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A.变异性B.应激性C.遗传性D.能影响环境

【答案】B

【考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

故选:B

2.兔的心脏受A和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和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正常时仅阻断A神经仅阻断B神经

心率(次/分钟)9018070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两种神经的作用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答案】D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心率的因素,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结论。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若心率为75次/分,即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

【解答】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家兔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90次,阻断A时,心率为180次,比正常值高,阻断B时,心率为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故答案为:D

3.(2012·湖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D

【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比较步骤2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能够使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说明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比较步骤3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步骤2中A组小鼠出现的症状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引起的.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选:D

4.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答案】C

【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易患低血糖,分泌过少易患糖尿病。所以摘除小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小白鼠的皮下,该小白鼠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一段时间过后,将皮下的移植物除去,该小白鼠血糖浓度立即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小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说明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因为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和加速血糖分解两个作用。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解答】解:A、将皮下的移植物除去,该小白鼠血糖浓度立即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A不符合题意;

B、摘除小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小白鼠的皮下,该小白鼠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B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本质在此不能说明,C不符合题意;

D、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小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说明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腊梅、春桃、夏荷、秋菊,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花绽放.使鲜花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绽放的主要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

【答案】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腊梅、春桃、夏荷、秋菊,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花绽放,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选:A.

6.家鸽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原因是()

A.体内产生热量多B.羽毛保温作用强

C.气囊有散热降温的功能D.体内产热和散热平衡

【答案】D

【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而变温动物的主要缺点就是适应能力差,温度一低就要冬眠,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解答】解:鸟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以家鸽为例,具体如下:

①家鸽食量大,消化力强,获得营养物质充足;能进行双重呼吸,呼吸作用旺盛;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因而体内产热多.

②家鸽全身被覆羽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得体温能够高于环境温度.

③飞行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增多,体腔中的气囊可以随时排气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鸽能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是产热和散热能维持平衡.

故选:D

7.(2017·杭州模拟)根据下图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5-4-3-2-1

B.图1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是脊髓,5是效应器,1是感受器

C.图2是膝跳反射模式图,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图2中当小锤敲击膝盖后,小腿急速前踢,人会感觉到疼痛,说明膝跳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B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可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三部分;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

【解答】A、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为1-2-3-4-5,故A错误;

B、图1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是脊髓,5是效应器,4传出神经,3脊髓,2传出神经,1是感受器,故B正确;

C、图2是膝跳反射模式图,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故C错误;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错误。

故选B

8.(2017八上·临海期末)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见下表。

组别甲乙丙

处理方法不做任何处理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实验结果正常发育提前发育停止发育

丙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根据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该实验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C.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D.甲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答案】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对科学研究方法,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状腺能促进生长发育.A、C不符合题意.

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所以甲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D不符合题意.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B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A.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B.能够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可以将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

D.有利于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考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意义代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8九上·吴兴期末)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选项器官与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A心脏左心房壁的肌肉最厚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主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C毛细血管管径细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D血液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B.BC.CD.D

【答案】C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心脏由心肌构成通过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在全身流动;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血液由左心室从主动脉出去;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解答】A.心脏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叙述错误;

B.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内有的动脉瓣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B叙述错误;

C.毛细血管,管径细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C叙述正确;

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小明的爸爸近来身体日渐消瘦,而且多尿。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很低,尿液中还含有葡萄糖成分。根据以上症状,小明的爸爸可能患有病。其原因是,可以用进行治疗。

【答案】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肌肉注射胰岛素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解答】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使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肌肉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可以降低血糖,使得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从而进行治疗。

【分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葡萄糖含量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适量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12.(2017八上·临海期末)在学习《神经调节》一节时,老师请同桌同学之间体验“膝跳反射”,向南第一次给晓东做的时候,晓东小腿不自觉迅速跳起,第二次做的时候,晓东的小腿未动。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填字母)。第一次实验时,神经传导途径是。(填图中序号)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膝跳反射时,膝部的韧带是感受器

C.第二次实验时大脑控制了韧带的活动

D.两次实验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两方面的功能。

【答案】C;15342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图中1是感受器,2是效应器,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传入神经,6是白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①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②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到这条腿有突然向前伸出的反应即膝跳反射.向南第一次给晓东做的时候,晓东小腿不自觉迅速跳起,第二次做的时候,晓东的小腿未动是由于大脑控制了效应器的活动.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故答案为:(1)C

(2)15342

13.(2017八上·余杭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右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的。

【答案】乙;体温调节中枢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使皮肤小动脉舒张(即管径增大),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即行为调节和自身调节系统,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以调节机体温度的稳定;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小动脉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因此炎热中皮肤血管口径是甲;(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人体中的脑干。

14.(2017八上·杭州期末)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出来:,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答案】;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的信息,做出血糖含量的曲线图,在进食一小时后,人体的血糖含量迅速增加,进食两小时后,人体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值。

【解答】进食后血糖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血糖升高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促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故答案为: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三、综合题

15.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2)若图中的[5]表示效应器,则[3]表示,它位于人体内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将图中的数字用箭头串起来)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反射.

