷类粮食低,因为油料含脂肪较多返回上页40/157平衡水分 在环境温、湿度处于一定条件下,粮食水分与大气湿度水汽压相等,粮食对水汽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水分含量不增不减,这时粮食水分称为“平衡水分”。 粮食平衡水分数值是伴随温度,相对湿度和粮食种类进行改变在温度不变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加,粮食平衡水分增加;在相对湿度不变条件下,温度升高,则平衡水分降低;在温度和相对湿度一样情况下,含亲水胶体物质(淀粉、蛋白质)多粮食平衡水分高于含疏水胶体物质(油脂)返回上页41/157粮食水分平衡表42/157粮堆水分改变 粮堆

14、水分改变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粮食入库时原始水分不一致;二是大气中湿度影响;三是粮食和微生物生理活动产生水。 表现形式有:粮堆内水分再分配干湿粮食混存,因为吸湿平衡作用,高水分粮食中水分转移到水分低粮食粮堆表层吸湿与解吸表层粮食与大气湿度进行吸附和解吸作用粮堆中空气对流水分转移粮堆内水汽随粮堆冷热,空气对流而转移(对流作用),是因空气比重不一样而形成。粮堆内水分热扩散粮堆内水汽按照热传递方向由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移动现象,称为水分热扩散,是由水汽压力差形成。返回上页43/157粮堆结露当粮堆某一层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使粮食孔隙中所含水汽量到达饱和状态时,水汽就开始在粮粒表面凝结成小水滴,这种现

15、象称为粮堆结露。开始出现“结露”时温度,简称“露点”。粮堆结露预测是以测算粮堆内外露点为依据,只有到达露点,才能结露。44/157结露与储粮关系 粮堆结露后,能使局部水分增加,引发酶活动增强,呼吸作用旺盛,储粮虫、霉大量生长发育,最终以其粮堆发烧、发芽、霉变、腐烂,失去使用价值粮堆结露预测应用粮堆露点近似值检验表 应用空气饱和湿度估算露点例:粮食温度15 ,水分15%,查表得知其露点温度近似值为10 ,所以当粮温由15 降到10 以下,便会出现结露在一定温度下,空气饱和湿度是个常数,当空气中含有水汽量到达饱和时,便会结露返回上页45/157粮食在储备期间生理改变:粮食呼吸粮食后熟粮食发芽粮食陈

16、化返回上页46/157粮食呼吸呼吸概念呼吸类型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影响呼吸原因呼吸对储粮影响返回上页47/157呼吸概念粮食是活有机体,其生命活动主要表现是呼吸作用粮食呼吸亦是粮食中糖类等物质在酶作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简单化合物,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控制强烈呼吸,可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在粮食储备中,保持种籽微弱呼吸,是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返回上页48/157呼吸类型一、有氧呼吸 粮食营养物质,在空气氧参加下,营养物质完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与水,同时放出热能二、缺氧呼吸 粮食营养物质在没有氧参加下,而是靠分子内部氧化还原作用来取得能量,基质氧化不完全,产生乙醇返回上页49/157呼吸强

17、度与呼吸系数粮食呼吸生理指标,常用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来表示,前者表示呼吸能力,后者表示呼吸性质(有氧或无氧)。呼吸强度:是指一千克或100克粮食(干重)在二十四小时内放出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毫克数粮食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与干物质消耗成正比,呼吸强度愈大,粮温升高愈快,干物质消耗愈多呼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粮食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体积和吸收氧气体积之比。即呼吸系数=CO2/O2呼吸系数等于1或小于1,表示粮食在进行有氧呼吸。粮食发烧时,前期呼吸系数比1小,当氧气供给不足,粮食进行缺氧呼吸,呼吸系数大于1高水分粮食,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强烈缺氧呼吸返回上页50/157影响呼吸原因水份温度通气籽粒状态

