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_第1页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_第2页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_第3页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_第4页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小儿乳蛾扁(桃体炎)的中医护理方案日期:20xx年X月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热外犯证:咽痛逐渐加剧,灼热,吞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微恶风,头痛,扁桃体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二)热毒炽盛证:咽痛较甚,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大便秘结。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或已成脓。舌红,苔黄,脉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咽部疼痛1.观察咽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咽部肿胀情况及伴随症状。2.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咽喉、扁桃体、肺、气管、肾上腺、轮1—轮4等穴。3.遵医嘱拔火罐治疗,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膈俞、大肠俞等穴。(二)刺激性咳嗽1.观察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2.遵医嘱含服润喉丸、青果丸等以清咽润燥。3.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肺、气管、神门、肾上腺、咽喉、扁桃体等穴。4.遵医嘱拔火罐,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膈腧、大肠俞等穴。5.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穴天突、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肾俞穴等。(三)发热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体温的变化,汗出较多时及时擦洗更换衣被。2.高热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加速细菌毒素的排出并防止脱水。3.遵医嘱温水擦浴帮助患者降温。4.遵医嘱拔火罐治疗,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膈腧、大肠俞等。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耳尖、神门、肺、肾上腺、扁桃体、咽喉、屏尖、轮1—轮4等。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中药汤剂宜温凉服。(2)含服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3)风热外犯者中药不宜久煎,饭后服药。2.注射给药(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合用时,前后需要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2)急性期予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静脉给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有无过敏反应。(二)特色技术中药穴位敷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穴位贴敷(一)定义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属于中药外治法。(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五)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六)贴敷时间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2小时。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3、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4、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5、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六)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七)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孕妇、幼儿慎用。3、颜面部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5、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6、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7、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8、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9、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0、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八、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四、注意事项:(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五、操作方法(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中药雾化吸入【目的】针对肺系痰热证,选用清肺化痰类中成药,通过雾化泵产生高频振荡,使清肺化痰中药针液形成1-5µm的微粒,吸入达到末梢气道,以加强清热排痰效果。【用物准备】雾化泵,口含嘴。中成药剂:根据病情选择有清肺化痰作用的中成药。【操作方法】雾化操作方法雾化液配制:遵照医嘱选择中成药配以适量生理盐水将雾化泵接上电源,打开开关,雾化泵开始工作制雾;患者将口含嘴含如口内,配合雾化做深吸气动作。【操作程序】病例选择:中医辨证属于肺系病痰热证者。雾化液配制:将配制好的中药雾化液(痰热清针剂)放入雾化器中。雾化器工作:将雾化器接上电源,打开开关。具体吸入方法:患者取坐位,用手持雾化管,将口含嘴含入口内,配合行深吸气动作,使得雾化液充分吸入气管。雾化时间: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雾化结束后鼓励拍背、头肩部低位排痰。【注意事项】辩证属虚证、寒饮证患者作为排除病例;神智不清不能配合者、咯血患者不宜做本法治疗;每次雾化后消毒雾化装置,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患者口腔护理,病房环境定期消毒;对本品过敏者忌用。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整洁凉爽,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2.慎起居,避风寒,适寒暑,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不要高声说话。3.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邻近组织疾病。4.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劳。5.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二)饮食调理1.饮食有节,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为宜,保证身体需要,勿食粗糙、辛辣刺激炙热之物及烟酒、肥甘厚味之品。忌食大热大补的食物,如羊肉,狗肉,以免助热生火,加重病情。2.多饮水及清凉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等。3.风热外犯,当清热利咽,宜食冬瓜、萝卜、梨等食物。4.热毒炽盛,当清热解毒,宜食绿豆、苦瓜、菠菜等食物。(三)情志调理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消除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3.关心安慰患者。告知本病发展与防治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