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_第1页
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_第2页
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_第3页
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_第4页
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新型的学习模式看“学校消亡论”随着时代的前进,人类技术文明也得到十足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 教育在时代的洪流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形态,其中最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 化,而这些变化一方面可能弥补传统学习场所,即学校的不足,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另 一方面也有可能自身逐渐发挥职能强大而导致学校的消亡。本文将从如今出现的“在家上学” 和“远程教育”两种主要的新型学习模式进行展开综述,以便进一步论证“学校是否会消亡” 这一问题。一、“在家上学”模式“在家上学”又称“在家教育”,是一种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 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家长弃工作做起了全职爸妈,让孩

2、子在家上学,专职在家教育儿女。 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而 其存在形式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 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1、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应允许家长选择非正规学校教育形式,同时增加评价、监 督其教育教学质量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从而拓宽义务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满足不同家庭的受 教育需求。1 (牛蒙刚,2012;王佳佳刘涛张丹,2015;贺武华,2012)2、只有强化可行性并提升实效性,“在家上学方能与学校教育殊途同归,并最终成为 学校义务教育的有效补充。为此,应建立严格的准入、服务、评价、监督与

3、退出机制,并建 构“家庭一学校一社区相配套的社会支持系统。2 (段斌斌,2016;)3、“在家上学是对当前学校教育不满的一种行动表达,表达了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 反抗,同时也反映了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包容在家上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同时, 学校教育应实现由同质化的选拨功能到个性化的育人功能的均衡发展,从而满足家长对学校 教育在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的需求。3 (刘争先,2013;石家丽,2013)1牛蒙刚.教育组织形态的选择:家庭学校对公立学校的挑战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2,卷缺失(3): 35-372段斌斌.逃离与回归:“在家上学”应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卷

4、缺失(3): 23-32.3刘争先.在家上学:对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反抗与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卷缺失(6):二、“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也称“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 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共 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二是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传统 学习的时空限制。1、远程教育导致了教育的革命,引起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角色定位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推动了教育的前进。与此同时,远程教育也存在缺乏人 文关怀、质量不高等问题。

5、只有将传统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推 动现代教育的发展。1 (曹玉娜张建光,2005;朱京曦,2005;李娟,2016)2、远程教育学生缺失学校归属感。学校应通过凝练并传承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校园精 神,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沟通与交往活动,构建学生小组协 作学习型组织,配备远程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等途径有效培育学生的学校归属感。2 (周霞, 2012;陈斌,2011)3、通过对CFPS 2012的数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位获得率低于传统教育学 习者,京津冀地区这一比例更低,这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接受 教育前有工作经历”能显

6、著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位获得率,“接受教育前没有工作经历” 的学习者由于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更易中断学习,学位获得率更低。3学分银行可以存储 学习者先前学习成果,累积学分,允许学习者中断学习一段时间后返回学校继续学习,从而 提高学位获得率。(李锋亮谢珂,2016;张少刚2012)(一)课程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幕课主要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除旧布新,它是对 传统的以课程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呈现以E-Learning为主要技术方式的、突破时空 界限的在线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慕课视频,自学有关知识,完成练习,而课堂时间教师用来115-119.1

7、曹玉娜,张建光.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2):21-24.2周霞.远程教育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订.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25(05):42-44.3李锋亮,谢珂.什么阻碍了远程教育学习者获得学位一一基于“学分银行”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 究,2016,(02):75-80.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答疑。这种学习形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 堂教授知识,学生在家中通过练习来内化的过程,变为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 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而完成,此为“翻转”之意。微课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

8、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 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 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 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1、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应该具有与工业建设领域相同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领先意识, 就目前未来教室的应用和大范围的课程建设相结合进行分析,尝试用外驱与内驱相结合的方 式,同时推动表层和底层发展的策略,进而促进学校和大范围的现代教育技术在

9、教育教学中 的深入应用。1 (刘金易缪爱明,2015;谢贵兰,2015)2、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 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 础上慎重取舍2。(周雨青,万书玉,2016;于天贞,2014)(二)资源类:教育网站、教育App教育类App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而通过技术人员而开发的方便学习的教育类软件, 打破了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特点是学习者自我学习或者协作学习。1、教育APP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其趣味性、个性化、灵活、互动等 特点给学习者带来易用感、有用感以及信任感。迅速受

10、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成为一类 颇受欢迎的数字化学习方式。3根据功能的不同,目前教育类App主要有:学堂型、题库型、 词典型和工具型4大类。但也存在如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规范管理、信息与数据 安全隐患问题日益显著等问题。(邹梅,2017;王婷王楠,2016;岳品莹,2014)1刘金易,缪爱明.工业4.0概念给“未来教室”之应用带来的启示J.信息与电脑(理论 版),2015,(14):167-169.2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39.3岳品莹.移动在线教育:距离金矿还有多远J.互