18、返回上页51/157水份在普通情况下,粮食呼吸强度伴随水份增加而增加粮食水份在11-12%时,呼吸强度微弱,当粮食水份超出15%时,呼吸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一个显著呼吸强度增加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水份成为“临界水份”返回上页52/157温度粮食呼吸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粮食呼吸最低温度为0,最高50,适宜温度为20-40在温度0-50范围内,呼吸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粮种不一样,对温度反应也不完全一样,如谷类呼吸上限温度为45-50 ,而大豆为40温度对呼吸影响,还与水份相互制约,粮食水份12%,温度在30条件下呼吸强度无显著增高;温度为0-10时,粮食水份随增高至18%,呼吸亦不甚旺盛,如温度增至

19、15-20时,呼吸快速增强返回上页53/157通气干燥粮食,在不通气情况下,呼吸作用微弱,呈缺氧呼吸状态潮湿粮食在不通气条件下,已开始较强呼吸不但不能终止,从有氧呼吸转为缺氧呼吸,而且因为缺氧,还加速氧化不完全产物积累,使种籽细胞死亡长久密闭粮食,还造成粮堆二氧化碳积累,当二氧化碳量增至12%时,小麦呼吸即被抑制,水分越高,抑制呼吸所需二氧化碳浓度越低返回上页54/157籽粒状态未成熟粮食呼吸能力,较成熟粮食呼吸能力强破碎粒,虫蚀粒易吸湿返潮,呼吸能力较完整粒强受过潮已干燥、发过热、生过芽、受过冻粮食比完好粮食呼吸能力强粮粒表面粗糙,带菌量多粮食较表面光滑带菌量少呼吸能力强返回上页55/157

20、呼吸对储粮影响不利方面: 消耗干物质,重量降低,质量降低,粮温增高,因为乙醇积累,影响发芽力有利方面: 呼吸可促进后熟,改进粮食品质;可利用呼吸进行自然缺氧杀虫返回上页56/157粮食后熟后熟概念后熟期间种籽生理与物理改变影响后熟原因后熟与储备关系返回上页57/157后熟概念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改变过程,成为种籽“后熟作用”。完成后熟作用所经过时间,称为“后熟期”新收获粮食大都未到达生理成熟。表现为呼吸旺盛,耐储性差,发芽率低,食用具质差。须经过一段储备时间后,才能到达生理上完全成熟返回上页58/157后熟期间种籽生理与物理改变种籽水分、可溶性糖、非蛋白态氮、游离脂肪酸等含量继续降低,淀粉

21、、蛋白质与脂肪增加,食用与工艺品质改进酸度逐步减小,酶活性逐步降低,由游离态转为吸附态,呼吸渐趋减弱,有利于储备种胚成熟,发芽力增高 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以种籽发芽率是否到达80-90%为标准。未完成后熟期种籽,往往发芽率很低或难于发芽返回上页59/157影响后熟原因温度:温度对种子后熟有促进或延缓作用,较高温度(不超出45 )有利于种籽细胞内生理生化改变进行,促进后熟湿度:湿度高,粮食水分向外扩散迟缓,不利于后熟完成。湿度低,有利于粮食中水分向外扩散,促进后熟空气:氧缺乏,二氧化碳积累,会延长后熟。通气良好,氧供给充分,有利于后熟作用完成返回上页60/157后熟与储备关系粮食在后熟期间释放水分

22、,以水汽状态散发到粮堆空隙中,伴随热对流移至粮堆上层,遇冷结露,使粮粒表面潮润,形成“出汗”,如不及时散发水汽,即可能造成发烧霉变可充分利用新粮在后熟期间呼吸旺盛特点,进行缺氧储备返回上页61/157粮食发芽发芽概念影响种籽发芽条件保持种籽生活力意义返回上页62/157发芽概念粮食种籽在完成生理后熟后,经吸水膨胀,含有生命胚,在适宜条件下,开始生长,幼根与幼芽突破种皮向外伸延,这种生长现象,称为种籽发芽种籽在发芽过程中,胚乳部分以分解为主,最终干缩;胚部则以合成为主,合成目标,不是为了储备,而是生长植株返回上页63/157影响种籽发芽条件粮食种籽发芽除其本身须含有健全发芽力外,还必须有适宜水分

