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_第1页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_第2页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_第3页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_第4页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上、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三、存在生命的星球一一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福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影响太阳辐射能

2、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2、海拔高度3、天气状况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光球)耀斑(色球)太阳风(日冕)3、对地球的影响: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约1度每天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

3、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地震波传播介质通过莫霍界而通过古登堡界而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纵波P固液气明显加快突然下降横波s固体明显加快突然消失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悔2900km、地核)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1写出五代的名称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1写出五代的名称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风所又削最后风向近地而的风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4、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高空的风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平行和分界线常见天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降雨区域举例冷锋晴朗,温高压低阴雨大风天气晴朗温低压高锋后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气南下,沙尘暴暖峰晴朗,温低压高连续性降雨晴朗温高压低锋前气候然鹫见天百布范脚压状况候特点应天气典型幽.*乐道地区金喻蹄眄常年受3三道低气压的控制,气流上升高;区多雨热带谏中间低,四周宙北逆南顺aI雨天气夏季南方的暴雨台风地中潴气候反气旋津国蝴翱则周大陆西岸谡 冬施确趣” 季:温暖多i可糊干燥受副热中长江伏旱、秋高气爽天气7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同气压分布太平洋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全

5、年温暖湿润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南业季风)X 南亚地区全年高温,有明 显的旱季和雨季夏季: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大陆东岸20到35度夏季:高温多雨9冬季:温暖湿润夏季:东南风 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西北风温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大陆东岸35到55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东南分冬季: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全球气候变暧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温度的变化3影响水循环的过程。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f河流的补给形式:地下水(最稳定)、大气降水(东部地区最主要)、

6、冰川补给(西部地区)、季节性积雪(东北地区)、湖泊水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场(四大油场,秘鲁渔场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扩散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径流量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对经济影响:数量影响经济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效益”现在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数量,随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平衡功能:二氧化碳的吸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

7、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亚寒蒂升叶林带后带季.热带皇原看此图要求:结合洋流图、气候类型图、和自然带,能准确的说出图中的地理信息。画出图二中的七个气压低和六个风带发生相应的变化。他要素亚寒蒂升叶林带后带季.热带皇原看此图要求:结合洋流图、气候类型图、和自然带,能准确的说出图中的地理信息。画出图二中的七个气压低和六个风带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布规律产生基础水平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垂直方向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决定性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二出生率-死亡率.其他影响因素:人口基数.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构成指标和类型:构成指标:出

8、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类型: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发达国家)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二战前,伴随地理大发现,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二战后,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影响因素0迁移特点流向地区成立到80年代计划经济有计划、有组织东北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e自发,数量大农

9、村到城市,内地沿海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上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政治、文化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2环境承载力;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 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3.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正相关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反相关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

10、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估计值不确定。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化: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位置:市中心、干道两侧或街角路口。形状:点状、条状。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务区。特点:建筑物高大稠密。工业区:运输量大一寻求交通便捷的地带一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经济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 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4)行政因素:如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多是先建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付租水平:商

11、业区变化最急剧,工业区变化最和缓。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等级划分标准: 超级大城市:人口 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人口 100万以上 大城市:人口 50100万 中等城市:人口 205。万小城市:人口 20万以下城镇型居民点: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城巾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间间隔越大城市.发展的条件:地形、资源、交通。第三节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衡量城市化高低标准)。城市化发展特点: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起步早3.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

12、化的国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工 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建设生态城市:行能建筑,绿色交通,与自然协调。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绝对区位:该事物所在的位置,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空间联系,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分布地区(国家)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

13、、南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干旱、半干旱区牧牛(美国、澳大利亚)牧羊(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作物(或富种)小麦、羊(玉米、猪、牛)水稻小麦、玉米牛、羊奶牛典例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美国中部平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西欧区位网气候温暖湿 润:地形平坦开 阔:土壤肥沃:丞 遮灌溉条件好社经:交通便利:网气候雨热同 期: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度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水源水源充 足灌溉条件好B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饲料因素0地形平坦,上层深围,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优

14、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上壤肥沃:降水丰富社经:地广人稀:市2气候温和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市场广阔:机械化 科技水平高:政策 鼓励扶持:地广人 稀,农场规模大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因素两:劳动力人口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人们饮食习惯楣密,劳动力丰富:生活习惯种植历史悠久:饮食习超喜事大米机械化程度高,缓解r劳动力不足1特点 家庭农场经营:划 区轮作:良性农业 生态系统,有效安 排生产:市场适应 性强:规模大,机 械化水平高(P46)小农经营区单场高,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低水利工程大生产规模大商品率庙机械化和科技化面向市场,生

15、产规模2金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大,专业化程度而水平高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机械化发 展,加大科技投入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兴修水利,发展濯溉区,实行休耕,轮作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P50)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动物疫病的防治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向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

16、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 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1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二、工业区位的选择谁是老土运动员 水 市场 劳动力 土地 运输 动力 原料1、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鞍钢宝钢交通因素$铁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便捷主导因素原料、燃料市场和交通地位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 的钢铁生产企业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 大

17、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境要求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污染程度1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储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a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 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 区,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处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扶梯废物

18、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钢铁厂、发电厂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一、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关系2、工业集聚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优点: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迎合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进而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行约生产建 设投资。(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 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第三节

19、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1、传统工业概念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 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典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地位在各国以致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问题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发展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 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2、德国鲁尔工业区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

20、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利 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 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意大利东北部、中部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洲岛)2、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相关工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咏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

21、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产品而向世界3、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交 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文件,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短途运输公路占优势,长途运输水运成本最低。管道运输的特殊性: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22、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密度的影响:地势起伏一一运输线稀少一一运输方式单一一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一一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区位原则:交通最优原则I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生产力水平低下)。2、农业文明时期:对抗环境(生产力水平很大提高)。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环境。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模式图)三、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

23、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要求)。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是地球表而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井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上为主,耕地多

24、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松黑上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上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 展缓慢。农业社会:)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上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 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

25、和棉花生产基地。RS (遥感)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好收集9传输好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好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今传感器(最重要)好遥感地而系统 玲成果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而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 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在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GPS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闱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三大部分:空间部分一GPS卫星星座:地而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一GPS信 号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GIS (地理信

26、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 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9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异常可以使脆 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

27、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过度樵采 过 度放牧过度开垦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上地的生产力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森林分布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

28、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亚马孙开发计划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而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

29、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三条产业链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 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布附近注入俄亥俄

30、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 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撩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上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流域的综合开发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

31、心。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四、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地形、上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上、黑钙土广泛分布,上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 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 产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 升: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