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6_第1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6_第2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6_第3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6_第4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3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图片可根据实际调整大小)题型12345总分得分一.综合题(共50题)1.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问题1选项

A.从自然界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八章的内容,考点是人类解放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也就是说,人类解放包括: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A、C、D三项分别讲人类从自然界、旧的社会关系、旧的传统观念下解放出来,是对人类解放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完整的回答,都是人类解放的体现,是正确选项。但是,人类永远不能够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不是在幻想中摆脱必然、摆脱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必然,认识客观规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B错误。故本题选ACD。

2.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1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曰报》(2012年5月10曰)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答案】(1)①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不受任何差别对待、国家给予平等保护的权利。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乞丐与拾荒者也不例外,管理者应该提供便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读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人不愿意与乞丐和拾荒者一起阅读,有权选择离开。

(2)①平等和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乞丐和拾荒者也有读书的需要和权利,理应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②)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并不是一种施舍,读者可以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人们在相互尊重中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解析】(1)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馆长对有怨言的读者所说的“我无权拒绝他们人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这句话。这里涉及的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第一条就是平等权。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乞丐与拾荒者也不例外,管理者无权拒绝他们人内阅读,而应该提供便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如果有读者不愿意与乞丐和拾荒者一起阅读,有权选择离开。

(2)本题考查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一点3分,第二点分。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涉及的考点是第三章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的问题。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必须坚持四个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平等的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第二是诚信原则。第三是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第四是互助原则。结合材料,就要从两方面讲启示:一是强调平等和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乞丐和拾荒者也有读书的需要和权利,理应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二是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并不是一种施舍,而是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读者可以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人们在相互尊重中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3.多选题

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问题1选项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搾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其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髙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自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进行商业战争等途径,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肖IJ,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故本题选C、D。

【点拨】本题考的是2017年大纲的新增考点。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大纲的调整与变化。

4.单选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

问题1选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人的意志或某种精神力量的绝对自由,即所谓毫无限制、为所欲为,也是根本错误的。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不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就得不到自由。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所以,题干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是恩格斯的话)。在4个选项中,只有D项认为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其他选项A、B、C皆说的是别的理论的观点,D正确,A、B、C错误。认为"‘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在题干中没有出现)。故本题选D。

5.多选题

到2012年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个,人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

问题1选项

A.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式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比如有了众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企业租赁经营),但是,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A、C正确。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是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而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没有使农民失去对土地的承包权。B、D错误。顺便说一下,国务院2014年11月20日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2015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该《意见》明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类指导,强调指出:农村产权交易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故本题选AC。

6.多选题

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问题1选项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指时间永远按照过去、现在、将来一个方向演变,一去不返,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和“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都蕴涵着时间一去不返的哲理。“黒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唐代诗人颜真卿《劝学诗》中的诗句,感叹的是岁月易逝、光阴一去不复返,包含了时间一维性的哲理;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诗人杜秋娘的《金缕衣》,提醒人们时不我待、光阴易逝,说的也是时间一维性哲理;“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引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感叹的是“物换星移”和时光的不经意流逝,明显具有时间一维性哲理。A、B、D是正确选项。“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唐朝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中的两句,是作者对其所看到景观的描述,大意是说云起日落风吹,说明雨要来了,不涉及时间一维性问题,今人多以“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所以,C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ABD。

7.多选题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

问题1选项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的内容,考点是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历史范畴”就是说它在历史演变中随时间和时代的变化,其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A、B、D为正确答案。在不同的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参加民主革命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剥削阶级,但它也是革命的动力,属于人民群众,所以,C项“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是错误选项。故本题选ABD。

8.单选题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问题1选项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不管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错误。A项否认社会规律也是一种“客观规律”,因而是错误选项。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区别,但并不能说它们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难易,因此D不可选。故本题选C。

9.多选题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

)。

问题1选项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C.职工选举管理者制度

D.职工持股制度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的内容,考点是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的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普及化、全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A、B、D为正确答案。资本主义企业普遍采用的是聘用管理者制度,不存在“职工选举管理者制度”,C错误。故本题选ABD。

10.单选题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

问题1选项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故本题选D。

11.多选题

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的最新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联为一体,是因为(