23、、温度和空气这三个外界条件,缺乏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仍不能发芽水分:水分是种籽发芽基础,种籽干燥,生理作用微弱,酶分子处于吸附状态,不能发芽。种籽吸水后,生理作用恢复,酶处于溶解状态,胚细胞增加温度:种籽发芽除水分外,还需要一定温度。粮油种籽发芽温度各有差异,但对温度要求是不高,在12 下就能够发芽,但发芽迟缓,温度在20-30 时最易发芽空气:氧是种籽发芽必须条件,种籽发芽时,呼吸十分旺盛,需氧量就大,如粮堆氧少,二氧化碳积累过多,种籽处于麻痹状态,就会妨碍种籽发芽返回上页64/157保持种籽生活力意义保持种籽生活力,可保持品质新鲜度,使原有营养成份和蒸煮品质稳定种籽生活力长短,是种籽本身

24、遗传特征和生理状态所决定,但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返回上页65/157粮食陈化陈化概念粮食陈化改变影响陈化原因返回上页66/157陈化概念粮食在储备中,伴随时间延长,虽未发烧霉变,但因为酶活性减弱,呼吸降低,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物理化学形状改变,生活力减弱,种用具质和食用具质变劣,这种由新到陈,由旺盛到衰老现象,称为粮食陈化返回上页67/157粮食陈化改变生理改变化学成份改变物理性质改变品质改变影响陈化原因返回上页68/157生理改变粮食陈化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酶活性和代谢水平改变粮食在储备期中,生理改变多是在各种酶作用下进行,若粮食中酶活性减弱或丧失,其生理作用亦随之减弱或停顿返回上页69/15

25、7化学成份改变脂肪改变:粮食中脂肪含量虽比较少,但他对粮食陈化起着很大影响在粮食储备中,因为脂肪易于水解,游离脂肪酸常在粮食中首先出现淀粉改变:新鲜粮食,储备早期,因为淀粉酶活跃,淀粉被水解为麦芽糖和糊精,粘度较强,蒸煮粘稠,口吃味美储备延长,糊精与麦芽糖继续水解,还原糖增加,粘度下降,粮食开始陈化蛋白质改变粮食陈化中蛋白质改变表现为蛋白质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上升,酸度增加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涣散,肽链展延,非极性基外露,亲水基内藏蛋白质由溶胶变为凝胶,溶解度降低,粮食陈化返回上页70/157物理性改变粮粒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水分降低,硬度增加,千粒重减小,容重加大返回上页71/1

26、57品质改变河南省从15个县提取储备1-小麦样品56份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伴随储备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步降低脂肪酸逐步增加面团拉力,延伸度减小,抗延伸力增大面粉发酵力减弱,面包品质不良返回上页72/157影响陈化原因高温高湿环境可促进陈化出现和发展低温干燥条件可延缓陈化出现返回上页结束73/157第二讲:小麦质量标准及储备特征小麦籽粒形态结构特征小麦质量标准小麦储备特征结束74/157小麦籽粒形态结构特征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在种子学上则称为种子,通常称为小麦小麦籽粒由皮层、胚乳、胚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如图)顶端有一簇毛,后面高耸呈半圆形,基部细小,腹部凹陷称腹沟。腹沟两

27、侧部分叫做颊麦粒横切面呈三角形或心脏形组成麦粒各部位重量,果皮、种皮占全粒重量8-10%,这部分是制粉工业副产品麸皮;糊粉层占3-4%;胚乳占82-86%;胚占6%返回上页75/157小麦籽粒图76/157小麦质量标准普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返回上页77/157普麦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麦粒不低于90%;硬度系数大于等于60软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麦粒不低于90%,硬度系数小于等于45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麦粒不低于90%,硬度系数大于等于60软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麦粒不低于90%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要求硬度系数介于60-45之间78/157普通小麦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

28、/L不完善检%杂质%水分%色泽气味总量矿物质17906.027706.037508.01.00.512.5正常47308.0571010.0返回上页79/157强筋小麦强筋小麦品质指标项目指标一等二等容重 g/L770水分 %12.5不完善粒 %6.0杂质 %总量1.0矿物质0.5色泽 气味正常降落数值 S300粗蛋白 %(干基)15.014.0湿面筋(14%水分基)35.032.0面团稳定时间 min10.07.0烘焙品质评分值80返回上页80/157弱筋小麦弱筋小麦品质指标项目指标容重 g/L750水分 %12.5不完善粒 %6.0杂质 %总量1.0矿物质0.5色泽气味正常降落数值 S30