【答案】(1)反射弧

(2)神经中枢;脊髓

(3)1→2→3→4→5

(4)条件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缩手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

(3)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1感受器,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4)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出生后才有的,在第一次被针或火的刺激感觉到疼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弧

(2)神经中枢;脊髓

(3)1→2→3→4→5

(4)条件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16.(2017八上·杭州期末)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答案】(1)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1)研究成果一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17.(2017七上·萧山期中)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⑴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⑵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法。

⑶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⑷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答案】生长正常、大小相同;清水;控制变量;实验组大豆幼苗平均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温度/光照/培养液的种类(浓度、成分等)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通过已设定的结论推断出实验的现象。

(4)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等。

【解答】(2)根据对照实验的设置可知:应该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进行实验。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3)要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喷洒赤霉素的大豆植株要长的高,所以要出现实验组大豆幼苗平均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现象。

(4)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培养液的种类(浓度、成分等)

故答案为:(2)生长正常;大小相同;(3)控制变量;(3)实验组大豆幼苗平均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组;(4)温度/光照/培养液的种类(浓度、成分等)

18.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A缸B缸

步骤一500毫升池塘水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水温25℃水温25℃

步骤三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加入10克蝌蚪饲料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每天记录蝌蚪生成发育的情况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2)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的变量是;

(3)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为什么选择蝌蚪进行实验?

【答案】(1)步骤三不够严谨;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以上)

(2)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青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4)蝌蚪的发育时间短;蝌蚪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形态变化明显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解答时从列出所需要的材料,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解答此题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1)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2)A缸与B缸对照,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验证假设成立,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青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四、实验探究题

19.某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

(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合理均可)

【考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本题是以探究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为知识背景,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从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切入。

【解答】(1)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该实验花蕾初期与花蕾晚期对照,实验变量是花蕾时期,说明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

(3)得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晚期不朝向太阳。得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

故答案为:(1)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2)花蕾时期;(3)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或答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以及向日葵的花盘是否朝向太阳和花蕾时期有关)。

20.(2012·绍兴)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答案】(1)提出猜想

(2)对照

(3)小于

(4)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此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和识图作答能力;二是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以及植物的向光性.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解答】解:(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2)切去尖端的胚芽因为缺少生长素是不能长的,如果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快,则会促进左侧生长,胚芽只能向右弯曲,不可能弯向左侧的.又因为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大;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小.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不会弯曲.因此图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生长素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生长素,B组是对照组.(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4)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右侧生长,曲线向右上升.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曲线略向左上升.由图丙.图丁可知,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B.

故答案为:(1)提出猜想;(2)对照;(3)小于;(4)B.

21.分析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切除狗的胰腺,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部分萎缩,只有内部的一团团细胞﹣﹣胰岛活着,这时,狗的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实验三:将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进切除了胰腺的狗的血液内,其糖尿病症状得到了缓解.

实验四:将胰岛细胞提取液饲喂切除了胰腺的狗,其糖尿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1)实验一和实验二进行对照,变量为.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测可答:.

(3)从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中可获取哪些有用信息?.(写两点即可)

【答案】(1)胰岛

(2)胰岛的分泌物能调节糖的代谢

(3)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疾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一切除了胰腺,实验二结扎了胰腺(胰岛仍存活),这样实验一、二形成了一组以胰岛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分析实验一、二的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的分泌物能调节糖的代谢.

(3)通过实验三可知,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进切除了胰腺的狗的血液内,其糖尿病症状得到了缓解,说明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可治疗糖尿病.

实验四可知,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细胞提取液饲喂切除了胰腺的狗会被狗体内的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药效,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疾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故答案为:(1)胰岛;

(2)胰岛素能调节动物体内糖的吸收和利用;

(3)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疾病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散布于胰腺中,胰腺切除后胰岛也不存在了;结扎胰腺,因为胰岛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物仍能进入血液循环.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4: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A.变异性B.应激性C.遗传性D.能影响环境

2.兔的心脏受A和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和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正常时仅阻断A神经仅阻断B神经

心率(次/分钟)9018070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两种神经的作用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3.(2012·湖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4.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5.腊梅、春桃、夏荷、秋菊,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花绽放.使鲜花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绽放的主要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

6.家鸽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原因是()

A.体内产生热量多B.羽毛保温作用强

C.气囊有散热降温的功能D.体内产热和散热平衡

7.(2017·杭州模拟)根据下图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5-4-3-2-1

B.图1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是脊髓,5是效应器,1是感受器

C.图2是膝跳反射模式图,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图2中当小锤敲击膝盖后,小腿急速前踢,人会感觉到疼痛,说明膝跳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8.(2017八上·临海期末)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见下表。

组别甲乙丙

处理方法不做任何处理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实验结果正常发育提前发育停止发育

丙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根据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该实验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C.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D.甲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A.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B.能够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可以将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

D.有利于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10.(2018九上·吴兴期末)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选项器官与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A心脏左心房壁的肌肉最厚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主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C毛细血管管径细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D血液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小明的爸爸近来身体日渐消瘦,而且多尿。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很低,尿液中还含有葡萄糖成分。根据以上症状,小明的爸爸可能患有病。其原因是,可以用进行治疗。