)。

问题1选项

A.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资本的运动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马克思认为,表面上看,贪婪的是资本家,但实际上资本家只是“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只是资本的本性。而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马克思曾援引英国评论家邓宁的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A正确。赚钱不是人的天然本性,B错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D正确。在静止的状态下,资本是不会增殖的,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78—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C正确。故本题选ACD。

12.单选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问题1选项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陈出新”。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多选题

PM2.5(细粒颗粒),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2012年2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指标,该指标随后又被写人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是(

)。

问题1选项

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的内容,涉及十八大报告,考点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故本题选ABCD。

14.单选题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

)。

问题1选项

A.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权

B.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工作发表白皮书。白皮书以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为依据,系统阐述了“一国两制”内涵和中央对港方针政策,以丰富详尽的数据、事例,介绍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得到贯彻落实、保持繁荣稳定的实情实况。白皮书指出,“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同时,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并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等制度和原则。坚持一国原则,最根丰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尊重国家实行的根本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则。故本题选D。

15.单选题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

问题1选项

A.200%

B.50%

C.100%

D.2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这表明该企业资本增值了20万元。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个增值的20万元只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且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也就是说,增加的20万元就是剩余价值;该企业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也就是说可变资本是10万元。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20:10),剩余价值率为200%。故本题选A。

16.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16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

问题1选项

A.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B.构建和谐世界的内在要求

C.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D.分析世界发展历程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结论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新理念

【试题简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A、C、D正确。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内在要求”无直接联系,B错误。故本题选A、C、D。

17.多选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D.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的内容,考点是党的宗教政策。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这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本题选ABCD。

18.单选题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

问题1选项

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著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人农村。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另一些有悲观思想的人,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正确。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也批评了“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提出了“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但A与题干所引的毛泽东的话的含义不符,不选;B、D也是错误主张,但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讲的这段话不是针对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主张的,不选。故本题选C。

19.多选题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

问题1选项

A.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人,是中国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外国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总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人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A、B、C正确。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是文化方面的渗透,不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本题选A、B、C。

【点拨】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大纲解析中没有具体阐述的,但在20!5年版本科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有详细的阐述。这就告诉我们,不一定是大纲解析里有的才能考,本科政治教材里有的也是可以考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一命题特点,不要轻易地断定为"超纲"。

20.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5月,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秩序四个方面组成;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位;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有所作为的地区。同时,报告将东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正式盟友”“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显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伙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10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5月28曰)

材料2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国际会议。10月下旬,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时,奧巴马也展开亚太之行,他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前往印尼出席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高调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将“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及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8曰,奧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曰至20日,他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了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奥巴马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摘编自《人民曰报》(2011年12月23•曰)、《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6个航母舰队,以及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2年6月4曰)

(1)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何在?(5分)

(2)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5分)

【答案】(1)①将亚太作为战略重心是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需要。

②在美国注重反恐的10年里,国内矛盾重重;亚洲新一轮的发展,使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地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与地区影响力,使美国有种“霸权焦虑”,要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主导亚太事务。

(2)①美国在亚洲进一步推行西方核心价值观,威胁中国政治安全;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离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制造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裂隙;在亚太地区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安全

②我国要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原因,这需要结合已学知识和材料提供的背景来回答。总体上说,美国将亚太作为战略重心是由其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决定的。具体说来,第一,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主要精力用于应对反恐与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加上国内矛盾重重,美国不可能过分关注亚洲。2011年,本•拉登被击毙,美国反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美国军队已经撤离了伊拉克,2014年又将撤出阿富汗,所有这些使得美国有可能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第二,亚洲新一轮的发展,使该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地区;同时,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与地区影响力,使美国有种“霸权焦虑”,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主导亚太事务,美国认为有必要进行战略重心的转移。

(2)本题考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第一点4分,第二点1分。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这要结合已学知识,联系国际时事,从多方面(包括思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周边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要尽可能全面。美国重返亚太,在亚洲进一步推行西方核心价值观,威胁中国政治安全;在亚太地区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安全;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有意偏袒与中国有争议的一方,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特别是离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制造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裂隙。所有这些,使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我国要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21.单选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问题1选项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B正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作用的提法,C不选。A、D提法错误,也不选。故本题选B。

22.多选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

)。

问题1选项

A.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

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品德的特点。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其二,综合性。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心理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B正确,D必然错误。故本题选ABC。