29、0粗蛋白质 %(干基)11.5湿面筋 %(14%水分基)22.0面团稳定时间 min2.5返回上页81/157小麦储备特征储备特征惯用保管方法返回上页82/157储备特征后熟期长小麦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吸湿性强,易生虫小麦籽粒组织涣散,含有大量亲水物质,易吸湿,易遭受微生物侵害,引发发烧霉变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几乎能被全部储粮害虫侵蚀,其中玉米象和麦蛾等危害最严重耐高温小麦含有较高耐热性,在50 -55温度下,小麦呼吸酶仍发生作用,蛋白质也不会变性.水分在17%以下,处理温度不超出54 对小麦品质无损害返回上页83/157惯用保管方法趁热入仓密闭保管小麦趁热入仓密闭保管能够收到高温

30、杀虫抑制霉变效果普通是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两小时,趁热入仓,压盖粮面,整仓密闭缺氧保管利用小麦后熟期长,呼吸作用旺盛特点,进行自然缺氧保管在操作上,做到入库快,密闭快,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缺氧以杀死害虫,提升储粮稳定性依据河南各地经验,新小麦水份在11.5%左右,平均粮温在30以上,普通7-14天,即能使氧含量降至2-5%,可到达杀虫目标低温密闭保管低温季节,利用严寒干燥季风,使粮食温度降到0 以下,春暖之前,进行全仓密闭,以延缓解保持粮堆低温,干燥状态,增加长久储备稳定性返回上页返回目录84/157第三讲:粮油储备管理仓房管理粮食出入库管理储粮检验粮油保管损耗粮油储备质量等级标准返回目录结

31、束85/157仓房管理仓房基本要求储粮仓型及特点仓库容量计算方法返回上页86/157仓库基本要求为了适应粮油安全储备需要,仓房普通要含有以下性能防潮性粮油在储备过程中,粮食吸湿受潮, 轻易引发霉变,所以要求仓房必须含有良好防潮性能隔热性低温储备,有利于保持粮食稳定,所以仓房要具备良好隔热性能通风和密闭性能粮油在储备过程中,有时需要通风,有时需要密闭,所以要求仓房既要能通风又能密闭其它性能粮油仓库还应具备防虫,防鼠雀和便于机械作业,熏蒸杀虫性能返回上页87/157储粮仓型及特点主要仓型仓型及其储粮特征返回上页88/157主要仓型高大平房仓型 该仓型以装粮高度高、跨度大、吨粮造价适中,储粮保管技术

32、成熟而成为近年来国家粮食贮备库主要仓型浅圆仓型 该仓型是近几年建造新仓型,其特点是单仓容量大,造价较低,通常工程建造价略高于高大平房仓,机械化程度略低于立筒仓而高于平房仓,密闭性能好.立筒仓型 该仓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密闭性能好,作业效率高,但造价较高,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对储粮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筒易仓型 筒易仓或称暂储仓,是各地依据长久储粮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建造经济适用仓,如河南土堤仓;这类仓,设施简单,造价低,但却非常实用,这类仓用于暂时装卸作业,对于缓解仓容不足,是切实有效.返回上页89/157主要仓型图示高大平房仓90/157主要仓型图示浅圆仓91/157主要仓

33、型图示立筒仓92/157仓型及其储粮特征平房仓储粮特征浅圆仓储粮特征立筒仓储粮特征返回上页93/157平房仓储粮特征一、平房仓储粮配套设施粮情测控系统通风降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谷物冷却系统二、平房仓入仓方式粮食由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转向输送机或移动式补仓机等设备协同作业,由仓门口或窗口入仓包装粮多采取人工搬运和人工码放方式入仓三、平房仓储粮特征仓房容量大,有较大有效面积和负载仓容,可散装或包装,便于清扫,翻倒粮堆粮食进出均可采取移动式机械设备完成含有良好防潮性能仓储设施配套齐全受热面积大,夏季仓温较高门窗较多,不易密闭返回上页94/157浅圆仓储粮特征浅圆仓储粮配套设施同房式仓浅圆仓进出仓方式进粮