11、联网周刊,2014,(15):58-59.三、新型的学习模式是否会导致学校的消亡(一)新型学习模式对学校存在的影响通过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不管是现在暂时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还 是已经对学校教育存在一定“威胁”的新型的学习模式,都带着时代的印记和人们日益增长 和变化的需求而来了。既然是应需求而生,那么他们都是带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来。如在 家上学”完全不同于学校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给在义务教育中的孩子带来更多个性化的 教育;而“远程教育”更是现代教育一股强大而新鲜的血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生命能 量,其提供的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极大得改变了课堂模式和教师职能,其以不限时间和空

12、间为核心的移动学习模式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需求,还能够通过网络 学习科室和学分的计算,给予学习者一定的学位承认;而“远程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便是提 供了大量的教育App类资源,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些新 型的模式虽然现在还不足以使学校“消亡”,但是其给予了学习者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 选择,如果其继续优化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对学校教育的模式带来极大改变,甚至 让传统学校不复存在。但是在现在看来,这些新型模式还是存在大量问题的,如“在家上学” 即使在我国合法化也只能满足学习者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学习者还是需要 更加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指

13、导以及环境设备的配备;而“远程教育”中学位证书在社会上认 可度低、人文关怀不足都是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得他们现在的力量太 小而不足以使学校“消亡”,但却给学校带来改变。(二)学校功能和缺陷对自身存在的影响“学校”作为传统的教育场所,其虽然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却一直存在,证明其功能的 强大。我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还是以学校为主要的教育场所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 学校能够集中地提供教育场地,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设备。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现 代社会由于资源、空间、技术等限制,只能选择学校这一相对经济的形势来进行教育;二是 学校能够更加容易培养“社会人”。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而“

14、班级”则一个群体,人作为社 会性的动物,在群体之中学习生活,能够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且能够更加容易培养集体感、 责任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等,能够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不足也愈发明显,其集体化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且其集中的时间和空间也限制了学习者的自由。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个性”和“自由” 是两大主旋律。“个性”需要学习内容是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是更加符合自身兴趣的,是 能够提高自身效率的;而“自由”则需要学习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能够使学习突破学科限制以及能贯穿任何时间段,其实质也是对自身个性化的满足。当社会继续发展,人们的这两大需求必然更加强烈,而上

15、文所描述的新型学习模式恰似能够满足这两点。(三)学校“保全”自身的策略学校是否会消亡呢?在梳理了上述文献内容,以及对新型学习模式和学校教育各自优缺 点之后,我认为学校不会消亡,但是学校必然会以另一种新的形象登场。学校“保全”自身 的策略即是不断与时俱进,与其他模式积极综合互补。在学校充分吸收新型学习模式的优点, 取长补短后,将来学校的新形象则可能是以个性化为基本方向,学习的外在形式不再固定, 教学关系也会由“教”变为“学”,学习时间更加弹性化,学习内容能够定制化“学校”不会消亡,但是“学校”一定会不断变化,更加向着理想的教育状态行进。参考文献:1牛蒙刚.教育组织形态的选择:家庭学校对公立学校的

16、挑战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2, 卷缺失(3): 35-37.2石家丽.近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问题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2013,卷缺失(1): 32-38.3贺武华.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深度分析中美比较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卷缺失 (11): 84-89, 158.4段斌斌.逃离与回归:“在家上学”应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卷缺失(3): 23-32.5刘争先.在家上学:对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反抗与反思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卷缺失(6): 115-119.6王佳佳,刘涛,张丹.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公立学校的应对J.

17、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 卷缺失(7): 7, 14-18.7郝建军.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学习资源推送机制研究几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0):246-247.8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 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39.9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31(05):43-46.10刘金易,缪爱明.工业4.0概念给“未来教室”之应用带来的启示J.信息与电脑(理论 版),2015,(14):167-169.11王婷婷,戴心来.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学习模式探究见中

18、国教育信息化,2015,(02):19-22.12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 研,2014,(05):49-52+67.13李娟.“互联网+”如何在远程教育“落地”?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05):55-60.14李锋亮,谢珂.什么阻碍了远程教育学习者获得学位一一基于“学分银行”视角J.现代 远程教育研究,2016,(02):75-80.15杨镜,张玉茹,马芳芳.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软件导 刊,2014,13(01):169-171.16张少刚.感知现代远程教育与国家开放大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7):38-41.17周霞.远程教育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2,25(05):42-44.18陈斌.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史与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55-59.19曹玉娜,张建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