12.(2017八上·临海期末)在学习《神经调节》一节时,老师请同桌同学之间体验“膝跳反射”,向南第一次给晓东做的时候,晓东小腿不自觉迅速跳起,第二次做的时候,晓东的小腿未动。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填字母)。第一次实验时,神经传导途径是。(填图中序号)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膝跳反射时,膝部的韧带是感受器

C.第二次实验时大脑控制了韧带的活动

D.两次实验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两方面的功能。

13.(2017八上·余杭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右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的。

14.(2017八上·杭州期末)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出来:,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三、综合题

15.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2)若图中的[5]表示效应器,则[3]表示,它位于人体内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将图中的数字用箭头串起来)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反射.

16.(2017八上·杭州期末)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

17.(2017七上·萧山期中)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⑴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⑵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法。

⑶如果20天后,出现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⑷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18.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A缸B缸

步骤一500毫升池塘水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水温25℃水温25℃

步骤三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加入10克蝌蚪饲料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每天记录蝌蚪生成发育的情况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2)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的变量是;

(3)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为什么选择蝌蚪进行实验?

四、实验探究题

19.某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20.(2012·绍兴)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21.分析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切除狗的胰腺,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部分萎缩,只有内部的一团团细胞﹣﹣胰岛活着,这时,狗的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实验三:将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进切除了胰腺的狗的血液内,其糖尿病症状得到了缓解.

实验四:将胰岛细胞提取液饲喂切除了胰腺的狗,其糖尿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1)实验一和实验二进行对照,变量为.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测可答:.

(3)从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中可获取哪些有用信息?.(写两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这些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

故选:B

2.【答案】D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心率的因素,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结论。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若心率为75次/分,即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

【解答】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家兔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90次,阻断A时,心率为180次,比正常值高,阻断B时,心率为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故答案为:D

3.【答案】D

【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比较步骤2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能够使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说明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比较步骤3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步骤2中A组小鼠出现的症状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引起的.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选:D

4.【答案】C

【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易患低血糖,分泌过少易患糖尿病。所以摘除小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小白鼠的皮下,该小白鼠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一段时间过后,将皮下的移植物除去,该小白鼠血糖浓度立即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小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说明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因为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和加速血糖分解两个作用。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解答】解:A、将皮下的移植物除去,该小白鼠血糖浓度立即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A不符合题意;

B、摘除小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小白鼠的皮下,该小白鼠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说明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B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本质在此不能说明,C不符合题意;

D、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小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说明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腊梅、春桃、夏荷、秋菊,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花绽放,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选:A.

6.【答案】D

【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而变温动物的主要缺点就是适应能力差,温度一低就要冬眠,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解答】解:鸟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以家鸽为例,具体如下:

①家鸽食量大,消化力强,获得营养物质充足;能进行双重呼吸,呼吸作用旺盛;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因而体内产热多.

②家鸽全身被覆羽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得体温能够高于环境温度.

③飞行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增多,体腔中的气囊可以随时排气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鸽能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是产热和散热能维持平衡.

故选:D

7.【答案】B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可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三部分;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

【解答】A、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为1-2-3-4-5,故A错误;

B、图1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是脊髓,5是效应器,4传出神经,3脊髓,2传出神经,1是感受器,故B正确;

C、图2是膝跳反射模式图,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故C错误;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为脊髓,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对科学研究方法,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状腺能促进生长发育.A、C不符合题意.

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所以甲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D不符合题意.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B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考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意义代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心脏由心肌构成通过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在全身流动;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血液由左心室从主动脉出去;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解答】A.心脏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叙述错误;

B.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内有的动脉瓣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B叙述错误;

C.毛细血管,管径细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C叙述正确;

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肌肉注射胰岛素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解答】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使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肌肉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可以降低血糖,使得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从而进行治疗。

【分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葡萄糖含量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适量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12.【答案】C;15342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图中1是感受器,2是效应器,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传入神经,6是白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①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②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到这条腿有突然向前伸出的反应即膝跳反射.向南第一次给晓东做的时候,晓东小腿不自觉迅速跳起,第二次做的时候,晓东的小腿未动是由于大脑控制了效应器的活动.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故答案为:(1)C

(2)15342

13.【答案】乙;体温调节中枢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使皮肤小动脉舒张(即管径增大),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即行为调节和自身调节系统,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以调节机体温度的稳定;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小动脉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因此炎热中皮肤血管口径是甲;(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人体中的脑干。

14.【答案】;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的信息,做出血糖含量的曲线图,在进食一小时后,人体的血糖含量迅速增加,进食两小时后,人体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值。

【解答】进食后血糖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血糖升高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促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故答案为: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15.【答案】(1)反射弧

(2)神经中枢;脊髓

(3)1→2→3→4→5

(4)条件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缩手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

(3)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1感受器,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4)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出生后才有的,在第一次被针或火的刺激感觉到疼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弧

(2)神经中枢;脊髓

(3)1→2→3→4→5

(4)条件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16.【答案】(1)大脑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解答】(1)研究成果一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