34、时,经过工作塔垂直提升机和水平输送机,从浅圆仓仓顶中心入粮口进粮,布料器减缓入粮过程中自动分级现象出仓时先打开浅圆仓底部中心卸粮口,让粮食自流出仓,而后再打开其它卸粮口出粮,从卸粮口流出粮食由卸粮通廊中输送机完成出仓作业。仓内残余粮食由装载机或清仓机械完成清仓作业浅圆仓储粮特征浅圆仓仓储量大,粮堆内部与外界湿热交换慢,利于保持粮堆内部低温浅圆仓较高,入粮时粮食落差大,自动分级现象比平房仓严重浅圆仓仓储配套设施完善,提升了其应变能力和安全储存能力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返回上页95/157立筒仓储粮特征立筒仓配套设施新建立筒仓,大都安装了集通风,环流熏蒸,减缓分级和卸粮减载等功效于一体多功效通风熏蒸装

35、置筒仓进出仓方式同上浅圆仓,不一样之处是筒仓大多为尖底,打开筒仓卸粮口闸板,筒内粮食可完全自流出来,无需人员进仓清理筒仓储粮特征筒仓工艺流程是它能快速完成粮食进出仓操作,便于除杂提升入库粮质便于密闭和通风筒仓直径小,筒体高,入粮时易自动分级仓壁薄隔热性差,仓内外温差易造成粮堆水分转移,在仓壁处或粮堆表面形成结露粉尘浓度易大,如除尘办法不力,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粉尘爆炸返回上页96/157仓库容量计算方法一、可用面积散装仓:可用面积应为仓房总面积减柱子和门楼占用面积包装仓或包打围散装仓:可用面积应为仓房总面积减去走道、墙距、间隔物、障碍物以后面积二、堆粮高度散装仓:以标定装粮线为准包装仓:普通按照

36、仓房高矮,以不妨碍检验粮情,适当确定比较合理堆粮高度返回上页三、仓容计算散装仓=仓房面积堆粮高度粮食容重包装仓=堆粮面积每平方米每层粮包重量粮包层数四、仓容利用率计算仓容平均使用率=平均保管量仓容数量100%仓容最高使用率=最高保管量仓容数量100%97/157粮食出入库管理粮食入库管理粮食出库管理返回上页98/157粮食入库管理入粮前仓房准备入粮前设备准备培训业务技术人员粮食接收与入仓返回上页99/157入粮前仓房准备认真检验仓房,确保仓房上不漏,下不潮,门窗完好做好仓房清理与空仓杀虫清理布置好通风道安装关闭好挡粮板,闸阀门检验测试好测温系统返回上页100/157入仓前设备准备校验好称量及检

37、化验设备维护、检修好机械设备和清理设备返回上页101/157粮食接收与入仓入库流程准备-登记-检验-检斤-入仓-去皮-结算分类按质存放种类分开好次分开干湿分开新阵分开有虫无虫分开返回上页完善手续,堵塞漏洞 天天入库粮食都要及时上账; 统计、保管,财务要及时对帐,每装满一仓,应及时建立保管帐卡,确保帐、卡、实相符,扦取混合样品.102/157培训业务技术人员按照不一样业务步骤,分别进行手续制度和技术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明确岗位责任返回上页103/157粮食出库管理粮食出仓前准备工作惯用粮食发放工艺流程粮食出库注意事项返回上页104/157粮食出仓前准备工作检验粮食质量做好出库计划准备好包装物校验

38、好磅秤返回上页105/157惯用粮食发放工艺流程平方仓:立筒仓:浅圆仓返回上页散装粮扒粮机移动式输送机装车计量1.2.仓底出料口自流 流管仓底输送机工作塔计量装车平底仓仓底出料口自流扫仓机清仓输送机装车计量仓底出料口自流清仓机清仓仓底输送机工作塔计量装车浅圆仓106/157粮食出库注意事项严格计量,及时记账 全部出库粮食应严格、准确计量,做到有凭有据,并及时登记入帐,确保帐实相符确保出库粮质 对水分、杂质超标和虫害粮食应尽快处理,质量合格后再组织出库发送完善出库手续,填写发货明细表返回上页107/157保管损耗水分杂质减量保管自然损耗保管损耗管理返回上页108/157水分杂质减量水分减量计算公