23.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管理市场,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有些新的市场需求也没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济学家成思危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就要建立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因为从商业角度说,大银行本身就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业签一个1亿元的合同,相当于跟小企业签20个500万元的合同。现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这就需要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民营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但小微企业垮了,那国民经济不就成了骨头架子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负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对民营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小微企业打开直接融资大门,是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将会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参天大树。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曰)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答案】(1)①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

②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解析】(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2分。第一问审题时只要搞清楚大猫小猫的含义(即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

就能知道题目的考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为什么要坚持以及如何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问审题时要注意提问中规定的答题角度(这是有些考生可能会忽视的),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而不是泛泛地讲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必须回答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本题考查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二问“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生很容易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包括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等具体措施的角度去回答,当然,这样回答也是对的。但与上述【答案】相比,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归纳。因为这些具体的措施,归纳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另一个就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24.多选题

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

问题1选项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提髙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就扩大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覆盖面,优化了代表结构,有利于更为充分地反映民意,表达广大百姓的诉求,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基层代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同时,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也有利于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有利于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监督职能。A、B、D正确。我国的全国人大是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并不是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C错误。故本题选ABD。

25.单选题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

问题1选项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1992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故本题选C。

26.多选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

问题1选项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髙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成为了“过剩”的或“多余”的。B、C正确。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生产周期变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例如,在危机期间,大量工人被解雇,被抛进失业大军;在生产走向高涨时,又从失业大军中随时吸收所需的工人。相对过剩人口起到了劳动力“水库”的作用。而且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也利于资本家对在业工人进行剥削,因为资本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因此,相对过剩人口即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然伴侣。A正确。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流动的过剩人口,第二种是潜伏的过剩人口,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但是,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不一定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D错误。故本题选ABC。

27.多选题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问题1选项

A.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故本题选A、B、C、D。

28.多选题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离欧盟全民公投,脱欧阵营以51.9%对留欧阵营48.1%的微弱得票优势胜出,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变数。导致英国“脱欧”的因素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英国不愿受欧盟某些监管规则束缚

B.英国始终反对欧洲一体化

C.欧洲遭遇史上最大难民潮冲击

D.英国“疑欧主义”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英国"脫欧"。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英国国内疑欧力量上升。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进人2015年,全球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开始冲击中东和欧洲国家。对英国来说,留在欧盟就必须按照欧盟计划接纳难民,而不能依据英国各地的财政能力和民意自行选择;英国不愿接受欧盟某些监管规则束缚。历史上,英国有“疑欧主义”传统,英国与欧洲大陆习惯于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A、C、D正确。对于二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在很长的时间里,英国的立场是支持但不参加,甚至一度组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早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摆脱经济困境,英国勉强加人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说英国始终反对欧洲一体化是错误的,B不选。

29.单选题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问题1选项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A正确。B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C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D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内容,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0.多选题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

问题1选项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诗,意思是职位虽然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自题小像》中的两句,意为作者愿意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心甘情愿,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置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当时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很多人都明哲保身,林则徐认为国家的命运需要个人不计生死全力以赴,诗句体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操和博大胸怀。故本题选ABCD。

31.多选题

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D.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B、C、D三项是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的相通之处,是正确选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在斯大林时代确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符合题意,A不选。故本题选BCD。

32.多选题

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人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问题1选项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B、D正确。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时间和空间则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所以,A不准确。时空具有客观性,不是什么主观的“观念形式”,C错误。故本题选BD。

33.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探险活动后,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他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而名垂后世。但是,时隔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从美国乘飞机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来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有了一个破天荒的发现。他回到美国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说地球已改变了他的物理形态,但这个论点的提出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揭示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以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世界是平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乃至于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因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平坦的世界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如何自处?看来,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7月26曰)、《人民曰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曰)

材料2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其中的一段话颇令人回味:“小时候父母常常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5分)

(2)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答案】(1)①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现代科技加速发展,国际分工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人类的各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既相互竞争又密不可分。

②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的急剧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2)①不断发展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时代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担心自身优势地位丧失,竭力维护其经济、科技的主导地位;人才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各国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科技竞争。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回答第一问,要紧紧抓住“世界变平”(即材料中指出的全球化的趋势)这一点加以发挥。因为每个人之所以“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主要是由全球化的趋势引起的。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现代科技加速发展,国际分工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世界的急剧变化。

(2)本题考查新兴国家世界影响力的扩大,人才竞争。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第二问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的问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及给发达国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