39、式:水分损耗率(%)= 100%入库水分出库水分 100 出库水分水分减量=50000千克3.4%=1700千克例:某库入库小麦5万千克,入库时水分15%,经一段时间储存,出库时水分为12%,计算水分减量解:水分损耗率 = 100%=3.4% 15 12100 12109/157杂质减量:返回上页杂质损耗率%=入库杂质% 出库杂质%杂质减量=入库总量 杂质损耗率%例:上述小麦入库时含杂质2%,出库时为1%,计算杂志减量解:杂质损耗率=2% 1% = 1%杂质减量=500001% = 500千克110/157保管自然损耗1保管自然损耗概念和损耗率粮食在保管过程中,因为检验与计量合理误差,检验耗用

40、样品,出入库中零星散失,轻微虫、鼠、雀危害,种籽生命活动消耗干物质等所产生损耗粮食保管自然损耗与粮食品种,储存时间有直接关系当前小麦等品种执行标准是:保管时间在六个月以内0.1保管时间在一年以内0.15%保管时间一年以上0.2%111/1572保管自然损耗计算返回上页保管自然损耗入库总数出库总数水杂减量定额损耗入库总数要求自然损耗率超损保管自然损耗量定额损耗量例:某库一号仓于1999年6月25日入库小麦50万千克,于当年11月25日出库,出库数量为499400千克,经过化验没有水杂减量,求该舱保管自然损耗是多少?是否超耗?解:保管自然损耗500000499400=600千克定额损耗500000

41、斤0.1%=500千克超损600500=100斤112/157保管损耗管理该批粮食实际发生损耗量,在水分、杂质减量范围以内,可全部作为水分杂质减量处理。但必须附有出入库时检验、检斤凭证假如实际发生损耗量超出水分杂质减量范围,应列入自然损耗如无发生水份杂质减量,保管损耗则全部为自然损耗粮食保管损耗超耗时,应查明原因,无正当理由者作为事故处理返回上页113/157粮情检验温度检验湿度检验水分检验电容检验粮食色泽、气味返回上页114/157温度检验检查内容粮堆内测温点确定粮温检查期限返回上页115/157检验内容仓温:仓内空间温度外温:仓外百叶窗内温度粮温:粮堆内分层温度返回上页116/157粮堆内

42、测温点确定1散装粮分层设点标准2米以下分上、下设二层测点3米-4米粮层设三层测点4米以上设四层测点更高粮层每隔2-4米设一测点上层设在粮面下10-30厘米处,下层设在距仓底地坪10-30厘米处平面布点标准平房仓、可将粮堆平面划分为若干区段,每区段100平方米,取四角与中央五点布点立筒仓、浅圆仓,应依据仓筒直径划分不一样同心圆,分别在同心圆上和中心部位处设点除上述固定点外,还应依据不一样季节在轻易发生问题部位设机动测点2包装粮堆应随码垛分层埋设测温点返回上页117/157返回上页粮温检验期限储粮类别粮温低于15粮温高于15安全粮15天内最少一次最少10天一次半安全粮10天内最少一次最少5天一次危

43、险粮最少5天一次1天一次说明:测温期限所依据粮温,系指粮温最高部位温度 新粮入库后三个月内要适当增加检验粮温次数粮温检验期限118/157湿度检验湿度检验普通随测温进行,主要检验大气湿度和仓内湿度返回上页119/157水分检验取样点可参考测温点确定方法安全粮:每季至少测定一次半安全粮:每月至少测一次危险粮:根据情况随时测定返回上页120/157害虫检验检验虫粮方法虫粮取样点确实定散装粮:取样采取定点与易发生害虫部位相结合方法粮面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设5个取样点100-500平方米,设10个取样点500平方米以上,设15个取样点堆高2米以下,普通粮面取样堆高两米以上,设两层取样,每点取样量不少于1千克121/157包装粮分层设点取样,外层可适当多设点500包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